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闌尾炎」背後隱藏的殺手—— 闌尾癌!
闌尾炎可謂是婦孺皆知的一種病,很多人都有過被它折磨的經歷,它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轉移性的右下腹疼痛,初期有中上腹或臍周疼痛,數小時後腹痛轉移並固定於右下腹,且可伴有低熱、噁心、嘔吐等症狀。
其發病原因較多,其中之一就是由闌尾周圍腫瘤引起的闌尾機械性梗阻、 感染。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闌尾還可能生癌,有人說闌尾弄麼小的,咋子可能癌變嘛,來,我們一起來看哈關於闌尾癌的新聞報導。
是不是很震驚,奧黛麗.赫本就因此病去世,所以闌尾癌也被稱為「女神癌」。
但在臨床上,由於闌尾癌臨床表現酷似闌尾炎症或膿腫,無特異性症狀,術前很難得到明確診斷,常常導致漏診和誤診。
關於闌尾癌的那些事
首先,我們要從源頭說起,闌尾癌的源頭就是闌尾,在很多人的眼裡,闌尾的存在就像「雞肋」一樣,感覺是身體裡多餘的組織。
但是,研究表明,闌尾即是一個淋巴器官,也是一個免疫器官。
闌尾位於迴腸與盲腸交界處,形狀如同一條蚯蚓,與成年人的小手指差不多長,有時會發炎,稱為闌尾炎。
很多人都認為闌尾炎是小病,不積極治療,拖嚴重了才去醫院,這種錯誤觀念要不得。
不管是慢性闌尾炎,還是急性闌尾炎,未能及早治療,就有可能發生闌尾穿孔、化膿,引起瀰漫性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死亡率較高。
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
闌尾原發癌卻比較少見,美國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 10 萬人中每年約有 1.2 例發病,主要有結腸型腺癌、黏液腺癌、杯狀細胞腺癌和神經內分泌癌四種類型。
因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所以大部分患者極易被診斷為急慢性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更有一些闌尾癌患者表現為感染症狀或無症狀,往往是在行闌尾切除術時,醫生發現闌尾異常病變,術中行冰凍切片檢查,方才確診。
患者多為40~50歲的中年人,女性比男性高發
除了容易侵犯結腸、直腸,闌尾癌還會侵犯胃和小腸等消化道。
闌尾癌常常表現為右下腹痛或右下腹包塊,與急性闌尾炎極為相似。
另外,部分闌尾癌會合併急性闌尾炎,所以,出現腹痛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早檢查早治療避免闌尾癌被漏診是關鍵。
尤其是年紀較大,病史較長的患者更應引起重視,利用B超、CT、X線鋇劑造影、病理檢查等手段排除合併闌尾周圍腫瘤的可能性,避免耽誤治療。
闌尾炎不適闌尾癌的誘因,如遇不適積極就醫治療
最後,提醒各位,不要小看闌尾這根「小尾巴」,這根小尾巴也會癌變的。但是雖然闌尾炎確實很普遍,但闌尾癌的發病率卻並不高:它的發病率大概在0.00012‰,闌尾炎並不是得闌尾癌的高風險因素。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闌尾炎是不會發展成闌尾癌的,因此大家不用過於擔心,闌尾發病記得及時看醫生、遵醫囑就對了。
來源:麻省醫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