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了很多課題是做細胞對藥物敏感性實驗的,比如與化療敏感或化療耐藥相關的研究;中藥相關的研究;當然也少不了最近大火的小分子化合物相關的研究;再有就是做機制驗證時,某些通路的抑制劑,激活劑等等。確定細胞對這些藥物的耐受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藥物抑制實驗, 計算藥物的IC50。
IC50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是指被測量的藥物或者物質(抑制劑)的半抑制濃度。
看了很多文獻,文獻中的藥物擬合曲線做的很漂亮,用EXCEL嘗試了多次,做出來的圖都達不到文獻中的效果(可能EXCEL的技能還是沒有修煉到家),且不說我EXCEL的技能掌握不夠的問題,我承認EXCEL的功能是很強大,但操作比較複雜,對於每天都要處理數據,作圖的科研狗來說,單從EXCEL作圖之後要經過各種調整才能獲得一張圖這點就完敗了。這也是Graphpad大受醫學生,科研狗喜愛的原因了。
好了,廢話不多說,上技能
▼
▼
選擇XY類型圖,根據實驗實際情況調整重複數
導入實驗結果,可以用抑制率,也可用存
活率,該數據是計算的是細胞存活率
點擊菜單欄中的Insert-New analysis,彈出如下窗口,選擇Transform,將表格中藥物濃度的數據轉換成log[x]
點擊OK後,你會發現在導航窗格中生成了一個Results文件,表格中的藥物濃度已經全部轉換成了log[x]
再次點擊Insert-New analysis,選擇
Nonlinear regression(curve fit)進行曲線擬合
操作到這步,會彈出非線性擬合的各種模型,
在劑量反應抑制模型中就有四種模型可以選擇
很多小夥伴們就疑惑了,
這四種模型分別適用什麼類型的分析呢?
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固定斜率變量斜率未歸一化數據
log(inhibitor) vs. response (Three parameters)
log(inhibitor) vs. response -- Variable slope (Four parameters)
歸一化數據
log(inhibitor) vs. normalized respons
log(inhibitor) vs. normalized response -- Variable slope
從上面這張表格中可以看出,這四種模型雖然都是劑量抑制的非線性擬合模型,但也是有些許的差別的。
➤ log(inhibitor) vs. response (Three parameters)
計算公式:Y=Bottom + (Top-Bottom)/(1+10^((X-LogIC50)))
應用範圍:如果未對數據進行歸一化的處理,且沒有很多數據點,可以考慮使用標準的斜率模型;
➤ log(inhibitor) vs. response -- Variable slope (Four parameters)
計算公式:Y=Bottom + (Top-Bottom)/(1+10^((LogIC50-X)*HillSlope))
應用範圍:當您有大量的數據點時,這是更好的選擇。它就是被稱為經典的四參數模型,或四參數邏輯曲線,縮寫為4 PL。
➤ log(inhibitor) vs. normalized response
計算公式:Y=100/(1+10^((X-LogIC50)))
應用範圍:當您對數據做了歸一化處理,且沒有很多的數據點時,可考慮用該模型。
➤ log(inhibitor) vs. normalized response -- Variable slope
計算公式:Y=100/(1+10^((LogIC50-X)*HillSlope)))
應用範圍:當您對數據做了歸一化處理,且有大量的數據點時,這是更好的選擇。
我之前輸入的數據是經過歸一化的處理的,數據量比較少,所以我選用「log(inhibitor) vs. normalized response 」該模型。得到了如下分析結果及曲線:
如果橫坐標不想取log[Drug]也是可以的,如下操作,可以滿足您的需求。雙擊橫坐標,彈出如下對話框,將number format 從Decimal 改為Antilog即可完成。
最後對曲線圖做簡單的調整,就能滿足文章需求了~
ღ如有任何疑問,歡迎給小編留言ღ
本公眾號長期對內、對外徵稿,投稿郵箱:huiyuanyuan2014@qq.com
♥期待您的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