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氣銷售價格採暖季上浮0.31元/立方米
日前,北京市發改委下發《北京發改委發布關於階段性調整本市非居民用天然氣銷售價格的通知》,明確了今冬非居民氣價和熱力出廠價格。文件顯示,今年2020年11月15日至2021年3月15日(採暖季期間),根據國家天然氣價格改革有關規定和國內天然氣供需形勢,非居民用天然氣銷售價格和燃氣電廠熱力出廠價格將進行階段性調整。北京市將執行採暖季價格,在現行基礎上上浮0.31元/立方米;自2021年3月16日起,取消上浮。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價格調整隻涉及以上領域,居民用氣價格和供暖價格不做調整。
2、我國試點碳市場成交量全球第二 累計成交額超90億元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新聞發布會表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已提前完成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也為實現2030年前達峰目標、2060年前碳中和願景奠定了基礎。李高說,我國試點碳市場已成長為全球配額成交量第二大碳市場。截至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共覆蓋鋼鐵、電力、水泥等20多個行業,近3000家企業,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90億元。
3、雲南: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2025年基本實現智能化
近日,記者從由雲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雲南煤礦安全監察局等多個部門印發的《雲南省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實施意見》獲悉,雲南將推進智能化煤礦建設。2021年,雲南將建成一批智能化示範煤礦;到2025年,全省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2035年,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
4、總容量40萬千瓦!吉林省核准4個風電項目
11月9日,吉林省發展改革委公布4個風電項目核准批覆,總容量為400MW。根據文件信息,項目予以核准決定或者同意變更決定之日起2年未開工建設,特殊情況需要延期開工建設的,項目法人單位須在2年期限屆滿30個工作日前,向吉林省發改委申請延期開工建設。開工建設只能延期一次,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未按規定申請延期的,或延期申請未獲批的,本核准文件自動失效。
5、呂波出任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監事會主席
11月5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召開會議,表決通過呂波先生當選為股份公司監事會主席。自10月20日,中國石油監事會主席徐文榮因工作調整辭去監事會主席之後,中國石油就發布公告,建議選舉呂波為公司監事,與此同時呂波辭去中國石油董事及 董事會健康、安全與環保委員會委員職務。
6、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EPC水電站大壩首個壩段澆築到頂
11月9日,由中國電建水電七局·華東院聯合體承建的國內首個採用設計施工總承包建設模式的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工程楊房溝水電站大壩首個壩段順利澆築到頂,至2102米高程,大壩澆築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標誌著楊房溝水電站EPC模式創新探索與實踐再邁關鍵一步。楊房溝水電站位於涼山州木裡縣境內的雅礱江流域中遊河段上,是國家「西電東送」戰略的重要工程,也是四川省核准開工的第一座百萬千瓦級以上規模的水電站,電站裝機150萬千瓦,在業內有著「第二次魯布革衝擊」的美譽。
7、呼和浩特打造的全球最大高效太陽能用單晶矽生產基地2021年落地
近日,呼和浩特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方面消息,內蒙古中環協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中環協鑫」)投資建設的中環五期單晶矽項目(簡稱「五期項目」)目前正在進行廠房主體結構施工,1000餘臺設備陸續開啟調試,計劃2021年10月全部達產。達產後,年單晶產能達39GW,屆時光伏晶體體系單晶總產出將超85GW,市場佔有率超45%,成為全球最大的高效太陽能用單晶矽生產基地。
8、華東區域跨省電力中長期交易規則印發後的首次交易順利成交
近日,華東電力交易平臺成功組織了11月華東區域跨省電力中長期交易。本次交易是《華東區域跨省電力中長期交易規則》(華東監能市場〔2020〕128號)10月14日正式印發實施以來的首次交易。本次交易購電方為浙江省電力公司,購電需求2.31億千瓦時。發電企業踴躍投標,14家發電企業(22個交易單元)累計申報售電需求4.63億千瓦時,最終成交2.31億千瓦時。本次交易的成功組織驗證了《華東區域跨省電力中長期交易規則》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9、僅留的兩大煙囪「倒了」!四川白馬電廠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為落實國家去產能政策,共建藍天、碧水、淨土的生態環境,華電四川發電有限公司白馬電廠兩臺共計420MW機組於2018年3月正式關停退出。經華電四川發電有限公司研究,機組關停後,白馬電廠僅留的兩根高210米的煙囪於2020年10月底定向爆破,完成了該電廠最後的使命。據悉,華電四川公司「十三五」期間共關停了6臺共109萬千瓦小火電機組,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貢獻了積極力量。
10、青藏電力聯網工程反轉送電方向,今年已外送藏電共9.6億度
日前,青藏電力聯網工程在連續由西藏向青海送電155天後,實施潮流反轉,開始由青海向西藏輸送電能,保障西藏人民溫暖度冬。據了解,工程今年夏、秋兩季共外送西藏富餘水電9.6億千瓦時。青藏電力聯網工程是第一條通往西藏的「電力天路」。工程投運近九年來,經受住了高海拔、大風、嚴寒等惡劣環境和氣候的考驗,保持平穩運行。截至目前,工程雙向累計輸送電能115.4億千瓦時,其中,青海向西藏輸送電能73.8億千瓦時,西藏水電外送41.6億千瓦時,藏電外送量佔比36%,充分發揮了工程的民生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