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團隊研發神奇仿生材料 靈感來自北極熊

2021-01-08 騰訊大浙網

一隻身披神奇馬甲的小兔子,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國際領先學術雜誌《先進材料》上亮相,馬上獲得《自然》、《新科學家》等多本雜誌的報導。

這件神奇馬甲,是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柏浩教授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它模仿了北極熊毛髮結構,是一種有序多孔的高效隔熱保溫織物;它還有另一項神奇的功能,披上這件「戰袍」,就能在紅外線成像設備中實現熱隱身。

脫下那層毛,北極熊其實是黑熊

柏浩的創意,是從北極熊的紀錄片裡得來的。

生活在北極的北極熊,靠穿著一身「貂」,與極寒抵抗。其實,北極熊與棕熊是同門,有共同的祖先,而它實際是一隻「香蕉熊」——在純白色的熊毛下,北極熊的皮其實是黑色的。

完全罩住北極熊的稠密白毛,能高效地將熊身上的熱量與戶外的冰天雪地隔離開來,奧秘在哪裡呢?記者在柏浩的實驗室,親手摸到了北極熊的毛。每一根直徑100微米的(1毫米=1000微米)北極熊毛,手感近似人類發質粗密的頭髮。

在電子顯微鏡下,北極熊毛的橫截面如同一根管道,裡面充斥著多個孔洞。這種結構對光線裡面的紅外線,有非常好的反射作用。同時,在寒冷的天氣裡面,它能夠封存住大量的空氣,高效地儲存熱量,並輸送到北極熊的體表。

它不光保暖,還能隱身

理論上,如果我們能夠製造出類似北極熊毛的仿生材料,那麼人類也將具備極限環境中的抗寒能力。於是,柏浩課題組開始向這個方向邁進。

他們研發出一種叫「冷凍紡絲」的技術:將蠶絲溶解於水中,製成含水量達95%的紡絲溶液;再用注射器將紡絲溶液慢慢擠入冷凍裝置,形成直徑約為200微米的單絲纖維;最後通過冷凍乾燥,令纖維中的冰晶升華,留下眾多有序的片層孔。這種有序多孔纖維材料,和北極熊的毛一樣,具有大量大小均勻的空洞,能夠隔絕外部的冷空氣。

課題組製作了一根長絲,截成多段後,由柏浩課題組的崔瀅碩士,給身長20釐米的小兔子織了一件平針馬甲。這就是本文前面提到的小兔子最後的造型。

實驗顯示,在-10℃到40℃的環境中,紅外相機幾乎觀測不到被仿生織物覆蓋的生物體的熱量,成功實現「隱身」。這項實驗提示了新型材料的一種潛在用途——隱身衣。

在《007》系列中,黑夜中的邦德也沒能避開熱感應的監測。但是,如果他有一件北極熊馬甲,就能在沒有光線的情況下,做到完全隱身。

和某鵝比,北極熊衣才是真正的極寒戰袍

圍觀馬甲的編輯部同事提出了一個問題,跟今年的最火代購「加拿大鵝」(Canada Goose,國際著名羽絨衣品牌)比,科學家的「北極熊」怎麼樣?

「首先,從生產角度講,這種人造材料的製備肯定比養鵝要方便、廉價,而且想織多少就能織多少。」柏浩說,兔子的馬甲,原料就是兩個蠶繭,物料成本5毛錢不到。

再比保暖係數。「我沒有研究過羽絨衣,但可以給一個科學上的參數比對。」柏浩告訴記者,靜止空氣的導熱率是26(導熱率越低越保暖),天然的北極熊毛導熱率是27左右,已經非常接近靜止空氣的導熱率。柏浩團隊製備的仿生纖維,導熱率最低只有19。

「而且人造材料,可以添加更多人類所需的功能。」柏浩課題組還將碳納米管加入這種仿生纖維,製造出電加熱織物,「在5伏的電壓下,電加熱織物的溫度可以在一分鐘內從24℃升高至36℃。」也就是說,這件多功能戰袍,既可以實現被動隔熱,也可以實現主動生熱。

相關焦點

  • 浙大研發出「仿北極熊毛」材料,保暖性能完爆歐美大牌羽絨服!
    我們來看一組小兔子沒穿馬甲、穿實驗服、穿「浙大北極熊馬甲」後,在紅外線相機下的成像比對。實驗顯示,在-10℃到40℃的環境中,紅外相機幾乎觀測不到被仿生織物覆蓋的生物體的熱量,成功實現「隱身」。這項實驗提示了新型材料的一種潛在用途——隱身衣。
  • 靈感來自北極熊毛髮 我國科學家製備仿生隔熱材料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由脂肪和毛皮構成的保溫層,使北極熊在嚴寒的北極得以生存。在工程師眼中,北極熊的毛髮是理想的隔熱材料。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我國科學家如今已經研製出這樣一種保溫材料——仿照單根北極熊毛髮的中空結構,並將其擴展到由許多毛髮組成的塊體材料上,該項研究可能在未來建築和航空航天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該校化學系教授俞書宏介紹,北極熊的毛髮經過進化完善,使其具有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中保溫的效果,這使它成為合成保溫材料的理想模型。
  • 浙大團隊仿北極熊毛,發明「熱隱身」織物!什麼鴨毛鵝毛,和它比都弱爆了
    顯微鏡下的北極熊毛(左)和浙大的仿生有序多孔纖維(右) 崔瀅 攝  北極熊的毛相當於一根管道,裡面充滿了多個孔洞。這種結構對光線裡面的紅外線,有非常好的反射作用。  柏浩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冷凍紡絲技術。他們將蠶絲溶解於水中,製成含水量達95%的紡絲溶液;再用注射器將紡絲溶液慢慢擠入冷凍裝置,形成直徑約為200微米的單絲纖維;最後通過冷凍乾燥令纖維中的冰晶升華留下眾多有序的片層孔。  這種有序多孔纖維材料,和北極熊的毛一樣,具有大量大小均勻的空洞,能夠隔絕外部的冷空氣。
  • 靈感來自北極熊毛髮 中科大團隊研製新型保溫材料
    合肥在線訊(範瓊 記者 莢妤)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新能源的不斷開發,各種新型材料也層出不窮。由脂肪和毛皮構成的保溫層,使北極熊在嚴寒的北極得以生存。在工程師眼中,北極熊的毛髮是理想的隔熱材料,它可以像天然材料一樣鎖住熱量。
  • 什麼鴨毛鵝毛,和浙大出品的仿北極熊毛比都弱爆了
    每一根直徑100微米的(1毫米=100微米)北極熊毛,手感近似人類發質粗密的頭髮。如果剖開一根北極熊毛的橫截面,在電子顯微鏡下,它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微型建築物:顯微鏡下的北極熊毛(左)和浙大的仿生有序多孔纖維 崔瀅 攝北極熊的毛相當於一根管道,裡面充滿了多個孔洞。
  • 中國科大以北極熊毛髮為靈感仿生製備隔熱材料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由脂肪和毛皮構成的保溫層,使北極熊在嚴寒的北極得以生存。在工程師眼中,北極熊的毛髮是理想的隔熱材料,它可以像天然材料一樣鎖住熱量。如今,中國科大科學家已經研製出這樣一種保溫材料,仿照單根北極熊毛髮的中空結構,並將其擴展到由許多毛髮組成的塊體材料上,該項研究可能在未來建築和航空航天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該成果於6月6日發表在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化學》上。
  • 浙大學者仿北極熊毛髮明「熱隱身」織物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北極熊得以在極寒之地北極生存,其厚實的毛髮和皮下脂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近,以此為靈感,浙大的學者研製了一種仿生纖維,成功讓一隻兔子實現了「熱隱身」。 該仿生纖維的橫截面 圖源:美國化學化工新聞 下同 「我們驚訝地發現,這種材料的導熱係數比原本的北極熊毛髮還要低,保暖性也更強」,柏浩說道。 他們將編好的織物蓋在一隻兔子身上,用熱成像攝相機進行觀察。
  • 抗寒能力匹敵北極熊毛!
    最近,我浙又研發了一項黑科技!浙大官微昨日更是為此連發兩條微博:▲浙大官微截圖隔熱,保暖還能隱身!如此神奇的黑科技瞬間引來許多吃瓜:@linyuanlili:冬天可以穿夏裝了北極熊的毛幾乎不洩露熱量,如果戶外用紅外相機拍攝它們,是徒勞的。柏浩教授平時很愛看北極熊的紀錄片,他同時是一位仿生智能材料專家,讚嘆大自然的同時,他還在琢磨:我能不能做出一件北極熊的「毛衣」?多孔材料用於保溫在生活中並不稀奇,比如用於保溫的泡沫塑料,也是一種多孔結構。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研究中,該團隊通過多尺度的仿生結構設計和表面化學調控,構築了這種兼具高強韌特點的天然生物基可持續結構材料。現代生活緊密地依賴於塑料,然而塑料的數量巨大,這些塑料大部分來自石油化工。對於這些複雜的環境問題,雖然沒有靈丹妙藥,但通過仿生結構設計提升生物基材料性能,可以成為一種有前途的策略。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性能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塑料的替代品。
  • 神奇的生命:自然靈感啟發下的仿生建築 
    通過對自然界生命體的研究與模仿,研發出新的技術或理論,來解決人類生活發展中遇到的難題。經過億萬年來的選擇與進化,生命體以一種最為合理方式存在於自然之中。迄今為止,尚未有任何人工製品能超越自然的造物。   仿生建築(Biomimetic architecture)是當代建築設計運動中的代表性一員,通過研究有機生物的生理、結構、行為,作為設計以及建築表達的靈感來源。
  • 浙大研究人員發明仿北極熊毛實現「熱隱身」
    本文轉自:http://www.xinhuanet.com/2018-02/26/c_1122454036.htm僅供參考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柏浩教授團隊模仿北極熊毛髮結構
  • 浙大科研團隊用3D列印幫你修復大白牙
    浙江大學科研團隊研發的一種神奇仿生藥水嗎?只需在牙齒上滴兩滴,48小時內缺損的牙齒就能「長」出牙釉質。近日,該成果開始從實驗室走向3D列印技術,將實現對各種牙齒疾病的精準修復。浙大的研究團隊,將這種神奇的藥水滴在人工齲齒表面,然後放入模擬的口腔唾液環境中。
  • 浙大研發新成果 兩滴藥水就能「長」出牙釉質
    浙江在線9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楊希 通訊員 周煒)只需兩滴「神奇」藥水就能「長」牙釉質,這不是天方夜譚。近日,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唐睿康帶領的研究團隊發明出一種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就能在48小時內在缺損表面「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渾然一體。8月30日,這一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雜誌(《Science Advances》)。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隔熱材料結構類似北極熊毛髮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隔熱材料結構類似北極熊毛髮 2019-06-10 科技日報 吳長鋒 【字體:大 中 小】   「北極熊的毛髮經過進化完善,使其具有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中保溫的效果,這使它成為合成保溫材料的理想模型。通過組裝人工合成的碳管纖維,我們可以設計出一種具有彈性的輕質材料,這種材料在使用期限內不會明顯老化,而且能吸收熱量。」 俞書宏說。  與人類或其它哺乳動物的毛髮不同,北極熊的毛髮是中空的,每一根毛髮都存在空腔結構。
  • 新型仿生隔熱材料結構類似北極熊毛髮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化學系俞書宏教授課題組仿照單根北極熊毛髮的中空結構,並將其擴展到由許多毛髮組成的塊體材料上。研究成果6月6日發表在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化學》上。        「北極熊的毛髮經過進化完善,使其具有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中保溫的效果,這使它成為合成保溫材料的理想模型。
  • 浙大學者發明神奇牙齒修復藥水 一種仿生修補液
    只需兩滴「神奇」藥水就能「長」牙釉質,這不是天方夜譚。近日,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唐睿康帶領的研究團隊發明出一種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就能在48小時內在缺損表面「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渾然一體。
  • 神奇APP!浙大研發識別熊孩子玩手機軟體
    隨著手遊的盛行,出現了越來越多熊孩子偷玩家長手機,進行遊戲充值的情況,近日,從浙江大學微信公眾號傳出消息,浙大電氣工程學院和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合作開發的新軟體iCare能自動識別是否熊孩子在玩手機,並有望開啟「防熊孩子誤操作模式」,讓不少家長為之歡呼。
  • 兩名中國博士發明神奇材料,靈感來自巴甫洛夫的狗|獨家專訪
    來自芬蘭阿爾託大學(Aalto University) 和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受到啟發,開始重新審視擁有不同功能性的仿生材料,並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人工材料能否通過某種方式,比如自我學習,產生適應環境的自我進化?
  • 一種靈感來源於北極熊毛髮絕熱材料
    對於北極熊來說,它們的脂肪、皮膚和皮毛提供的保溫是寒冷的北極生存的問題。對於工程師來說,北極熊毛髮是合成材料的夢想模型,可以鎖定熱量。現在,中國的材料科學家開發出了這樣一種絕緣體,再現了單個北極熊毛的結構,同時縮放到由許多毛髮組成的材料,用於建築和航空航天領域的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