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五千多年的中國,擁有著優秀璀璨的文化,其中文以載道成為歷代統治者追求的最高目標,然而一文一武,才能相得益彰,有些帝王更是文治武功樣樣精通,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歷代王朝以文愚民,使得百姓心向統治者,一方面又用武力平定叛亂,鞏固皇權。其中歷史上最後的一個文狀元則是劉春霖,但歷史上最後一個武狀元,想必大家就不太清楚了,據史料記載,此人名叫張榮甲。出生於武術世家,因此從小耳濡目染,在武藝上表現出過人的天賦。當時的張榮甲最喜歡舞刀弄槍,頗有遊俠的氣質,他的父親看到張榮甲年僅10歲,便長得虎背熊腰,是一個練武的好材料,於是便讓他師從名師安萬傑,主要學習洪拳。
張榮甲因為喜歡武術,深得安萬傑的指點,進步很快,然而不久之後安萬傑年事已高,於是推薦他拜訪武林名師楊國昌,楊國昌可是當時武林中的頭號人物,不僅武藝高強,並且人品極好。他看到張榮甲天賦很高,於是便悉心教導,然而不久之後張國昌便去世了,在臨終的時候,又將他推薦給了大內高手杜回春,這位杜師傅,那可是清朝的武進士。1897年,張榮甲前往直隸大名府參加鄉試,雖然名次不如人意,但好歹還中了舉人,後來張榮甲進京打算參加會試,當時的舉人參加會試,必須拜朝中有威望的人為師,於是張榮甲便拜了恭親王奕訢為師。據史料記載,在會試中,張榮甲不僅洪拳突出,而且其他幾樣兵器也都十分精通,因此排名第一,隨後不久便參加了殿試。
在殿試中,他有如神助,居然拿起一把180斤的大刀,舞的風風火火,毫不吃力,光緒帝看到後十分看見,便欽點張榮甲為武狀元。清廷賜予他御前侍衛的稱號,後來張榮甲為了榮歸故裡,彰顯自己已經功成名就,便向恭親王求情,回鄉去了,回到老家之後,當地的知府知縣都紛紛前來祝賀他考中狀元,他終日疲於應對。當地知府送來狀元及第的金匾,而大名府又送來皇帝御賜的御前侍衛的金匾,然而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張榮甲居然無福消受,最後突然身染重病,這位體壯如牛的武狀元,居然突然暴斃而亡,年僅22歲。1905年慈禧太后下令取消武科舉,因此張榮甲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
筆者認為,在中國古代,一旦考中狀元,大部分人都會想著回去光宗耀祖,這位武狀元張榮甲也是如此,只是可惜的是,回到家鄉之後,無論是當地的政府,還是中央政府,以及當地百姓都對他過於熱情,而他也不懂得拒絕,結果疲於奔命,也許這才是他年僅22歲,突然暴斃而亡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吧。除此之外,不得不說,張榮甲考中武狀元的時候,已經是二十世紀初了,當時西方早已放棄了冷兵器,裝備的是以大炮和步槍為主的熱武器。而滿清政府還在組織武科舉,後來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軍一觸即潰便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