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個武狀元,武藝高超體壯如牛,為何年僅22歲就去世了
在清朝時期,科舉制度已經相當的完善,現如今的高考狀元更是我們心目當中學習有道的佼佼者,也許我們對歷代高考狀元有所耳聞,但卻不見得對於過往歷史上武狀元有所了解。 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主人公正是封建歷史上最後一位傑出的武狀元張榮甲。
張榮甲為何是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位武狀元?
在我國5000年的歷史文化長流當中,出現過眾多傑出的文學愛好者,但也有諸多武藝高超的大師。他們文學兼備,為國為民做奉獻,並甚至將我們中國功夫傳揚到世界各地,成為了西方人對中國了解的其中一個標籤,那就是中國功夫。
本來在戰國時期並沒有特別分清謀士是文將和武將。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科考制度的演化,為了更為系統的提拔人才便將和武將便慢慢的在歷史上出現了系統性的分支。到了清末時期,雖然慈禧太后個人思想有所禁錮,但是依然受不住外來思想潮流的影響,認為武力並不能抵禦強大的科技力量,在張榮甲成狀元後,當時的慈禧太后廢除一系列的武科鄉會試和武生童考試,這就讓張榮甲成為了封建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
張榮甲出生於武尚世家。
張榮甲出生於武尚世家,從小就有著過人的體魄,長得特別壯實的張榮甲,父親對張榮甲從小就寄予厚望,並將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於自己的兒子。亦父亦師的關係,張榮甲從小就受到父親的言傳身教,自然也不敢有半點鬆懈,再加上族裡人對於武學都有著特別的愛好,這樣的環境下,讓張榮甲更加樂此不疲。
張榮甲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武藝天賦,張榮甲和族裡的兄長還有家中的弟弟切磋武藝時,張榮甲也在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武學功底。在靈活應用各種武學招數的同時,也學會了拿捏各種刀槍劍戟,族裡的同輩們都很敬佩張榮甲武學造詣。
張榮甲師出名門。
張榮甲的父親眼見著自己兒子,武藝高超,武藝又是族中的佼佼者,覺得將他留在家中栽培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於是帶張榮甲去拜見安萬傑,希望張榮甲在學習洪拳的過程中武學能有所突破。
後來安萬傑到了年老之後,認為自己已經無力於武學傳授,他覺得張榮甲應該有更好的突破,便將張榮甲推薦給了武學界的名師楊國昌,希望年輕有為的張榮甲武藝能更上一層樓。
楊國昌也發現了張榮甲在武學上擁有超高的領悟力,在所有的弟子當中,張榮甲武學方面樣樣都是尖子生,通過楊國昌悉心教導張榮甲也學到了頗多的技巧,但當初年事已高的楊國昌,知曉自己已經不久於人世。楊國昌看到自己的愛徒張榮甲,疼愛得不得了,想讓張榮甲在武學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楊國昌利用自己多年來積攢的人脈,將張榮甲推薦給了大內高手杜回春。
張榮甲通過杜回春指點,武學造詣更上一層樓,雖然當時的張榮甲在地方區域上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武學愛好者,但是為了吸取眾家之長。張榮甲還是虛心的向杜回春請教各種問題,而由張榮甲的努力,通過這麼老師們的指導也可以看出張榮甲是一個德才兼備之人,才會有那麼多的老師願意將自己的畢生所學行囊相守,更願意利用自己的人脈為他引路。
結語:
後來的張榮甲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武狀元,雖然張榮甲體魄壯實,但也經不起病來如山倒的折磨,在年僅22歲的花樣年裡身染重病,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