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的住宅樓塌了 我家80年代的房子安全嗎?

2020-12-09 騰訊網

12月16日12點多,寧波江東區徐戎三村2號居民樓突然倒塌。倒塌的是一棟1989年建造的6層建築,預製板結構,每層有3戶人家,共有18戶。

一棟使用23年的6層居民樓,沒有地震搖晃,沒有劇烈撞擊,突然粉碎性倒塌。有人說,上世紀80年代造的房子設計和建築等級低,堅固程度遠不如近年建築。

那麼,23歲是否已是老式居民樓疾病纏身的年紀,我們身邊的老房子是否也可能壽終正寢倒下?

昨天,省內一位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站了出來,領著我們回到二三十年前火熱的蓋樓工地,他供職於權威建築設計機構,經歷過改革開放以來的浙江建築變遷。

1980年到1990年分房時代

浙江蓋的都是廉價磚混結構六七層樓

改革開放之初,住房成為蔓延於浙江大小城鎮的大問題。當時還是住房分配年代,人們迫切期待自己供職的工廠、學校、機關蓋房子,蓋房、分房成為那個年代的熱詞。

一方面,經濟復甦剛起步,浙江社會尚貧窮,另一方面,向城鎮居民提供住房刻不容緩。既要省錢,又要房子蓋得快,於是,1980年代開始延續到1990年代初的城鎮樓房呈現千篇一律特徵:高度多在5-7層,再高擔心房子的安全,矮一些則房屋供應量不足;清一色使用磚混結構。

那時蓋房子,1平方米預算僅百元上下,廉價的磚混結構是不得已的選擇。有人質疑,倒下的6層樓房1988年10月1日開工,1989年12月5日竣工,樓房倒塌是否該歸結於搶工期?其實,一年多蓋6層樓絕不算快。

磚混結構的樓房為何能蓋得快?1980年代典型的蓋房場景是這樣的:先平整土地;再開挖長條形的地基,砌上鋪地基用的磚塊,或者先往地下打樁,再砌地基;接下來是讓房子快速長高,一批預製板今天吊裝好成為樓板,第二天工人們就可以站在樓板上「叮叮噹噹」壘紅磚。

磚混結構要比框架結構房子脆弱

80年代初期房子基本沒考慮防震要求

這位結構工程師說,比起如今流行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樓房,磚混結構的確顯得脆弱。磚混結構房屋,當家的建築材料是紅磚和預製板,這兩種建材在多年前就被浙江禁用。

磚混結構的樓房最欠缺的是抗震能力。1980年代初期,著急少花錢住上房子的人們顧不上考慮地震,因浙江並不處於主震區,政府也未對房屋的抗震能力提出要求。

磚混結構的房屋,一塊塊紅磚靠灰漿相連,預製板不過嵌入牆體8釐米,樓房的各部位沒法形成緊密嵌入的整體。在劇烈搖晃時,房屋底部隨地震波而動,房屋上層因慣性保持靜止,導致牆體瞬間開裂,嵌在磚層中的預製板脫落,一塊塊向樓下疊加壓下去,汶川地震中,很多人正喪生於預製板砸壓下。

除去應對強震時的脆弱,磚混結構樓房並無太多硬傷,在浙江,不少新中國成立前造的磚混結構樓房如今依然安全。加之寧波前天無震,磚混結構並非樓房倒下的主因。

1980年代中後期,磚混結構房屋在一點點做著自我提升。一部分房子率先加築了圈梁,所謂圈梁,就是在部分牆體內嵌入鋼筋做成的長方體,紅磚砌在鋼筋內,一面牆就成為了整體。有的房子在牆壁的拐角處設計了構造柱,這些柱子的內部也嵌入了鋼筋。構造柱和圈梁裡的鋼筋聯手,形成房屋的骨架,在骨架的支撐下,房屋成為整體。這個骨架相當牢靠。

這位結構工程師說,寧波塌樓事件他也在關注,「從我了解到的信息,這座樓房很可能既沒有圈梁,也沒有構造柱。如果有這些,一些牆體和柱子會屹立不倒,而不會像現在這樣粉碎性塌陷。當然,也不排除本有加固部件,被住戶裝修時破壞。」

寧波倒塌房子建在嚴重沉降地層

這樣的地層能蓋房子嗎?

沉降好理解,說的是在這樣的地層上修條路,蓋棟房子,路或房子會隨著地層往下沉。引發沉降的可能是過度開採地下水,讓地層出現空腔,也可能是過度開採煤礦,採空區易塌陷。當然,在取地下水、採礦都不多的浙江,引發沉降的主因還是軟地基。

杭州、寧波、溫州和台州沿海區域大多屬海相沉積地形,這些陸地在數千年前不是海洋就是濱海的灘涂,幾千年後,地層中還有深厚淤泥層,淤泥層多由海洋生物屍體和陸地碎屑演化而成。

發生倒樓的徐戎社區就站在嚴重沉降地層上,這樣的地層能否蓋房子?(根據寧波市政府在2009年批准的《明樓地段(JD07)控制性詳細規劃》,徐戎社區所在位置為地面沉降重點防護區。)

對於地面沉降重點防護區,規劃要求控制地下水開採量,增加回灌量,達到採灌平衡。加強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監測,強化工程地面沉降監測和防治工作,要進一步加強地面沉降發展趨勢及防治對策措施研究。

構造工程師反問,上海地質比杭州、寧波更差,軟地基上不是承載起了那麼多笨重摩天大樓?

「只要把地基處理好,沉降就能避免或者降低到輕微程度。」

處理地基的手法可以是更換土層,也可以向地下灌注水泥漿,讓它變得堅硬,當然,更通行的手法是鑽入十多米深的混凝土鋼樁。

他猜測,倒塌房屋的地基處理可能存隱患。在1980年代,地質勘查報告未被強制,不少人房子蓋好了也沒搞清房子下是什麼樣的土層。地基打樁時,若一堵牆下本該打5根樁,只打了4根,本該打15米深,卻只打了12米……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出現嚴重沉降,也不足以讓房屋倒塌。1980年代,杭州有兩棟機關用房投入使用兩年就下沉90釐米,窗臺和馬路齊平,但房屋牆體堅固,整體下陷後連裂縫都沒有。施工方在地基下安放了208個千斤頂,將房屋整體向上頂起1米,時至如今,這兩棟房屋仍在使用。「它們和寧波倒塌樓房建於同一年代,用了同樣的建築方式。」

一樓住戶敲牆開店 拆掉陽臺承重牆

對磚混結構房子最是要命

昨天,一位在徐戎社區察看倒塌2號樓臨近樓房的專家感嘆,「裝修敲牆敲到令人無語」。(昨天上午,寧波市房屋安全鑑定辦公室組織專家,實地勘測了倒塌的寧波徐戎三村2號樓周邊的幾幢樓。專家的意見是,房子裡面的敲敲打打很嚴重。)

這位構造工程師說,面對相對脆弱的磚混結構房屋,隨意破壞房屋結構或許是致命的。

這樣的房屋最怕兩種裝修,一種是一樓住戶將牆體敲掉,將住房改造成一個個門面,有人改造後怕房子倒,加裝鋼筋支撐,但這種獨立於房屋之外的鋼筋幾乎沒有作用;還有一種是為了將陽臺變成房間一部分,敲掉房間與陽臺間的承重牆。

這樣的裝修是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家這樣做了,沒事,第二家照葫蘆畫瓢,還是沒事,牆體可以敲的消息在居民樓裡擴散,當某一戶人家裝修完畢,到了最終那個臨界點——房子扛不住了。

房子沒建防潮層

地下水和雨水會把房子泡塌嗎?

國人愛臨水而居,挨著河湖的住房能賣出高價。而有關寧波倒樓的一種解釋是,房屋地下沒建防潮層,地下水和雨水輪流浸泡,引發承重牆風化。最近一段時間,天氣時晴時雨,溼透的牆體一次次被烤乾,熱脹冷縮加劇了牆體的崩塌。

防潮層不是高科技,只不過在砌地面以下的磚牆時,用的砂漿水泥含量較高而已。這種水泥砂漿由水泥和黃砂混合而成,遇水能變硬。地上牆體砂漿採用石灰加黃砂加少許水泥的組合,屬氣硬型材料,在空氣中能變硬,遇水則酥軟,手指能摳下。

砂漿中水泥最貴,不能排除施工方為省錢減少水泥用量的可能。不過,就算砂漿中一點水泥都不用,可以引發牆體疏鬆,單一原因讓樓房垮成這個樣子,可能性不大。至於熱脹冷縮,每棟房屋都可能遭遇,它對垮樓的影響更為次要。

相關焦點

  • 寧波樓房倒塌事件追蹤 23年的住宅樓怎麼會塌了
    倒塌的是一棟1989年建造的6層建築,預製板結構,每層有3戶人家,共有18戶。一棟使用23年的6層居民樓,沒有地震搖晃,沒有劇烈撞擊,突然粉碎性倒塌。有人說,上世紀80年代造的房子設計和建築等級低,堅固程度遠不如近年建築。那麼,23歲是否已是老式居民樓疾病纏身的年紀,我們身邊的老房子是否也可能壽終正寢倒下?
  • 不管住宅樓建多少層,這幾個樓層是黃金樓層,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我真不懂,明明是一棟樓的房子,為啥別人的房子能賣120萬,而我的房子掛牌100萬都沒人搭理。難道是風水不好嗎?」一位讀者和三刻說了自己的苦惱,他說同樓不同價原來是真的,他現在的房子不僅賣不上價格,關鍵還無人問津,這令他很著急。事實上,這都是必然的。
  • 小獼猴爬上瀋陽一住宅樓23層陽臺,救助人員蹲守四天救下來
    小獼猴爬上瀋陽一住宅樓23層陽臺,救助人員蹲守四天救下來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 2018-06-27 11:41
  • 80年代浙江溫州老照片,時光匆匆,帶走了多少人的青春?
    房子雖然有些破舊,但是也擋不住那股熱鬧勁。 下圖80年代新中國電影院,門口排滿了進去看電影的市民。你進去看過嗎? 下圖80年代環城路街景。
  • 某小區六層磚混住宅樓安全施工組織設計
    一、工程概況  ××二期40#住宅樓,由××房地產公司興建,××建築勘察設計院設計,××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施工。本工程均為磚混結構,地上六層帶地下室,建築面積共計4691㎡,高度17.7m.
  • 住宅樓越建越高,買房選低層好還是高層?聰明人首選它
    住宅樓越建越高,買房選低層好還是高層?聰明人首選它買房子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畢竟房價很貴,買房子往往需要花費我們大半積蓄,有些人為了買房子還會貸款。現在市面上所賣的住宅樓是建得越來越高了,對此準備買房的人就糾結起來,這房子到底是買低層還是買高層?
  • 如果「巨人」出現在80年代,它還會火嗎?
    其實在80、90年代,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品。火遍全球的民工漫「頭牌」《海賊王》,生命的準則《寄生獸》,一部唯美的愛情故事《犬夜叉》,為了打敗魔王恢復世界和平的《神龍鬥士》,還有《柯南》等等等等,這些優秀的作品人盡皆知。
  • 房子買80平還是90平,80平和90平三室選哪個
    在這點上,剛需比較糾結的是『房子買80平還是90平,80平和90平三室選哪個』的問題,因為買房主要從居住和未來保值增值兩方面來考慮,現在購房的人基本都是年輕人為了結婚而購置的,兩個人住以後再加上孩子,基本都會選擇80或90平的三室。
  • 拋開土地成本,建一棟30層的住宅樓一平方成本有多少?
    1棟32層的住宅樓,拋開土地成本,如果單純從建房的成本去看的話,其實成本不會太高,但這裡面的各項費用開支明目繁多,很多地方都要花錢。雖然我不是從事建築行業的,但是我們在信貸行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建築商來借錢,所以通過實地考察與分析他們的財報,還是能夠了解一下各項開支的去向的。
  • 靖江:住D級危房5年,400多戶村民將何去何從?
    村民趙先生告訴記者,公興圩上原有54戶人家,房子大都是上世紀80年代建造,基本為磚瓦結構。2012年開始,他們的房屋陸續出現了開裂、傾倒現象,雨天漏水嚴重。村民王先生家中住宅樓牆面「沒有地方搬,我家這麼多人我搬到什麼地方去啊。」王先生很無奈。村民們介紹,公興圩上54戶人家目前大概搬走了20戶,29戶村民家都有危房鑑定報告,90%的人家都住在房子裡面,「因為大家沒地方去。
  • 我家拆遷了!
    公公分配的拆遷款,我家253萬現金加106平的房子,嫂子家200萬加135平的房子,公公自己留200萬和121平的房子的分配方法,大嫂不同意,今天晚上他們又去商量去了,老公給我來微信說我們提出的方案,大嫂同意了!我們挺知足的了,我們提出,我們可以在253萬裡面拿出20萬給大嫂。
  • 「我家」還是「我家」嗎?智能鎖我該如何選擇?
    自2019年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發出了市場監管總局對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和感應卡開鎖的提醒警示之後,消費者陷入恐慌中。自己家花了幾千元買回來的智能鎖,只需一張照片、一個指紋膜就能開。懷疑我家到底還是不是我家啊?
  • 120平房子公攤面積多少 高層公攤面積多少合理
    那麼120平房子公攤面積多少?高層公攤面積多少合理?2020年房子公攤面積會取消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據目前房地產市場上的操作經驗,普通多層住宅樓,在沒有地下設備用房、沒有底層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公攤面積在10%-15%之間;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面積在15%-20%之間;高層住宅相對更高一些,在20%-25%左右。
  • 80後老爸帶5歲女兒 「穿越」《我愛我家》!意想不到的是……
    還記得《我愛我家》嗎?憨憨可愛的一家之主傅明、老實巴交的賈志國、曲藝文化工作者和平、不著調的賈志新、可愛的圓圓、帶口音的保姆小桂和小張、新一代女大學生小凡,記憶瞬間把時光拉回1993年。近日,瀋陽一位孩兒她爸用「神剪輯」帶5歲女兒「穿越」到電視劇《我愛我家》中的老傅家做客,引發網友們感嘆。點擊下方觀看視頻經典重現他把女兒「帶進」《我愛我家》「爸爸、爸爸,是這嗎?」「是這兒,進去吧!」
  • 如今一個月5000元的工資,放到80年代是多少錢?答案一般人猜不到
    據當時那個年代的人介紹稱,幾十年前他們用每個月四五十塊錢的工資就能養活全家,而現如今一個月四五千的工資也僅夠養活自己。與此同時也有人腦洞大開的提問到:那麼如今一個月5000元的工資,放到80年代是多少錢?答案一般人猜不到,且出乎意料。對於80後90後而言,或許還對一兩角錢有些印象,實際上在80年代時一兩角錢也是人們捏在手裡不捨得用的。
  • 一棟住宅樓內藏三十一家旅館,居民受不了:每天晚上都有聲音吵人
    一棟住宅樓內藏三十一家旅館,居民受不了:每天晚上都有聲音吵人我們都知道住宅樓的用途就是居民住宅用,如果要是改成商用的話,首先肯定是不合法的,其次就算法律允許了,住在小區內的其他住戶肯定也是不答應的。然而在長沙某小區的一棟住宅樓裡,居然藏了三十一家旅館,雖然這棟樓就在市中心的位置,但在住宅樓裡開旅館,依然會打擾到這裡的居民。尤其是晚上,大家在睡覺的時候這些旅館卻一點都不安寧,總是有各種聲音出來吵人,那麼這些旅館到底是幹嘛的呢?
  • 誰說二手房都不好,買一個「滿分」的房子並不難
    相比新房子,許多人都更願意選購二手房,感覺二手房價格相對性划算,並且可以實現即買即住,十分便捷。但很多人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那麼二手房到底怎樣選擇呢?有些問題購買前必須搞清楚。
  • 還記得60、70、80年代的課本長什麼樣嗎?幾代人的回憶都在這兒了!
    原標題:還記得60、70、80年代的課本長什麼樣嗎?幾代人的回憶都在這兒了! △課文《王二小》 80 年 代 這時的語文課本還保有一些過去年代的明顯特徵,多數還是跟紅色年代相關,如《黃繼光》、《董存瑞》、《邱少雲》、《劉胡蘭》、《飛奪瀘定橋》。
  • 80年代還挺常見,現被宣布滅絕,「中華美人魚」到底還存在嗎?
    80年代,筆者還是一個在長江邊滾沙的混小子,那時候長江對於我們來講就是全部,是玩耍的地方、是淘寶貝的地方、也是抓魚改善生活的地方。小時候曾數次在江中見到一種體量巨大的魚,祖輩告訴我那是白鰭豚。白鰭豚在80年代比較常見那些年,長江中有不少寶貝,還有一些「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