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國不願分享月壤?其實是人家早說了,我們不要

2020-12-18 梵觀點

太空「憲法」

全稱:關於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它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

《外層空間條約》(Outer Space Treaty)簡稱《外空條約》,全稱為《關於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的外層空間活動所應遵守原則的條約》,1966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1967年1月27日開放供籤署,1967年10月10日生效,永久有效期。

該條約是國際空間法的基礎,號稱「空間憲法」,規定了從事航天活動所應遵守的10項基本原則。截至2017年1月,有129個國家籤署,其中105個國家批准並交存加入書。中國於1983年12月30日加入該條約,並在加入書中聲明。

17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等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路透社記者提問:請問中國是否會把月球取樣的樣品分享給美國的NASA?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剛才我們的朋友也間接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首先,根據《外空條約》,外空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政府會按照《外空條約》來執行。

梵君仔細閱讀了條約的十七條內容,其中並沒有規定在月球或者外太空採集的樣品需要分享這一內容,所以,對於樣品中國有完全的自主支配權。簡單點說就是,給不給,給誰是我們自己說了算。

嫦娥五號返回艙,裡面有2公斤月壤樣本

沃爾夫條款

2011年,以合同制形式受僱於美國航天局蘭利研究中心的一名中國人在回國轉機時被捕,時任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商業、司法、科學及相關機構小組委員會主席沃爾夫大肆向媒體宣傳這名中國公民攜帶「大量他或許無權支配的信息技術」,卻沒有查到任何證據,最終竟稱他電腦裡有「黃色電影」。

沃爾夫條款漫畫

借著這一莫須有的「間諜」事件,沃爾夫鼓動國會出臺了禁止與中國進行航天合作的立法,禁止美中兩國之間任何與美國航天局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包括禁止美國航天局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

該禁令在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籤署的2011財政年度開支法案中作為其中一項條款首次出現,因此獲稱「沃爾夫條款」。

先前,美方對華實施各種出口管制並限制衛星技術、國防領域合作,而「沃爾夫條款」是美方首次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對中美航天合作進行限制。

條款影響

沃爾夫條款實施以來,不僅來自中國的官員與科學家無法與美國航天局舉行交流與合作,甚至在美國機構工作的中國籍研究人員、在美國學校學習的中國籍學生都受到殃及。2011年4月15日,美國總統歐巴馬籤署了2011財年開支法案,其中第214頁至215頁有一項不起眼的條款,規定禁止美中兩國之間任何與美國航天局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甚至還禁止美國航天局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這一條款出自於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商業、司法、科學及相關機構小組委員會主席弗蘭克·沃爾夫之手。

美國共和黨國會議員,擔憂美國航天局與中國交往,恐怕損及美國國家利益,所以在預算案中加入條款,要求不得與中國或有中方背景的機構合作。這項條款由共和黨眾議員沃爾夫提出,他是眾院撥款委員會的主席,專門負責美國太空預算。沃爾夫與三名眾議員表示,他們嚴重關切中國太空發展計劃的本質。

國際空間站

美國「奮進」號太空梭2011年5月16日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開始其第25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行任務,全球媒體廣為關注。這當然也是一個讓中國科技界和媒體非常關注的事件,因為除了「奮進」號本身,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負責的用於尋找反物質組成的宇宙的阿爾法磁譜儀,搭載「奮進」號赴國際空間站,許多中國科學家參與了這個項目。

阿爾法磁譜儀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採訪「奮進」號發射的中國媒體記者竟然由於一個新出爐的「沃爾夫條款」而被拒之門外。正是根據這個連美方人士都認為是「歧視性」的規定,美國航天局取消了已允諾給予中國記者的採訪通行證。

所以國際中間站計劃中國不是不想參與,阿爾法磁譜儀之後就被美國關門了。這樣也好,讓我們更加硬氣的來發展我們自己的空間站計劃。

中國空間站計劃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按照目前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近地球軌道空間站建成,運行得非常好,再規劃論證是否要進行載人登月。不同於美國載人登月,我國的載人登月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服務於掌握地外天體的更多環境因素。

梵觀點:打鐵還需自身硬,有骨氣解決了目標問題,有能力解決實現問題。 中國航天人正在用自己的骨氣與能力告訴全世界,我們也可以!

相關焦點

  • 為何美國6次登月成功,卻還要中國分享月壤?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近段時間,關注度最高的事情莫過於嫦娥五號了,而我國並非首個登上月球執行任務的國家,美國便是其中之一。但讓人疑惑的是,為何美國6次登月成功,如今卻還要中國分享土壤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嫦娥五號攜月壤圓滿落幕,美為何強烈要求共享月壤?俄專家真敢說
    此前嫦娥五號承載著國人們的希望飛向外太空的同時,也是在向外界證明中國的嫦娥探月技術相對來說已經非常成熟,儘管嫦娥五號「回」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它並沒有讓國人失望。美國雖說對此也非常關注,但更多的還是對嫦娥五號從太空攜帶回來的2公斤月壤感興趣。嫦娥五號早在開採月壤的時候,美國相關媒體就爆出美國想讓中國分享月壤,如今這樣的聲音再次傳出,中國暫時還未做出任何回應。
  • 中國月壤非要給美國嗎?中國打開天窗說亮話,NASA回應並不意外
    在針對中國的任何事情上,中國毫不意外的總是能夠看見美國的身影。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與美國兩國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度陷入了尤其緊張的局勢當中。所以,當中國順利完成月壤採樣的任務之後,中國的非要將月壤給美國嗎?事實上,對於這個問題,中國打開天窗說亮話,而美國NASA給出的回應也同樣並不意外。
  • 俄國科學家率先表態:希望獲得中國月壤!俄媒:中國尚未做出決定
    馬上就擁有2000克月壤的中國遇上了幸福的煩惱:俄羅斯給不給,美國的「人情」要不要還?還有誰?嫦娥五號從發射至今一切順利,中國實現了探測器首次地外天體起飛,並實現了人類的第一次月軌交會對接,現在嫦娥五號擇機返回地球。
  • 研究月壤有什麼意義和價值?我們該如何分析月壤同位素?
    根據「月壤」的研究數據,科學家們可以分析出月殼巖石圈的化學成分和分布特徵,這對於世界各國月球的研究來說無異於是一次新的突破。  為什麼說月壤蘊含巨大能量?  答:月壤有豐富的氦3,這是一種無汙染儲量大能源效率高的理想材料。要知道8噸氦3產生的電量就夠整個中國用一年。總而言之,所以哪個國家先研究先攻克,哪個國家就在世界上擁有了更多話語權。
  • 中國實現當初吹的牛X!嫦5帶回月壤2千克,要不要也給美國1克
    ,用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的話說,「只要當時能做的測試,我們都做了。」2000克樣本,我們的科學家們,再也不用圍著0.5克月壤去進行研究了!,為了推動各國間更多的合作交流,小兵兵覺著肯定會與各國分享。
  • 美國以前登月6次,為什麼還要找中國討「月壤」?
    這份月球土壤樣本將是過去十幾年時間唯一一個「新鮮」的月壤樣本,所以各個國家的科學家和科研機構都對嫦娥五號的探月行動翹首以盼,都眼巴巴地盯著我國的嫦娥五號即將從月球帶回來的土壤,並且他們已經開始向我國有關部門提出申請,請求我們分一點月壤樣本給他們用於科學研究。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之旅,期待中國分享月壤數據
    (中新社)嫦娥五號或將成為月球「挖土第三人」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樣本,蘊藏著極大的科學價值。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重要信息。俄新社、《共青團真理報》、REGNUM通訊社報導,嫦娥五號執行的中國歷史上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若成功完成,將成為上個世紀70年代末之後,首個將月壤帶回地球的探測器,此前完成這項任務的只有蘇聯和美國。
  • 登月6次的美國,為什麼還要找中國討「月壤」,它自己的呢?
    這種事情要說還真是不多見,要知道此前我們了解最多的就是我們被人家老外進行技術封鎖等事情,啥時候老外也要求著我們中國類共享科研成果了
  • (俄媒看中國)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期待中國分享月壤數據
    【俄羅斯龍報特約記者春夏編譯報導】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作為這一領域的「先行者」,俄羅斯(蘇聯)對中國此次航天發射任務十分關注,多家媒體對此進行報導。
  • 中國取回的月壤會和哪些國家分享?美國表示,已在線等
    美國曾經送給中國1克月壤,這次嫦娥五號探月取樣,我們又會和哪些國家分享呢?本文為嫦娥五號發射直播系列之二,系列之一見《推遲發射三年,嫦娥五號究竟經歷了什麼?他們都說不管是蘇聯和中國的政府,還是蘇聯跟中國的科學家,大家都認為美國登月是真的。為什麼你們這些知識遠遠不如這些科學家的人,你們要出來反對?而且中國的嫦娥確實已經拍到了美國當年登月的遺址,所以我們完全是可以確認他們當年真的是登上去過的。然後嫦娥二號說是去看了小行星這件事情也值得一提,這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是說你說前面那個嫦娥它到哪兒去了?
  • 中國是否會向美國分享月壤?國務院給出肯定回答,但提出前提條件
    嫦娥五號從11月24日成功發射到12月17日順利返回地球,23天內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世界的目光,尤其是嫦娥五號這次奔月所順利取得的兩公斤月壤更是具備非凡的意義,代表著人類探索外太空又取得新的進步,而作為暫時已經沒有登月計劃的美國航天局NASA來說這些月壤當然十分眼饞,於是又提出了想得到月壤的想法,還聲稱中國向全世界分享月壤是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 要中國的月壤又要登月數據,美國卻又不允許
    ,雖然沒有做到美國那樣載人登月,但是要知道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也不過是五十年時間,卻已經做到了很多國家都達不到的地步——探月採樣,就在近期我們的嫦娥五號回來了,一石激起千層浪,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將目光鎖定了中國。
  • 嫦娥五號攜月壤升空!美國提前發來賀電:希望對美分享這一喜悅
    美國祝賀中國:希望分享月壤 從月球挖土帶回地球的艱巨任務,已經有半個世紀沒有國家去幹了。但登月計劃不僅僅只屬於美國,我們國內航天科技不斷成熟之際,嫦娥五號帶著使命和任務飛往了太空。耗時幾周時間後,嫦娥五號已經開始攜帶挖好的月壤升空進行交會對接等任務。 嫦娥五號執行的三大步驟分別為「繞、落、回」 任務,能否在20天後成功著陸回到內蒙古,也考驗我們國內航天科研人員的技術水平。
  • 月壤一定得給美國?關鍵時刻中國直接把話挑明,NASA回應不出意料
    中國取得的成果讓美國非常眼紅,直接找到中國討要月壤樣本,中國的回應非常明確,中方願與其他國家分享研究成功,但是美國自己用禁令拒絕了跟中國的合作。最近NASA還在推特上宣布即將進行十國聯合登月計劃,以此作為對中國嫦娥五號登月成功的回應。
  • 在中國之前,美國和前蘇聯採集了幾次月壤,又帶回了多少月壤?
    歷時23天,嫦娥五號終於在國人的期盼中帶著月球「特產」——月壤,回到了中華大地。曾經毛主席說過「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願望正一步步的實現。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上帶回月壤的國家,並且中國在探月工程的「三部走」——繞、落、回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 長徵五號剛發射成功,美國就要求分享數據,俄羅斯也找中國要月壤
    嫦娥5號將進行月壤採樣行動 如今,中國航天事業又迎來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飛天后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此舉為44年來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赴月球進行土壤取樣,表明中國的科技實力正在獨立自主的道路上日益壯大。一旦嫦娥5號圓滿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蘇聯與美國之後第三個具備登月採集能力的國家。
  • 中國會否與美國分享月壤受關注
    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2月21日報導,中國成為第三個帶回月球樣本的國家。報導稱,1978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贈送中國月壤。中國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花了幾十年時間,對這些重量僅1克的美國樣本進行了仔細研究,並發表了多篇相關研究論文。時間快進到2020年,關於北京是否應該回贈禮物以及應該給多少月壤的討論,在各大新聞門戶網站和在線論壇流行起來。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曾6次登月的美國,為何還和中國討要月壤
    而早在嫦娥五號登月挖土之前,美國就希望中國可以分享月球科學數據,以及月球土壤。為什麼還想要中國嫦娥五號的月壤呢?,認為前人的估計方法可能普遍低估了月壤厚度和氦-3總儲量,而此次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將為我們預估氦-3總儲量提供更切實的數據。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曾6次登月的美國,為何還和中國討要月壤
    而早在嫦娥五號登月挖土之前,美國就希望中國可以分享月球科學數據,以及月球土壤。從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登月,到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登月成功結束,美國曾經6次成功登月,共計從月球上帶回了大約382公斤的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這些標本由多種不同的工具採集,包括錘、鏟、鉗以及鑽探等,這也是目前最具有研究價值的月巖標本。為什麼還想要中國嫦娥五號的月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