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若是能夠遇到一個好老師,對孩子的整個人生而言無疑是一件幸事。但如果遇到了一個讓孩子永遠無法釋懷的老師,於孩子而言便是人生暗淡無色的開端。
女兒今年剛剛進入小學一年級,我個人挺喜歡班主任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她不止一次在家長會上提到,她絕不會強調孩子一定要寫多少排漢字,寫多少行拼音,她的原則是寫少寫好。翻開孩子在校的課堂作業本,我們發現孩子們寫得真的不多,一個生字無非就重複寫三四個而已,但老師批閱後的每一個生字都是規範書寫的。
為此,閨蜜羨慕到不行,昨天她又在群裡抱怨:「我們那個班主任老師太過情緒化了,上個星期默寫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有一部分孩子沒有寫得規矩,她一生氣就讓每個孩子每個拼音寫兩排。聲母23個,韻母24個,整體認讀音節16個,每兩行就有146行了,這對於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而言,興趣啟蒙才是關鍵,如此懲罰無疑有些太嚴酷了。孩子們一個個都寫得無精打採,有的甚至累趴在家裡的書桌上了。」
老師,是孩子學習之路的領航者,按道理而言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應該是孩子啟蒙時期的關鍵一步。但如果孩子恰巧遇到了過分喜歡情緒化的老師,於孩子而言無疑就成了厭學的開端。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協調此關係,才能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呢?
(1)有問題先私聊老師,不要著急的在各種場合大肆張揚。
上個月,女兒所在班級的一位男生家長,早上送完孩子之後便在校門口極其大聲地喧譁,其內容便是自己的兒子被老師打青了臉蛋。聽著那位家長的片面之詞,很多其他班的家長迅速圍了過來,紛紛好奇究竟怎麼回事兒。
她義憤填膺地告訴大家:「我兒子,一年級四班的,被老師揪青臉蛋好幾天了都不敢說,若不是昨晚逼問孩子,我竟然還被蒙在鼓裡……」據說,她還將此事舉報到了學校校長那裡,為的就是幫助孩子鳴不平。
然而,事情的真相併不是像她說的那般。孩子左邊臉蛋泛紫的位置是孩子自己在教室的課桌上不小心碰的,至於老師擰孩子的說法,不過是孩子三番五次破壞課堂紀律後,老師無奈地做了一個假手勢,其整個過程教室裡的監控攝像也都進行了還原。
父母愛孩子,這是本能,但盲目的護犢不僅不是對孩子好,反而會成為禍害孩子的根源。很多家長就像戲精一樣,在有老師的群裡對老師百般尊敬,在沒有老師的群裡卻對老師各種抱怨。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更離不開老師的教誨。如果爸媽長期在孩子面前詆毀老師,不僅有損老師的威嚴,也會是致使孩子目中無人的前期體現。有問題先私聊老師,不要著急的在各種場合大肆張揚,這樣做既保全了老師的顏面,自己也更能夠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分析問題。
(2)不做老師盲目的崇拜者,引導孩子學會去除汙穢,吸取精華。
作為一個成年人,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我想在每一位家長心中,都是有一桿秤的。有的家長表面上開玩笑,嘲笑孩子把老師的話當作聖旨,但其實家長本身又何嘗不是老師的盲目崇拜者呢?
為了不得罪老師,為了老師不給自己的孩子穿小鞋,很多家長都甘願做老師的盲目崇拜者。有的老師講髒話,在聽完孩子的抱怨之後,家長不僅不會站在公正的角度看待問題,反而會責備孩子不該錙銖必較;有的老師性情急躁易動手,家長往往會將此歸結為恨鐵不成鋼的憤怒,反過來對於孩子的心聲卻不願意聆聽……
表姐的女兒剛上初一那會兒,對班主任的印象極其糟糕,孩子常常告訴表姐,班主任太沒素質和修養,張口閉口都是粗話,簡直糟糕透頂了。
表姐並沒有粗暴的怪孩子錙銖必較,首先是同情孩子的遭遇,對孩子的怨氣表示真誠的理解;其次便是引導孩子認識人無完人的事實,告訴孩子哪怕是老師,他也是有缺點存在的;最後便是教會孩子自動屏蔽老師的缺點,盡力發現老師在教學中所做的努力,使孩子對課程、對老師的喜歡勝過對老師的挑剔。
(3)家校共育,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昨天,女兒的班主任在班級群裡發了課文一和課文二的生字詞圖片,並配上文字:
「今天教了孩子們回家怎樣拼讀和組詞,以及怎麼書空,希望家長們在家要督促孩子進行鞏固。另外,自課後服務開展以來,很多家長完全放手了,其實課後服務只是在校完成了書面的作業,每天語文課都要學習新知識和完成課堂作業,所以回家必須要多讀。
請重視老師布置的讀的作業,不要回家就是看電視、玩遊戲。習慣的養成不在一朝一夕,而在日復一日的堅持,在孩子如此重要的基礎階段,希望你我共同努力!」
上周,女兒所在的班級進行了第三單元的語文科目測試,班裡竟然有考三十多分的孩子!三單元從複韻母ai、ei、ui,講到了後鼻韻母ang、eng、ing、ong,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但凡是家長課後用點心,孩子恐怕也不至於考這麼一點分數吧。
平日裡,老師並沒有布置書寫的家庭作業,周末的時候偶爾會發一兩頁練習在群裡,自願練習的家長給孩子列印出來練習即可。雖然每一次老師都把答案發在了群裡,可很多家長依然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別說核對孩子是否做正確了,哪怕孩子做漏了很多個題目,家長依然只是按部就班地拍張照片發群裡就完事兒了。
「我花錢把孩子送去學校,我就可以當甩手掌柜了」,這就是很多家長內心的真實寫照!但其實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家校共育才是最佳選擇。
————————
您認同曦曦媽的觀點嗎?對此您又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跟我一起探討探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