銅牌也可以成為巨星,傅園慧就是明證!傅 園慧是一顆奇葩,她在裡約奧運會沒有拿到金牌卻成為最紅的巨星,顛覆了國人對於奧運獎牌的一貫認知。當然了,一個連奧運會大門朝哪開都不知道的中國三流乒 乓球隊員宋喆同學,卻突然因為傻根王寶強的婚變而躺著走紅,成為奧運會期間爆火的運動員之一,這就只能說世事難料,太過於意外,我們誰都不知道世界大舞臺 的劇本是怎麼寫的,也不知我們的角色該怎麼扮演。
不 只中國,巴西也有沒拿金牌而成為巨星的運動員,那就是德·利馬。2004年雅典奧運會,在8月29日進行男子馬拉松比賽中,原本一直處於領先位置的利馬, 在距離終點6公裡時突然被一個竄到賽道上的愛爾蘭醉鬼糾纏,並被推到了觀眾席上,這一飛來的意外使得利馬失去了領先位置,原本利馬領先義大利選手巴爾迪尼 (Stefano Baldini)47秒,但變故發生之後,致使他被巴爾迪尼和美國選手凱夫萊齊吉(MebKeflezighi)超過。儘管在周圍人幫助下重回賽道之後, 利馬奮起直追,但最後利馬還是排在巴爾迪尼(2小時10分55秒,金牌)和凱夫萊齊吉(2小時11分29秒,銀牌)之後,以2小時12分11秒的成績獲得 一枚銅牌。本著奧林匹克精神,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授予他「顧拜旦體育道德風尚」獎章,表彰他在面臨事故及其後果時所展現出的公平競爭和發揚 奧林匹克精神的出色表現。但是這畢竟只是一種榮譽,比不上一枚金牌的價值。而時年利馬已經年屆35歲,沒有機會通過比賽來追回那枚本該屬於他的金牌了,留 下了終身遺憾。不過,儘管沒有金牌,利馬身上的體育精神還是為人稱道,2016裡約奧運會主火炬手的榮譽,也是對他最大成就的認可。而主火炬手的選拔人, 原本屬於球王貝利,現在賦予了利馬,也是對他身上體育精神最好的認可。
金牌不一定就是最終的王者,擁有真正的體育精神,一樣為人銘記。利馬如此,傅園慧也是如此。
只 收穫奧運銅牌的傅園慧,她的成名,就在於她將運動員還原成為了一個運動員,而不再是一個舉國體制下政績工程的工具。與傅園慧用「洪荒之力」成名相映成趣的 是一幹張氏冷漠臉。這些個張氏,才是天朝運動員一貫擁有的模樣,大家已經習慣性地接受了數十年。傅園慧的與眾不同能夠成為一股體育界的泥石流,她的特殊價 值,在於「在一個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成為一個人」。
世 界上的英雄有兩種,一種是建立不朽功業的蓋世英豪,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輩,或者是孔孟史遷嶽飛秋瑾之屬;還有一種是在非人的年代裡努力做一個正常的人, 像文革期間的遇羅克顧準,以及眼下時代裡曉波劉志永許,或者就是傅園慧這種,他們在整齊劃一不需要個體思想的年代或者泯滅個體性情不需要個性的領域裡,保 持了個人的尊嚴,展現了個體的卓異之處。在正常的時代,回顧遇羅克顧準的思想與理念,會覺得其實並不高深,甚至還有舛誤;或者從西方社會裡,覺得劉許的理 念再正常不過也不高深,傅園慧的表現也稀鬆平常就應當如此,但是對於天朝來說,卻實在是太過於稀有,比國寶熊貓還要珍貴。所以,他們成了彌珠珍貴的英雄, 同樣值得令人尊敬。
當 然了,傅園慧如果看到我這麼寫,肯定也會嚇一跳,而且會完全的不認同。但是,從社會的角度上,她的確擁有了這樣的意義,由不得她承認不承認。何況,這是一 個極好的跡象,它標誌了社會意識的覺醒,證明了崛起中的90後與00後們擁有了自我認知,不再跟隨從上而下灌輸的道德標準與價值體系,在群體無意識中有著 清晰的自我判斷能力。一如既往的跑馬,嗨到不能自己以後,還是要回到《銅牌巨星》的電影上。如果我是編劇或者製片的話,由我拍攝傅園慧的 故事,我一定會按照上面我說的意義去拍,上升到一定的社會意義上去。而對於好萊塢來說,儘管他們能拍出《聚焦》《大空頭》這種具有時代意義的影片,不過到 了講述一個過氣體育明星故事時,就未必會那樣用力。我們看到的《銅牌巨星》就只是一部輕鬆愉悅的輕喜劇,就是一部讓人放鬆100分鐘的休閒小品,上面我的跑馬才是不折不扣的過度闡釋。
《銅牌巨星》不止是一個讓人休閒的小品,它裡面還有五分鐘驚世駭俗的情色場面。就衝這五分鐘,也完全值回電影票錢了,更何況天朝觀眾只需下載一下就 夠。可以打保票,就是這片引進了,那精彩絕倫驚掉人下巴的五分鐘性愛鏡頭也絕對看不到。因為在總局看來,中國觀眾是一群脆弱不堪的觀眾,壓根無法承受這種 大尺度的場面,而且中國的社會看了這樣的鏡頭就會弱不禁風地亂掉,必須和諧了才是對中國觀眾好。謝謝黨媽,如此這般地為自己的臣民考慮,周到到讓屁民們無 語,甚至無法罵娘,因為你罵娘會連你也一起被和諧掉。嗚呼!
哦哦,忍不住再一次扯遠扯了蛋,希望沒有蛋蛋的黨媽沒有看到。阿彌陀佛!
趕緊上圖來緩和緩和。
嗯!花式愛愛圖,各種體操的體位,保證你在別處沒有見過。整部影片,就為了這一鏡頭,真的值了!不過,要想看這組鏡頭,需要你耐過前面的70分鐘時間。
好了,別光看圖了,接著看文章吧,我覺得我寫的還是蠻可以的。
還記得標題叫什麼嗎?揭秘傅園慧十年後會成為什麼樣。嗯,《銅牌巨星》完全可以看成是一個意淫版的傅園慧後傳。
按照影片裡設定,意外獲得銅牌而成名的傅園慧,從裡約奧運會回到了家鄉。但她的精神卻沒有回來,依然停在那一刻的賽場上,躺著榮譽上不願意醒來。什麼都不願意幹,一直穿著當年的比賽服不願意脫下,坐享地方上為銅牌巨星開設的停車便利及免費餐飲,然後坐吃山空,靠啃老苟且地活著,還時不時從父親負責發送的郵包裡偷點錢出來。這樣的銅牌巨星,在不思進取虛度年華之中慢慢變成了一個社會的累贅,變成了一個令人生厭的怪物。當然了,真性情的傅園慧相信不會變成這個樣子,這裡用傅園慧比喻,只是意淫的一種極端狀態。
在《銅牌巨星》中,梅麗莎·勞奇主演的霍普·安娜貝拉·格裡高利(Hope Annabelle Greggory)因為在2003年體操世界盃上帶傷收穫了一枚銅牌而一時譽滿天下,成為毅力與堅強的代表,也被認為是體育精神的代表。但是,退役後的霍普卻喪失了進取心,活的越來越不如意,最後,霍普不得不面臨新的選擇,要麼重生要麼死去這樣一個故事。影片以喜劇的形式演繹,但看完之後卻有一點點憂傷的意味。
像霍普那樣,將榮譽變成包袱,將年輕時候的榮光一直掛在嘴上,不願意改變的人,在國內大有人在,典型的是那些懷抱著國企職工身份不肯放手的一代人。吃皇糧的光環與美夢一直在籠罩著他們,到了現在國企必須進行改革,他們才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喪失了生活的基本能力,只能懷抱著舊日的榮光與回憶活著,自怨自艾落落寡歡,對生活對社會充滿了挑剔,也充滿了敵意,成為負能量持續的噴發口。回到影片中的霍普那裡,她爸爸實在看不下去,費盡一切心思去激發她的鬥志,希望她能夠認清真實的自己,能夠找回自我,活出新的精彩來。所以,從父親的角度看,這也是一部講述父愛的故事。有了偉大的父愛無盡的加持,不計餘力地幫助自己的女兒重新振作起來,尋找到生活下去的方法與勇氣。當然,最後父親成功了,哦也!
當然,作為戲劇衝突,在霍普從新振作的過程中,她經歷了很多波折。最開始,她是為了錢才去幫助自己的小粉絲瑪姬練體操,當發現所謂的錢不過是父親的一個小花招後,她一度放棄,但還是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去做一個合格的教練,並最終將瑪姬帶成了新的世界冠軍,成績還超出了自己。
在培訓學生的同一過程中,他還遭遇了渣男,就是與她發生驚世駭俗的體操體位性愛的那個傢伙,就是來自《美國隊長》系列中冬兵的那個男人384(塞巴斯蒂安·斯坦)。片中,384是與霍普同屆的體操運動員,共同參加了2003年世錦賽,而且384獲得了金牌,卻因為霍普以驚人的方式收穫銅牌並收穫了超多的關注,反而使得金牌選手遭到了冷落。心有不甘的384,對霍普一直懷恨在心。現在,他們倆一個是國家隊教練組的成員,一個是瑪姬的私人教練,而且384還打著國家隊的旗號希望將瑪姬收羅的自己的手下,於是霍普與瑪姬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衝突。
最後的結果,不全濫俗的簡單大團圓結局。而是瑪姬在收穫了世界級比賽的金牌之後,迅速拋棄了霍普,投入到了384的懷中。這種白眼狼的行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轉,也使得使得霍普承受了巨大的打擊。好在,這一次霍普挺了過來,終於徹底走出了自我的世界,從新煥發出光彩來。而瑪姬則在不久後懷上了384的孩子,並被國家隊拋棄,然後徹底淪落。人生有許多不同,霍普所經歷的,非常人可以體會,從山巔到谷底,然後再次衝上了頂點,卻再一次被拋棄。只是,兩次谷底的過程,性質相同,選擇不同,最終霍普選擇了勇敢。開始面對現實,接受那份擺在面前的踏踏實實的愛情,並過上了舒舒服服充充實實的日子,平淡著,幸福著。
當然,我們希望影片中所有的情節都與傅園慧無關。希望她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過上更棒的生活。整篇文章,之所以多次提到他,不過是本文作者無恥地蹭熱點而已。至於片子的打分嘛,屬於那種看了絕對沒有損失的那種,當然不看的話,肯定會錯過那5分鐘的鏡頭。至於這篇文章,就請您將就著看吧,謝謝啦!
*原微信公號被封,歡迎關注新號:邑人光影(yirenfilm)
7 .1
銅牌巨星(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