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生物因種群多樣而美麗,因平等尊重而和諧共處。
今天考拉君在微博上看到了一條#冰島海灘現50具鯨魚屍體#的熱搜新聞。
7月18日在冰島的某一海灘,有遊客在乘坐直升機遊覽時拍下了驚人的一幕:海灘上滿是領航鯨的屍體。
整個大片海灘遍布著多達50多具鯨魚的屍體。
但是關於它們的具體死因,目前尚未有明確解釋。
有專家推測一種導致它們擱淺死亡的原因是由於河床和潮汐情況。
事實上,導致鯨魚擱淺死亡的原因有很多種。
據考拉君了解,其中與我們人類有直接相關的因素主要是我們的船舶聲吶幹擾和汙染物幹擾。
我們都知道,鯨魚是地球上已知現存最大的生物。
往往我們看到的,它們巨大的身軀背後,是其極為脆弱的本性。
像鯨魚這樣的海生哺乳動物,當它們在海洋中遊弋時,一旦遇到驚嚇就會由海水深處快速上浮到淺水區而導致擱淺。
人類的各種海洋演習、潛艇活動以及漁船巨輪等從海裡發出的聲吶噪音等,都會驚嚇到它們。
使他們異常加速的浮上海面,進而導致它們擱淺死亡。
除此之外,汙染物質也會擾亂鯨魚的感覺系統。
通常,鯨魚喜歡沿著人類船舶航線巡遊。
但是,他們的神經系統和內臟就很容易被船底中能溶於水的有機毒素而傷害。
進而導致他們失去辨別方向的能力,使其擱淺而死。
然而,同鯨魚擱淺而自然死亡相比,更為殘忍的卻是人類的大規模捕殺。
01
鯨魚是食物,還是動物?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一些靠海的國家一直都有捕殺鯨魚的習俗。
特別是我們的鄰國日本。
據統計,日本每年捕殺的鯨魚達上千頭,除此之外他們捕殺的海豚數量則高達兩萬頭之多。
紀錄片《海豚灣》鏡頭裡那一片片被鮮血染紅的大片海水,就是諸多像海豚和鯨魚這樣的生物被人類殘忍剝奪生命的見證。
在日本,曾有媒體對日本民眾進行了一次隨機的街頭採訪。
在採訪中,無論問到哪一個年齡段的人,幾乎所有人都說曾吃過鯨魚肉。
其中採訪人員問到一位小朋友:「你有沒有吃過鯨魚肉呢?」
小男孩面帶笑容且不假思索的回答說:「吃過啊!學校午餐就有。」
然後繼續問他有沒有見過鯨魚,他回答說沒有。
緊接著採訪人員再一次問他:「你覺得鯨魚是動物還是食物?」
小男孩想了想回答說:「鯨魚是食物。」
所以,在那些以鯨魚為食物的日本兒童心裡。
他們對於鯨魚的認知,最先想到的僅僅是一道味道鮮美的佳餚,而不是有著像人類一樣活生生地和獨特的生命個體。
商業捕鯨歷來都是日本的一項商業傳統。
在未加入國際商業捕鯨協會之前,日本的捕鯨行為一直都是肆無忌憚且隨心所欲。
當1988年加入了國際商業捕鯨協會之後,受到協會的規制,日本的過度捕鯨行為有所收斂,但仍舊以「科研目的」為幌子大肆商業捕殺。
可就在今年,日本最終決定退出國際捕鯨協會,重啟有上百年歷史的商業捕鯨傳統。
這一決定引起了那些憋屈已久的商業捕鯨人的一片歡呼和讚頌。
商業捕鯨的重啟,所造成的是未來更多數量的鯨魚被無情的剝奪生命,被肢解販賣到普通民眾的餐桌。
然後,同樣會有更多的兒童會認為鯨魚僅僅是一道食物而非有著獨特生命的動物。
02
畸形的生命教育
我們對於鯨魚的正確態度應該是遵循地球生物的多樣性,平等的對待每一位生命個體。
而非殘忍的過度捕殺他們。
對於孩子們的生命教育也應該以尊重生命為始,關愛共處為終。
自從日本重啟商業捕鯨行為之後,日本的捕鯨業也開始一片繁榮。
前不久,有新聞報導稱,日本竟公然組織小學生現場觀看殺鯨魚的行為。
並美其名曰:「這是我們的文化驕傲!」
7月18日,日本千葉縣組織小學生現場觀摩鯨魚解剖,而那條遭宰殺的小鬚鯨,據說是當地在這個捕撈季捕獲的第一條鯨魚。
45名10歲的小學生在老師的教導下伸手去觸摸鯨魚的皮膚,並將感受記錄了下來。
然後,他們親眼目睹著工人們將鯨魚肢解,血水順著排水溝流向大海。
分解好的鯨魚肉被工人們放在了裝滿冰的箱子裡,準備當天下午晚些時候出售給當地居民。
整個過程中,人們的神情冷漠,甚至有人嘴角還帶著笑意。
因為在他們眼中,那些體積龐大、本應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魚們,不過是一群沒有生命、可以任人宰割的餐食而已。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為了推廣和激發下一代吃鯨魚肉的興趣。
他們向孩子們傳播的價值觀是殺鯨魚就像殺豬一樣的平常。
所以,他們不僅會邀請小學生參觀屠宰現場,還會以市價三分之一的價格向學校傾銷,全日本六分之一的學校午餐中都含有鯨魚肉。
這樣一種為了餐桌的飲食文化而向孩子所傳達的畸形的生命教育課,並非是讓孩子們懂得生命的可貴,而恰恰是讓他們學到的是對生命的殘忍和蔑視。
03
每一種生物都有著善良的本性
鯨魚和人類一樣都是哺乳動物,並且還是有著靈性的一種海洋哺乳生物。
我一直都認為,每一個生命個體內心都有著善良的本性,是懂得感恩的。
曾經有一位女海洋生物學家,她一直以來都在從事著保護鯨魚的工作。
有一次她在海底做研究工作時,遇到了一隻鯨魚。
奇怪的是,這隻鯨魚卻一直用頭和胸鰭去推她。
這位女生物學家當時很害怕想要躲開它,可鯨魚還是跟著她,並不停地推著她。
當她被推出水面時,海面上的景象讓她大吃一驚。
就在不遠處的海面竟有一隻大鯊魚想要伺機而動。
而這條鯨魚之所以把她往海面上推並一直跟隨她,其實是一直在用身體保護著她。
當鯨魚把她安全送到船邊,並確保她安全上船後它才放心地離開。
如若不是親身的經歷,你很難想像這樣一個碩大無比的海洋生物,其實是有著一顆善良和感恩的心。
人類對於地球生物的迫害已經是非常的嚴重了。
我們隨意捕殺他們,即使不是刻意傷害,而人類製造的各種海洋垃圾也間接的在傷害他們的生命。
我們都知道,鯨魚一旦上岸擱淺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但是,曾經有一頭鯨魚卻拼了命的想要「上岸尋死?!」
前段時間,在挪威海域,就有一隻執著上岸尋死的鯨魚。
當時這頭鯨魚執著的想要往岸上遊。
而海灘上的人們看到這一情況後,為了救他便紛紛的上前將他們往深海推去。
可誰知沒一會這頭鯨魚卻又往岸邊遊了回來。
就好像岸邊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在吸引著它,就算撞得滿身是傷也不回頭。
這讓岸上的熱心救它的人都極為不解。
也因為不忍心看它這樣痛苦的樣子,加上出於對它這一反常行為的好奇。
專家們只好對它實行了安樂死。並對屍體進行了解剖。
然而解剖後的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然而這隻鯨魚的胃裡有著無數的奇形怪狀的垃圾。
它的巨大的胃。儼然成了一個巨大的海洋垃圾回收站。
這讓鯨魚徹底的失去了消化的功能。
可即使在難受,它也在痛苦的繼續吞噬著垃圾。
並嘗試把它們帶到岸上去,不讓其他海洋生物以及自己的同類和孩子受到海洋垃圾的傷害。
每一種生命,似乎都有著善良的本性,他們很有靈性也懂得感恩。
保護海洋,保護每一種海洋精靈,是守護人類共同的家園。
04
這些紀錄片,讓孩子感受地球之美
地球是一個充滿魅力且富饒的星球。
它用了45億年的光陰,才孕育完成這個讓各具靈性且多樣性的生物群體所共同組成的生命家園。
在這個暑假,
考拉君希望那些忙著讓孩子們輾轉於各個補習班和興趣班的父母能夠停下腳步;
也同樣希望那些覺得孩子暑假裡整天無所事事,沉迷於手機和平板遊戲的父母能夠重視起來;
靜下心來和他們一起看看這些關於我們這個美麗星球。
給孩子帶來一場關於自然和生命教育的課。
考拉君今天要推薦的紀錄片多是由BBC推出的高水準之作。
非常適合親子之間共同觀看,共同感受地球之美和生命的奇妙。
首先以一部之前上映的電影開始。
《地球:神奇的一天》,
這部電影由BBC紀錄片團隊打造,成龍傾情加盟解讀神奇的大自然。
影片運用了幽默、親密、感性又令人驚嘆的形式,以完整的一天為時間線索,隨著太陽的軌跡,帶領我們上山下海。
既見證諸多動物生機勃勃又極具冒險精神和趣味性的生活故事,有展現了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
再有,《藍色星球》
自2001年第一部《藍色星球》推出後被獲得了「最美紀錄片」的讚譽。
目前已後續跟進拍攝多部。
特別推薦第二部《藍色星球2》,這部續集相比第一部更溫和,孩子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海洋知識。
這部紀錄片涉及的區域囊括全球五大洋幾乎所有海域,記錄了數不勝數的海洋生物,孩子的接受度也相對第一部更高。
《海洋》
這是一部以環保為主題。本片聚焦於覆蓋著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藍色領土」。
導演深入探索這個幽深而富饒的神秘世界、完整地呈現海洋的壯美遼闊。
隨著銀幕展開——巨大的水母群、露脊鯨、大白鯊、企鵝等。
毫不吝嗇在鏡頭前展示他們旺盛的生命力,讓人嘆為觀止。
接著要提到一個人,David公爵。
他是英國生物學家、博物學家、英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主持人及製作人,他一生都在做著英國版的「動物世界」,也解說了一輩子的BBC自然紀錄片。
今天所推薦的精良製作的紀錄片多部都和他有關。
包括《地球脈動》系列兩部,強烈推薦。
以及《生命》,同樣是David公爵參與製作。是為了紀念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物種起源》發表150周年而拍攝。
紀錄片中,從渺小的生物到人類,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無比精細、雖渺小卻又震撼人心的生存方式。
其他還有《人類星球》,《宇宙的奇蹟》,《家園》等。
最後當然,少不了的是我們國家的紀錄片。
《美麗中國(Wild China)》
這部紀錄片是CCTV和BBC第一次聯合攝製的作品,歷時4年完成。使用了多種先進攝影技術。
一共六集,分別為《富饒華南》、《彩雲之南》、《青藏高原》、《長城以外》、《龍之疆域》和《喧鬧海岸》。
通過外媒的鏡頭,我們重新認識我們的祖國。
從燈火通明的大都市,到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
從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到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
從長年積雪的高海撥山區到一望無際的平原;
從浩瀚大地到碧海藍天……
這裡,是你我熟悉又陌生的美麗中國。
這個暑假就讓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盡大千世界,感受生命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