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乙酉月戊辰日(即公元2020年9月22日)。下周二。秋分。
書院庚子歲二十四節氣詩會之秋分詩會如期進行。
長安雅士薛山長邀您一起踐行中國式雅士生活:
著漢服,乘輕車,登山涉水,訪隱尋秋;吟詩唱賦,品茗撫琴,焚香習字。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論起這等詩情澎湃,長安雅士薛山長如今,的是半點不亞於古人的,開口閉口押韻啊五言啊七言啊,推啊敲啊,見人即討論,真有點「呆香菱之心苦,瘋湘雲之話多」的意思兒。他自個兒亦戲言自個兒是「無賴詩魔昏曉侵」。真真地,「人生自是有詩痴」,非他莫屬。
庚子歲秋分詩會邀請函,君已收知否?
此次論詩之外,重在「訪隱」二字。隱士者,何也?《南史·隱逸》云:隱士「須含貞養素,文以藝業。不爾,則與夫樵者在山,何殊異也。」「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風雲以為氣」。《易》則曰:「天地閉,賢人隱。」又曰:「遁世無悶。」又曰:「高尚其事。」可見「隱士」非一般人可以當之。有才能、有學問、能夠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稱「隱士」。可與隱士坐而論詩之人,自然亦非一般人不是?
長安雅士薛山長終南訪隱之:盛道長,如心道長。品茗聽琴,自是相交之法。如心道長是穿鐵鞋的,不曉得能飛簷走壁不?一笑。
白露詩會:長安雅士薛山長、長水退士、秀秀老師、書院雅士程程等於終南無憂堂籤到、彈琴、論詩
處暑詩會:薛山長、秀秀老師攜付秀才山中共奏《流水》、《廣陵散》等曲
立秋詩會:長安雅士薛山長、秀秀老師入門,作協張主席迎客,書院諸雅士於終南鳳凰山籤到,清談,彈琴,點茶,論詩
附: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即是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八月中……解見春分」。《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則曰:「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精氣神養得足了,自然詩懷大暢的不是?
看古人這日是何等心緒:
《夜喜賀蘭三見訪》
(唐)賈島
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
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雲。
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
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
《點絳唇》
(北宋)謝逸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銀橋人散。
吹徹昭華管。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強至
金氣才分向此朝,天清林葉擬辭條。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來醞蟻消。
候早初逢旬甫浹,月圓前距望非遙。
如今晝夜均長短,佔錄無勞史姓譙。
《秋分日憶用濟》
(清)紫靜儀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曛。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鋏,生涯只賣文。
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