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的20個好處:朗誦,比唱歌還難

2020-11-28 騰訊網

朗誦是把無聲的文字作品轉化為有感情的音符 形體語言的創作活動。是一種通過視覺器官、聽覺器官共同參與,將訴諸視覺的文字轉化為言語的過程。從字意上理解就是:朗,即聲音清晰、響亮;誦,即背誦。朗誦除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背出來,還要藉助眼神、手勢體態來完善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及音樂的韻律美,引起聽眾共鳴的一種語言藝術。所以說,朗誦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

朗誦不僅僅是口耳藝術,更不是僅僅大聲誦讀出聲音而已。它還綜合了音樂藝術的特點,在朗誦時要有音樂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朗誦比唱歌難,因為唱歌有現成的歌譜。而朗誦沒有現成的韻律,在朗誦過程中要體現作品的韻律美,就要自己把握音樂的韻律。所以說,朗誦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是人類文明現象中的重要一環。

真正的朗誦不是高喊口號、賣弄嗓音、更不是純粹的陶醉和宣洩……,而是像正常有情感地說話。朗誦,是在說話的基礎上把要表達的思想內容,通過語言的停頓、重音、語速、語調、語勢、節奏分明、聲情並茂、起承轉合充分地表達出來。簡言之,朗誦的精髓是還原自然。我們的文字都源於生活。我們的朗誦也要調動生活的積累去用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語言聲情並茂的展示出來。所以語言的口語化、語調的生活化很重要。所以說,朗誦是一種非常高雅的藝術,是一座高雅的藝術殿堂。

朗誦,是口語表達訓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鑑賞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大者,可以陶冶情操、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對語言詞彙有細緻入微的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鑑別能力。因此,要想提高朗誦能力或成為口語表述與交際的高手,就不能漠視朗誦訓練的促進作用。

一、朗誦有利於開發右腦

調查顯示,95%以上的人僅僅使用了大腦的一半,即左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科學家認為,這主要是和人類的生活習慣有關,人類總是習慣於用右手使用工具,而使左腦每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再加上語言中樞、邏輯分析、數字處理、記憶等,都由左腦處理,所以造成左腦滿負荷運轉;另一方面是由於傳統應試教育,使孩子缺少非語言思維能力的教育,許多學校和家庭不重視右腦的開發,不注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因此,培養了一大批只會循規蹈矩,缺乏應變能力、創造能力的左腦型人群。

科學家認為,右腦是形象的腦,右腦是音樂的腦。當我們在背數字、文字或字母的時候,把要記的東西的形象地刻在腦海中,不僅記得快,而且記得牢。如果在背誦美文和詩歌時,將朗誦的文字呈現在腦海裡,或將美文和詩歌裡的情景呈現在腦海裡,同時,加上朗誦伴隨的音樂美感來欣賞和表達著美文和詩歌,記得又快又牢,而且還能準確表達其思想內容和情感。按此方法長期練習,久而久之,特別有利於右腦的形象思維能力的開發。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鍛鍊活躍了前額大部分的大腦皮層,增加了神經元的數量和神經網絡之間的聯繫功能,激活和促進了腦內電化學反應,這就是大腦健康的要素。

二、朗誦能夠培養自信

讀詩使人靈秀,讀詩讓人豐富,朗誦可以讓你樹立自信,幫助朗誦者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大聲說出來,這是表達所必須的。但有一些比較內向的、心理自卑或是害羞的人,有時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但長時間朗誦過程中,你能感覺到自己的聲音流暢、表達清晰,就會逐漸樹立自信,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在眾人面前公開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想法。

教育學者曾做過這樣的試驗,通過讓學生相互訓練「喊口令」等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非常有效。尤其是那些來自農村的學生,自小缺乏體育訓練,自我形體意識淡薄。通過兩人一組相互訓練「喊口令」這個有效的訓練項目,直到聲音、姿勢規範為止。最後,每個學生依次跑步上臺指揮全班同學。經過兩課時內一直在反覆練習幾種基本的站姿,還煥發出最大的勇氣,聲音宏亮、瀟灑地指揮了全班,從此不會再以當眾立正和亮嗓發聲為彆扭了。由此可見,在人前表演能夠增加自信。而朗誦要比在全班面前喊口令難得多,會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朗誦能夠改變性格和精神面貌

教育專家和學者認為:學點詩,讀點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特別是對小學生朋友來說,學點詩,讀點詩,是提高語言素養和文藝欣賞能力的必要前提。在朗誦時,性格內向的人往往發出的聲音也很小,如果朗誦者能堅持大聲朗誦,很容易使其愛講話,性格也就隨之而變。

詩,對於幼兒、小學生朋友的人格塑造、性情培養,也是有諸多好處的。著名兒童文學家金波在《我為什麼給兒童寫詩》一文中說道:「一個小孩子從小受到詩的薰陶,可以使感情世界豐富多彩,善解人意,與人和諧相處……一個人如果從小就學會了欣賞詩,就會欣賞其他文學樣式,以至其他藝術形式。」

經常朗誦散文和詩歌,慢慢地會背誦下來了,豐富了朗誦者的知識。腹有詩書氣自華,經常朗誦自然會培養朗誦者的文採和氣質。特別是傑出的朗誦,是艱苦的創造性的藝術勞動成果,其衝擊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是經久不衰的,對熱愛朗誦的人有著很深的影響。

朗誦可改善精神面貌。因為,朗誦使人體的血液循環更加流暢,排解掉腹腔的寒氣。隨著朗誦聲音的加大,身體的姿勢也自然越來越端正,因為不挺胸、不收腹是無法放開音量的,沒有一個含胸駝背能朗誦到位的。如果堅持長期鍛鍊朗誦,會糾正不良站姿,使人精神狀態處於興奮狀態,總有一種精神頭兒。看一看朗誦家們上臺演出的狀態,他們都是長期堅持朗誦使他們的精神面貌總是處於最佳狀態。

四、朗誦有助於審美能力的提高

準確的理解文意要藉助朗誦,因為朗誦是打開文章大門的一把鑰匙,通過朗誦才能更準確地感受到文章和詩歌的美。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章往往經我們朗誦出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更準確地領悟文字內在的思想情感。如《孫權勸學》一文,只要我們認真朗誦文章,讀出文中孫權、魯肅、呂蒙三個人物語言的語氣,就能感知這些人物的特點,就能進一步體會文章要表現的主旨。又如,朗誦朱自清的《春》,就能領略到大自然的美、語言的形象美;朗誦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就能感受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朗誦劉禹錫的《陋室銘》及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就能感受到語言的音樂美。

優秀散文和詩歌,蘊含著漢語言的悅耳動聽的音樂美、象形文字所表達的意象美、巧奪天工的自然美、濃鬱溫馨的人文美、淋漓盡致的情感美、鮮活靈動的人文美。朗誦者要把這些美和作者心靈跌宕起伏的旋律,以及自己的領悟、感知結為一體,完全沉浸在作者營造的意境中。同時,還要根據文章的內容,調節語音的輕重、節奏的快慢、抑揚頓挫、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情感的褒貶、從而感受美、體驗美。

五、能夠提高朗誦者的修養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吟詠的時候,對於探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

朗誦有利於朗誦者體會到辯論、爭論的價值,這是更好的、高質量地參與未來的事務的一種素質。特別是,通過朗誦優秀作品,讓優秀文化在人們的心靈中溫潤著、積澱著、陶冶著、升華著。

朗誦的選材,要選那些思路清晰、思維流暢、語言富有表現力、可讀性強的文章或詩歌,要選擇那些思想品質高尚、人生境界高遠的、哲人思想火花迸射的靈感之作,選擇那些富含有宇宙人生真諦的經典之作,選擇那些符合語法規範的、語言優美的、人生生活體驗和感受之作。儘量不要選擇那些學者和學究們的思辯之作,不要選擇具有不透明性和多義性的文章和詩歌。

六、通過朗誦可以使說話吐字清楚、連貫暢順

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鑑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大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對語言詞彙細緻入微的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鑑別能力。因此,要想成為口語表述與交際的高手,就不能漠視朗誦。

朗誦要求吐字清楚、字正腔圓、連貫暢順。如果朗誦時出現個別發音錯誤,不僅使朗誦內容的美感受影響,而且使聽者有一種正在品賞大餐時卻吃到一粒沙子一樣。所以,朗誦時要求吐字清楚是最基本的要求。經常朗誦對說話吐字清楚、字正腔圓、連貫暢順有很大的幫助。不僅有利於學生在演講會、辯論會上更好的、高質量地發揮,而且還利於學生提高參與未來的事務的一種素質。

七、朗誦可以鍛鍊培養表達心意和與人交流

語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也是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語言在人們交流中產生,也是人們在交流過程中重要的工具。語言是最為重要的交流工具,無論是溝通、討論,還是交談、演講都表達清楚、準確、生動才是關鍵。長時間堅持朗誦可以讓你的發聲更加清晰、有力,也可以讓你字正腔圓、語言流暢,糾正發音不準的習慣,有助於你的情感表達,是培養交流和演講能力的好方法,有時還會對交流效果起著至關作用。在交流中,如果你的地方口音很嚴重,難免使人聽不懂、聽不清,甚至引起誤會。比如,一些農村的人來城市找工作,他們不會說普通話,跟老闆說話時,簡直是「雞同鴨講」,那就不會得到老闆的欣賞,基本上也沒有被錄用的可能。由此可見,要是不會說普通話,而想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

語文教育的老前輩、學識淵博的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吟詠的時候,對於探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 所以,練習朗誦從學校抓起,對培養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至關重要。

八、朗誦有助於理解文章、感知文章傳遞的思想和情感

朗誦之所以高雅,在於比唱歌難。因為,朗誦絕不是把文字大聲讀出來而已。而是要求朗誦者把握好停頓、重音、語速、語調、語勢;要求讀音響亮、抑揚頓挫、節奏分明、聲情並茂;要求朗誦者把自身的感情融合到作品中去,把情緒最廣泛地調動起來,把名篇佳作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充分地體現出來;要求朗誦者準確、清晰,並能繪聲繪色、娓娓動聽、耳濡目染、心領神會,使聽者感染到「聲聲入耳,心心相應」。唱歌是按著歌譜來唱的,而朗誦沒有譜曲,朗誦者要在朗誦中體現出音樂美來,是一件很難的事,需要有一定的修養和審美感。正因如此,朗誦有助於理解文章、感知文章傳遞的思想和情感。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在一切藝術裡,詩的藝術佔著最高的等級」。要把「最高的等級的藝術」朗誦好,絕非僅僅大聲讀出聲那樣簡單。因為,朗誦對演繹作品具有巨大的支撐作用,將朗誦的技巧充分運用到劇中人物裡,可以令人物更加鮮活、飽滿。在朗誦大賽中,評委給每一位參賽選手都設定了很多的要求,但是,最終評委看重的只有一條:他的朗誦作品是否能夠打動人。也就是說,選手語言的感染力和舞臺的表現力才是最重要的。而這與選手對作品理解的程度直接相關。試想,如果對作品理解不深刻,他的表演怎麼能夠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呢?所以朗誦藝術家常說,朗誦考試,就是考你對作品的理解程度。

藝校在招收考試時,必考朗誦這一項。就是因為通過朗誦,看其是否能夠理解文章、感知文章,理解和感知文章後還要懂得傳遞思想情感。這就要求朗誦者懂得從感性上、從直覺上、從整體上去認識、去體驗、去佔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動地消化和吸收;懂得真正地體悟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通過朗誦文章的起、承、轉、合表達出來;懂得讀物的形象感、意韻感和情趣感,通過眼到、口到、耳到、心到體現出來。所以說,酷愛朗誦的人都能體會到朗誦對培養語感和情感有很大幫助。

九、朗誦可以讓人感覺到文章獨有的韻律和節奏,培養和感知語言的美感

語言的表達有很強的韻律感和節奏感,這就是語言美的一面,書面語言體現的更加明顯。這種韻律感、節奏感、音樂美感、排比和對仗,只有用嘹亮多情的聲音才能充分體會出來。要憑藉聲音來表現,只有通過朗誦才能真正體悟到。尤其是古詩文,只有在朗誦中、在流暢的聲音裡才能更好地感覺那種平仄起伏的韻律和抑揚頓挫的節奏,才能更好的感覺語言表達的準確、生動,貼切、入心,才能品味漢語那種特殊的音樂美,吟誦出作品的精神和風採。

為什麼好的朗誦很吸引人呢?因為,影響朗誦效果的主要因素最根本的是人的因素。對於朗誦者而言,長期的生活歷練、厚重的生活底蘊、豐富的生活閱歷會增加個人的滄桑感,提升他對生活的理解、認知和感悟,再加上本身對文學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這是成為一個好的朗誦者的首要前提。很多年輕的朗誦者浮光掠影,把詩詞簡單看一下,開口就來,肯定達不到朗誦吸引人的效果。所以,朗誦者應該在不斷增加生活歷練的基礎上,多讀書,多接觸書本中的各種角色,從字裡行間去感受他們的思想情感,仔細揣摩作品的時代、作品的意圖、作品的思想等。長期堅持用這種要求去朗誦,對朗誦韻律和節奏、培養語言美感有著重要的幫助。

十、朗誦有利於「詩性美」的再現

中國文學語言之美不僅表現在內容、意義和外在的形式上,還表現在它特有的聲音韻律上。節奏和韻律、無論古文還是現代文,其特有的韻律與美感足以引起我們在朗誦的時候「手舞足蹈」、「激情澎湃」。這是因為每篇美文、詩歌都有著「詩」的美,都有著作者美的靈感。通過朗誦,可以將這種美還原。詩歌是音韻和節奏的藝術,詩歌本來就是吟出來的。所以,唯有還原詩歌的音韻和節奏,才能感受詩的美感,發掘出詩歌的魅力。

深情的朗誦,一邊慢慢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加深對讀物的理解,對那些優秀篇章、名言佳句,反覆朗誦,做到「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味」,乃至愈誦愈有味,趣味無窮。而默讀、速讀、瀏覽等,都不能欣賞到詩歌的節奏音韻之美,難以體驗到詩歌的豐富意境。

「寫詩的人是詩的作曲家,誦詩的人好像是演奏家」,「一首詩如果不加朗誦、沒有吟誦,那麼它的生命就沒有完成」。如果朗誦詩歌,特別是用聲音藝術去對詩歌進行二次創作,那麼,詩的美感就會得到還原,詩的魅力就會重新展現。所以說,朗誦有很高的規範要求,切忌總使用自己的習慣語調,必須學會從作品內容出發,改變自己不適宜的語言習慣,恰當再現原作內容。只有這樣,使朗誦者才能再現「詩性美」,使朗誦者通過朗誦不斷升華,使聽者感動和受益。

吟誦佳詩妙詞,品味中國文化。唐詩宋詞是古典詩詞群星中璀璨奪目的雙子星座,是中華文明長河中的兩顆明珠。唐詩讓仁者展其懷,賢者抒其志,勇者伸其氣;宋詞讓智者達其理,勞者歌其事,窘者騁其情。唐詩闊大渾厚、清新健朗;宋詞溫柔纏綿、婉曲工巧。唐詩象一支凌空的響箭,飄逸悠遠,把人類的情感指引到理想的天國;宋詞象一位風度翩翩的英俊少年,自信瀟灑,雄視千古。唐詩是生命的告白;宋詞是心靈的私語。唐詩以韻神,故渾雄,而貴醞藉空靈;宋詞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折透闢。唐詩如芍藥海棠,穠華繁彩;宋詞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唐詩如啖荔枝,一顆入口,則甘芳盈頰;宋詞如食橄欖,初覺生澀,而回味雋永。懂得了古詩詞的詩性美,如同登高而望遠,臨山而探幽,無限風景,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嘆為觀止,讓人如痴如醉。讀之思之,美在心間,朗誦者才能在朗誦過程中自然地把詩性美表達出來。

十一、朗誦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學家發現,朗誦是打開文章大門的一把鑰匙,準確的理解文意要藉助朗誦才能更真正地領悟文字內在的思想情感。古人早就對朗誦有大量精彩的論述。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舊書不厭千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而且古人對於朗誦的要求、方法、要領等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古代大教育家朱熹對朗誦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他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又指出:「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

教育專家認為,朗誦有助於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因為朗誦有助於理解文意。語文老師的朗誦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學生們朗誦水平的高低。所以,教育專家強調,要解決多年來只重「寫的語言」而忽略「說的語言」的偏向。

老一輩語文教育家和當代語文教育家都提倡朗誦。徐世英先生的一段話真是獨到而深刻。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誦是綜合;講解是鑽進文章,朗誦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推平、擺開,朗誦是融貫、顯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誦是活的,如同賦予作品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誦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講,朗誦比講解更重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樂學」是不變的真理。聰明的語文教師,善於朗誦來提高差生學習的興趣,使差生通過熱愛朗誦而熱愛學習。因為,只有學生想讀、樂讀,才會用心去讀,才能讀得入文、入情、入景、入戲。不僅如此,還會增加差生學習的思考力。

十二、朗誦有利於其它學科的學習

著名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活到老讀書到老,讀書改變人生,讀書就是力量,就是快樂。教育研究人員呼籲:審視我們現今的語文課堂教學,似乎學生人人在朗誦,但朗誦水平普遍低下。這一切,都源於我們對於朗誦的地位沒有形成準確的認識,對朗誦教學沒有形成明確的目標,對朗誦的指導沒有形成有效的方法……。教學時,朗誦目的不明確,讀前缺乏明確要求,讀中沒有具體指導,讀後忽視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老師驅趕著為讀而讀,有口無心地念著,毫無美感可言,何談良好的朗誦習慣、聲請並茂的琅琅書聲。因此,在現代語文教育中,我們要把「朗誦」 提到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育研究人員發現:喜歡朗誦的學生,能提高其它學科的學習。這些喜歡朗誦的學生,在朗誦過程中容易因朗誦內容而興奮,學習不易疲倦。同時,也是一個換腦休息的過程。朗誦完了之後,在興奮的狀態下又開始另一科的學習,因為調解朗誦者的興奮情緒還在持續之中。

很多文科狀元介紹學習經驗時說,利用早晨上學的路上背誦英語,利用中午放學和下午上學的路上來背誦課文和詩歌,把有限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特別是中午開始有些疲憊了,這個時候背誦課文或詩歌,能提高興奮情緒。

十三、朗誦培養專注力

研究人員發現:好的朗誦必須動用口、腦、心、眼、耳、手等器官的協調配合。用口準確發音而清晰、有力;用腦判斷每個字的正確讀法;用心判斷情感是否用得準確;用眼感觸朗誦內容的視象;用耳感覺斷句、停頓、語調、語流、語速用得是否得當;用手勢表達內容和增加氣勢。做到這些可不是簡單的事兒,必須全身心投入到朗誦的作品當中去,才能朗誦的更流暢,更有激情,自己得到感化,聽者得到感動。長時間的堅持這種朗誦,可以培養朗誦者的專注力。

研究人員還發現:朗誦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因為文章是作者描寫現實、反映生活、抒發感情、寄託理想的載體。朗誦作品是一種感化和薰陶。朗誦好一篇文章會情思橫溢、心蕩神弛、如飲甘露、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青少年時期,從朗誦活動中得到的寶貴教益,對其樹立遠大理想,堅定生活信念,培養定力,振奮進取精神,激發意志,都會產生巨大的作用。

十四、朗誦鍛鍊記憶力

記憶是人們一直關注的話題,也是人們一直研究、並設法解讀的領域。朗誦需要口、腦、心、眼、耳、手的相互配合,而研究表明,聽、看、理解是記憶最有效的途徑,所以朗誦會有助於記憶。

大聲朗誦,不僅不易讓人倦怠,而且還會使人掃去倦怠,讓自己興奮起來。朗誦,是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朗誦時,口、眼、耳、腦、心並用,增加了文章向大腦輸送的渠道。這不僅使閱讀真正活起來,而且印象深刻,便於記憶和理解。所以,教育研究人員提示:教師應該給學生留有一定時間進行課文背誦,讓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更有利於增強記憶。因為腦神經處於極度興奮狀態,這本身就能刺激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書籍。大聲朗誦需要集中精力,大腦處於「排空」狀態,有利於記憶材料。

日本東北大學川曷隆太教授研究發現,人在朗誦時,70%以上的神經細胞參與大腦活動,超過默讀和識字,相當於大腦的「熱身體操」。如果長期堅持,反覆練習朗誦,能強化學生的記憶和提高學生注意力,進入興奮的學習狀態,增強學習效果。

記憶是人腦的一種特殊功能,是人類儲存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朗誦能加深記憶,鞏固記憶,能呼喚人們的感知和想像,起到聯想記憶的作用。因為,知識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才能更好的記憶,才能更好的運用。在朗誦的過程中,能感知語言的意義,有助於理解文章,接受知識。通過音韻調的變化可以產生一系列的聲音形象,並使之牢牢印入人們的腦海之中。總之,朗誦可以通過視覺、聲覺、聽覺等器官的協調活動,把知識信息輸送到人腦的儲存區域,從而起到增強記憶和加強健康的作用。

十五、朗誦可以增長知識、完善知識結構

在我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古典詩歌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朗誦優秀的古典詩歌文學作品,不僅會加深我們的文學修養、豐富美感、提高藝術鑑賞能力,而且還會通過了解古典詩歌文學作品背景時,增長了歷史、地理、科學等知識。

朗誦,是用形象化的口語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藝術手段;朗誦,是培養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誦,有助於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朗誦,能積累詞彙、熟悉句型、洗鍊語言、規範口語;朗誦,能培養正確、流利、清晰、富於表情的說話習慣;朗誦,能完善知識結構。

十六、朗誦提高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

有人說,朗誦他人作品是學習的過程,朗誦自己的作品實質是修改完善的過程。朗誦他人作品,可以通過朗誦學習領悟他人的文字內在的思想情感、佳作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和結構的起、承、轉、合。朗誦自己的作品,可以通過朗誦檢查語句是否通順流暢、結構是否合理、韻律和韻腳是否得體。其實,朗誦的意義遠不止這些,可以說,它是一切語文能力形成的手段和橋梁,有利於提高說話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長期堅持朗誦,就會從感性上、從直覺上、從整體上去認識、去體驗、去佔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動地消化和吸收;長期堅持朗誦,就能使人熟悉句型、洗鍊語言、規範口語、積累詞彙、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從而「出口成章」;長期堅持朗誦,就能養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習慣,能正確、流利、清晰、富於表情的說話習慣;長期堅持朗誦,可以幫你掌握更多的字、詞、句子,有助於你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當背過的東西,寫文章時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來,呼之欲出,「勞於讀書,逸於作文」。

教育學家研究認為:朗誦的作用不可忽視。它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是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的質量和效率的槓桿;在現代語文教學中起關鍵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也許這正是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現代詮釋吧。

一個文科高考狀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有一個習慣,每天中午花二十分鐘進行有感情的朗誦。包括散文、議論文、記敘、寫景文等等。之所以選擇中午,因為中午腦子相對來說不是那麼清醒,如果用來做理科的題目,錯誤率會很高。另外,平常只要是看到文辭優美、氣勢澎湃的好文章,我就會下意識地保存下來,留到中午進行大聲的朗誦。每天的朗誦對寫作文產生了影響,朗誦過的內容深深地印在腦子裡,寫作時不用刻意去想著遣詞造句,那些優美的詞句就自然而然地從筆下流淌出來了。

十七、朗誦培養想像力和表現力

美文和詩歌的意境有韻味,能喚起人的美感、想像力和表現力。從藝術欣賞的角度看,意境美含有言外之意、景外之意。韻味之至,能產生一種蘊藉雋永、餘味無窮的美感。在朗誦這類詩歌時,根據詩歌的情感起伏設計和褒貶色彩揣摩,朗誦者必須充分調動自己的想像力和表現力,與作者一塊同悲同喜、同愛同恨、同歌同泣。如果只看文字不朗誦,是很難與作者一起共鳴的。所以,朗誦作品時,要真聽、真看、真想像、真進入意境、真感覺、真觸動,與作者一起共鳴,帶動聽者一起進入意境,自然就會喚起朗誦者的想像力和表現力。

朗誦有助於創設文章情景,再造意境。通過反覆朗誦文章精華所在,可以啟發朗誦者深入思考,朗誦者會對文章產生豐富的想像,會很快進入到字裡行間所創設的情景中去。這時,原本無聲的文字變成有感情的音符,文句的生命力跳躍並迸發出文章所體現的情感。譬如,《周總理,你在哪裡》一詩,作者通過熱切的呼喚和山谷、大地、松濤、海浪、廣場的回音,表達了億萬人民無限懷念周總理的深厚感情。要想通過朗誦表達這種深厚的感情,朗誦時必須有情感、有想像、有表現力。有情感,沒有想像不行。有想像,沒有情感也不行。有了情感和想像,表達不準確也不行,絕不是把字讀出來而已。不僅要求讀音響亮、抑揚頓挫、節奏分明、聲情並茂,而且還要求把握好停頓、重音、語調、語速、語勢、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繪聲繪色、娓娓動聽、使聽者感染到「聲聲入耳,心心相應」。可見,要想達到這種朗誦要求,自然會培養和提高朗誦者的想像力和表現力。

有的人認為朗誦就是大聲背誦或大聲誦讀,刻意去營造一種所謂「激情澎湃」的氛圍,這是不對的。不同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朗誦技巧,否則只能是「適得其反」。不同的作品,需要不同的美感、不同的想像力和表現力。

十八、朗誦可以鍛鍊肺活量、有助於心肺功能的提高

朗誦的美文或詩歌有短句、也有長句。短句比較好朗誦,但長句朗誦起來,就比較難了。所以,朗誦的時候必須把握呼吸和氣息的運用,這樣才不至於氣短或是中斷,尤其是在大聲朗誦時,長時間有助於心肺功能的提高。朗誦長句子,肺會徹底排空,轉入下一次吸氣動作時就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鮮空氣。橫膈肌動作加大還會向大腦傳遞放鬆的信號。接收到這一信號以後,大腦會向肌肉、血管發出緩解緊張的指令,導致血壓下降。

健康學家們認為:朗誦有如歌唱,增強肺功能。因為,朗誦和唱歌一樣,也要求腹式呼吸(丹田呼吸法)。採用腹式呼吸有以下好處:第一,擴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能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張,使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縮,讓更多的氧氣進入肺部,改善心肺功能。第二,避免完全使用嗓子發音而造成的嗓子沙啞。第三,經過訓練而從丹田發出的聲音富有磁性。第四,它能改善脾胃功能,有利於舒肝利膽,促進膽汁分泌。第五,腹式呼吸可以通過降腹壓而降血壓,對高血壓病人很有好處。第六,對安神益智有好處。

研究人員認為,朗誦健身的實際效果要比跑步強。第一、朗誦時只加強肺的開合,不增加心臟的負擔。而跑步使肺增強呼吸的同時,心臟跳動也會明顯加快。如運動量沒有掌握好,容易增加心臟負擔。第二、朗誦不存在安全問題,完全可以將身心完全放鬆,無憂無慮地陶醉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而在戶外跑步鍛鍊容易出現交通安全等問題,這也使鍛鍊者身心不能完全放鬆。第三、朗誦不需要特殊的場地,而跑步受場地限制。第四、朗誦不受颳風下雨和天黑的幹擾,而跑步受天氣變化和天黑的影響。第五、朗誦不受年長年幼的局限,而跑步不適宜年長和年幼者。第六、朗誦時人體是完全放鬆的,這有利於氣血循環,特別是微循環網絡的開放。跑步時肢體是緊張的,微循環網絡是關閉的。

十九、朗誦是健身又健心的運動

朗誦時人體基本處於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修復調養狀態。所以說,朗誦是一項健身又健心運動。最新醫學證明,朗誦健身活動包含有多種健身機理。如:聲波對人體內臟的穿透、震動、按摩、調理作用;肺開合導引氣血循環的作用;肺反覆開合增加肺的張力,增加肺活量;良性信息心理暗示作用等。人在朗誦時,副交感神經會加強工作,大腦得到放鬆,心情也就爽快了。可以說朗誦健身是一種全面的「身心」鍛鍊。

健康學家們認為:朗誦猶如「健腦體操」,是「大腦的全身運動」,可使大腦皮層的抑制和興奮過程達到相對平衡,血流量及神經功能的調節處於良好狀態。在朗誦時,70%以上的神經細胞參與大腦活動,超過默讀和識字,相當於大腦的「熱身體操」,不僅如此,朗誦能怡情養性,增加肺活量,使全身暢通;它能使人進入興奮狀態,給人以青春、活力和激情,喚起對生命的追求。同時,朗誦調節大腦皮層的相對平衡,促使機體的新陳代謝更加旺盛,血液循環加速,體內各種酶等活性物質的分泌增加,將神經系統的細胞調節到最佳狀態,使人精神振奮,身體健康。

教育學家認為,勞逸結合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飽滿而且情緒高漲,那樣在學習一樣東西時就會感到很輕鬆,學的也很快,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學習效率高的時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緒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一是要適當的休息,二是要娛樂自己的心情。娛樂自己心情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複習理科出現疲憊時,要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要用朗誦的方法自我放鬆一下,強迫自己先裝出一副鬥志高昂的樣子,堅持那麼十分鐘左右,狀態也就上來了。這樣,對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很大幫助。長期堅持這種勞逸結合的學習方法,可以每天有個好心情,學習積極投入,學習效率自然高。

二十、朗誦有益於預防老年驚呆和大腦中風後的康復

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做大聲朗誦訓練,大腦可以明顯提高氧氣的輸送能力,以及血液和多種胺基酸到達大腦主要區域的能力,可使大腦皮層的抑制和興奮過程達到相對平衡,血流量及神經功能的調節處於良好狀態。所以,老年人吟誦詩詞有助於長壽。這是因為,第一,吟誦詩詞能把人的感情帶入空曠無際的世界,使人情緒高漲、心曠神怡。吟誦詩詞猶如唱歌,尤其是朗誦舊體詩詞時,講究平仄聲調,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其次,吟誦詩詞能使人增長知識,豐富人的想像力,鍛鍊人的大腦。第二,朗誦是一種浪漫的、陶冶情操的、抒發人內心情感的文雅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資深心理學家發現,朗誦特別有助於減輕老人「黃昏思想」的精神壓力,鍛鍊老人的記憶力和表達力,幫助老年人回憶美好時光,帶來精神愉悅,活躍了社交生活,還能增進人們之間的友誼。特別是有助於幫助老年人減緩記憶衰退,甚至預防老年痴呆症的發生。平淡無奇的朗誦竟然有如此功效,難怪朗潮流正風靡日本列島,有關朗誦的民間組織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增多起來。日本乓庫縣老年朗誦隊經常「上山下鄉」為殘疾人(特別是盲人)作表演。日本名古屋的「中風患者朗誦隊」更是舉世無雙,據悉所有隊員都曾由於腦血栓而出現語言障礙,而且幾乎全是70歲上下的老年人。中風引發的功能的大部乃至全部喪失使得他們不得不像牙牙學語的幼兒那樣對口型、發音素,完全從頭學起!他們則通過表演重獲了自信和自尊。

目前,我國的朗誦熱潮也是一浪高過一浪。特別是在歌頌建黨90周年之際、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夏青杯」朗誦大賽以後,朗誦熱潮空前。相信,今後隨著朗誦在中小學校的普及,以及人們對朗誦有益健康長壽的認知,朗誦的大熱潮會即將到來。

藉以此文,向輔導過我、幫助過我的朗誦界前輩、導師、老師致敬!向一起參加過朗誦活動的朋友們致以問候!

作者:喬鳴麟

特此說明:此稿是我多年在我國朗誦名師培養下、積累多年朗誦經驗的總結字數太累贅了,但是刪節又怕說不準確、說不完整,所以沒有刪節。藉以此文,向輔導過我、幫助過我的朗誦界前輩、導師、老師致敬!向一起參加過朗誦活動的朋友們致以問候!

版權聲明:

1、部分內容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2、本平臺旨在傳播好內容,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作者等版權資訊。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相關焦點

  • 劉奎宏朗誦《從小我就喜歡秋天》
    從小我就喜歡秋天 作者:歐陽文 朗誦平時喜愛唱歌和朗誦,為湖北省歌舞劇院大型舞劇《江湖》配唱片頭曲,被稱為「天籟之音」。2019年湖北衛視主演《將》,多次在各級比賽中榮獲金獎。他堅持全面發展,五歲以來多次在全國少年兒童歌唱和朗誦大賽中榮獲金獎。曾在亞太地區青少年澳門鋼琴公開賽中榮獲一等獎。他還喜歡體育運動,每周堅持遊泳武術等運動項目。
  • 芳菲五月詩詞相伴 第三屆「熒星」少兒詩詞朗誦會舉行
    東方網記者徐程5月14日報導:小「李白」高冠博帶,高誦《蜀道難》,小「杜甫」憂國憂民,痛陳《兵車行》。小「徐志摩」百轉千回,細訴《再別康橋》,小「蘇軾」超然物外淺吟《定風波》。最終通過海選、複賽的層層遴選,36名朗誦「小達人」脫穎而出,登上了今天的決賽舞臺。  決賽現場,小選手們穿著各異、聲情並茂地朗誦著一首首詩詞,舞臺下,父母和孩子們細細聆聽。參與此次活動的家長紛紛表示,朗誦詩歌不僅可以使孩子們從中體會到美,感悟到不同的思想,更能提高孩子們的審美情趣。
  • 朗誦的意義、概念和藝術形式
    為了加強朗誦藝術的群眾性和社會普及性,2004年中國歌劇舞劇院考級委員會開始策劃朗誦考級事項,於2009年正式把朗誦藝術考級推向社會,推到青少年兒童的身邊,在朗誦藝術考級上開闢了新路,成功打造了有聲語言的考級先河。並在十餘年裡發揮著重要的傳播作用。
  • 保定理工學院舉辦「致敬最美逆行者」朗誦大賽
    據河北保定11月23日消息 11月21日晚7:00整,以「致敬最美逆行者」為主題的朗誦大賽在保定理工學院一教211報告廳舉行。活動由圖書館主辦,圖書館學生讀者管理委員會承辦。毅然前行,奔赴戰場,是中國人勇敢的樣子;夜以繼日,堅守崗位,是中國人敬業的樣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國人團結的樣子。疫情過後,我們要把閃光燈留給那些院士,留給那些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留給那些最美逆行者。希望同學們要一直走在追逐的路上,每天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生活終會發出耀眼的光芒。「致敬最美逆行者」朗誦大賽歷時兩個星期,600多名學生參加。
  • 有聲│上海朗誦名家抗疫詩歌朗誦會《致敬春天》
    在這個特殊的春天,上海市作家協會和上海圖書館聯合發起了一場特殊的朗誦會,將2020「海上心聲·春」朗誦會搬到線上,希望能給經歷了寒冬的人民一些精神上的慰藉。「致敬春天——上海詩人抗疫詩歌朗誦會」特精選上海詩人抗擊疫情詩歌,邀請名家朗誦,製作音頻,助力武漢,助力戰「疫」,共克時艱。希望我們能儘快走出疫情,擁抱春天!
  • 50歲莫文蔚朗誦英文詩致敬白衣天使,網友:不會中文嗎?
    在別的歌手都唱歌的情況下,50歲的莫文蔚卻大搞創新,她沒有獻唱,反而以念英文詩《I felt an angel》來向醫護人員致敬。視頻中,她滿臉笑容說:「我把這首詩送給美麗而偉大的天使,謝謝你們無私的奉獻。」接著,就聲情並茂地朗誦了起來,看得出女神很陶醉。
  • 童心夢想 ⑱ | 詩歌朗誦《我希望》
    2017-06-20 17:08 |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輯
  • 中國朗誦聯盟十三人合誦:大自然在說話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將離開我所有的生命都來自於我那麼人類呢你們也不例外我什麼都不欠你們我一直在付出而你們一直在獲取從來如此但是我也能隨時將一切收回畢竟這不是你們的星球以前不是以後也不是人類, 你們不僅貪得無厭還毒害我
  • 6省8位兒童一起朗誦《黃河頌》
    核心提示: 三秦都市報全媒體聯合阿里天天正能量推出的「我的家鄉我的河」活動,目前,初賽入圍的53個(含團隊)參賽選手的朗誦視頻,正在公益記者公眾號上進行展示及投票。其中,紅領巾志願服務隊引來上千網友點讚,6省8位孩子集體朗誦打動人心。
  • 【臨夏市醫院配樂詩歌朗誦】《徵程》
    【臨夏市醫院配樂詩歌朗誦】《徵程》 2020-02-14 2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詩我文我朗誦 這場詩歌朗誦會質樸深情
    9月20日,「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主題詩歌朗誦會舉行。紅網時刻長沙9月20日訊(記者 胡芳 通訊員 譚樂)「七十華誕新中國,站起富起強起來。社會主義奠基鴻基,改革開放興百業。不忘初心擔使命,復興進入新時代」……9月20日,湖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離退休人員第一黨支部、省人大機關團委、東塘街道省人大社區黨總支聯合舉辦了「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主題詩歌朗誦會。18首原創詩作現場朗讀,詩情澎湃。
  • 首屆全球華語朗誦大賽 世界各地孩子都可參加
    昨晚,人民大會堂的舞臺上,在一群朝氣蓬勃的孩子們飽含感情齊聲朗誦《少年中國說》的朗朗之聲中,《重溫經典·築夢祖國》——「曹燦杯」青少年朗誦大賽獲獎選手朗誦會落幕。同時,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中國詩歌學會朗誦演唱專業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學會以及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北京老舍藝術基金會大力支持的首屆全球華語朗誦大賽、第四屆「曹燦杯」青少年朗誦大賽也隨之正式啟動。
  • 「愛戀蛇口,擁抱未來」——「彭慶元詩歌朗誦沙龍」誦響花果山社區!
    由社區黨委指導、社區老年協會和招商街道長青老齡大學主辦的「愛戀蛇口 擁抱未來」——彭慶元詩歌朗誦沙龍暨朗誦藝術學術交流會熱烈舉行。中國作協會員、詞作家、詩人彭慶元,詩人、文藝評論人謝湘南,喬翠陽、梁越等朗誦藝術家,國家一級小提琴演奏員張家寧等音樂人以及花果山社區的朗誦愛好者40餘人參加沙龍。這是一個朗誦詩歌的文學沙龍,更是一個傳播文學、教授朗誦技巧的實踐課。
  • 朗誦 | 風從哪裡來
    朗誦:連續,著名朗誦表演藝術家、演員、主持人、歌手。
  • 「駿馬長歌 詩意北疆」弘揚蒙古馬精神詩歌朗誦音樂會舉行
    「駿馬長歌詩意北疆」弘揚蒙古馬精神詩歌朗誦音樂會舉行 白玉剛觀看演出 8月25日下午3點,第二屆中國馬文化節暨首屆內蒙古國際馬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駿馬長歌詩意北疆」弘揚蒙古馬精神詩歌朗誦音樂會在烏蘭恰特舉行。
  • 少兒語言教師「朗誦+表演」培訓項目落地鄭州
    學習朗誦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登臺表演或者參加比賽,而是為了塑造自己,培養自己的語言技巧和表達能力,利用語言來彰顯情感、文化、價值觀。——演誦藝術創始人 胡樂民近日,麥潤教育與北京和弦曲表演朗誦藝術中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將就少兒語言表演教師培訓、全國青少兒朗誦表演活動與比賽、「演誦語道」註冊培訓師落地與推廣等項目進行深層次合作。
  • 洛川融媒承辦的首場朗誦大賽開始報名啦!
    ,推動朗誦藝術的大發展大繁榮,經陝西省文化交流協會、陝西省慈善協會、陝西省戲劇家協會、陝西省詩詞學會同意。三、報名方式加「洛川融媒」微信:18691119810 ,發送「報名朗誦大賽+姓名+參賽組別+聯繫電話+學校班級+朗讀篇目」給工作人員,等待回復報名結果。
  • 「弦月之美」肢殘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舉行
    原標題:「弦月之美」肢殘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舉行  中國甘肅網8月25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 (記者 朱婕) 8月23日上午,由省殘聯主辦的「弦月之美」全省肢殘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在蘭州舉行。
  • 鄒平縣醫院舉辦「詩意人生 悅讀生活」詩歌朗誦比賽
    比賽現場  大眾網濱州6月8日訊(記者 楊加峰 通訊員 馮春霜)6月7日,鄒平縣人民醫院舉辦了「詩意人生,悅讀生活」首屆詩歌朗誦比賽,來自全院的22  此次比賽由縣婦聯副主任科員張瑩瑩,縣社科聯副主席秦娜,濱州市朗誦協會理事、鄒平電視臺資深節目主持人趙瑩瑩,團縣委辦公室主任蘇素敏,縣醫院宣傳科主任馮春霜擔當評委。比賽中,詩歌題材豐富多樣,既有對醫務工作的激情熱愛,又有對未來生活的無限希冀;既有經典名篇的重溫演繹,又有謳歌醫院發展的原創詩作;既有抑揚頓挫的獨誦,又有珠聯璧合的多人朗誦。
  • 詩歌朗誦|《一片衰老的銀杏葉》
    作品《老了真好》入選感動中國「首屆全國著名朗誦詩詞」,作品《春水碧綠的江南》榮獲第五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並獲第九屆「羲之杯」全國詩書畫邀請賽一等獎。現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蕪湖市作家協會會員,天下詩人協會會員,已出版詩集《在路上》。讀睡主播貞禮,全悅木蘭書院閱讀會秘書長等職,讀睡詩社首席主播、都市頭條特約主播、形象代言人!多家平臺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