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頭,李莫愁一直在唱的那首詞就是全劇的主旨:「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書裡面經常寫到李莫愁嘲諷楊,龍的感情,一副男人都是大豬蹄子的鄙夷姿態,但又經常因為看到楊過的痴心不改而暗自飲恨,打心底流露出對他們的羨慕之情。楊過第一次見到李莫愁的時候,還是少年,沒頭沒腦的衝上去一抱,居然令李莫愁臉泛紅暈,全身酥軟,不知該怎麼辦……這得用多少個閨閣寂寞的夜晚,才能熬出來這樣的矜持和敏感。
再說一下關於男主角。楊過的感情線像一篇散文,聚起來的神就是小龍女,散開的形,且不說調戲過的洪凌波,吻過眼睛的完顏萍,拉過手手的耶律燕,不明不白的郭芙,單是鐵板釘釘的就有小龍女、公孫綠萼、程英、陸無雙、郭襄。這些個姑娘們,遇上楊過也算是逃不開的孽緣,小龍女為了他受傷,中毒,再受傷,再中毒。然後是流浪,受傷,再流浪,再受傷,直到在絕情谷傷毒交加,落得跳崖的立場。公孫綠萼為了楊過直接命都沒了,陸無雙程英兩人一生流浪,沒有覓得姻緣,郭襄更硬核乾脆直接出家。順帶一提,我非常喜歡程英這個人物,雲淡風輕,恬淡優雅,知書達理,美好的不像話,像四月裡的風。她喜歡楊過除了長得帥以外,更可能是因為楊過有文化,知心知意。那個時代缺的不是郭靖這種武學大宗,而是朱子柳,楊過這種讀過書的文藝青年。
女主角小龍女是一個非常沒有煙火氣的人物,她長期古墓幽居,致使她不懂得社交,更不用提人情世故,禮教約束,基本上是一個剝離了社會屬性的人,但同時也是絕對純粹和真誠的人。她跟楊過共同被金庸賦予了他對世俗倫理的不屑與反抗(後記裡寫道:企圖通過楊過這個角色,抒寫世間禮法習俗對人心靈和行為的拘束),同時也表達著金庸最為樸素的愛情觀:她騙公孫止說她姓柳,因為「他姓楊,我便姓柳」;黃蓉告訴小龍女你們是師徒,不能談戀愛,要被全武林diss,小龍女粲然一笑:「別人瞧我不起,哪打什麼緊?」一句話把中年女性黃蓉帶回了當年的煙雨嘉興,仿若看到了18歲的自己;楊過問小龍女假如你是郭芙,你要嫁武家兄弟哪一個?小龍女不假思索,道」嫁你「。楊過笑說「我不算,只在大武小武之間選。」小龍女低頭思索片刻,道「還是嫁你」。
小龍女騙楊過說十六年後的今日再相會,隨後跳下懸崖。但楊過苦等十六年之後,小龍女卻沒有來。萬般惆悵,無盡悲涼,甚至一夜白了頭髮,等他心灰意冷跳下懸崖,卻發現朝思暮想的姑姑以天為蓋以地為席,平靜的生活著,健康得像個原始人,於是撲上去告訴自己這是真的,這不是夢,然後留下了我心目中的金庸情話起碼TOP5的對白:楊過噙淚說:龍兒,你容貌一點也沒變,我卻老了。小龍女端目凝視,道:不是老了,是我的過兒長大了。
這兩句話之中,暗藏多少時光的煙波浩渺,暗藏了多少思念跟期待。我在這崖底等你,我不知道你會不會來,不知道你會不會來,可我偏要在這崖底等你;我在這世上漂泊流浪,卻不知道你還活著,甚至枯等我十六年之久,枯等我十六年之久,可我卻一直不知道你還活著;十六年前我傷病交加,只盼你能好好活著,凝淚告別,縱身跳下;縱身跳下,只希望你好好活著,哪怕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十六年後再重逢,白髮蒼蒼對紅妝。
這十六年,瑛姑和周伯通冰釋前嫌了,郭襄十六歲了,就連郭芙也嫁人了,郭破虜都進入青春期了,丘處機老得快走不動道了,十六年的時光,足夠少年到中年,名滿天下,中年到老年,皓首蒼髯,也足夠由生到死,滄海桑田。
最後。說一下郭家姐妹花。郭芙是個很不容易的角色,她不但要做大家都討厭的反派,還得幫助作者推動故事情節。因為她的驕橫任性,使得楊過失了右臂,使得小龍女中毒加深,也使得他們生離十六年,直接推動了全書故事主線的進行。別的作家如果看到使用這麼簡單技巧就能創造戲劇衝突,就能讓小說推進下去,書還賣得這麼好,估計是要氣死了。郭芙的問題實際上是郭靖和黃蓉的問題,他們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犯了嚴重的錯誤,過分的縱容和溺愛培養出了武俠世界裡破壞力最強的熊孩子之一。
而郭襄,這個全書最硬核最朋克的姑娘,聰明伶俐,繼承了母親的顏值和聰慧,也繼承了父親的仗義豪情。無奈的是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上了撩妹高手楊過,過了一個全大宋最瑪麗蘇的生日,把愛情的幸福感的閾值拉到了無限高的境地,這讓她以後還怎麼談戀愛,還怎麼看得上別人呢?
故事裡幾個配角人物,也值得揣摩一下。黃蓉多智卻近乎疑,多次以陰惻惻的出發點揣度楊過的行為,變成了一個油膩的中年婦女,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純粹的蓉兒了,而郭靖卻」萬裡歸來顏愈少「,忠厚誠懇的品性毫無改變,比之年輕有過而無不及,而且作者借郭靖之口提出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口號,其地位就如同」仁「在儒家學派裡的地位一樣,是金庸武俠絕對的核心思想,也是金庸武俠能夠在彼時燦爛的香港文壇乃至中國文壇立得住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