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武科舉考試的第一名的武狀元,武舉考試始於唐代武則天時期,興盛於明清與我們一般的認識略有差距,武舉人並非只論武功,還要有筆試部分,從宋代開始,軍事謀略,兵法,都是考試內容。到了清朝武舉制度達到了鼎盛,由於國家的重視,民間習武之風頗為盛行,武舉制度雖然直到1901年才被宣布廢止,但是1898年已經是最後一屆武舉會試了,題目中提到的張三甲就是中國武舉制度中最後一位武狀元。
張三甲生於開州一個武術世家,光聽名字就知道家人對他的期望,張三甲也不負眾望,年紀輕輕就在名師楊國昌指點下學有所成,楊國昌去世後張三甲拜入大內侍衛杜回春門下繼續悉心研究武藝。1897年已經出師的張三甲等來了證明自己的機會,和文舉考試相同,張三甲參加的武舉考試也要經過鄉試,會試,殿試。在鄉試中張三甲表現一般只是勉強中了舉人,但是在其後的會試中,張三甲大放異彩被恭親王奕忻慧眼識英,收入門下,殿試中更是無人能擋被欽點為武狀元。
鯉魚躍龍門,張三甲成為了開州歷史上第一位武狀元,並且有了恭親王這個靠山雖然此時戰場上已經是槍炮的天下,傳統武術已經少有用武之地,但是中了狀元的張三甲還是前途一片光明。張三甲中狀元後被授予「頭等侍衛」的頭銜,再加上喜得貴子可謂雙喜臨門,張三甲每天的工作就是迎來送往忙於應酬,再加上當時的時局張三甲深感報國無門,巨大的人生起伏以及精神的操勞使得張三甲一病不起,不久便不治而亡,年僅22歲。
1901年武舉制度被清政府廢止,張三甲也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武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