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有寫道:「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相信大家對於西遊記並不陌生,其中的地名山名更是清晰瞭然。對於孫猴子的老家花果山,更是神仙福地。然而,它在現實社會中究竟在哪呢?想必這個問題恐怕連三歲小兒都難不倒,早已不成其為問題了。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偉大領袖毛主席就發過「金口玉言」:孫猴子的老家在新海連市雲臺山!響徹寰宇,音猶在耳。國內外眾多學者皓首窮經,以令人嘆服的史料佐證了「主席語錄」的絕對正確。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國內外《西遊記》及吳承恩研究機構及專家幾乎眾口一詞,連雲港市花果山乃「正宗」孫悟空老家,鐵板釘釘,不容更改。
花果山是以古典名著《西遊記》而著稱名其聞海內外,成為每一個人所熟知的。唐、宋、元、明、清先後在這裡築廟建塔,千百年來的古建築、古遺址、古石刻、及歷代文人墨客的遊蹤手跡遍布山中。早在明萬曆30年,朱翊鈞皇帝已頒旨花果山中的三元宮為天下名山寺院。康熙皇帝親題「遙鎮洪流」四字鐫刻在花果山主峰玉女峰上,以表對花果山神靈的敬仰。李白:「明日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與蘇軾:「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寫的都是雲臺山,自古就有「東海第一勝境」和「海內四大靈山之一」美譽。
水簾洞是花果山的一處寶地,也就是孫悟空的洞府。其實早在《西遊記》成書之前,水簾洞就已經名聞遐邇。在明顧乾的《雲臺三十六景》以及張朝瑞等人的遊記和各類方志文獻中已有詳盡生動地描述。正如《西遊記》所寫:「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潺湲名瀑布,眞似掛簾帷」。洞中的石壁上還寫道:「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可見,水簾洞究竟有多美,以至於孫悟空遠去海外求學,洞府被妖怪霸佔。
當孫悟空學成歸來之時,發現洞府被佔,才知是那七十二洞妖魔搞的鬼。想必這時的孫悟空就很詫異,七十二洞?怎麼會有那麼多洞呢?而後七十二洞妖魔,歸順猴王,成為了孫悟空官的好兄弟。那為何花果山上洞穴特多呢?原來是若干萬年前的一次造山運動,而形成的奇觀。除了海天洞,著名的還有二仙洞、萬佛洞、朝陽洞、嘯雲洞、華嚴洞、蓮花洞等等。
從遠處山腰眺望一線天,這裡就是著名的八戒石,很像一個戴著僧帽的老豬在綠樹叢中呼呼大睡。來到這兒,就想起來了,八戒過來找大師兄求援,救師傅時,不敢進洞,於是站在洞外等候,想必這就是八戒石的來源吧。
花果山玉女峰,海拔624.4米,江蘇省最高峰。玉女是《西遊記》所描繪的天宮裡的人物,曾為情愛下凡;第三十回還說花果山「上連玉女洗頭盆」。如今在山南東磊,可看到關於玉女洗頭盆的遺蹟和石刻。傳說,雲霧縹緲之際,花果山巓顯現出玉女身姿,娉婷婀娜,妙曼神奇。登上玉女峰是花果山之遊的高潮,有緣的人在這裡可看到雲臺山兩個最為精彩的景致。一個是在迎曙亭看海上日出;另一個是看雲臺鋪海,白雲翻滾好像海水揚波,露出來的峰頂就像大海裡的蓬萊仙島,群山俯伏,阡陌縱橫,此情此景令人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作為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這個可是必不可少的了解一下。吳承恩紀念館原為茶庵,後改為吳承恩紀念館。館內藏有吳承恩的一些生平資料,還有當今世界各地保存下來的《西遊記》的各種版本,以及《西遊記》研究專家和學者的著述,將幾百年來一直沒有定性的《西遊記》中花果山的原型究竟在哪裡的爭論,畫上了一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