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我們人類隨著科技的不斷發達,我們對於所處這一顆星球的認知,也在不斷地刷新,就比如說,曾經,我們古人所認為的地球是「天圓地方」,但是隨著我們的飛出地球,我們發現這顆星球實際上,是一顆橢圓形的星球,並不是「天圓地方」的。
這些化石群是如何出現的?
除此之外,曾經我們所認為的地球是整個宇宙的中心,這樣的說法,在後來被哥白尼的「日心說」,證明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除此之外,還有我們所處的地球大陸,實際上並不是一開始就有五大洲四大洋的,而是經過歲月漫長的時間,演變成如今的五大洲四大洋的。
也因此,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現在說出的這些位置,在很久遠之前,很有可能是一片海洋的存在。作為回應,我們科學家在考古學中經常會發現古代生物化石群。比如說,在一研究團隊就在貴州發現了生物礁化石群。而在這一化石群當中則是有著許多種類的海洋生物。
據統計其中的海洋生物的數量,已經超過了80多種生物,而這些古生物,科學家猜測很有可能是來自於遠古的海洋,也因此如果需要一個合理的說法的話,那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陸地,在遠古時期是海洋地帶。而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塊區域變成了陸地,並保存海洋當中的生物化石。
科學家是如何對這些化石進行研究的?
而隨著科學家對於貴州這一處發掘的化石進行了研究,則是發現這些化石很可能是來自於泥盆紀時期,之所以如此猜測,是因為在這些化石當中,大部分的都有著那個時期獨有的特徵。而在那個時期,也是我們科學家所研究最多的一個時期。
在泥盆紀時期,則是出現了許多的魚類,也因此這個時期,也被科學家稱之為「魚類時代」,並且這個時期距今為止的時間則是有著3.58億年左右,而那時的陸地,並不像現在一樣,甚至可以說很簡陋。
這一時期,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以及陸生植物,大多以蕨類為主,因此,這種食物構成,也使陸生生物的數量超過肉食動物。當然,此時的陸地動物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是遠遠不及海底的生物。
並且在海洋當中,這些動物也按著自己的進化方向不斷地進化,因此此時的海底也出現了腕足類動物、珊瑚類動物。而此次的考古當中,科學家發現的正是類似的生物,並且抽查的28個樣本當中,其中海洋生物的數量就多達83種。
科學家在這一研究當中發現了什麼?
在科學家的研究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這個石化群體中,生物和生物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甚至在一些小的生物中,也有其他生物的遺蹟,這種現象出現了。
科學家猜測很有可能是這一生物存在著共生的關係。而這個時期當中的孔蟲和珊瑚就是有存在著共生關係,又存在著競爭關係。當我們不斷探索我們所發現的東西,並且對地球更加了解時,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