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6年造一棟三角形別墅,業界驚嘆:這樣的房子,100年也不過時

2021-01-09 一條

2013年,毛森江在臺南的一個小島上買了地,

花6年時間,

打造一個屬於自己一個人的「私人樂園」,

院子880㎡,有一棟三角形的房子,

取名「毛舍」。

他幾乎每天都會來到這裡,

一個人看書、喝茶、餵魚,

休息夠了就離開。

毛森江的正職是一名建築師,

他沒有上過大學,更不是建築科班出身。

33歲時,因為對建築的痴迷,

他放棄了自己非常賺錢的服裝生意,

從0開始學建築設計,

是偶像安藤忠雄的學生,

更成為臺灣清水混凝土建築的代表人物。

清水混凝土建築技術難度高是業界公認的,

毛森江說,「就是要挑最難的做,

這些房子,50年以後會比現在更漂亮,

100年後它還存在,

200年以後它代表著我生活的時代。」

編輯 | 莫竣威 自述 | 毛森江

毛森江

漁光島位於臺南郊區,是一個數十年來都沒被正式開發的小島,島民還保存著南臺灣原始的生活方式。2013年,我在這裡買了塊地,建造了一棟屬於我自己的理想居所,把它命名為「毛舍」。

「毛舍」兩字是毛森江的親筆

毛舍入口

毛舍主體建築

院子的總面積約880㎡。毛舍的主體是一棟呈正三角形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共四層,每一層的面積都是遞減關係:地下室40坪(133㎡),一層30坪(99㎡),二層20坪(66㎡),三層10坪(33㎡)。

毛舍的設計手稿

從設計到建成花了6年,做了20幾版稿子,最後才設計出這樣三角形的房子。我都把自己當小白鼠,設計師能為自己做出舒適的空間,他才有能力去給其他人創造一個同樣舒服的建築物。

這裡是一個讓我放鬆自己,沉澱自己的場所。一層是生活空間,裡面有客廳、餐廳,臥室和一間小書房。

我的年紀越來越大,所以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無障礙設施。原本是想在建築內建一個電梯,但又不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懶得動,最後故意不設電梯。有一天如果我真的行動不便,那住在一樓就可以了。

二層是一個榻榻米的茶室,一進來,就會聞到竹藤散發出的獨特清香。其中一面牆我用了大面積的落地玻璃,外面是一整片的綠色,仿佛置身森林。

紀錄片《巴赫靈感》的這一幕給予毛森江設計靈感

茶室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我十年前看過的一部紀錄片《巴赫靈感》,當時日本的俳優演員坂東玉三郎,和大提琴家馬友友,他們在森林裡的一個平臺上研究舞劇,這個場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就把影片中的環境在這裡復刻出來。

我幾乎每天下午都會在這裡,打開音樂,泡一壺茶,一個人坐著發呆、冥想,讓自己好好沉澱一下。

窗外的是苦楝樹,房子還沒開始蓋,我就先把樹給種上,這樣建築完工時,才可以馬上看到這麼完整的綠色。苦楝樹開的花是紫色的,春天滿樹的紫花非常漂亮,而且它呈現的狀態四季分明。

三樓則是我修行的地方。我信佛教,這裡相當於我的一個小佛堂。空間不大,東西陳設也很少,只有一個佛陀在裡面。

佛陀原來是白色的。有一天它突然掉下來,撞到了鼻子,上面的白土掉了,我才發現裡面原來是木頭做的。我花了一個禮拜,用水把白土給洗乾淨,完全露出了木的本色。

洗掉白土後,原來菩薩的眼睛不見了,我就用鉛筆把眼睛描上。朋友到這裡參觀,說菩薩的眼睛好像沒有對正,靠下了。我說沒關係,因為菩薩看人間是往下看的。

工作時,我就會溜到地下室去。這裡的空間臨近密閉,也沒有手機信號。當我做設計時,會習慣地把門窗關起來,放著音樂,把自己與外界隔絕,專心一致鑽研工作,做到心無旁騖。

另外我在毛舍的對面,也建造了一個20坪(66㎡)的玻璃餐廳。朋友過來拜訪,便在餐廳中相聚言歡。

毛舍的每一處我都很喜歡,除了臥室。因為在這裡,我不捨得把時間浪費在睡覺上,總想多走走,多看看。

我幾乎每天都一個人來這裡,進來以後就不說話,因為很安靜,只有風聲、水聲和我家小狗的叫聲。不用工作的時候,我會在這裡修剪花花草草、餵魚、和小狗玩耍,直到滿身大汗。之後就會去洗個澡,到二樓點個香,喝茶,去體會真正的生活是什麼。

這個給自己的空間,我沒有刻意去追求簡約,該有的雜物還是會有。有很多建築師為了個人追求,一昧地設計了些過於極端的建築,比如整棟建築裡裡外外都是白色的。當入住的人連一件衣服、一件雜物也不敢放,必須戰戰兢兢地保持一個很乾淨的狀態時,我覺得這個建築就沒有人味了。

我今年62歲,一直很努力在做建築。直到現在,一天24小時幾乎都是在想建築。這是我的興趣,也是我的快樂。

我五歲就沒有父親,家裡有八個小孩,我排行最小。因為家庭環境的關係,我中學就輟學了,後來就自己經營服裝公司。

年輕時的毛森江

30年前我的生意做到很大,當時我手下有500名員工,非常賺錢。但為了從事建築,我把整盤生意讓給了合作夥伴,自己一頭扎進建築業重新學習,從工地的小工開始做起。

正式轉行那年,我33歲,已經是老大不小的年紀了。從年輕到現在,我每一天都在做很瘋狂的事。每個人都知道我的個性:毛先生要做的,沒有做不上來的。

我們家人也都很支持,就算是沒飯吃了,他們說:好,你喜歡你就做。

毛森江的筆記本寫了一句話:「我只會作一件事——建築,而且要作到絕不會輸人的自信」

從痴迷到自學

清水混凝土建築是我畢生的追求

人生必須挑最難的做,你才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機會,就像做清水混凝土一樣。

第一次接觸清水混凝土建築是在80年代,那時候我還在做服裝生意,會長期去日本出差。有一天在大阪心齋橋,見到安藤忠雄老師設計的OXY大廈。我瞬間被吸引住了,它外牆沒有瓷磚,沒有大理石。我在想,怎麼有人會用水泥把一棟房子做成這樣子?

日本大阪心齋橋的OXY建築

站在大廈面前,我幾乎一整天沒離開。自此,我逐漸從服裝業徹底轉行到建築業。

1999年,我在臺南成功大學建築系旁聽了3年,比較正規地學習了建築知識體系。又持續兩年多次往返日本,去學習清水混凝土建築的技術和工法。

從日本進修回來,一直想做清水混凝土,但當時我訪遍全臺灣,沒有人會做,最後就只有自己跳下去,自己開公司。

毛森江設計建造的清水混凝土建築

清水混凝土,或者叫清水模,是現代主義建築的一種表現手法。使用的是最原始的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模板。經過建築師精密的計算,調和出精準的混凝土配比後,把混凝土灌注,完成模板。待混凝土凝固,扒開模版,那建築就完成了。

看似簡單,但全世界都知道,這種建築工藝是難度非常非常高的。首先它只有一次機會,倘若成分配比不對,或把水泥灌下去的時間不對,就會失敗。當整個模板拆下來,牆面變成蜂窩狀,像大花臉一樣,那就只能全部打掉重新做。

清水混凝土牆上特有的圓孔,是固定模版用的螺栓留下的痕跡

清水混凝土的失敗概率非常高,損失是非同小可的。直到現在如果我們明天要灌漿,今天團隊也會到廟裡拜拜,請求神明保佑一切順利。

但它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沒有任何其他材料的附著,幾十年後,建築面貌還是一樣如初。

安藤忠雄

追隨安藤忠雄

建築可把人的生活記錄下來

安藤忠雄被譽為「清水混凝土建築之父」,在我的心目中,他是神!安藤老師的建築為人類創造了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在正式接觸到安藤老師之前,我自己做清水混凝土總共經歷了五次創新升級,每一次都是推翻重來。

安藤忠雄設計的臺灣交通大學美術館效果圖,但工程後來因故停擺

直到2002年,臺灣交通大學要做一個美術館,邀請安藤老師來做設計。那個時候我被遴選為臺灣做清水混凝土的代表,因緣際會下,得以到他的事務所去參與工作和學習。

他告誡我一句話:學習跟模仿是同一個動作,但是你不可以用模仿的心去從事建築,而是要用學習的心。

要先去學習前輩們所有的技術、設計和成果,然後再轉換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文和人情,你的作品才能夠成為屬於這個時代自己的建築。

臺南 森CASA辦公室

臺南 深藍咖啡

臺南 世澳清水模辦公室

臺南 Arashi總部

毛森江的建築作品

我的建築有比較鮮明的特點:我不貼瓷磚,不用大理石,然後我用大量的原木。

原木它不會壞,可以留存人類生活的軌跡。我相信自己做的建築,它50年以後會比現在更漂亮,100年後它還存在,200年以後它能代表著我生活的時代。

我希望我的建築能夠擔負一種使命,希望它能承載人類生活的記憶,延續到未來。

毛屋民宿

從毛鏗到毛屋,

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2005年我蓋了一棟房子,取了自己的名字,我姓毛,房子做「毛鏗」。我一些朋友說你取什麼名字不好,非要取名「茅坑」。當時臺灣的報紙用很大篇幅進行了報導,標題就兩個字:毛鏗。

毛鏗是毛森江建造的第一所「毛姓」建築

其實我的期待是,參觀者知道了這個連聽起來都是臭的名字,把對建築的預期降為零。一旦他們真正進入建築,肯定會大為驚訝,「茅坑」怎麼那麼漂亮,反差很大。

毛屋民宿

我在漁光島上也建了另一棟兩層的建築,叫做「毛屋」,它是一個有五間客房的民宿。 坦白說,我經營這個民宿八年,每一年都賠很多錢。

毛屋民宿

當時在蓋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這裡不會賺錢的。但我希望讓這個時代的人去了解和體會,我的建築是如何讓人在裡面生活的。也讓想要知道我在做什麼的同好,可以到這裡實實在在地生活一段時間,他們肯定會說:原來房子是可以這樣蓋,原來人的生活可以這樣過。

我們人都活在婆娑世界,生命是很短暫的。我時常問自己三句話:這個時代我來了,做了些什麼,又留下些什麼?

我其實不太接受訪問,因為建築這個東西,它自己就會講話,當門一開,走進建築的人,你看到他的眼睛忽然間變很大的時候,就知道事情做對了。

部分圖片由毛森江建築工作室提供

相關焦點

  • 3D列印房子來了,蓋一棟2700尺的房子成本只要2萬
    他用了整整5年時間開發出這種可以蓋房子的3D印表機,目前,他的公司CAPRA Megalodon 3D Concrete已經獲得了此項專利。提拿裡還表示,檢測結果顯示,3D印表機造的房子會比現在的房屋更結實,牆體也將更加牢固。這是因為水泥層互相交織融合,而且印表機的原材料中還可加入了碳纖維、玻璃纖維等進一步提高混凝土強度的成分。
  • 15天造好一棟三層別墅!海寧這家人造房子像搭積木
    圖省心造木頭房子  這戶人家在海寧市馬橋街道正陽村勤豐組,小地名叫拐蒂浜。男主人叫任建初,65歲,不過造積木房子是他兒子任志明的主意。  所以,在得知他的工作單位後,小編也就不驚奇了,人家幹的就是建築行業,各色各樣的新奇房子見得多了呀。  不過真要給自己家造木頭房子,任志明還是花了一番時間來對比,並親自到廠家去看樣板房。  建設方是浙江德業園木屋有限公司,是台州市三門縣的一家經國家相關部門批准註冊的企業。專門造木屋的。
  • 不買別墅,他回鄉為父親造80㎡小院
    去年,年近70的父親提出要回鄉養老,睿衍不忍心父親再住30年前的破屋,於是花了300萬,在鄉下的宅基地上,重建了兩層半的小院。▍裝修費用一次次超標,不允許用差的東西 我這人比較執念,既然要造房子,首先得達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過自己這一關。所以房子造著造著,裝修費用一次次超標,從最初計劃的100萬預算,到了現在的300萬,是原來的3倍。在施工過程中,每一個材料我都不允許用差的東西。
  • 他寫的微積分教材為他賺了2個億,他卻為了建這棟別墅全部花光了!
    1999年James Stewart先生決定在多倫多的郊外深林中蓋一座別墅單是尋找建築師就花了三年時間最終選擇了多倫多的Shim-Sutcliffe Architects工作室來進行設計老爺子對於房子的設計只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要用曲線(因為他覺得直線實在是太無趣了)二是要有表演空間(這樣他就能在家裡開音樂會了)所以這座別墅在設計初期完全沒有預算的限制當2009年完工時共花費了2400萬美元(約1.6億人民幣)
  • [分享]單棟大別墅資料下載
    每棟面積約600平方米,每棟造價在500萬元左右,暫時還沒有人入住。南京金箔違建8棟別墅南京金箔違建8棟別墅近日,有群眾反映稱,未經相關部門審批,南京金箔集團違規建設了8棟豪華獨棟別墅,據說,「最大的是集團董事局主席江寶全住的,其餘的是七個股東住的」。記者隨後走訪了南京市江寧區規劃、城管、國土等部門證實:該別墅地塊屬於工業用地,而別墅群並無報建手續,系「違法建築」。
  • 男子打造迷你小鎮 一棟棟「小別墅」深藏對女兒的愛
    上遊新聞記者 畢克勤 攝紅色的屋頂、綠色的草坪,院子裡停著跑車……昨天,十棟精緻的迷你小別墅被放在一起,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每棟二層小別墅只有不到30釐米高,看上去就像一個色彩繽紛的迷你歐洲小鎮。這是一場關於「父愛」的獨特展覽,這個迷你小鎮上每一棟可愛的小房子,都出自71歲的饒照榮那雙靈巧的手,「我女兒小時候最喜歡我給她做的手工玩具。
  • 《我的世界》萌新還在為造房子頭疼?老MC教你3分鐘速成別墅!
    一分鐘就能做出又安全又舒適的小窩,你相信嗎?床、箱子、工作檯、附魔臺、熔爐,所有生存的必備物這裡都齊全了,而且建造房子還不需要多少材料~各位小夥伴是不是都想知道怎麼建出來的呢,就由方塊菌來教教大家吧~首先準備好充足的橡木(多擼擼樹就好了),然後在草地上挖空三格。接著做出八扇木門把房子圍起來,再朝自己突出的一格放箱子,附魔臺放在最下面。
  • 夜讀丨豪車司機在高速上直擊眼前恐怖一幕 立刻跳車逃生丨一棟別墅...
    【房子太多忘記了?】一棟別墅10年無人認領!終於,主人現身了楚天都市報微信公號消息,有這樣一所別墅建成10年一直無人居住而且遲遲找不到「主人」!這棟別墅從建成起一直閒置,至今已有10年,村委會沒有別墅購買者的任何信息,希望購買者在10天內攜帶相關資料到村委確認登記。
  • 半包70萬裝修700平米的房子好不好?-東方太陽城二期別墅裝修
    東方太陽城二期別墅小區一棟700平米別墅的房子受到大家的熱烈追捧,這套房子採用中式古典的設計,高端大氣上檔次,戶型為別墅,功能區分區明顯,方便日後的生活。據業主透露,本套房預算70萬,相對於700平米的房子來說,裝修預算70萬顯然不算貴,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業主是如何設計這700平米中式古典別墅的。
  • 近三年別墅_2020年近三年別墅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王福稱與該老闆交情很深,並獲悉該老闆為劉建寬在老家建了一棟別墅。「當時找了很多地方的設計公司,我看了一下方案,定的風格是徽派別墅。」王福稱,房地產公司老闆曾親自來到劉建寬的老家——婁底漣源的一座大山上,叫來施工隊,建了一座別墅,光基建、綠化等大約花了400多萬元。圖為該豪華別墅圖為該豪華別墅圖為該豪華別墅別墅風水極佳:王福所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呢?
  • 耗時6年,投資30億的青島涵碧樓填海別墅部分被拆!
    這個天然形成的半島一直都沒有名字,直到2008年一位臺灣人一見鍾情,於是這個無名的小半島,從此有了一個詩意的名字——青島涵碧樓。耗時6年,投資30億建成旗下第二家酒店 1901年,日本人伊藤在現在的涵碧半島上建了一幢木屋,作為度假,並命名為「涵碧樓」。
  • 小李花50萬在農村建別墅,卻被吐槽土老冒沒審美
    公司同事小李一直想要在農村老家蓋別墅,在網上看了大量的建房案例,經過慎重考慮,最終花50萬蓋了一棟三層別墅。勞心費力耗時大半年,最終的效果他非常滿意。自從建房後,小李整個人都自信不少,整天樂呵呵的。然而今天他卻愁眉不展,細問之後才知道原來是有人說他家別墅土掉渣。
  • 這棟漂浮在海上的別墅,坐擁魅力海景,臥室竟在水下,你敢住嗎?
    曾經的茅草屋、泥瓦房也早已消失不見,如今唯有的便是那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精緻別墅。在中國,如果說奇葩建築物,恐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森林式大廈、蹺蹺板房子、靴子大廈、五糧液酒瓶大廈、鳥巢等等。而像這樣的建築物早已變的平平無奇,但是在住宅上還真沒什麼奇葩可言。聽一小夥伴講述她在杜拜的旅遊經歷時,真的想說:心動了,超級精彩。
  • 開間尺寸為12米的兩棟別墅,擁有漂亮外形,布局也很不錯
    開間尺寸為12米的兩棟別墅,擁有漂亮外形,布局也很不錯。不管買任何東西,第一眼都喜歡看外觀漂不漂亮,就是俗話說的包裝,因為沒有人會不喜歡漂亮的東西,建房子也是如此,一定會選擇一款外形漂亮的戶型,下面兩棟別墅開間尺寸12米,布局都非常好,建一棟在農村老家很合適。
  • 價值好幾百萬的別墅成了樓歪歪 床上睡覺人像倒掛
    南都花園別墅61號車庫正在拆除(右圖)。  浙江在線02月29日訊 昨天,杭州南都花園別墅區裡的兩個違章建築被拆了。一個在房子旁邊造了個車庫,一個竟然在房子四周圍了一圈牆。  南都花園別墅61號就是其中一處。  這是蔡先生的房子,被拆掉的是違章車庫。記者見過很多強制拆違章建築的,但蔡先生是為數不多出現在現場的主人。
  • 面寬12-13米之間,簡約易施工的兩層別墅,第一棟造價25萬
    面寬12-13米之間,簡約易施工的兩層別墅,第一棟造價25萬。有些不差錢的業主,選擇好一款豪華別墅戶型之後,在城裡面找專業施工隊去老家施工,這樣建造出來的房子肯定很滿意,但很大一部分業主並不想在老家住宅上投入這麼大,只想建一棟簡單點又能較體面的小別墅,施工隊就在老家找,所以戶型不要太複雜,不然做不出來效果。
  • 山西運城防洪水庫內建千棟別墅 降級為蓄洪區
    山西運城:防洪水庫內建千棟別墅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保衛運城安全而修建的苦池水庫,2009年經山西省水利廳批准「降等」為蓄滯洪區,但水利專家對此有不同意見;山西省水利廳、水利部有關人士認為,即便是蓄滯洪區,也不應該建設與防洪無關的永久性建築。
  • 23年的住宅樓塌了 我家80年代的房子安全嗎?
    倒塌的是一棟1989年建造的6層建築,預製板結構,每層有3戶人家,共有18戶。一棟使用23年的6層居民樓,沒有地震搖晃,沒有劇烈撞擊,突然粉碎性倒塌。有人說,上世紀80年代造的房子設計和建築等級低,堅固程度遠不如近年建築。那麼,23歲是否已是老式居民樓疾病纏身的年紀,我們身邊的老房子是否也可能壽終正寢倒下?
  • 235平豪華大氣新中式別墅,建一棟,真正的人生贏家
    2020年我國人口已超過14億,隨著我國人口的增長,有限的土地資源變得越來越緊缺。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房價高昂得讓人望而卻步。相比之下,生在農村的我們是幸運的。擁有屬於自己的宅基地,能在宅基地上建造屬於自己的小別墅則更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