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魔斯媽媽育兒實錄
大量案例表明,孩子在學校與老師、同學關係的融洽程度是影響學業的重要因素。但似乎很少有家長注意到這一點。
孩子成績不好,很多父母會把原因簡單歸結為不夠努力、不夠認真。其實,很多孩子會因為不喜歡某一科老師,或者和某個同學有矛盾,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這學期以來,我兒子就和班主任比較犯衝,狀況頻出。
一、兒子與老師犯衝的日子
1、上課傳紙條?罰抄1000遍
一天,兒子班主任非常生氣地給我語音留言。大概意思是,兒子上課和一同學傳紙條。老師把兩個孩子叫到辦公室,懲罰他們把紙條上的內容抄寫1000遍。然後放學把教室打掃乾淨才能走。結果倆孩子並沒有好好在辦公室接受懲罰,溜掉了。放學以後也沒有打掃衛生,就直接回家了。
一錯再錯,赤裸裸地「挑戰」老師權威,剛畢業沒兩年的年輕女老師自然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於是把上課傳的紙條,還有溜出辦公室的場景都拍照發給了我。
雖然沒有明說,但言語中我還是能感受到老師的質疑:你做教育行業這麼多年,怎麼連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
兒子這邊也沒消停,當天下午放學氣哄哄地回到家。問原因,兒子反饋的事實部分和老師差不多。但認知上,卻和老師截然不同。
老師覺得學生不守規矩,就應當接受懲罰。而兒子抱怨:「那麼多同學上課講小話,傳紙條,為什麼只抓他們倆?罰寫1000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而且毫無意義,為什麼要做?」至於後面的不打掃衛生,我覺得兩個孩子完全是在對抗老師,洩憤。兒子說:「某某同學說了,他下次還寫,搞一支字跡能隱形的筆寫,讓老師沒證據抓。」
2、愛摺紙飛機?站到後面去,把這一整個本子全部折完
傳紙條被罰,並不是偶然事件。有一次上課摺紙飛機,又被班主任抓著了。班主任罰兒子到教室後面站。還丟給他一個本子,說:「你這麼愛摺紙飛機,那就把這個本子全部折完。」
很顯然,又是一次完成不了的懲罰。
聽到老師的反饋,我回想兒子最近在家裡確實經常折飛機,琢磨各種造型,各種材質,看怎樣能飛得更遠。平日裡,我對於這種愛琢磨的心態是持鼓勵態度的。這多少也助長了他的有恃無恐,課堂上折飛機。
兒子是個沒什麼心眼的孩子,肯定不會想到留一隻眼睛觀察老師。於是被罰,也是自然。
3、還有各種讓我哭笑不得的誤會
事實上,這學期以來,我接連收到班主任的各種投訴。排路隊不守秩序,平時表現不積極。有的時候,還會有各種讓我哭笑不得的誤會。
老師說他現在叛逆心比較重,上課回答問題,一副藐視老師的神情。兒子的說法卻是,因為他上課畫畫,老師以為他沒聽課,叫他回答問題。其實,兒子腦子還是在聽課的,所以他就認真地看著老師,回答問題。
兒子說:「你不是跟我說,跟別人說話要看著別人的眼睛,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嗎?」
我一時竟無言以對。很顯然,老師把這解讀成了挑釁。
還有一次是課間操,老師說「把頭往左轉」,所有的小朋友臉都朝向了左邊。只有他,把後腦勺朝向左邊……於是就被老師批評了,認為他是故意搗亂。兒子很無辜地跟我說:「臉是臉,頭是頭,後腦勺才是頭啊。」
我:「……」
我親愛的兒子啊,你到底是真迷糊,還是真迷糊啊?
二、狀況頻出,我這樣開導孩子
幾輪下來,在班主任的印象中,兒子儼然成了一個喜歡挑戰權威、不服管教的孩子。而且班主任越說他,他好像就越顯得不守規矩,情況並沒有因老師的批評、懲罰好轉。
一邊是老師的投訴,一邊是兒子屢屢回來困惑的發問。「媽媽,你覺得課間不許出去運動,不許玩攀爬架,這樣對不對?
一節關於環境保護的課,兒子回來說:「媽媽,老師說我這個回答太不積極了,可是現在汙染就是這麼嚴重啊,環境保護就是不容樂觀啊。我還覺得他們的回答都很敷衍呢!「
面對這樣的衝突,我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我理解兒子是個有想法的孩子,我也理解兒子對於不認可的東西無法做到坦然接受。但是,在一些事情上他違反學校規矩卻是事實。儘管我也認為老師的處理方式欠妥當,但是我覺得我不能製造家校衝突,這會加劇兒子在學校的困難處境。於是我這樣開導兒子。
1、換位思考
我建議兒子嘗試站在老師的立場上,想想她的不容易。一個剛工作的年輕女老師,要管著一個班55個熊孩子,是不是挺難的。我問兒子:「如果讓你管理這些同學,你是不是覺得管好幾個同學,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如果是我,我不會跟老師慪氣,也不會讓自己憋氣。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不完美。就像你剛學一個知識有很多不熟悉一樣,老師剛開始做一份工作的時候,也會有不足。她已經很努力了。
2、聚焦自己的問題
很多問題,的確是因你不守學校規矩在先導致的。比如說,上課講小話、傳紙條、疊飛機……這些會讓老師感受到不被尊重。如果你在講臺上說話,底下一群人三心二意,吵吵鬧鬧,是不是你也會有不好的感受?
如果很多孩子都這樣不守規矩,會極大地影響課堂效率,這也是對其他好同學的不尊重和利益的損傷。因為,他們本應該能獲得更多聽課的機會。
3、不要糾結於那些無法改變的外界環境
我明白,你覺得班主任不能理解你。你們之間有隔閡。但是你都6年級了,媽媽現在不能給你換個學校。而且這個事情也沒有嚴重到這個程度。甚至說,換個班級、換個老師都不至於。所以,我們無法改變這樣的外界環境,也只能儘量調整自己的言行方式了。
有些閱讀理解題,你實在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這麼作答。我很理解,你是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不過,你或許可以嘗試接納一下應試教育的套路。一些技巧,老師上課一定講過。只是你內心不認同,自我屏蔽了。這個社會有很多遊戲規則,你應該學會在不同的環境中,運用不同的方式生存。
如果你還是覺得想不通,可以去找老師溝通一下,談談你內心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增進彼此的了解,打消一些誤會。關於學習上不懂的地方,一樣可以試著課後請教一下老師。
三、我自以為還不錯的教育方式,卻被專家批評了
我本以為自己的做法已經儘可能考慮孩子的感受了,而且做到了客觀、公正,並沒有因為老師的批評而否定孩子。但是,當我和朋友(教育專家)聊到這個話題時,朋友嚴肅地指出了我的問題。
「你真的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嗎?」
在我看來,所有對抗環境的事情,會讓一個人更艱難。這個世界,適者生存。所以,我選擇教育兒子與環境融洽相處。如果環境確實不夠好,那就換個合適的環境,而現在的情況還沒那麼糟。所以,我甚至都沒有意識要去找老師聊一聊,幫助兒子增進師生間的了解,反而讓兒子自己去溝通。
我明明知道兒子是那種不善言辭的人,明明知道老師和我說,兒子經常不吭聲,跟他溝通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我還把這麼有挑戰性的事情,就這麼推回給孩子了。所以,朋友反問我,「你的支持,體現在哪裡?」
連續兩個問題,都讓我一時間無言以對。
我讓兒子勇敢面對,自己卻表現出了無力感。因為我覺得老師太年輕,不是我一次兩次溝通,就能夠改變她看法的。所以我迴避老師,一味地在家裡給兒子做心理建設。甚至還自我寬慰:「權當是一次挫折教育了。」
朋友繼續解讀。
當孩子在學校被批評、被否定時,內心能量是不足的,很可能會產生自我否定,不夠自信。這個時候,你有覺察過孩子真的有足夠的能量和如成人般的成熟認知去理解老師嗎?在老師並不理解他的前提下,這種期望是不是有點過高了?如果期望過高,孩子做不到,就無法解決問題。這會繼續加重孩子的無力感。
朋友說我跟孩子如此理性的分析利弊得失,會一定程度上削弱關懷的溫度。兒子被罰站,心情不好,倒不如先開個玩笑寬慰一下,「哎,小夥子,長大厲害了!還知道對抗老師了,難得。」
當孩子不把問題當成心結,不在內心形成自我否定,或許能生發出更大的力量去解決問題。也許不需要你說怎麼做,等他情緒平和了,自己就能想明白該怎麼做了。
凡事,先關注人。人順了,事兒也就順了。
四、失察的點終究暴露出問題,好在及時反省
寫這篇文章,距離事發已經有兩月了。跟朋友聊到此事是因為兒子近日產生了一些心理障礙。
接連兩次語文小測,成績都不太理想。於是兒子開始覺得自己不行。和他同一時期轉學過來的另一個同學,這學期總被表揚,無形中又增大了他的壓力。
「我上課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不自覺地就在那畫畫了。」
「我也知道自己練習得少,所以出錯多。 可我有時候就是容易拖拉,就沒有那麼多時間複習了……」
把精力用在自我否定上,只是偏執地認為自己不行,卻生發不出自我驅動的力量。這的確讓我有點意外。
兒子從沒上過一天作文輔導課,寫出來的文章如行雲流水,有文採 ,有深度,怎麼就語文不好了?去年期末考試,還是班級前五名,從什麼時候開始,讓他有了這樣的自我認知?
我深刻反思朋友說的話,「先讓孩子學會接納和相信自己,再去想怎麼改善」。是的,我應該幫助孩子一點點建立起自信,從一些微小的進步中拿到成就感,讓孩子有動力做得更好。
非常欣慰的是,當我轉變溝通方式後,很快就產生了好的效果。關於這一點,我在下一篇文章中跟大家詳細解讀如何讓孩子從缺乏鬥志、自我否定的漩渦中走出來。
寫在最後
我從事教育多年,又是一個育兒領域籤約作者,很多人會給我貼上專業,甚至權威的標籤。但這一次,我選擇在公眾面前自我剖析,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從中拿到更全面的經驗。
整個事件讓我感慨,養育孩子真是有段位的。就算我讀過那麼多育兒書,也自認足夠關心孩子的身心發展,依然不能夠做得很好。
但好在,我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