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本就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如果出現了,那百分百是騙人的把戲,尤其是現在商家炒作的「量子概念」,更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據《法制日報》報導,近年來,隨著我國的量子通信科學衛星上天、量子通信京滬幹線落地,越來越多貼著「量子」標籤的商品、商機不斷湧現。床墊、杯子、護腰等最常見的生活用品,在量子、磁療等「高大上」的包裝下都變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前兩天還出現了「量子波動速讀」這樣的鬼把戲。
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欺騙。不管是所謂的包治百病還是一目百行,騙子的手段其實並不高明,不過是將一些普通人接觸不到或者難以理解的概念進行包裝和炒作,繼而造出一個似是而非的話語體系忽悠人。但這種騙局往往有很多擁躉者,因為它能夠輕易戳中一些人的弱點。不管是家長對於孩子學習的焦慮,還是老年人對疾病的恐慌,都會讓他們在一些看起來「高大上」的概念面前失去理性和判斷力。
堅定地相信著「高大上」的概念,並執著地為此買單,這是這類群體在騙局面前最真實的寫照。
那是因為他們愚昧嗎?當然不能這麼片面的理解。整個騙局炒作中,既有「病急亂投醫」的因素,也有科普不到位,對這類虛假宣傳打擊力度不強的因素。其實我們理解這份焦慮和恐慌,因為這些被商家的欺騙手段圍獵的消費者,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弱勢群體,科學素養的缺失、信息獲取手段的單一,以及對疾病對生活的焦慮和恐慌,使他們產生了「寧信其有」的執念。
例如,「能量被,蓋了這個被子身體就有能量」「量子杯,喝了對身體有好處」「玉石床墊,可以增加人體能量」,這些一眼就能看出來是以健康名義忽悠的產品,他們為什麼會信?這背後恐怕不是一句「不帶腦子」可以解釋的。
商家為了盈利,先是製造焦慮和恐慌的氛圍,然後再通過包裝概念為其圍獵對象解決問題。其實整個過程上演的就是一出「無中生有」的計謀,單純的騙錢而已。
時下,關於量子概念的炒作愈演愈烈,市場監管部門不能再任由其這樣肆無忌憚地吹噓下去了。這種欺騙性行為,不僅讓消費者陷入一種惡性循環,還會消弭科學本身的權威。正如一些專家指出,這種不科學的炒作,擾亂了市場,使這個領域失去民心。一旦假冒產品多了,將來大家對有益的量子產品也會反感。
該出手時就出手。對於此類涉嫌虛假宣傳的商家應該露頭就打,而且要實時監管,常常敲打。網際網路電商平臺也應當強化源頭管控,對於此類涉嫌欺騙的誇張宣傳產品不能讓它出現在消費者的視野中。
而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如違反規定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這就要求監管部門不僅要識別這些騙子把他們從「吹牛皮」的臺子上拽下來,還要根據法律條款讓他們交上「吹牛稅」,如此常抓不懈,廣泛科普,精準打擊,才能逐漸讓騙子因為消費者「不相信」而逐漸消亡。(陸玄同)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