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救星!中國研製出神器,為治理荒漠化立下大功勞

2021-01-09 小莉幫忙

問:怎樣才能收到有價值有趣味的資訊!

答:只需要關注小莉幫忙即可!

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小編全力以赴的動力!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我國的環境破壞也十分嚴重,正是由於環境的廣泛破壞,我國的土地沙漠化問題日益嚴重。現在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且花費了很多錢來控制沙漠,這要歸功於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如今開始有初見成效的效果。

最近有報導說,我國有一個沙漠救星,中國沙漠養了一百五十隻"野獸",一天就吐出了四十畝綠洲,發生了什麼事呢?讓我們互相認識一下。很多人應該知道,當我們國家過去治理沙漠時,大部分是通過種植植被來改善土地沙漠化,而在荒涼的沙漠中種植植被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不僅要考慮固沙,而且植被的壽命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種人工種植實際上是一種效率很低、耗時很長的方法。因此,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國還自主開發了一種立體固沙車,該機器的發明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力,通過機械推薦取代人工草種植。

據說這種固沙車的工作效率很高,在加固土壤的同時,還可以一天澆灌40畝沙漠,這在我國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事實上,在沙漠管理方面,許多國家都很頭疼。

在中國發明了這種機器之後,許多國家紛紛前來諮詢中國。雖然沙漠治理的過程漫長而艱難,但我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和一些技術手段,我們能夠實現把沙漠變成綠洲的目的。大家怎樣看待?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庫布其沙漠治理為全球荒漠化防治貢獻中國智慧
    位於庫布其沙漠中的光伏發電基地(9月14日攝)。  在黃河「幾」字彎、陰山山脈南的鄂爾多斯高原,橫臥著我國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庫布其沙漠,面積約1.86萬平方公裡。過去,這裡寸草不生,風沙肆虐,被稱為「死亡之海」。幾十年來,當地群眾、政府和企業攜手治沙,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代代接力,在大漠中書寫了一部荒漠化治理的英雄史詩。
  • 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智慧」
    新華社銀川6月21日電 題: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智慧」新華社記者趙倩、盧鷹、曹江濤地處騰格里沙漠南緣的沙坡頭,因沙丘高度超百米而得名。半個世紀以來,這裡因包蘭鐵路、麥草方格、「五帶一體」而成為中國規模化、工程化治沙的起點,並由此開始向世界輸出中國治沙技術。
  • 中國治沙70年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
    中國林科院供圖。 「中國的治沙方案隨我國社會狀況的變化幾經變更,早期採用全民動員的形式,中期推出了以大型生態工程為代表的治沙模式,新時期結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我國採用全域治理。在幾十年的荒漠化防治工作中,我國積累了豐富經驗,總結歸納出治沙『三字經——防、治、用』和綜合治理的『四梁八柱』。」盧琦說。
  • 中國為治理北方地區沙漠大患開出「中藥方」
    【天地網訊】    作為世界上荒漠化面積較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為治理北方地區的沙漠大患開出了「中藥方」,正在通過種植肉蓯蓉等中藥材防風固沙。    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等中國著名的沙漠裡都在人工種植肉蓯蓉等沙漠藥用經濟植物。這些中藥材在治理沙漠、改善生態的同時,還產生著良好的經濟效益。
  • 綜述:中國荒漠化治理 「科技力量」將唱主角
    中新網鄂爾多斯9月8日電 (記者 李愛平)「在防治荒漠化的徵途上,科技將漸次成為主角,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正在此間舉辦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上,多位受訪者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當前在治理沙漠領域中,『科技力量』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事實正是如此,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的邢國良在沙漠裡開發出的高科技產品一經亮相,就備受青睞即是明證。
  • 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智慧」(7)
    新華社照片,銀川,2018年6月21日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智慧」結束一天的扎草方格工作後,工人們坐著運輸麥草的鏟車駛出騰格里沙漠(6月11日攝)。地處騰格里沙漠南緣的沙坡頭,因沙丘高度超百米而得名。半個世紀以來,這裡因包蘭鐵路、麥草方格、「五帶一體」而成為中國規模化、工程化治沙的起點,並由此開始向世界輸出中國治沙技術。如今,面對中國乃至全球面臨的荒漠化威脅,置身沙坡頭的治沙力量依然在攻堅克難,為這道全球「生態難題」找尋答案。
  • 美媒:中國成全球沙漠治理典範
    據美國《世界日報》網站12月1日報導稱,《報告》聚焦中國庫布其「治沙、生態、經濟、民生」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案例;展現中國企業積極響應、認真踐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莊嚴承諾;分享中國在生態治理、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經驗;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防治荒漠化、應對氣候變化和消除貧困的能力建設,推動2015年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特別是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的實現
  • 中國約40%沙漠含水可治理 面臨資金難題(圖)
    據了解,中國荒漠化土地約佔國土總面積的27%,全國共有18個省區市受到荒漠化的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200多億元。十八大報告首次專章論述生態文明,並提出了「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研究探索土地荒漠化治理新模式,對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德國人: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治理沙漠已從各國手中搶走第一
    說到土地荒漠化,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土地荒漠化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許多國家都面臨著土地退化的情況,並且有些國家還相當嚴重。若是無法加以處理的話,沙漠會逐漸「吞併」城市,極大程度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環境。而對於荒漠化治理,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見解,但讓人疑惑的是,一位德國人卻評價中國,直言: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治理沙漠已從各國手中搶走第一。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德國人如此評價中國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是不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
    其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荒漠帶,其總面積達到了906萬平方千米,幾乎和我國的面積相當,那麼撒哈拉沙漠是不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撒哈拉沙漠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撒哈拉沙漠地區不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
  • 沙漠治理應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
    原標題:沙漠治理應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  3月3日,全國政協常委、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提議,將沙漠治理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將其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在王文彪看來,土地荒漠化,不僅是生態問題,也是政治、經濟、社會和安全問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很多都是荒漠化的土地。
  • ——激活內蒙古荒漠化治理中的氣象智慧
    發揮科技優勢 能力實現新跨越  荒漠生態治理,需要植樹種草。林草的種植與生長離不開適宜的氣象條件與合理的規劃區劃,因此,監測各類生態植被是荒漠生態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環。  抓住這個關鍵,氣象部門以服務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出發點,大力推進荒漠生態氣象服務能力建設,注重提升科研能力,使氣象服務滿足荒漠區治理需求。自2017年以來,內蒙古氣象部門在氣候變化、沙塵暴、乾旱、草原生態等領域立項科研項目24項,業務化應用科研成果10項,為荒漠生態業務服務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荒漠生態治理要朝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方向開展。
  • 中國治理了60年的沙漠,可能因「搗亂者」毀於一旦
    而早些年,在這個快速的發展進程中,我們國家忽視了對於環境的治理與保護。好在這樣的行為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我國便開始致力於土地荒漠化的治理,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土地荒漠化的問題一直都不是局限於我們國家的問題,而是整個世界都應該重視的環境問題。而我國之前對於土地荒漠化的潛心研究,使得我們在這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與見解。
  • 綠富同興畫卷在沙海中鋪展——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紀實(組圖)
    它似弓弦,將滔滔黃河拉出一個大大的「幾」字彎。這是中國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庫布其沙漠,曾經寸草不生,風沙肆虐,被稱為「死亡之海」。幾十年來,庫布其人一代接著一代幹,書寫了一部荒漠化治理的英雄史詩。
  • 「十三五」我國荒漠化防治成績單來了!
    資料圖: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我國堅持荒漠化治理與扶貧工作相結合,走出一條治沙與治窮共贏的中國特色荒漠化防治之路。在石漠化地區的217個貧困縣聘請了12.5萬名生態護林員,帶動近50萬人增收。同時,將荒漠化防治工程向貧困縣傾斜,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項目,分別向貧困縣安排27.4億元、40億元、8.2億元林業資金。發展以木材、飼料、中藥材、經濟林果、沙漠旅遊為重點的沙區特色產業,北方沙區經濟林每年產出乾鮮果品4800萬噸,年總產值達1200億元,佔全國總產量的1/3,重點地區林果收入已佔農民純收入的50%以上。
  • 地球之癌——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一直是令環境專家最頭疼的環境問題之一,甚至被稱為「地球癌症」,不僅對人類正常生活有長遠影響,而且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也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全球化荒漠化面積是36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之和,佔陸地總面積24%,我國的土地荒漠化面積大,荒漠化面積為267平方千米,佔國土總面積28%,受危害比其他國家較嚴重,防治土地荒漠化一直是環境治理難題。
  • 中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15年「雙縮減」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 (王慶凱)記者30日從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9年中國治理沙化土地面積226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25萬公頃。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已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雙縮減」;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總面積年均減少38.6萬公頃,年均縮減率為3.45%。
  • 甘肅建投的治沙「革命」 沙漠治理邁入機械化時代(圖)
    這是由甘肅建投研製的全球第一臺立體固沙,鋪設了第一片機械化治沙草方格沙障,目前甘肅建投工程與生物裝備治沙試驗基地,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荒漠化防治(機械治沙工程)試驗示範基地,為推動全國防沙治沙工作作出示範。  從人海戰術、人工作業到機械化作業,甘肅建投啟動了人類機械化治沙新時代。  治沙須先固沙。
  • 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逐漸變綠洲,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被治理好嗎?
    受環境的影響,雖然佔到了地球將近30%的陸地上也包含了不少的沙漠,也因為近些年來氣候的變化,全球荒漠化還在持續增加!中國的國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面積第三大國家,但是我國的沙漠面積佔比也是比較大的
  • 高中地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介紹荒漠化的防治
    1.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條件 (1)基本條件——氣候乾旱 西北地區是全球相同緯度降水量少、乾旱程度嚴重的地帶。 (4)重要影響因素——氣候異常 本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氣溫的變率大。多雨年有利於抑制風沙活動,少雨年則加速荒漠化進程。 2.人為因素——決定性因素 人為原因大大加劇了荒漠化的發展,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