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耗時30年治理沙漠,現在終有成果,卻又出現了這種東西!

2021-01-09 中都時實快訊

說到沙漠,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對於喜歡旅遊的人來說,西北的沙漠絕對充滿誘惑。無邊無際的戈壁沙漠,高聳的雪山和藍色的海子,對喜歡沙漠的人來說,都是誘惑。這是沙漠好的一面,壞的一面大家都不陌生。遮天蔽日的沙塵暴已經到了世界末日,沙漠化土地的流失令人擔憂。好在國家早在三、三十年前就開始了沙漠治理,今天算是第一個成就。

西北沙漠治理用了30年,現在變化很大。眾所周知,西北地區是我國沙漠化最集中、最嚴重的地區,不僅危害周邊地區,還影響東北、華北乃至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天氣。20世紀80年代,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嚴重。當時有個順口溜說「風吹沙子走、抬腳不見蹤」。

這個症狀就是當時西北地區的真實情況,所以當時國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就是沙漠治理。30多年前,西北人民在國家的領導下,大力治理沙漠,種植了大量的綠色植被,以適應沙漠生存。如今成片的草場、沙柳、花棒、楊柴、檸條等沙生植物長勢正旺,可以說是終於見到成果了。

隨著沙漠變成綠洲,這些地方開始廣為人知,越來越多的人來看沙漠中的綠洲。這是一件好事,因為沙漠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值得與中國人民分享這一美景。但事實上,雖然我們國家花了30年時間治理沙漠,結果已經出來了,但是在這些遊客的參與下,沙漠裡的東西更多了,就是很多遊客留下的垃圾,風一吹就到處飄。

隨著塑膠袋等各種塑料廢棄物的產生,沙漠治理工人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對環境汙染的需求也很大。很多當地人對這種情況表示了極大的苦惱,很多網民對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也非常憤怒。但是,我們要熟悉中國人在旅遊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因為不僅我們感受到了遊客的素質,其他國家對我國遊客的素質也有看法,但大多是素質好的。

你對遊客的這種不文明行為有什麼要說的嗎?

相關焦點

  • 中國治沙30年終於有了成果,如今卻出現新的問題,網友:憤怒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就在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國家在科技、軍事等領域上也有了不俗的進展,甚至在某些領域上已經超越了部分發達國家。這麼多年來,我們中國從一個落後貧窮的國家發展到現在變成了在全世界的舞臺上都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強國之一。
  • 中國用30年將沙漠「變」綠洲,如今出現這種東西,看了讓人心寒
    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中國旅遊業的不斷發展,也吸引了許多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中國不僅有美麗的江南風光,也有波瀾壯闊的大海,還有一片無際的沙漠,這些絕美的景色都給人們帶來了一些新奇的體驗,所以人們對於這些大自然的美景也是非常嚮往。
  • 中國在沙漠挖出最大水庫,面積30平方公裡,耗時40年建成
    然而和水資源形成比較強烈對比的就是現在的一些沙漠,這種環境的出現讓人們對生命的更多的嚮往,同時由於整體的區域環境比較惡劣的,所以在這個地方上有更好的發展也是更加困難。我國關於沙漠地區的一些的環境,只有這比較長時間的發展,在我們的沙漠當中就挖出了一個最大的水庫,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中國30年把沙漠變成綠洲,如今卻出現這種情況,難道不該反思嗎?
    最近這幾年我們中國一直非常注重沙漠化的管理,很多人為了治理這個沙漠化,付出了不少的努力,正是因為建國初期片面追求工業化發展,從而大家都收穫了對環境的保護。所以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但是中國卻有30年的時間把沙漠變成了綠洲,現在卻出現了這些東西,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庫布其沙漠治理:讓沙漠都變綠洲,那是違背自然規律
    基於這一判斷,我國先後啟動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一系列生態治沙工程,客觀來看,效果良好。然而同時,一個現象逐漸也引起了基層和學界的注意:沙區大面積中、幼齡林衰退或死亡,不成林或「小老樹」現象普遍存在。  我國許多治沙造林區隨處可見這樣一種情形:原本可以長到50年的楊樹、長到80年的榆樹、長到140年的針葉樹,大都壽命縮短。
  • 他們在沙漠種樹30年,然後奇蹟出現了!
    今天看到一組沙漠的衛星對比照,簡直是見證奇蹟的時刻。這是庫布其沙漠的對比圖,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是我國第七大沙漠。腹地深處寸草不生,邊緣地帶風吹沙跑侵蝕周邊草地,面積超過1.8萬平方公裡,被稱為死亡之海。
  • 我國耗時最長的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究竟有啥意義?
    我國經濟能夠有如今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幾代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時至今日,我們每個人都在為中國夢奮鬥著,未來可期,勝利指日可待。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國做了很多重要的科學實驗,其中有很多工作,大家會感覺既單調又枯燥。比如我國就一項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中,靜待其變,這項觀察長達30年之久,堪稱耗時最長的實驗,究竟有啥意義?
  • 我國耗時最長的實驗,把鋼筋混凝土放到海水30年,究竟有啥意義?
    就比如我國耗時最長的實驗,把鋼筋混凝土放到海水30年,究竟有啥意義?,實驗其實也很簡單,便是將一些鋼筋混凝土放入到海水中每天觀察腐蝕程度,這項實驗過程十分的漫長且枯燥,放置時間最長的鋼筋混凝土竟在海水中被整整浸泡 30年,可見研究過程的繁瑣和枯燥。
  • 沙漠的救星!中國研製出神器,為治理荒漠化立下大功勞
    問:怎樣才能收到有價值有趣味的資訊!答:只需要關注小莉幫忙即可!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小編全力以赴的動力!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我國的環境破壞也十分嚴重,正是由於環境的廣泛破壞,我國的土地沙漠化問題日益嚴重。
  • 億利庫布其30年治沙成果報告在京發布(組圖)
    6月29日,「庫布其30年治沙成果總結暨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經濟推進會」在北京舉行。國內生態環境領域多家權威研究機構,對億利庫布其治沙30年的實踐成果進行總結認定,就庫布其治沙對區域環境特別是京津沙塵天氣影響進行分析評估。
  • 我國在沙漠挖出一座水庫,面積約30平方公裡,耗費40年才建成
    水源對人很關鍵,正是因為這種發展,人們才有了更好的發展預期,然而和水資源形成比較強烈對比的就是現在的一些沙漠,這種環境的出現讓人們對生命的更多的嚮往,同時由於整體的區域環境比較惡劣的,所以在這個地方上有更好的發展也是更加困難,關於中國沙漠地區的一些環境,只有這種相對長期的發展,才挖出了我們沙漠中最大的水庫之一
  • 中國沙漠治理技術讓全球羨慕,幹掉千年沙漠,種出1個海南島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總面積約有960萬平方公裡,但是並非所有的土地都能供人居住,比如沙漠這種不毛之地,沒有辦法種植普通的農作物,不適合人類定居,整個中國大約有71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都是沙漠。英國的總面積約為24萬平方公裡,換算下來的話,中國的沙漠面積大約相當於2.9個英國。
  • 中國有片袖珍型沙漠,被治理後面積僅200畝,如今成了影視基地
    慢慢的沙漠旅遊也變得非常受歡迎了,但是新手朋友儘量不要去,不要貿然闖入沙漠,這樣很容易出現危險,除非有專業人士帶領。現在國內沙漠有很多已經被治理,其中有這麼一座沙漠治理後面積只有200畝,屬於一片袖珍型沙漠,如今還成為了影視基地,不知道各位對這座沙漠是否了解呢?
  • 法國人:中國人太天真了,有他們在中國的沙漠就別想治理好
    沙漠治理可以說是我國做了非常久的一件事,是一個大規模的持續不斷的事情,而到了現在其實我們也已經小有成果,當然還是需要繼續努力的,因此對於我們來說,不僅需要繼續擴大綠化面積,同時也要保證原有的綠化不會被破壞。
  • 美國NASA被震撼,中國耗時70年,將4.2萬平方公裡的沙漠變成森林
    但是現在人類對抗沙漠化,最有名的成功案例出現在了中國。三北防護林,號稱綠色長城,目標是在2055年前,種下超過660億棵樹。毛烏素沙漠位於黃土高原以北,陝西跟內蒙古交界的地方,這裡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橫跨寧夏陝西內蒙古三個省份,毛烏素用蒙古話翻譯是壞水,意思是這塊沙漠中水質不好,但在一千多年前它曾經水草肥美,是歷代皇族的養馬之地,但是後來因為地質變遷,成了荒漠。
  • 毛烏素、庫布其沙漠快被消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消滅嗎?
    沙漠不僅佔據著大片的土地,而且還是惡劣沙塵天氣的來源,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北部,庫布其沙漠總面積約為1.8萬平方公裡,是我國的第七大沙漠,由於庫布其沙漠距離首都北京較近,北京常遭受到沙塵天氣,打個比方,吹到北京來的十粒沙子中就有八粒來自於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庫布其沙漠是非常必要的
  • 比海南島大的沙漠將消失,一直人工種樹,我國會不會不再有沙漠?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有人說過「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直堅持人工種樹,在理論上來說,是可以讓我國沙漠不復存在,但是事實的真相很殘酷,人類可能根本做不到這樣的成果,因為真的太難了。
  • 沙漠治理應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
    原標題:沙漠治理應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  3月3日,全國政協常委、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提議,將沙漠治理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將其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在王文彪看來,土地荒漠化,不僅是生態問題,也是政治、經濟、社會和安全問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很多都是荒漠化的土地。
  • 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逐漸變綠洲,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被治理好嗎?
    受環境的影響,雖然佔到了地球將近30%的陸地上也包含了不少的沙漠,也因為近些年來氣候的變化,全球荒漠化還在持續增加!,有近7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是沙漠,而我國大西北的荒漠化也是比較嚴重的,如果算上戈壁的面積,則達到了128萬平方公裡。
  • 新疆準噶爾盆地東南緣生態治理出現轉機
    more>>   中新社新疆奇臺9月17日電(記者 陶拴科)新疆奇臺縣經過10年時間的努力,在準噶爾盆地東南緣建起了一條橫貫東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