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功盡棄?中國治理了60年的沙漠,可能因「搗亂者」毀於一旦

2020-12-04 旅行時光街

「文/旅行時光街(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我們一路上興致勃勃地參觀,當夕陽西下時,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技術都取得了十分快速的進步發展。而早些年,在這個快速的發展進程中,我們國家忽視了對於環境的治理與保護。好在這樣的行為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我國便開始致力於土地荒漠化的治理,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土地荒漠化的問題一直都不是局限於我們國家的問題,而是整個世界都應該重視的環境問題。而我國之前對於土地荒漠化的潛心研究,使得我們在這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與見解。憑藉著這樣的成就,我國也是成為了世界上首個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的國家。而且在國際範圍內,我國也經常受邀去分享自己的治沙經驗。這些情況都充分說明了,我國在治沙領域的強大天賦與經驗。

我國的毛烏素沙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片沙漠在國家以及每個治沙人的努力下,已經治理了絕大部分,有希望能成為首個治理完全的沙漠。毛烏素沙漠無疑是中國治沙界的偉大驕傲,但是也是因為它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開始為它招惹了一些「禍端」。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也會越來越注重旅遊,而逐漸恢復生機的毛烏素沙漠就成為了許多遊客開始選擇的目標。這使得毛烏素沙漠不僅要面臨著自然風沙侵蝕的危害,還要接受大量遊客的「二次傷害」。很多不注重文明禮儀的人在毛烏素沙漠留下了大量的人為垃圾,塑膠袋、零食袋等等對土壤環境有著極大影響的物品被丟棄到了這裡。

這些不文明的遊客也是成為了毛烏素沙漠綠化道路上的一個很大阻礙,本身毛烏素沙漠剛剛擁有孕育綠色植物的能力,土壤環境本就十分脆弱。這樣的不文明行為,勢必會給予剛剛恢復的環境一記重擊。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有一些比較脆弱的地區已經又重新恢復了沙漠的地貌,這不免讓人感到十分氣憤與可惜。

雖然近幾年,我國一直都在注重土地環境的治理,但是國家的治理其實只是一個輔助作用。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地,更多的還是要依靠每個人身體力行。若是不能提高每個人的環保意識,即使是國家以及每個治沙人再努力,也不會有很好的結果。對於毛烏素沙漠的問題,你有沒有自己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中國即將消失的沙漠,80%變為綠洲,卻正在遭受搗亂者的破壞
    但是跟旅遊團去旅遊可能有一些缺點,畢竟吃飯旅遊景點以及住宿都提前安排好了,不能夠自己選擇。所以現在很多的人都會選擇自駕遊的方式進行旅遊,這樣既可以沿途觀賞風景,又可以隨著自己的心願去選擇住宿以及吃飯問題。中國即將消失的沙漠,80%變為綠洲,卻正在遭受搗亂者的破壞沙漠也成為人們的一種嚮往,畢竟沙漠裡有著神秘和未知的意義。
  • 中國該沙漠80%變綠洲,卻迎來一群「搗亂者」,讓治沙人氣憤不已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了,喜歡旅行,通過旅行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我國的觀光景點比較多,看了很多風景後,人們對旅遊的需求也越來越不同了,我開始尋找珍貴的觀光景點,選擇原始林、戈壁沙漠、深山野林等去探險,沙漠旅行是很多年輕人喜歡的觀光方法。
  • 中國最「沒用」沙漠:60年把600萬畝沙漠變綠洲,沙漠要消失!
    隨著遊客人數的增加,遊客不僅已經去了慣例的觀光地欣賞,也有人去沙漠等地探尋自然的妙趣,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我們國家也正為土地沙漠化而煩惱。我們知道沙漠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損失,所謂黃沙到處都是草木枯萎的地方,還有陝西的榆林市,曾經為了三次沙塵暴被強制移動過,但他們還是被風沙所困擾。
  • 中國治沙人花費了30年的心血,讓沙漠不再荒蕪,如今讓人失望
    中國治沙人花費了30年的心血,讓沙漠不再荒蕪,如今讓人失望中國是世界上沙漠面積較大、分布較廣、沙漠化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大概國人到現在已經治沙30年了。三北防護林工程,有5000多萬畝的沙地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最近5年,三北地區的8個省淨減少沙化土地面積達到11.15萬平方公裡,控制了水土不再流失,使黃河中的年輸沙量減少了4億噸。這個工程的建設面積有406.9萬平方公裡,有半個中國面積那麼大,因此該工程的實施可以說是改變了半個中國的命運,造福了一半中國人。
  • 中國這個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名城古鎮陝北榆林,歷史上曾被毛烏素沙漠逼得「三遷」。近43000平方公裡的毛烏素沙漠,是中國有名的八大沙漠之一,在現在的鄂爾多斯市域內有35000多平方公裡,地理學上也稱之為鄂爾多斯沙漠。谷歌地圖1959年以來,人們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了21世紀初,已經有600多萬畝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綠。80%的毛烏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黃河的年輸沙量足足減少了四億噸。
  • 美媒:中國成全球沙漠治理典範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美媒稱,12月1日,在世人矚目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份來自中國的「生態厚禮」被聯合國有關機構鄭重推薦給世界——聯合國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有關方面共同舉辦成果分享會,發布《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
  • 中國為治理北方地區沙漠大患開出「中藥方」
    【天地網訊】    作為世界上荒漠化面積較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為治理北方地區的沙漠大患開出了「中藥方」,正在通過種植肉蓯蓉等中藥材防風固沙。    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等中國著名的沙漠裡都在人工種植肉蓯蓉等沙漠藥用經濟植物。這些中藥材在治理沙漠、改善生態的同時,還產生著良好的經濟效益。
  • 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智慧」
    新華社銀川6月21日電 題: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智慧」新華社記者趙倩、盧鷹、曹江濤地處騰格里沙漠南緣的沙坡頭,因沙丘高度超百米而得名。半個世紀以來,這裡因包蘭鐵路、麥草方格、「五帶一體」而成為中國規模化、工程化治沙的起點,並由此開始向世界輸出中國治沙技術。
  • 中國沙漠治理技術讓全球羨慕,幹掉千年沙漠,種出1個海南島
    若是能把這些沙漠治理好的話,我們的生存空間,肯定會變得更加寬廣,經濟發展也能更加迅猛。事實上,中國很早以前就開始在治理沙漠,如今已經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果,比如曾經的毛烏素沙漠,如今已經基本被中國徵服。毛烏素沙漠的總面積約有4.2萬平方公裡,我國幹掉這個千年沙漠,相當於種出了一個海南島。
  • 日本人花14年時間幫助中國治理沙漠,被遊客發現,他有何意圖?
    生活在沙漠周邊的人們,也經常受到風沙的侵擾,因此這些年我們中國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治理沙漠的環境當中。如今中國治理沙漠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有一些仔細的人卻發現這些治理沙漠的人群中不乏外國人的身影。而今天我們所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個日本人花了14年的時間幫助中國治理沙漠,他被中國的遊客發現了,就是不知道他有什麼樣的意圖。
  • 中國約40%沙漠含水可治理 面臨資金難題(圖)
    據了解,中國荒漠化土地約佔國土總面積的27%,全國共有18個省區市受到荒漠化的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200多億元。十八大報告首次專章論述生態文明,並提出了「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研究探索土地荒漠化治理新模式,對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英媒:中國簡直「反人類」,竟然通過「挖空沙漠」來治理沙漠!
    中國不僅在科技發展的方向沒有停下過腳步,在基建領域同樣做出了很多成就,通過中國這幾十年以來的發展狀況就可以得知,中國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同時也是人才非常多的原因,大家才可以一起發力建設祖國。在發展科技的同時,中國同樣非常注重環境的保護,所以中國還有一個「環保大國」的稱號。大家都知道早在上個世紀的時候,中國就一直致力於沙漠的治理,還開展了「三北防護林」的工程,也做出了讓世界矚目的成就。
  • 庫布其沙漠治理為全球荒漠化防治貢獻中國智慧
    位於庫布其沙漠中的光伏發電基地(9月14日攝)。  在黃河「幾」字彎、陰山山脈南的鄂爾多斯高原,橫臥著我國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庫布其沙漠,面積約1.86萬平方公裡。過去,這裡寸草不生,風沙肆虐,被稱為「死亡之海」。幾十年來,當地群眾、政府和企業攜手治沙,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代代接力,在大漠中書寫了一部荒漠化治理的英雄史詩。
  • 中國河北再次傳來喜報!難纏沙漠被成功治理,印度人:什麼情況?
    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如今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和突破,說到土地退化,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土地退化一直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很多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中國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確實讓人驕傲,今天我要說的是中國河北再次傳來喜報!
  • 中國「蠻治沙」幾十年,如今一舉前功盡棄?網友:寒心!
    中國是一個國土面積非常遼闊的,有各種各樣的地形,同時中國的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分布較廣,沙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中國也從未放棄過治沙,而治沙在幾十年中,也有了那麼一點的成效。沙漠曾經給我們的感覺就是荒蕪、寸草不生、乾涸,沒有生物可以在沙漠中存貨下來,因為他少了我們必不可少的水資源。沒有人敢輕易踏上沙漠這片土地,生怕自己就死在沙漠上。但是有那麼一些人就是不信邪,他們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就為了讓沙漠留下那麼一抹綠。
  • 德國人: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治理沙漠已從各國手中搶走第一
    若是無法加以處理的話,沙漠會逐漸「吞併」城市,極大程度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環境。而對於荒漠化治理,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見解,但讓人疑惑的是,一位德國人卻評價中國,直言: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治理沙漠已從各國手中搶走第一。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德國人如此評價中國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首個將消失的沙漠:面積比舟山群島還大,如今80%沙漠成綠洲
    但極難,並不代表不可能,我們中國,偏偏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創造屬於我們的「奇蹟」。,決定將這片大過舟山群島的沙漠變成綠洲,經過無數人60多年的努力,這片曾經的「沙漠之都」變成了「大漠綠洲」,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發生在這裡的傳奇故事。
  • 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22日,在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上,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系統動力學研究組主任約翰·斯特曼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年來,隨著人口增長和碳排放的增加,氣候變化成為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
  • 庫布其沙漠治理:讓沙漠都變綠洲,那是違背自然規律
    庫布其沙漠治理實踐帶來治沙新認識——  讓沙漠都變綠洲,那是違背自然規律  日前,中央媒體聯合採訪團在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庫布其沙漠中進行了深入體驗採訪,在沙漠無人區的億利資源集團治理現場,科技日報記者看到了一排排疏密有致的防風固沙林,多灌木、少喬木,行走其間,只感覺到風
  • 美國專家:植樹就能治理沙漠,中國犯得上用「反人類」操作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越來越快,掌握的科技越來越先進,但是對環境的汙染也開始變得非常大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現在各個國家都開始治理環境了,都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生態環境變得更好一點,治理環境分為很多的部分,一般來說,人們只知道城市環境的治理,但其實,還有很多地方都是需要治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