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團隊仿北極熊毛,發明「熱隱身」織物!什麼鴨毛鵝毛,和它比都弱爆了

2021-01-19 環球紡織


中國新年初五,一隻身披北極熊馬甲的小兔子,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國際領先學術雜誌《先進材料》上亮相,馬上獲得《自然》、《新科學家》等多本雜誌的報導。

穿「北極熊馬甲」的兔子(身長10~20釐米) 崔瀅 攝


  這件馬甲,是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柏浩教授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它模仿北極熊毛髮結構,是一種有序多孔的高效隔熱保溫織物;同時,披上這種「戰袍」的生物體,能在紅外線成像設備中實現熱隱身。

  北極熊,香蕉熊

  柏浩的創意,是從北極熊的紀錄片裡得來的:

  生活在北極的北極熊,靠穿著一身「貂」,與極寒抵抗。

  其實,北極熊與棕熊是同門,有共同的祖先,而它實際是一隻「香蕉熊」——純白色,只是熊毛的顏色,熊毛下遍布全身的皮其實是黑色的。

  完全罩住北極熊的稠密白毛,能高效地將熊身上的熱量與戶外的冰天雪地隔離開來,奧秘在於每一根北極熊毛的微小結構。

  錢報記者在柏浩的實驗室,親手摸到了北極熊的毛。每一根直徑100微米的(1毫米=1000微米)北極熊毛,手感近似人類發質粗密的頭髮。

  如果剖開一根北極熊毛的橫截面,在電子顯微鏡下,它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微型建築物:

顯微鏡下的北極熊毛(左)和浙大的仿生有序多孔纖維(右) 崔瀅 攝


  北極熊的毛相當於一根管道,裡面充滿了多個孔洞。這種結構對光線裡面的紅外線,有非常好的反射作用。同時,在寒冷的天氣裡面,它能夠封存住大量的空氣,高效地儲存熱量。

  保暖衣,隱身衣

  如果我們能夠製作出北極熊毛類似的仿生材料,那麼人類也將具備極限環境中的抗寒能力。

  柏浩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冷凍紡絲技術。他們將蠶絲溶解於水中,製成含水量達95%的紡絲溶液;再用注射器將紡絲溶液慢慢擠入冷凍裝置,形成直徑約為200微米的單絲纖維;最後通過冷凍乾燥令纖維中的冰晶升華留下眾多有序的片層孔。

  這種有序多孔纖維材料,和北極熊的毛一樣,具有大量大小均勻的空洞,能夠隔絕外部的冷空氣。

  課題組製作了一根長絲,截成多段後,由柏浩課題組的碩士生崔瀅,給身長20釐米的小兔子,織了一件平針馬甲。

  這就是小兔子最後的造型。實驗顯示,在-10℃到40℃的環境中,紅外相機幾乎觀測不到被仿生織物覆蓋的生物體的熱量,成功實現「隱身」。        

  小兔子沒穿馬甲、穿實驗服、穿「浙大北極熊馬甲」後,在紅外線相機下的成像比對。披了北極熊皮的兔子,幾乎觀測不到被仿生織物覆蓋的生物體的熱量,成功實現「隱身」。

  這項實驗提示了新型材料的一種潛在用途——隱身衣。在《007》系列電影中,黑夜中的邦德,也沒有設備能夠避開熱感應的監測。如果有一件隔熱的北極熊馬甲,在沒有光線的情況下,人可以做到完全隱身。

 和鵝比,北極熊衣才是真正的極寒戰袍

  昨天錢報編輯部的同事圍觀了這件馬甲,提出一個問題。拼保暖,這群找人代購「加拿大鵝」(Canada Goose,國際著名羽絨衣品牌,以時尚和保暖著稱 )的女子們問我:

  「跟『鵝』比,科學家的『北極熊』怎麼樣?」

  「首先,從生產角度講,這種人造材料的製備肯定比飼養鵝要方便、廉價,而且想要織多少就能織多少。」柏浩說,兔子的馬甲,原料就是兩個蠶繭,物料成本人民幣5毛錢不到。

  「加拿大鵝」是加拿大原產羽絨衣,鵝有限,產量有控制。這個牌子被華人炒熱後,男人女人都要買小號「鵝」,哪裡那麼多鵝給你們充衣服啦。

  因為這種材料95%是空氣,大部分是空氣,蠶絲只佔到5%。「浙大北極熊」價格相當誘人。

  柏浩團隊計算了一下,如果按照保暖一的織物是由單絲直徑1毫米的纖維來織的話,成本大概是3分錢/米。織1平米需要2000米纖維,相當於用1毫米粗的毛線織一件毛衣差不多的量,成本價格大約是40~60元。

兔子穿的「北極熊馬甲」的一部分 崔瀅 攝 來源《先進材料》

  

「比保暖係數,我沒有研究過羽絨衣的情況,但是可以給你一個科學上的參數比對。」柏浩告訴記者,靜止空氣的導熱率是26(導熱率越高,熱量傳遞得越快)。

  天然的北極熊毛,導熱率是27左右,已經非常接近靜止空氣的導熱率。

  柏浩團隊製備的仿生纖維,導熱率最低只有19。

  「而且人造的材料,可以添加更多人類所需的功能。」柏浩課題組還將碳納米管加入這種仿生纖維,製造出電加熱織物。

  「在5伏的電壓下,電加熱織物的溫度可以在一分鐘內從24℃升高至36℃。這種多功能可穿戴織物既可以實現被動隔熱,也可以實現主動生熱。」

  論文的其他作者還有龔華鑫(本科生)、王玉潔(碩士生)、李德文(博士生),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青年千人」計劃的資助。

源自: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王平


相關焦點

  • 什麼鴨毛鵝毛,和浙大出品的仿北極熊毛比都弱爆了
    穿「北極熊馬甲」的兔子(身長10~20釐米) 崔瀅 攝這件馬甲,是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柏浩教授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它模仿北極熊毛髮結構,是一種有序多孔的高效隔熱保溫織物;同時,披上這種「戰袍」的生物體,能在紅外線成像設備中實現熱隱身。
  • 浙大研究人員發明仿北極熊毛實現「熱隱身」
    本文轉自:http://www.xinhuanet.com/2018-02/26/c_1122454036.htm僅供參考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柏浩教授團隊模仿北極熊毛髮結構
  • 浙大學者仿北極熊毛髮明「熱隱身」織物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北極熊得以在極寒之地北極生存,其厚實的毛髮和皮下脂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近,以此為靈感,浙大的學者研製了一種仿生纖維,成功讓一隻兔子實現了「熱隱身」。不同於「光學隱身」,「熱隱身」指因紅外線熱成像設備的無法識別生物體散發的熱量,從而達到的隱身效果。 這項研究成果,也有望使人們穿上更保暖的衣物,甚至讓士兵穿上「隱身軍服」。
  • 浙大研發出「仿北極熊毛」材料,保暖性能完爆歐美大牌羽絨服!
    這還得歸功於我們的幕後大英雄,他們就是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柏浩教授團隊。神奇馬甲,不僅保暖,還能隱身這件神奇馬甲是柏浩教授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它模仿了北極熊毛髮結構,是一種有序多孔的高效隔熱保溫織物;它還有另一項神奇的功能,那就是「隱身」。
  • 抗寒能力匹敵北極熊毛!
    相關論文A Thermally Insulating Textile Inspired by Polar Bear Hair (仿北極熊毛的隔熱織物)發表在2月14日上線的《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後,《自然》、《新科學家》和美國化學會等陸續將此作為科學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 浙大團隊研發神奇仿生材料 靈感來自北極熊
    這件神奇馬甲,是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柏浩教授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它模仿了北極熊毛髮結構,是一種有序多孔的高效隔熱保溫織物;它還有另一項神奇的功能,披上這件「戰袍」,就能在紅外線成像設備中實現熱隱身。
  • 關於羽毛球你一定要知道,鵝毛比鴨毛好?
    關於羽毛球你一定要知道,鵝毛比鴨毛好? 現在市面上的羽毛球主要由鴨毛或者鵝毛製成,那到底是鵝毛好還是鴨毛好呢?肯定有好多球友想知道...
  • 浙大團隊發明神奇隱身衣:魚缸裡魚不見了
    浙大團隊發明神奇隱身衣:魚缸裡魚不見了   一隻魚缸,所有的魚兒都在自由地嬉水,突然有一條小魚,鑽到一個透明的通道裡。神奇的一幕發生了:透過魚缸往裡看,魚缸裡的水草,魚缸背後的背景,都沒有發生任何改變,但魚,沒有了。
  • 浙大團隊研製基於深度學習的「隱身衣」
    」你最想擁有的超能力是什麼?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陳紅勝研究團隊組在充分研究隱身領域關鍵技術瓶頸的基礎上,在微波段成功實現了智能自適應隱身器件。研究團隊提出了新一代智能隱身系統框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時域電磁仿真模型,通過揭示隱身的瞬態響應機制,用於驗證想法的可行性;搭建電磁環境探測器和實驗控制系統,設計智能電磁隱身材料,實驗採集數據進行深度學習訓練。
  • 隱身衣問世
    「隱身衣」真的被造出來了?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 隱身衣問世?真相原來如此
    ▌本文來源:解放日報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
  • 中國科大研製仿北極熊毛髮的隔熱氣凝膠
    與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的毛髮不同,北極熊的毛髮是中空的。在顯微鏡下放大後,每一根毛髮都存在空腔結構,這種中空的管狀結構不僅降低了北極熊毛的密度,而且有利於減小熱導率,阻隔熱量從北極熊的皮膚表面擴散到周圍的低溫環境中,值得設計新型人工隔熱材料效仿。
  • 你想像不到羽毛球是用哪邊的鳥毛做的-虎嗅網
    但是你要知道,羽毛球是先於羽毛球這個遊戲發明的,而且羽毛球的球早了好幾千年。是這樣的,現代羽毛球運動的發明者是博福爾公爵,發明於1873年。但是,在英國人發明羽毛球運動之前,古希臘、中國和印度等文明早就有了和羽毛球類似的遊戲——毽子板球,而且這個遊戲的歷史超過2千年。
  • 浙大牛人發明"隱身衣"[圖]
    圖片說明:劉若鵬(右二)和他的科研團隊。(照片來源於劉若鵬博客)  東方網2月18日消息:「又一個牛人出現了,希望他將來更牛!」近日,浙大論壇上很多學生發出這樣的讚嘆。浙大學生讚嘆的對象是1983年出生的劉若鵬,年僅26歲的他及其團隊研究發明了被物理學家高度評價的「隱身衣」。該成果已於近期在頂尖期刊美國《科學》雜誌上刊登,而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就是浙江大學2006屆畢業生劉若鵬。   26歲的學生便在世界頂級的雜誌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這一消息迅速在浙大傳開。
  • 浙大隱身衣引驚嘆 揭秘其隱身原理【組圖】
    浙大隱身衣引驚嘆 揭秘其隱身原理【組圖】 浙大隱身衣引美專家驚嘆揭秘隱身衣的「隱身術」  由中美聯合研製的「隱身衣」並不像皮皮魯與魯西西里面的隱身藥水一樣,喝了就可以讓人便透明。這種隱身衣就如同一條浴巾,由數以千計的類似人造玻璃纖維的「超材料」組成,這些材料可以「抓住」微波並改變其方向。
  • 這段「量子隱身衣」視頻火了,但真相卻是…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人體時,老人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了背景中的花草樹木。傳言稱這是國產量子「隱身衣」,還有一個版本稱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記者查詢後發現,2013年的時候,浙江大學信電系陳紅勝教授課題組的確發明過一種「隱身衣」。雖然是叫「隱身衣」, 其實並不是衣服或者布料,而是一個每條邊大約5釐米的六邊形柱狀體,裝置周圍都是普通的有機玻璃,核心的「隱身通道」,由特殊光學玻璃構成。
  • 大爺穿上「國產量子隱身衣」憑空消失? 真相是...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 大爺穿上"國產量子隱身衣"憑空消失? 真相如此
    真相原來如此) 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7日消息,「隱身衣」真的被造出來了?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
  • 浙大最新回應
    其實,這類「隱身衣」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很多,其實就是一塊綠布↓↓↓ 為何會被傳為「浙大老師發明的隱身衣」?視頻傳出後,有眾多網友認為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隱身衣」。原來,2013年的時候,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陳紅勝教授課題組的確發明過一種「隱身衣」。
  • 浙大團隊研製微波段「隱身衣」
    光學領域著名期刊《自然·光子學》24日在線報導了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陳紅勝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基於深度學習的新一代智能隱身器件,可在不依賴任何人為操控的情況下,快速地動態適應變化的背景電磁環境,在微波段實現對雷達「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