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家長和老師一言不合就開撕的事不少見。但因為孩子學號直接飆英文辱罵老師還真是第一次見,上海一位家長的激烈不文明行文真讓人大開眼界。
在孩子的班級群裡,一位家長和老師確認自己孩子學號是不是14號,之後竟然飆出了一串英文髒話。
群裡的其他家長自然看不下去,紛紛提醒他注意文明用語。但這一勸阻卻更是讓這位家長「戲精」上身。
講真,學號只是方便學校管理。因為這就大發雷霆,講老師有問題太過分了。即便不滿,也可以和老師協商啊~這位家長還對勸阻自己的家長很不客氣。有家長主動提出換號,這位家長又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了,試圖給自己找臺階:學號安排不公開不公平。然後有家長拍老師馬屁,甚至提出應該按國際慣例取消14這個數字。這這這,戲真多!
最近,還有一個怒斥老師在班級群留言的微博引起熱議。起因就是老師在班級群裡發了2則消息,稱拿一些學習態度有問題的孩子沒辦法,希望家長能參與到孩子的輔導中來。就這樣的提醒卻招來一位家長的不滿,認為為人師表不該這麼講話。
其實,這位老師也就是提醒家長們幫助孩子端正學習態度,不然老師費再大的勁兒也很難有效果。不知道這話怎麼就戳中了這位家長的「玻璃心」?難道認為孩子上學了就等於老師和學校全權負責了嗎?!
只要外界有批評孩子的聲音,一些家長就很敏感,憤憤不平,認為自己孩子被不公平對待。這些家長可能認為自己在維護孩子,事實上最終很可能和他們的本意背道而馳,會害了孩子。若是孩子出了什麼問題,家長不能及時和老師溝通,不配合老師工作,很有可能讓老師對其敬而遠之,也許會導致自己孩子被其他孩子疏遠。學校是孩子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學會如何和老師、同學們相處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會直接影響他未來的人際關係。
如果家長對老師有情緒,那麼孩子很可能受到影響不再那麼尊重老師,聽老師話。慢慢地,老師也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樣關注孩子。而孩子被老師漠視,被同學疏遠,也會慢慢不喜歡上學,不敢和人溝通交往,甚至嚴重影響日常活動。
作為家長,應努力做好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橋梁,而不是拖後腿。這裡有一些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 支持,並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把老師的要求落實到實處。
2. 孩子本身有什麼問題建議私下解決,最好不要拿到班級群裡來討論,更不要用質疑的語氣質問老師。畢竟班級群是老師向家長傳達消息的地方。
3. 信任老師,不要對老師抱有敵對情緒,冷靜對待老師「投訴」。即便認為老師做法有失公允或不妥,也要克制情緒去和老師溝通。
4. 尊重老師,不拜託、不要求老師對自家孩子特殊照顧。
與您共同探討育兒及育兒有關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