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還挺常見,現被宣布滅絕,「中華美人魚」到底還存在嗎?

2021-01-08 文史大司馬

80年代,筆者還是一個在長江邊滾沙的混小子,那時候長江對於我們來講就是全部,是玩耍的地方、是淘寶貝的地方、也是抓魚改善生活的地方。小時候曾數次在江中見到一種體量巨大的魚,祖輩告訴我那是白鰭豚。

白鰭豚在80年代比較常見

那些年,長江中有不少寶貝,還有一些「大魚」。白鰭豚便是其中一種,這種魚大概有兩個孩子那麼長,嘴部又長又細,顏色為淺灰色或藍色,但腹面為純白色,偶爾會看到成群結隊三三兩兩的在江中玩耍。

每次看到白鰭豚的時候,就分外興奮,因為這種魚實在太大了,覺得特別開心。但是也從來沒有想過去捕撈,因為江中水流比較湍急,小孩子的快樂便是看見就好。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白鰭豚就非常少見了,上高中後幾乎就沒有見到過白鰭豚了。

號稱「中華美人魚」,已存地球2500萬年

白鰭豚其實是一種哺乳動物,並不是一種魚,已存世界上2500年之久,比人類的歷史還要悠久。因為體型豐潤修長,所以有「中華美人魚」的稱號,體重在80到220千克之間,在長期進化當中,它的視力十分不好,而且聽覺器官也退化了,發達的是聲吶系統,通過發出超聲波來觀察周圍的事物。

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遊,其種群數量在80年代開始銳減。喜在遠離岸邊的江心主流區活動,為疏人性豚類。在行動中有集群習性,常三五成群活動,偶爾也進入湖泊、支流與長江幹流匯合處活動。

到底還存在嗎?

白鰭豚生活區域範圍是從三峽地區的宜昌葛洲壩上遊35千米處,一直到上海附近的長江入海口,包括洞庭湖和鄱陽湖在內。這段區域是白鰭豚長期生活繁衍的水域,但是現在幾乎都看不到它的身影,在2007年時期就被宣布功能性滅絕!

何為功能性滅絕呢?意思是說現在幾乎都沒有發現,但是不排除在未知水域有白鰭豚身影,可是因為數量實在稀少,白鰭豚恐怕無法繁衍生息,也會逐步滅絕。

滅絕原因?

其實白鰭豚在80年代以前還比較常見,在古代也有相關記載,清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一段慕生與白秋練相愛的故事,白秋練就是由白魚精所變成的女子,白秋練就是我的化身呢!

為什麼近二三十年就開始功能性滅絕了呢?這主要是與人類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今天的長江流域居住著3億多人,相當於全世界總人口的5%。這片土地養活人類尚且不堪重負,更別提其他物種。

而且人類在長江的一系列活動給白鰭豚帶來巨大危害,諸如人類圍湖造田,減少了湖泊面積;修壩阻隔了魚類江湖間洄遊;長江水汙染的加劇導致我們的食物嚴重不足,免疫和生殖系統也受到了傷害。再加上有一些電網捕撈等,讓白鰭豚的生活環境受到嚴重幹擾,最終造成現在功能性滅絕的結局,令人十分唏噓!

在長江邊長大的你們,有見過白鰭豚嗎?

相關焦點

  • 白暨豚科考又一次失望而歸,「中華美人魚」到底還存不存在
    白暨豚這個名字對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它被稱為「中華美人魚」,「長江女神」,「水中大熊貓」,單看這些名字就知道它是一種珍稀而又漂亮的動物了。白暨豚屬於哺乳動物,為鯨科-齒鯨亞科-白暨豚屬,體形呈紡錘形,身長約2-2.5米左右,看上去豐潤修長,所以有「中華美人魚」的稱號,體重在80到220千克之間,是我國的大型淡水豚類之一,其嘴部又長又細,顏色為淺灰色或藍色,但腹面為純白色,由於長期生活在渾濁且流速很快的江水中,白暨豚的視聽器官都已經退化,眼睛很小視力不佳,耳孔更是小如針眼,但是它的聲納系統特別發達
  • 中華穿山甲爭議:「功能性滅絕」還需慎提|新京報專欄
    ▲中華穿山甲是否功能性滅絕引爭議 專家:還未到滅絕狀態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文 | 冉浩近日,在第二屆金山嶺長城論壇上,穿山甲女孩代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宣布,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
  • 80年代開始尋找 中國從未宣布野生華南虎滅絕
    關於搜尋華南虎行動的調查  1蹤跡 華南虎沒有滅絕  「儘管一些外國專家認為華南虎已經消失,但是中國政府還從未宣布過這樣的消息  「即便沒有權威機構宣布華南虎滅絕,許多專家心中也在打鼓。」羅菊春說。
  • 中華穿山甲有沒有滅絕,到底誰說了算?
    換句話說,雖然已經極度瀕危,但是沒有證據表明中華穿山甲在任何意義上處於滅絕狀態 。臺北動物園的中華穿山甲,臺北市立動物園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穿山甲人工繁育的動物園。圖片:Jason S C那麼,物種的滅絕是如何確定的呢?要想科學評估物種的瀕危程度,得需要什麼樣的操作才行?首先,物種滅絕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宣布的。
  • 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
    6月8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下稱綠會)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  功能性滅絕的概念涉及兩方面,一方面某一物種已經不能滿足其生態系統中承擔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該物種的種群數量已難以恢復,甚至難以在自然狀態下維持繁衍。
  • 揭秘80年代南海「人魚」事件:美人魚真實身份或與海底文明有關?
    美人魚的傳說,古今中外皆廣為流傳,這是否意味著人魚真的存在呢?然而,儘管很多人相信海底生活著美麗的人魚,但時至今日,能夠親眼目睹者卻也寥寥無幾。在諸多有關美人魚的報導中,曾經在我國引起轟動的,無疑是上世紀80年代南海漁民捕捉到美人魚事件。今天,筆者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不妨為廣大讀者加以揭秘。
  • 它們是真正的長江美人魚,如今卻面臨滅絕
    長江與黃河被稱作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們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也孕育了無數江中生靈。白鰭豚便是其中一種。白暨豚是一種特殊的物種。它們家族比大熊貓還要古老,是長江裡的活化石。因為體形優美,在水中嬉戲時如同水中漂亮的小姑娘一般,因此又被「長江美人魚」。
  • 剛剛,中華穿山甲正式宣布功能性滅絕!只因它可以壯陽?!
    無辜的中華穿山甲,終於功能性滅絕!就在幾天前,中國國家權威機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在其官網上宣布了一則讓很多人都心痛不已的消息——中華穿山甲,竟然已經在大陸功能性滅絕了!看到這個消息,不少人腦子還是懵的,穿山甲我們挺熟悉的,怎麼突然就功能性滅絕了呢!這個和徹底滅絕有何區別?
  • 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IUCN專家稱,目前沒有包括影像學等在內的任何證據證明白鱘還存在。如果人們再拍到或捕捉到任何一個長江白鱘個體,IUCN將重新考慮調整其物種瀕危等級。據了解,早在1993年時,長江白鱘已經被宣布為「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該物種因其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非常稀少,以致其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的能力,甚至喪失了維持生存的能力)。
  • 被認定滅絕7年植物「復活」!為何宣布滅絕的動植物頻現?
    確實很多科學家都難以解釋,不知道為何這些滅絕動植物會頻繁再現,而我國在雲南發現稀缺植物「滇桐」之後,再次迎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一種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再現。什麼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被發現了?然而前面我們也說,僅發現1株枯魯杜鵑,所以還是面臨「野外滅絕」的風險。專家建議,有必要進一步採取「地毯式」系統調查,徹底摸清該種的資源本底,也就是再看看會不會還有更多的枯魯杜鵑存在。為何宣布滅絕的動植物頻現?當然,近些年來,無論是宣布滅絕還是消失很久的生物,確實出現了不少。
  • 最大淡水魚中華白鱘正式宣布滅絕:戰勝了恐龍卻輸給了人類
    2020年的新十年始於悲慘的宣布,即另一種現已滅絕的中國白鱘(Psephurus gladius)。中國科學家的一篇論文得出結論,在地球上生活了2億年之後,「長江熊貓」現在永遠從長江中消失了。中華白鱘,別名中國劍魚,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魚類。
  • 宣布滅絕80年的動物或回來了!滅絕生物重現有沒有依據?
    對於地球而言,生物種群如果出現了大滅絕,那麼地球的生態系統將會徹底滅絕,包括我們人類在內可能也受到影響,當然下面我們需要說一個被《每日郵報》報導出的滅絕生物可能重現例子,也就是宣布滅絕的生物可能又回來了,在自然界之中非常的少見
  • 美人魚到底存不存在?中國在40年前圍捕到的未知生物到底是什麼?
    美人魚到底存不存在?中國在40年前圍捕到的未知生物到底是什麼?從古至今人們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有關于美人魚的探索,關于美人魚的傳說更是在全世界多得數不勝數,不過要提起美人魚的起源,有些人認為,這些是古人類在進入水中生存的時候,進化後產生的,那麼世界上究竟有沒有美人魚呢?40年前中國所捕撈到的那個神秘生物到底是什麼呢?會不會是美人魚呢?
  • 世界上真有美人魚嗎?真實的「美人魚」,長相不僅不美,還很醜!
    美人魚其實只是一個美好的傳說。在幾個世紀前,歐洲探險家們,紛紛駕船前往剛被發現的美洲大陸找尋寶藏。在大海上漂泊數月之久的探險家們,透過海上水霧,不時看到一些下身像魚的「女人」在大海中嬉戲,偶爾還把孩子抱在胸前餵奶。
  • 中華穿山甲已「功能性滅絕」?轉發,留住最後的它們!
    6月8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下稱綠會)宣布: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的概念涉及兩方面,一方面某一物種已經不能滿足其生態系統中承擔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該物種的種群數量已難以恢復,甚至難以在自然狀態下維持繁衍。是真的無法挽回了嗎?
  • 宣布滅絕80年的動物可能回來了,滅絕生物為何重現?
    宣布滅絕80年的動物或重現一般來說,動物宣布滅絕了是不可能再次出現的,而這次說的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哺乳類動物。但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原因,很快就到了大部分地區的「塔斯馬尼亞虎」出現滅絕或消失,直到最後只有塔斯馬尼亞島存在,其他地區都已經滅絕了,而最後一隻「塔斯馬尼亞虎」在1936年就死於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霍巴特動物園,所以世界上再無「塔斯馬尼亞虎」的存在。
  • 一種比大熊貓還稀有的動物,中華穿山甲功能性滅絕!心痛!
    本文屬於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一種比大熊貓還稀有的動物,中華穿山甲功能性滅絕!心痛!6月8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宣布了一個令人無比震驚的消息: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圖片來源於網絡什麼叫做功能性滅絕呢?功能性滅絕是指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數量變得非常稀少,以至於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或者是生存的能力。
  • 從巨型烏賊到美人魚,這5種神話傳說中的神秘生物可能真的存在!
    如果這些古老傳說真實的話,那麼現實中的克拉肯,最有可能是某種已滅絕或者還未被發現的巨烏賊。1853年,人們找到了一種符合克拉肯描述的東西。一隻被衝上了丹麥海灘的巨大頭足綱動物,這是人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看見並近距離研究這種生物。它與數百年前傳說中關於克拉肯的描述非常相近。即使經過大量研究,關於到底存在多少種巨烏賊。以及它們到底可以長多大這些問題,也還存有爭議。
  • 海洋國寶檔案丨瀕危滅絕的中華白海豚
    近年來,隨著海洋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圍填海工程不斷增多,中華白海豚棲息範圍在不斷縮小,種群數量在不斷減少。據推測,全世界中華白海豚總數約6000頭左右,其中我國作為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種群數量為4000至5000頭。
  • 美人魚是否真實存在,建築工人發現美人魚木乃伊,看科學家怎麼說
    你知道「美人魚」嗎?她們有美麗的面容,迷人的歌喉,她們人身魚尾,生活在碧波蕩漾的海洋之中。她們遠離我們,卻時時閃現在我們面前,與我們不期而遇,她們真的存在嗎?,也不乏對「美人魚」的描述。從此,「美人魚」成了這座新城的守護神,而這座由「美人魚」守護的城市就是現在的波蘭首都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