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油罐暗藏高速路旁
近日,有市民向本報記者爆料稱,在經開區蛟橋鎮赤府村往灣裡景區方向有一處較為隱蔽的山腰,每天有數量眾多的流動加油車出沒,這些通過改裝的箱式貨車將油罐隱藏在車廂內,將成品油轉運分銷,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就此事,記者進行了一番暗訪調查。
市民爆料
6個巨型油罐藏身高速公路旁半山腰
日前,家住經開區蛟橋鎮赤府村的市民李先生向本報記者反映稱,在赤府村往灣裡景區方向行駛的山腰有一處空地,空地裡深埋了6個巨型油罐,這塊空地與繞城高速公路緊緊相連,如果發生突發狀況,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就是住在附近的村民,每天進進出出的大型油罐車和改裝過的箱式貨車不計其數,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這裡的村民都憂心忡忡,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但沒有得到解決。」李先生說。
暗訪調查
大型油罐車將成品油輸入地下油罐
14日上午,記者驅車沿著昌西大道一路行駛至繞城高速路口梅嶺收費站,在車上隱約可以看到遠處半山腰有一塊裸露的空地。記者發現一輛油罐車正往山上緩緩行駛,從車輪碾壓過的痕跡可以看出,車身十分沉重,路面上留下了深深的兩道車轍。
記者跟隨這輛油罐車來到了空地,透過鐵門的縫隙看到,一名身穿黑色外套的男子將油罐車停好以後,雙手拖著一根長長的輸油管,將油罐車裡的成品油卸進埋在地下的巨型油罐中。
隨後,記者佯裝客戶,向一名男子攀談起來。「你們這些油都是正規渠道來的嗎?那麼多油罐埋在這裡存在安全隱患,是否辦理了《成品油經營許可證》和《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等相關手續?」面對記者的疑問,該男子有些吞吞吐吐,始終沒有正面回答。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該男子一邊解釋,一邊向記者遞過來一支香菸,並自己點燃一支吞雲吐霧起來,毫無安全意識。
記者身份「被暴露」 油罐車相繼駛離現場
就此事,上午9時48分,記者聯繫了蛟橋鎮分管宣傳的劉副鎮長,並將地址定位、現場情況和照片轉發過去。劉副鎮長表示,將通知蛟橋鎮分管綜治工作的陳霞常務副鎮長和經濟發展辦公室的負責人秦所長。
然而,上午10時,記者並沒有等來相關執法人員,等來的卻是一名陌生男子。該男子敲開記者車窗表示:「請問,你是南昌晚報的記者嗎?可以下車聊聊嗎?」
「你是蛟橋鎮的工作人員?」記者詢問。
「不是,我是這個企業的朋友,我知道你是XX記者。」該男子說。
因為該男子並非相關執法人員,記者為了自身安全,並沒有下車。就在該男子與記者交談過程中,一輛經過改裝的箱式貨車和兩輛大型油罐車相繼駛離現場。記者見狀,只能拍下視頻進行取證,並第一時間向蛟橋鎮反饋。
企業說法
江川能源公司:去年搬遷至此,經營地址未變更
隨著廠區內的油罐車相繼駛離,經開區成品油整治辦、公安、交警、市監、安監、交通辦、蛟橋鎮等相關執法部門也陸續抵達現場。同時,該加油點的負責人舒建兵也來到了現場。
「我們的企業叫江西江川能源有限公司,已經辦理了「營業執照」和《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我們是去年搬到此地的,所以營業執照的經營地址尚未變更。另外,《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去年8月份已經過期,我們拿去給相關部門年檢了。」江西江川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舒建兵告訴記者:「我們油罐裡都是燃料油,專門提供給瀝青攪拌站的油品,現場地下埋了6個油罐,平時啟用了其中兩個,每個油罐可囤30多噸油品。」
現場查處
成品油整治辦:屬無證無照,將依法依規取締
「我們接到投訴,第一時間聯繫了區相關執法部門進行聯合執法,首先對成品油進行暫扣,通過調查發現,該加油點的《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已經過期,且企業地址與加油點實際位置不符。「營業執照」地址也與實際位置不符,屬於無證無照,我們將依法依規取締,消除安全隱患。」經開區成品油整治辦工作人員說。
市監部門:將切割、拆除油罐,消除安全隱患
「經過我們現場初步調查,這個無證無照的非法加油點,場地不具備辦理相關手續的要求,我們將聯繫中石化相關部門將油罐裡的成品油抽空,再安排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公司將加油點內深埋地下的油罐切割、拆除,消除安全隱患。」經開區市場質量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說。
交通辦:現場查扣一輛改裝箱式貨車
「我們已經收到記者拍攝的相關視頻和照片材料,通過照片和視頻獲取車輛信息,並積極聯繫相關部門調取車輛資料,並現場查扣了一輛並未駛離的改裝過的箱式貨車。」經開區交通辦一名李姓執法人員說。
公安部門:堅決打擊成品油亂象
「這裡地處城鄉接合部,藏在山林之中,為加油點提供了生存條件,成品油整治這一塊,我們公安部門平時巡查和打擊的力度都很大,去年12月份已經刑拘了3個人。類似這種情況,我們都是堅決打擊。」經開區公安部門相關人員說。
蛟橋鎮:積極配合執法部門 及時消除隱患
「接到反映,我們蛟橋鎮高度重視,作為屬地管理,我們將積極配合相關執法部門,及時消除隱患。」蛟橋鎮經濟發展辦公室秦所長告訴記者。
那麼,這家暗藏在高速公路旁且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加油點,相關職能部門日常巡查和監管是否存在缺失,當記者向政府部門反映問題後,到底是誰向企業「通風報信」,本報記者將繼續追蹤報導。
南昌晚報·愛南昌客戶端記者
聶俊鵬 文/圖 實習生 吳越 黃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