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句話大抵是說,一個人真要遇點什麼事兒,仰仗家人和朋友相對比較靠譜。
孫悟空有親朋好友嗎?
作為「天地精華所生」的天產石猴,孫悟空無父無母,卻有唯一的一位「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長輩,那就是對他有賜名之情、授業之恩的恩師——方寸山須菩提祖師。只可惜,須菩提祖師斷定孫悟空日後必然「惹禍行兇」,將其逐出師門,並在臨行之際祭出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決絕之言,師徒從此一刀兩斷。
學藝歸來的孫悟空,便視同享「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免受「老天之氣」的四萬七千隻猴子猴孫為他的同族親人。他闖地府,一筆勾掉懸在猴族頭頂的生死符,以振臂一揮、一呼百應的妖王魅力,帶領花果山群猴努力開創屬於他們的幸福生活。
孫悟空的威名和花果山的強大,也使得獨角鬼王、七十二洞各樣妖王「都來參拜猴王為尊。每年獻貢,四時點卯」,同時,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犭禺狨王等六王也慕名而來,祭天享地,歃血為盟,和孫悟空結拜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異性兄弟。
花果山,儼然成為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生態圈。
有一天,頑皮的孫悟空突發奇想,既然有地煞數七十二變神功護體,又有如意金箍棒所向披靡,為什麼不大鬧天宮耍一耍?反正背後還有這幫以命換命、用心交心的親子孫、好兄弟做後盾。
孫悟空問:老孫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你們幫不幫?救不救?
猴族和牛魔王等兄弟異口同聲的答:沒問題,我們必然兩肋插刀。
孫悟空信了,也許是他太自信,一個跟頭翻進天界聖境,偷蟠桃,盜仙丹,甚至鬥膽吃螃蟹,成為把太上老君推了一個倒栽蔥的第一人,而後,一不做二不休,棒指玉皇大帝靈霄寶殿。直到如來佛祖奉旨救駕,化指為山,一招如來神掌,將其封印於五行山下。這一壓,就是悽苦的500年……
按照孫悟空的說法,除了「土地神祗,會同五方揭諦」依照如來佛祖吩咐,讓他渴飲溶銅、飢餐鐵彈外,在封印的500年裡,他「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
其實,也不是沒有人來看望孫悟空。兩界山的一個陳姓老農,在小時候上山「扒柴挑菜」,倒是看過他,只不過,他一個凡人,對孫悟空而言很是微不足道。
那麼,孫悟空拜把子兄弟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等六妖王、臣服於花果山的七十二洞妖王和他那四萬七千餘口猴子猴孫,為什麼不來探望或者營救他呢?
先說七十二洞妖王和獨角鬼王。
由於孫悟空偷蟠桃、竊仙丹、盜御酒,玉皇大帝勃然大怒,便降旨託塔李天王率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官、普天星相等等,「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圍獵花果山。這期間,孫悟空「命獨角鬼王,領帥七十二洞妖王出陣」,先行應戰,而他「領四健將隨後」。
戰果完全出乎意料。一天鏖戰後,「那獨角鬼王與七十二洞妖怪,盡被眾天神捉拿去了」,唯獨孫悟空和眾猴「深藏在水簾洞底」,毫髮未損。
此時,孫悟空做出了一個令人心寒的舉動。他認為,「勝負乃兵家之常」,更何況,被眾神捉去的七十二洞妖王與獨角鬼王,「乃是虎豹狼蟲、獾獐狐狢之類,我同類者未傷一個,何須煩惱?」
如此說來,託塔李天王既已生擒七十二洞妖王和獨角鬼王等人,便不可能放虎歸山,給他們留下探視或營救孫悟空的機會了。
而此時,同樣擁有七十二變神通的牛魔王同六兄弟,或許正騰雲駕霧飛馳在馳援花果山的雲路上。然而,在雲頭目睹了孫悟空的無情和自私後,他們估計也徹底寒了心。你不仁我不義,於是,他們把已經拔出的雪刃,又狠狠的插回到自己的兩肋上,黯然撤退。
花果山的猴子猴孫也許是惦記著孫悟空對他們帶來的福祉的,怎奈,他們有心無力。
二郎神在太上老君金剛鐲的幫助下,擒拿住孫悟空後,也沒有給群猴留下反撲的時間,即領梅山六兄弟火燒花果山。一場聲勢浩大的誅猴行動,不但將孫悟空旗下的四萬七千隻猴妖「燒殺了大半」,而且從根源上震懾並打垮了群猴躁動的心,讓他們淪為一個個看客……
孫悟空花果山陣營灰飛煙滅了,他只能接受自私帶來的懲戒,在無奈和孤獨中,等待自己的「災愆滿日」。
而此時,天宮瑞氣昭昭,笙歌婉婉,歌舞昇平中,好一派欣欣向榮的風花雪月場。
敬請關注《宋諞西遊》,查看更多西遊腦洞,探究妖的人性。
文//老宋//原創作品//宋諞西遊//傾情發布//嚴禁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