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叔啊,你家的君子蘭開花了,真好看……」小崔在張叔冰城的家裡,將開花的照片通過微信發給身在海南的張叔。
「王大娘,我來了。這兩天,大哥有沒有不聽話啊。」打開房門,小崔人到聲到。
……
32歲的小崔是東萊街派出所一名普通的片警,轄區內有三棟高層樓,共計875戶居民。從2017年參加公安工作,小崔就一直和這裡的大爺大媽、大哥大姐們打著交道,時間長了,大家都習慣叫他小崔,偶爾有人叫起他全名崔柏松,反倒有些陌生了。
3年的相處,小崔和每戶居民從陌生、熟悉、信任,後來就有了託付。在小崔身上有4把轄區居民家的鑰匙,每把鑰匙的背後都有著一段警民情深的故事。
聽說小崔把花澆死了,
張大爺竟樂了
70歲的張大爺是土生土長的老道外人,前些年由於工作原因調到了北京工作。為了追尋年少時的美好時光,退休後,張大爺不顧家人反對,回到哈市生活,在小崔的片區內購買了一處公寓房。
張大爺的兒女分別在北京和深圳生活,全家人在哈市沒有什麼親戚。張大爺每年夏天回哈避暑,冬季就飛到海南越冬,是位典型的「候鳥老人」。在哈市的這間房子,其中有大半年的時間是空著的。2018年秋天,張大爺找到小崔,「聽說有鄰居將房門鑰匙放你這了,我也把家託付給你,行嗎?」張大爺問。「只要您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小崔保證著。
小崔和轄區裡的居民非常熟,三天兩頭下片,東家轉西家走的,誰家啥情況,小崔都心裡有數。尤其是經常空房的居民,小崔更要和房主保持聯繫,畢竟居家過日子,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於是便有房主將家託付給小崔,小崔也盡職盡責,每次下片時,都會到被託付的「家」裡看一看。時間長了,這事在片裡還成了習慣。這不,張大爺也找了上來。
應下了張大爺的「管家」,小崔便按照自己的工作節奏,每隔兩三天就會到張家看看水電煤氣,澆澆花,隔段時間再搞下衛生。時不時地給大爺發一些家裡的視頻或照片。看著乾淨整潔的房間,旺盛的花草,大爺心裡甭提多高興了。
可由於小崔不會養花,一盆君子蘭由於水澆的太勤,竟然黃葉子死了。小崔立即通過微信道歉,張大爺聽說後,竟笑了,「沒關係的,那盆花我早就想不要了。」張大爺的安慰,讓小崔開始學習花卉養殖,畢竟受人之託,要忠人之事。
時間久了,小崔和張大爺處得跟親爺倆似的,鄰居們都說羨慕地對張大爺說:「你看你,老了老了還在東萊認了一個乾兒子。」
張大爺笑的合不攏嘴。
「你就直接回家吧,也不是外人。」
家在太古公館的74歲王大娘,與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相依為命。大娘家的鑰匙也一直放在小崔的兜裡。
疫情期間,王大娘的兒子經常犯病,每次犯病都會把家裡的東西打翻一通,還對王大娘拳打腳踢。有幾次,竟趁著王大娘出去買菜的間隙,跑出家門,衝出疫情防控檢查口……王大娘擔心兒子會惹出更大的禍,開始24小時看著兒子。但採購生活用品成了問題。
小崔看出了老人家的難處,便承擔起給王大娘家買米買菜的任務。「有時是大娘告訴我買啥,更多時是我感覺大娘家應該缺什麼了。」小崔說,開始去了幾趟後,但由於大娘耳背,為防止兒子跑出去,屋裡門關的又嚴,大娘總聽不見小崔的敲門聲,讓小崔在門外著急等待。為此,大娘就將自家門的鑰匙給了小崔一把,「你就直接回家吧,也不是外人。」大娘說。
就這樣,直到如今王大娘家的鑰匙就一直放到小崔的兜裡。小崔將轄區內的三棟高層分成三組,每天轉班走訪下片,這樣小崔每隔兩天就會到王大娘家一趟。有了小崔的光顧,大娘家的東西齊全了,大娘的兒子也很少作鬧了。
片警幫居民租房子
「這事可就麻煩你要多跑幾趟了……」居民李大姐有些不好意思。由於住在哈西,打算將太古公館的一間公寓租出去,房門鑰匙也放到了小崔手裡,只要有看房的,李大姐就會通知小崔來開門。
李大姐說,這是第二次租房子了,上次租也是小崔幫的忙租的。原來,兩年前,小崔下片總是敲不開李大姐家的房門,電話聯繫上後,李大姐表示,已經搬到哈西居住,這個房子便一直空著,雖然有出租的想法,但每次來看房的,往返少說也要折騰兩個多小時,更何況李大姐還要經常到廣東出差。
房子空著,如出現跑冒滴漏,房主不能及時到場,可是件麻煩事。於是,小崔接過李大姐家房門的鑰匙,只要有前來看房的,小崔準會及時去打開房門,直到房子租出去,這把鑰匙還一直放在小崔的手裡。「有啥事,就幫著我照看吧。」李大姐說,上次房子到期,又要尋找新的租房戶,這回還得麻煩小崔。
三年來,在小崔的兜裡,最多時有7把轄區居民家的鑰匙。「只要沒有案件,自己每天都會下片,順道幫助關照一下居民家,也不是什麼太難的事。」小崔說,多少年來,東萊街派出所的每名民警都是這樣做的,自己也是在向前輩們學習。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葉勇
編輯:馬雲鵬
原標題:《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莫過於家的託付,在東萊街派出所轄區,這樣的託付是一種習慣丨片警崔柏松和4把鑰匙的故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