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抗擊天花三百年,已經取得重大成果,為何同治還是死於此病?

2020-12-04 史論縱橫

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歷史上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民間野史一直認為他是死於梅毒,結合當時的政治環境,在慈禧的打壓下,鬱郁不得志的同治皇帝喜歡上了逛窯子,不幸染上梅毒,最後不治而亡,似乎看起來也說得通。

由於在史料中記載同治的死因簡單到只有五個字「崩於養心殿」,更加激發了民眾的八卦熱情,認為是清政府有意隱瞞。

其實,只要稍微懂點清史都會明白,在清朝這樣一個宮廷禮儀森嚴的朝代,皇帝連人身自由都保障不了,還何談去嫖娼?根據《萬歲爺進藥底簿》的檔案中,詳細記錄了自同治發病到去世時的診脈、用藥情況,基本可以肯定,同治皇帝是死於天花。

在1979年,中國相關專家對同治皇帝的病情進行分析,最後得出權威結論,同治死於天花。

既然,同治皇帝死於天花,為何清朝史官卻沒有公開說明呢?原因就是,清朝的皇帝死於天花比死於梅毒還丟人!

看看清朝統治者三百年的抗擊天花歷程就可以知道,同治皇帝死於天花是有多麼丟人了。

滿族人在東北時不得天花,為何入關之後就大面積爆發了?

威脅人類生存的因素中,病毒是最具影響力的,在歷史上,鼠疫、黑死病等瘟疫都曾經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生存危機。

天花病毒也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受感染者在幾天之後,出現高燒、頭疼、萎靡不振等症狀,隨後出現典型的天花紅疹,起包,化膿,到第二個星期開始結痂,最後慢慢脫落,受感染者在痊癒之後,臉上都會留下麻子,因此該病毒病成為「天花」。

有專家表明,天花曾差點導致美洲印第安原住民的滅絕,在15世紀末,隨著新航路的開闢,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歐洲人就來到了美洲,他們的到來也帶來各種疾病,而天花是傳染性最強的一種,對印第安人傷害也最大。

當時美洲大約有2000-3000萬的印第安原住民,到一百年後,只剩下不到100萬人,可見病毒的威脅有多大。

根據資料顯示,最早有記錄的天花感染記錄是在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屍體,由此可見,古代非洲大概率是天花的發展源頭。

而天花傳入中國時應該是在秦漢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打開,博望侯張騫在開拓了中西方的聯繫之後,很可能也將病毒引入中國。

在將近兩千年的時間裡,天花對中國產生了極強的破壞力,抵抗天花病毒成了中原文明的習慣,甚至會產生一些抗體。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這種病毒仿佛只在中原存活,而不在遊牧民族內存活,仿佛遊牧民族天生就有抗體,明朝時期,甚至還有「北虜不出痘」的「醫學論斷」。

其實,包括蒙古和滿族在內的北方少數民族也會感染天花,甚至各種瘟疫,只不過相對於中原漢族人密集的居住方式來說,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由於地廣人稀,以及「逐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使得即使感染某種瘟疫或者病毒,也只在極小範圍內傳播,再加上天寒地凍,對於一些病毒也產生抑制的作用,所以,北方遊牧區很少有大面積的爆發瘟疫情況。

當然,這種現象也隨著女真的崛起,遊牧民族與中原漢族聯繫的加強而改變,尤其是女真後來逐漸漢化後,也在學習漢族人的生活方式,在明朝末年,一方面是關內人口逃難到東北,一方面是女真到中原去掠奪人口充當奴隸,都將天花病毒帶到了東北。

總體來說,在清朝入關之前,天花病毒在女真人之間流傳並不廣,真正大規模的爆發,則是在入關之後。

1644年,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福臨在北京即位,建立了一個嶄新的王朝。遊牧民族出身的滿洲人英勇善戰,先後打敗了農民軍,擊敗了明朝殘餘勢力,唯獨懼怕的還是天花。

天花就像是明朝對滿洲人的報復,在滿洲人之間肆虐橫行,強壯的滿洲人對天花病毒沒有絲毫的抵抗力,感染存活者相對於漢族人感染存活者人數極少,漢族人感染後通常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死亡率,而滿洲人感染後多達百分之八九十。

清朝抗天花達人,康熙推廣「人痘」法,抑制天花泛濫

1649年,多爾袞的弟弟,順治皇帝的親叔叔,對清朝入關具有重大貢獻的親王多鐸,正值36歲的人生壯年,卻感染天花不幸去世。

順治擔心自己感染天花,在北京城外設立居所,躲避天花,結果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1661年,距離多鐸死後12年,這位清朝第一位入關皇帝就因為感染天花,年僅23歲就離開了人世。

有記載的滿洲統治者上層因天花而死的就有順治和多鐸,以及名將嶽託及其弟弟瑪瞻(努爾哈赤的孫子),那些沒有記載的也不在少數。

天花給清朝統治者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順治臨終前在選擇皇位繼承人時,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就曾建議順治立康熙為皇帝,之所以有這樣的建議,就是康熙已經得過天花,以後不會再得,康熙得以登基。

從個體而言,康熙的確是抵制天花的達人,在十染九亡的生存率下,康熙能夠存活,可見其生命力的頑強,然而讓康熙所始料不及的是,雖然自己扛過去了,但是他的父親因天花而死,他的兄弟姐妹中,超過半數因天花而死,他登基初年,所生子女也有很多因感染天花而死。

在當時民間甚至有「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的說法,可見天花對人類的威脅。

為了清朝統治者的自身安危,為了大清朝的長治久安,康熙皇帝決定對天花病毒發起挑戰。

其實清朝早有防範天花的意識,首先,第一點就查驗天花,在天花病毒來襲的時候,清政府都會下令閉關,對通行的人進行檢查。

其次是隔離天花,一旦查出天花感染者直接驅逐出城,比如順治曾在南苑建一個居所,專門為躲避天花所用,康熙更是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其實避暑是其次,避天花才是主要目的。

為了能夠消除天花,康熙讓太醫院設立專門攻克天花的痘診科,廣徵名醫,最後尋得南方民間的種痘之法(類似疫苗)。

這種方法簡單解釋就是從感染天花的人身上取出天花病毒,通過一些手段將病毒的毒性減弱,然後植入種痘者的鼻子裡,種痘者隨後會發生天花症狀,但是並不嚴重,可以通過藥物使人抵擋住天花病毒,此後,種痘者就對天花病毒具有了免疫力。

此種方法頗有以毒攻毒的效果,在天花肆虐的情況下,康熙皇帝不得不讓子女們接種天花,康熙序齒後的皇子,夭折人數也大幅度減少,移種天花病毒也成為清朝皇室的制度,被傳承下來。

在取得初步成果後,康熙又將這種種痘法推廣全國,在這樣的措施下,清朝對抗天花病毒取得階段性勝利,天花不再是威脅清朝統治者的最大敵人。

康熙一生文治武功,令人稱讚的功績很多,作為清政權第四位統治者,清朝第三位皇帝,入關後的第二位帝王,康熙竟被後人破格將廟號提為「聖祖」,可見後世對其一生功績都是予以肯定的。

其實我倒是認為康熙在抗擊天花病毒上所做的貢獻,比其文治武功的「五件大事」還要加分。

康熙推廣種痘法,已經取得重大成果,為何同治還是死於此病?

儘管種痘法在抑制天花病毒上取得階段性勝利,從康熙皇帝到同治去世之前,也沒有哪個皇帝因為感染天花而去世,這就導致當時的宮廷醫療團隊對天花病毒產生鬆懈之心。

其實,清朝的種痘法並非是萬無一失的,這種以毒攻毒的方法,還是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的,有的人甚至在種痘期間,無法抵抗輕微的天花病毒,或者對病毒的打壓性不夠,導致種痘失敗,人也因此而死。

在康熙那個時代,此種方法還是領先世界的,在中國推廣種痘法成功後,其他國家紛紛效仿,當時與中國有一定交往的沙俄人,在康熙年間到中國學習對抗天花的方法,並且帶走了種痘法。

此後,種痘法在西方世界傳播,為人類戰勝病毒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種痘法在傳播到西方一百年後,一名英國的醫生詹納發現一種新的接種方法,在種痘原理上雖然與中國種痘法相同,但是在「原料」上,這名英國醫生採用「牛痘」來接種。

「牛痘」也是一種類似於天花的病毒,但是這種病毒對人的危害並不大,人在感染牛痘後,並無生命之憂。

詹納只是一名鄉村醫生,經常給鄉下的人看病,經常解救牛奶廠的工人,當時聽說牛奶廠的工人多數都會感染牛痘,但是感染牛痘後就不會再感染天花,為了驗證這個傳言是否真實,詹納就將牛痘的病毒種到了一名小男孩身上,在小男孩感染牛痘後,詹納再將天花病毒種到小男孩的身上,發現並沒有感染天花病毒,證明了牛痘病毒同樣對天花具有免疫力。

此後,西方人發明了更為安全的牛痘疫苗,將中國種痘法進行了改良和進化,對人類戰勝天花病毒提供了裡程碑式的貢獻。

中國在經歷康乾盛世後,牛痘疫苗又轉回中國,受到中國民間的極大歡迎,天花病毒的威脅不再可怕。

然而與民間熱烈擁戴牛痘種植法截然不同,皇宮裡面的貴族對此極為冷淡,大概是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思想影響,清朝統治者依然採取康熙爺的老路子,用天花病毒接種。

比較諷刺的是,鹹豐帝在兩歲的時候,接種天花病毒的時候,就差點成為接種失敗的那2%,好歹御醫們還是給搶救回來了,最後鹹豐帝也是一臉麻子。

然而清朝統治者在面對新興事物面前,缺乏接收能力,不但沒有學習牛痘種植法,反而因為天花病毒大規模爆發的減少,將康熙制定的皇子天花接種制度拋開腦外,在清朝後期皇帝中,甚至已經不再進行種痘。

1874年,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被確診感染天花病毒,給還在睡夢中的清朝統治者當頭一棒,當時清朝的普通老百姓都已經很少感染天花,高高在上的皇帝卻沒有接種牛痘,死於天花,真是相當的諷刺。

在很多坊間說法中,同治皇帝是感染梅毒而死,當時西方醫生有藥物能夠治療,但是清朝統治者不為所動,拒絕用西藥,最後不治而亡。

就這個傳聞的本質來說,同治之死,的確是死在固步自封,不知變通的天朝上國腐朽文化中,假如清朝統治者能夠接收西方的牛痘種植法,那麼,也許同治皇帝就不會因為天花而死。

有的時候,殺死人的不是病毒,而是愚昧!正是這種愚昧讓清王朝在幾十年後徹底壽終正寢。

相關焦點

  • 宋朝就能治療天花,為何到清朝有大量皇子死於天花,是中醫沒落?
    宋朝是一個神奇的時代,中國流傳後世且被人稱道的四大發明有三件都是在宋朝完成的,而那個時代也的確是中國封建王朝經濟文化藝術的巔峰時刻,這些巔峰也就算了,但是醫學在那個時代也是讓後面的封建王朝難以匹敵,據說宋朝文人士子達到了皆通醫術的地步,但是到了清朝的時候卻沒落到了天花能夠讓皇帝死於非命
  • 清朝的皇子大都死於天花,為何當時皇子那麼容易得天花?
    清朝的皇子大都死於天花,為何當時皇子那麼容易得天花?提及《還珠格格》,想必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吧!劇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當時紫薇與爾康已經生下了1個孩子,這個孩子名叫冬兒,長得古靈精怪,頗受大家喜愛,但不幸的是,這個孩子半路生了一種病,便是天花。對於這一病症,現如今我們聽說的比較少,現在幾乎沒有人會得這樣的病了,可以說已經基本上消失了。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這是一個特別令人害怕的不治之症,由於他特別容易傳染,並不需要通過什麼特殊的介質,在空氣裡就特別容易散播。
  • 多名清朝皇帝感染的天花,中國人竟早已發明了疫苗
    從清朝建立開始,有數位皇帝感染過天花,其中康熙的父親順治皇帝,正是死於天花。同樣慈谿皇帝的兒子同治皇帝,也是由於天花而死(有傳是死於梅毒)。順治帝的父親,皇太極在天花傳染流行的時候,甚至專門跑到深山老林裡避痘。從這方面看來,我們可是要比清朝皇帝幸運得多了。
  • 清朝同治皇帝究竟是得了什麼病去世的?這2個,你覺得是哪一個?
    同治皇帝的死因如今一直成為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才19歲就去世,正史裡記載是死於天花,但是遭到很多人的懷疑,甚至宮廷太醫也懷疑,因為同治和慈禧太后鬥氣,經常去尋花問柳,所以就有了同治是染上梅毒才死亡的,也有說是得了疥瘡而死,究竟是什麼原因,到現在也是一個謎。
  • 世界排名第一的恐怖病毒「天花」與順治皇帝
    在清朝有一種烈性傳染病「天花」,那時天花病毒肆虐,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人人自危,上到統治階層,下到平民百姓,草木皆兵、談虎色變。到現在我們都比較陌生了,只有書本上或在影視作品中見到。天花(small pox)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痊癒後可獲終生免疫。
  • 天花蔓延的清朝,中醫種痘讓皇室群體免疫,也救了康熙一命
    清朝皇帝清朝入關後,天花就像鬼魂附體,成為滿清王朝揮之不去的魔咒。清朝10多位皇帝甚至直接死於天花,康熙和鹹豐雖然僥倖從天花的魔掌中搶回性命,臉上卻留下了永遠的麻痘,非常影響顏值,天花在清朝的時候被稱為,當時傳染性極強,順治的兒子玄燁生下不久就被抱出宮外在紫禁城西華門外的寺廟躲避天花,就像今天躲避新冠一樣,但是康熙最終在兩歲的時候染上了天花病,聽過生死劫難後才搬回宮,當時能夠活下來,得益於當時的中醫種痘技術實現了群體免疫,所以康熙後來也有抗體了,當時中醫中走都強制將接種於健康兒童
  • 天花自古就有,為什麼清朝那麼嚴重?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範圍被人類消滅的唯一一個傳染病。在古代,得天花基本上等於判了死刑。但是有個特別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清朝的天花最為嚴重。康熙帝清朝的順治、康熙、鹹豐、同治四個皇帝都得過天花,其中順治帝、同治帝還因天花而死,前者年僅24歲,後者年僅19
  • 康熙皇帝心中永遠的噩夢——論天花惡疾在清初時期的肆虐及預防
    4、人被感染天花病毒後無特效藥可治,患者在痊癒後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清朝時期,尤其清朝入關以後,清朝皇室成員的最大噩夢並不是中原地區的強力反抗,也不是皇位傳承過程中的勾心鬥角,而是肆虐在北方地區的天花病毒。
  • 「人無少長,誰免於痘」——說說清朝和天花病毒鬥爭的那些事兒
    清朝在包括皇宮在內的很多地方,都設立專門的"娘娘廟",奉祀痘神娘娘,企求娘娘能驅趕病魔,給人們帶來平安。三、清朝對天花的治療種痘是防治天花的最有效措施。無論是人痘還是牛痘,都能達到預防天花的目的。所不同的是, 人痘提取於人體,危險性較大;而牛痘則是提取於牛體,幾乎沒有危險。
  • 40年前,天花被人類消除,曾造成數億人死亡的病魔是如何根除的?
    在1980年便肆虐了數千年的大流行病「天花」便徹底的根除了。所謂的天花就是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烈性傳染病,一般來說感染天花病毒後的潛伏期平均在12天左右,但是早期就會有很明顯的反應,比如說發高燒還有疲累、頭疼、心跳加快等等,到了3天之後,就會有天花紅疹明顯地分布在周身。
  • 張大慶:大型傳染病有可能像天花一樣被消滅嗎?
    回想1977年10月25日,在非洲的索馬利亞發現一個天花病人,之後再也沒有天花病人,天花從此在全球絕跡。在此之前,人類已經和天花鏖戰了千年之久。北京大學醫學史研究中心主任張大慶說,天花是迄今人類通過自己的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根除的唯一疾病。烈性傳染病:天花如何肆虐全球?天花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古埃及就有天花的流傳。
  • 為什麼不種痘了,是天花病毒消失了,還是下一代體內有抗體了?
    說它普遍有俗語為證,以前經常用「張三李四王二麻子」來代表普通人,而這裡的所謂麻子,就是天花患者的痊癒後留下的疤痕。天種下的花在臉上就是麻子。說它危害大,就是死亡率挺高,高到不出天花不踏實的程度,順治傳位康熙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康熙帝小時候出過天花,對天花有了免疫了。早在明朝時期,江湖醫生就有隨身攜帶天花患者痘液給小孩接種的情況,這種現在看來非常危險的接種在清朝時期廣泛存在。
  • 清朝時貴族們十分害怕天花,康熙是因為得了天花不死才當上皇帝的
    順治帝因痘症而亡的事實,使清朝皇族內對天花更為驚恐。甚至波及到繼位的人選,最後認玄燁已出痘疹而繼大統。入關初,因為天花死了一大批貴族,更是死了一位皇帝,因此導致滿清皇族非常害怕天花。為何一個小小的疾病,就能令整個大清政權感到恐懼呢?
  • 天花病毒,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對手之一,至今還掩埋在地下
    其中,當屬天花最為嚴重。科學家認為,天花是人類面臨過最早的瘟疫之一。有資料記載,早在公元前1156年的古埃及,當時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極有可能就是死於天花。我們說過,病毒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於家畜來說,體內並沒有天花病毒所識別的某些蛋白質。因此,天花並不能殺死家畜。但是,當攜帶天花病毒的家畜和人類密切接觸的時候,天花病毒就感染到人了。在病毒面前,沒有人類富貴和貧困的區別,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王公貴族,天花都「一視同仁」。從英國女王瑪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再到俄國沙皇彼得二世,以至於我國清朝皇帝順治,都是被天花奪取了性命。
  • 清朝初期四個得天花的人你都知道是誰嗎?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朝代人們對它的印象還不是很陌生,對清朝的歷史人們也喜歡談論。在清朝有過康乾盛世也有過近代的屈辱,清初時期有一種病一直在清朝內部傳染那就是天花。可以說天花在內部的傳染性很強。清初天花奪走了這四個人的生命使得大清朝的歷史改變了不少。
  • 追蹤天花300年——旨在準確預測未來傳染病走勢
    「天花已經從世界上根除」的聲明上簽字。在此期間,天花病毒似乎已分裂成兩種毒株——大天花和小天花,這表明根除天花的疫苗接種可能改變了對病毒的選擇壓力,使其分裂成兩種毒株。>等各種歷史事件可能對天花動態有重大影響。
  • 追蹤天花300年 旨在準確預測未來傳染病走勢
    ■本報記者 唐鳳41年前的12月9日,全球根除天花認證委員會的代表在「天花已經從世界上根除」的聲明上簽字。除了提供天花進化的更準確時間表,研究人員還識別出病毒進化的不同時期。最明顯的例子之一發生在18世紀愛德華·詹納發明了牛痘接種的時期。在此期間,天花病毒似乎已分裂成兩種毒株——大天花和小天花,這表明根除天花的疫苗接種可能改變了對病毒的選擇壓力,使其分裂成兩種毒株。
  • 追蹤天花300年:有史以來最具破壞性的病毒是如何根除的
    41年前的12月9日,全球根除天花認證委員會的代表在「天花已經從世界上根除」的聲明上簽字。在此期間,天花病毒似乎已分裂成兩種毒株——大天花和小天花,這表明根除天花的疫苗接種可能改變了對病毒的選擇壓力,使其分裂成兩種毒株。
  • 從抗擊疫病的歷史中汲取智慧
    明朝中期,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術在民間出現,清朝將其引入宮廷,為皇室成員種痘,後來這一技術傳到歐洲,發明牛痘接種術,為最終全球消滅烈性傳染病天花奠定了基礎。   三是隔離傳染源。據史料記載,從漢代開始,就用隔離病人的方式來控制瘟疫的傳播。清代宮廷中設「避痘所」隔離感染天花者,規定在隔離九日後親人才可探視。   在整個防治進程中,中醫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