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流淚:年僅38歲的隆昌老師詹於健,就這樣悄悄走了!

2020-12-06 最內江

在隆昌一中南大門旁的優秀教師展示窗裡,曾經張貼著一張讓很多學生印象深刻的優秀教師照片,照片中的年輕小夥,有細碎的短髮、神採奕奕的眼神、自信的微笑——他叫詹於健,在隆昌一中教書育人16年。

「一年站穩講臺,三年形成風格,五年成為骨幹」——詹於健用勤奮與執著踐行著學校對青年教師的要求。他兩次獲得市縣級優質課比賽一等獎,五次獲得市縣級各類表揚,34歲就晉升為數學高級教師。

今年4月,38歲的詹於健被病魔奪去了生命。生病住院期間,他還曾因放不下學生而強撐著回學校上課……

詹於健病逝後,他教過的學生聞訊趕來,只為送別這位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好老師——

勤業:住院期間,抱病回講臺

在鳳凰花開的火熱季節裡走進隆昌一中的校園,提起優秀教師詹於健,從老師到學生,幾乎無人不識,也無人不扼腕嘆息。在他去世後的近3個月裡,全校掀起了學習他、追憶他的熱潮。

69歲的詹定權眼睛潮紅,帶著悔意:「早知道是這樣的結局,我一定想辦法把他留在身邊!」2003年,他含淚送走妻子時,兒子詹於健剛剛到隆昌一中教書不久。

詹定權是瀘州人,退休前也是一名教師。詹於健到隆昌一中工作的事是在籤訂了合同後,詹定權才得知的。按照詹定權的本意,他是希望兒子能夠回瀘州工作,卻拗不過兒子,想到瀘州離隆昌不算太遠,也就不再多說。

平時,父子倆見面的機會很少,「每次一來,他都忙著上課,再不然就是帶班級,我也只能在寢室裡等他回來……」一年裡,兩人只有假期才有機會見面。

詹定權眼裡閃著淚光,他透過寢室的窗戶目送兒子去上課的場景最近時常浮現在他的腦海:「如果我能把他留在身邊照顧他的起居,說不定他的病情不會發展到這麼重……」

2014年初,詹於健感覺腰腿酸痛,臉部有些浮腫,經醫院診斷為內風溼關節炎。2017年,他的病情發展為尿毒症。2018年4月,他因心臟衰竭離世。

此前,詹定權了解兒子的病情多是在電話裡,而每次詹於健都是輕描淡寫地告訴父親:沒什麼大事,已經好很多了。

而事實上,詹於健病情最嚴重的2017年,他還在堅持上課。高一學生廖葉峻回憶,那時,詹老師面部腫脹,關節疼痛還流著膿水,行動變得緩慢。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向學校說明自己的病情,依然帶病堅持工作。課堂上,他總是用衛生紙裹住指關節,竭盡全力寫板書;操場上,他還要拖著沉重的腳步,監督學生跑操;考試後,他會第一時間找到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悉心指導。有時,實在不能堅持站著上課,他總是先鄭重地向學生道歉:「同學們,對不起,請允許老師坐下來……」慢慢坐下後,他又繼續專注地講課。

「我們還一直等著他回來給我們上課……」廖葉峻告訴江小弟,2017年10月,詹於健因病缺席了一段時間,班上同學很想念他,但沒想到會這麼嚴重。一個月後,詹於健的身影出現在了窗邊,引起了同學們的一陣歡呼。那次,他還是和往常一樣上完課,然後等待著同學們把問題問完,離開教室時卻怎麼也站不起來了,最後只能由學生將他背下了樓。

「考完試後,我們曾給他發了簡訊,他都一一回復了,我們以為他病好了一定還會回來繼續教我們的……」可終究沒有等來這一天,同學們也是後來才知道,那時詹於健每周都在做透析,為了方便回學校上課和少請假,他從瀘州的醫院轉到了隆昌的醫院,並且更改了透析時間。

敬業:愛生如子,嚴厲柔情並舉

高一年級20班的講臺,是詹於健最熟悉的地方,連同隔壁的那個廁所。一年前,他就是以這樣的調侃式開場白,贏得了該班學生的青睞。

學生龔豔記憶裡的詹老師,對於學生既嚴厲又愛護,更接近傳統教育中亦師亦父的嚴師形象。一次,龔豔考試成績不太理想,詹於健首先嚴厲「理麻」了她,但之後又逐題給她分析錯誤的地方。「接下來的一次考試後,他還表揚了我,讓我心裡很激動。」龔豔說,她也由此愛上了數學課。

鄭敏以前是詹於健的學生,現在是詹於健的同事。高中時,詹於健開始教鄭敏的數學,但鄭敏和幾名同學的數學成績一直上不去,失去了信心,便開始不做數學作業。詹於健了解情況後,每次布置作業時,單獨給他們布置了相對較簡單的作業,一直持續了幾個月,鄭敏和其他幾名同學的成績得到了提升,大家又重新有了信心。

2010年,張才平來到隆昌一中擔任數學老師,詹於健身上迸發出來的那股氣質讓他佩服:「那時他當班主任,早自習時間是早上7點20分,他總是嚴格要求班上的學生必須提前5分鐘到教室,如果有學生遲到,他必定會叫到一旁苦口婆心地教導。」在張才平印象中,詹於健給學生上課從未遲到過,即便是後來生了病,也會準時出現在教室。

在很多學生印象裡,詹於健聲如洪鐘,邏輯縝密,與搗蛋學生的「較量」往往三五句就宣告完勝;每次考試完的第一時間,迎接學生的保準是一頓「暴風疾雨」般的警醒鞭策;即便是在其他老師的課堂,那些講廢話開小差的同學,冷不丁也會遭遇窗外的一道犀利目光。2017年高考前夕,他問全班同學:「你們有誰沒被我批評過?」全班同學略帶自豪地齊聲回答:「沒有!」

可是,這些都不妨礙學生們記住他的好:

高2017級學生張諾諾回憶,2015年元宵節,正值學校上課時間,詹老師自掏腰包為學生們購買了節日禮物,在班上開展紅包抽獎活動,獎品是帶有「新年快樂」的小紙條、面值不一的零錢獎勵以及詹老師的親筆籤名等。這次別開生面的班會,溫暖了學生們的心。2017年高三後期,年級要求每天都要喊班級口號,詹老師卻要求學生唱《好運來》,為繁重的高三生活注入靈動的音符。

高考第一天,他給每個學生派發楊梅,寓意「揚眉吐氣」;高考第二天,他派發巧克力,寓意「克服阻力」,同時請來三位理綜老師為學生們加油打氣。他的暖心舉動,讓2017屆20班的學生們至今想來依然很感動。

「他就像一個風風火火的俠客,帶著一種近乎苛刻的嚴厲,從一群孩子的生命裡穿過,搭起一座小木橋,又灑脫而去。」張諾諾的評價充滿了詩意,也滿含著悼念。

精業:多次獲獎,34歲成為高級教師

或許是從小就在學校裡生活,詹於健耳濡目染也想成為老師。父親詹定權告訴江小弟,小時候,詹於健跟自己的表兄妹玩的遊戲都是扮老師。

到了工作崗位上,詹於健同樣很熱衷提升自己。

隆昌一中語文教師魏皓月談到,詹於健平時積極鑽研教材,了解學情,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把學生需求放在第一位,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另一方面,他積極向老教師請教,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學習,踴躍參與各種公開課比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業務水平。

2004年,初出茅廬的他參加內江市數學優質課大賽,一舉奪得全市一等獎。

在魏皓月印象裡,詹於健思維嚴謹,環環相扣,講課情緒飽滿,慷慨激昂,教學語言機智詼諧,妙語連珠,能讓學生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獲得新知。

「詹老師的數學課特別有意思,他講話很有趣,有一次他為了讓我們理解幾何證明的強大邏輯性,生動地形容『幾何證明如果沒有強大的邏輯性就好比是潑婦罵街,捕風捉影。』隨後手一叉,頭一甩,眼一瞪,擺出一副『潑婦』的架勢。」詹於健在課堂上留下的點滴,廖葉峻至今記憶深刻。

課堂之外,詹於健堅持撰寫教育論文和隨筆。僅2005年,就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教學論文四篇。

「一年站穩講臺,三年形成風格,五年成為骨幹。」他用勤奮與執著踐行著學校對青年教師的要求。教書16年來,他兩次獲得市縣級優質課比賽一等獎,五次獲得市縣級各類表揚,34歲就晉升為數學高級教師。

2017年12月,詹於健躺在病床上,父親詹定權還幫他代領了一本「2017年度優秀教師」證書,父子倆圍繞著教學工作聊了很多。

隆昌一中校長舒平告訴江小弟,詹於健工作上很踏實,無論是當班主任還是教數學,帶出來的學生,成績都超過了學校平均水平:「失去這麼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感覺特別遺憾!」

詹於健去世前的兩個星期還給同事張才平打了一通電話,告訴他,自己很想回學校,很想再給孩子們上一堂課,但是很有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詹老師沒有再回來,可是他卻永遠住進了學生的心裡……

相關焦點

  • 習近平老師陳秋影憶與學生50年師生情
    1965年9月,從北師大中文系畢業後已經有5年教學實踐的陳秋影老師在八一學校又迎來新一屆學生,與一位勤學好思、宅心仁厚、樸實謙遜,特別是熱愛杜甫詩歌的12歲少年學子就此結下師生之緣。此後的50年間,無論環境如何變遷,師生聯絡從未間斷。陳秋影老師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談起習近平——這位令她驕傲一生的學生,講述習近平50年來尊師重教的經歷。
  • 解剖學開課儀式,湘雅醫學院師生緬懷「大體老師」
    湘雅醫學院師生及湖南師範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湘南學院代表身著白大衣,手持白菊,感恩和致敬默默無聞的大體老師。 「沒有解剖學就沒有現代醫學」,與其他課程不同,解剖學知識需要在大體老師的身上實操來獲取。大體老師是解剖學課堂上另一位老師,是醫學生們對捨身奉獻於醫學研究的人的尊稱。他們不用言語,不落文字,一心祈願,育化良醫。
  • 解剖學第一課,湘雅醫學院百名師生緬懷「大體老師」
    三湘都市報9月29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盧向陽 潘愛華 實習生 龍飛鵬)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師生及湖南師範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湘南學院的一百多名學生,身著白大衣,手持白菊,感恩和致敬默默無聞的大體老師......今天上午,「大愛無疆,醫路有你,感恩體師」局部解剖學開課儀式暨世界解剖日主題活動
  • 體育老師經常掐男生乳頭 回應稱拉近師生距離
    南都訊 記者王丹丹 昨日,福田外國語學校僑香分校初二(7)班多名學生向本報反映,體育老師上課經常踢學生屁股和掐男生乳頭。上周,一名學生因拒絕老師搜口袋已經被停課,至今仍未恢復上課。昨晚,涉事老師稱,搜學生口袋是擔心裏面裝有硬物,容易引起受傷出事。
  • 北橫通道東段隆昌路下立交通車
    通車前的北橫通道新建工程隆昌路下立交地道。張海峰 攝        備受市民關注的北橫通道新建工程迎來新節點,該工程東段的隆昌路下立交於昨天22時通車。        由隧道股份市政集團承建的北橫通道新建工程隆昌路下立交,位於隆昌路周家嘴路交會處,西起雙陽路,東至內江路,主體結構為雙孔單箱矩形現澆混凝土結構(單孔兩車道),全長約1.185公裡,雙向4車道,設計時速50公裡,建成後將有效緩解隆昌路路口的交通壓力。
  • 家喻戶曉的她不幸離世,年僅46歲,一路走好
    家喻戶曉的她不幸離世,年僅46歲,一路走好 在央視這個舞臺上,總是人才濟濟,很多著名主持人帶給觀眾的不僅僅只是新聞資訊,更多的是感動。 像大家熟悉的主持人李詠,在離世之前還總是想著觀眾們,希望自己不要給觀眾帶來不好的影響,寧願自己悄悄的離去,不帶走一片雲彩。
  • 跟誰學輔導老師以親身經歷講述,最舒服的師生關係是怎樣的
    師生關係是教育行業的一個永恆話題。現如今,社會各界都在倡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怎樣的師生關係才算是和諧呢?即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上是民主的,在相處氛圍上是和諧的。而在跟誰學中,和諧的、舒服的師生關係則有很多。16、7歲的小卿,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卻也是叛逆自我的時候。
  • 入選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 隆昌文旅瞄準新目標再出發
    重點項目建設快馬加鞭的背後,是內江市隆昌市積極踐行在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時作出的「給隆昌一個機會,隆昌一定會還您一個精彩!」的莊嚴承諾。近日,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市、區)名單公布,隆昌市脫穎而出,成為內江市唯一入選的縣(市、區)。此次入選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是對隆昌豐富旅遊資源的肯定,對隆昌來說又是一個新起點。
  • 中國最後一個武狀元,武藝高超體壯如牛,為何年僅22歲就去世了
    中國最後一個武狀元,武藝高超體壯如牛,為何年僅22歲就去世了 在清朝時期,科舉制度已經相當的完善,現如今的高考狀元更是我們心目當中學習有道的佼佼者,也許我們對歷代高考狀元有所耳聞,但卻不見得對於過往歷史上武狀元有所了解。 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主人公正是封建歷史上最後一位傑出的武狀元張榮甲。
  • 又一明星突然去世,年僅25歲!心梗為什麼會纏上年輕人?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2021年第一天,《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突然去世了,年僅25歲。 死因是:心梗。
  • 這樣那麼有責任心的好外援哪裡找[流淚狗頭][流淚...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這樣那麼有責任心的好外援哪裡找[流淚狗頭][流淚... 這樣那麼有責任心的好外援哪裡找[流淚狗頭][流淚... 曼聯7號傳奇桑喬 09-07 15:28 這樣那麼有責任心的好外援哪裡找[流淚狗頭][流淚狗頭]馬裡平時在球隊可是個大活寶呀 解禁復出後加油爭金靴[酸哭了]
  • 隆昌鐵隕石:明朝時隕落的天外來客
    [內容摘要]據《隆昌縣誌》記載,隆昌鐵隕石明朝時期隕落在隆昌縣城西北,清朝乾隆25年(公元1760年)被人掘出當作「神物」供奉,稱為「紫巖」。1972年,成都地質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前身)教師在隆昌見到這塊奇特的「石頭」,於是便帶回成都進行研究。 在我國為數眾多的博物館中,高校博物館別具一格。
  • 令人羨慕的師生關係!這是跟誰學的輔導老師
    師生關係則是教育中的一個永恆話題。如今社會各界都在倡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好的師生關係,即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上是民主的,在相處氛圍上是和諧的。在跟誰學的課堂中,調皮可愛的孩子們與認真負責的輔導老師又是如何相處的呢?「畢業後,我也要來跟誰學工作。」清華是高途課堂班主任張麗榮印象最深刻的學生之一,清華是她的真名。
  • 北橫通道隆昌路下立交今通車,原方案東段四組下立交為何只保留了它?
    由隧道股份市政集團承建的北橫通道新建工程隆昌路下立交,位於隆昌路周家嘴路交匯處。西起雙陽路,東至內江路,主體結構為雙孔單箱矩形現澆混凝土結構(單孔兩車道), 全長約1.185公裡,雙向4車道,設計車速50公裡/小時。它是打通北橫通道、周家嘴路越江隧道「任督二脈」的關鍵所在,建成後將有效地緩解隆昌路路口的交通壓力。
  • 寧波目前最年輕的宮頸癌患者年僅14歲
    3月3日凌晨,因出演《舞者》而被觀眾所熟知的巖女郎宋汶霏因子宮癌去世,年僅27歲。  「這麼年輕也會患宮頸癌?」影迷們在惋惜的同時也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事實上,宮頸癌發病在年輕化。昨天,記者從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寧波目前最年輕的宮頸癌患者年僅14歲,2011年宮頸癌發病率是14.04/10萬。
  • 他是浙江大學高材生,曾是高考狀元,為何會在38歲從高樓一躍而下
    陳勤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然而擁有這麼完美的資本,又怎麼會在美國從高樓一躍而下呢?究竟受了怎樣的打擊?讓我們匪夷所思。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成為高考狀元只有38歲卻從高樓一躍而下的人,究竟有怎樣的經歷。高考狀元陳勤陳勤,出生於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人如其名,他從小就很勤奮好學,讀書很用功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儘管如此,他依然能靜下心來學習。
  • 隆昌探店 | 應對寒冬我們可以做什麼?
    隆昌探店 | 應對寒冬我們可以做什麼?>開創於2017年的龍山源燒肉憑藉獨有的日式燒肉風格和出色的日式裝修理念從成都出發,在今年落戶到了隆昌,為我們帶來了一場豐盛的日料之行。
  • 7歲女孩患急性白血病 杯水車薪築起希望
    7歲,是生命悄悄發芽的年紀,是應該撒開腳丫,在陽光底下瘋跑的年紀。但7歲女孩張雯婧卻只能安靜待在房間裡。  今年年初,張雯婧被查出患上急性M4B白血病,醫生說治癒率只有30%。為給孩子看病,父母已經花費掉10萬元醫藥費,但他們不想放棄女兒,哪怕只有1%的希望。
  • 陳景潤:去世時年僅63歲,他的後代如今生活怎樣?
    陳景潤:去世時年僅63歲,他的後代如今生活怎樣?還記得小時候剛剛進入幼兒園的自己嗎?當時老師就會問1+1等於幾,很多小朋友就會脫口而出等於2。而當老師問1+2等於幾的時候,小朋友們就開始數手指頭,然後堅定自己的答案等於3。
  • 年僅44歲,華人副教授因新冠肺炎去世
    一個不幸的消息,據波士頓學院官網報導,1月5日,該校化學系副教授宗家洸因COVID-19併發症離世,年僅44歲。化學系主任王敦偉(Dunwei Wang)說:「弗蘭克除了是一位有成就的科學家外,還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一位富有同情心的顧問,一位和藹而慷慨的同事。他對科學和教育的熱情一直並將繼續激勵著我們所有人。我們會永遠想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