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
舒心老師:「親子筆記記錄了我和兒子間的生活瑣碎,平淡且真實,這是一位母親用心陪伴的寫實與呈現。也是一位母親送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
晚上,兒子和我聊起作文。
他說:「老媽,我覺得我的作文寫得還不算好。」
「你好像不太滿意自己寫的作文?」
「嗯,有那麼一點。」
「想知道媽媽的評價嗎?我覺得有些寫得還是挺好的呀!」
兒子的作文前段時間剛剛受到了肯定。
讀著他筆下的《胡與歌》,我被深深觸動了,感動著這孩子的心思竟如此細膩,情感如此真摯。
「我覺得自己的文字不夠優美,寫得比較平淡……」兒子說得很誠懇,不像是青春期的故作姿態。
我笑了笑:"我懂了,你是不是覺得沒有其他人,特別是像一些女生寫得那般的文辭華美、絢爛……」
「嗯,可能吧,我實在寫不出那樣的文字……」
「我特能理解你,兒子!媽媽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青少年時期的我也曾愛舞文弄墨,那時的我恨不得把文學中最華麗的詞彙都堆砌在我的文章中,開始是覺得文字很美,慢慢發現語言是美了,但丟了自己,失了情感,舍了真誠……」
「你的文章樸實無華,在文章中,媽媽能看到你自己,能讀到你的情感,這就是好文章.....」
"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我也希望有自己的風格......"兒子顯然get到了我的觀點。青春看似張揚,其實還是有著諸多不確定與不自信。
我鼓勵著兒子,是因為他的文字真的打動了我。他在寫他所擁有的成長人生與感悟。雖仍有些稚嫩,但日漸成熟。
01《胡與歌》--暢哥
櫃頂上,擺放著的鑲邊木盒裡,是爺爺的二胡,總是一塵不染的。與其它陳年的古董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知道,這是奶奶的至愛。
每在午後,奶奶都會坐在搖椅上,眼睛半睜不閉的,手裡捧著本厚厚的文件夾,那是爺爺親手抄的京劇曲譜,一筆一划,鏗鏘有力。
奶奶望著曲譜,嘴裡低吟著,像是夢中的囈語,但不一會兒卻陷入沉默。
她是想老爺子了。
爺爺拉得一手好京胡, 奶奶也會唱戲,他們或去戲園唱,或在家裡唱。
奶奶也像現在一樣捧著曲譜,懷抱著我,對爺爺喊聲:「過門兒!」
爺爺便搖頭晃腦地拉起琴來,絲絲入耳,琴聲像是歌者的吟唱,不緊不慢的,飽滿動人的。
我坐在奶奶的腿上,感受著其從胸膛發出的震動,這聲音是清脆的,琴聲與歌聲,交匯著傳入我的耳朵,令我的耳膜痒痒的,可我享受這感覺。
長大點了,也經過這些年的耳濡相沫,我知道了奶奶最喜歡的戲是《霸王別姬》,也是我最常聽的那一曲。
奶奶想教我唱,爺爺想教我拉琴,但我都沒有表現出很大的興趣,爺爺苦笑著,低聲道:「整天擺弄那洋玩意兒(鋼琴)有什麼意思?」
這時,奶奶就會在一旁說:「你爺爺啊!在戲班子,不是你爺爺拉琴,人家都還不唱!你還不願意學?」
我笑著說:「那我唱兩句吧,那個……」
「過門兒!」奶奶搶先喊了出來。
爺爺爽朗地笑起來:「破天荒了啊!暢暢想唱戲了,嘚嘞!給你拉一段《打虎上山》,上次教過你的啊!」
伴著爺爺的琴聲,我和奶奶一唱一和,唱了一段兒,曲終,爺爺大笑:「後繼有人咯!」看著爺爺奶奶的笑容,我想這大概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刻。
有時爺爺也會拉著我拉琴,我興致高時,便會同意,爺爺十分高興,樂得臉上的皺紋全擠在了一起。
爺爺抓住我的手:「這是一把位、二把拉,三把位難,你以後再學,這是哆……」
有一次,爺爺將一張曲譜拿與我「這是你奶奶最喜歡的一段兒,你選學著,剩下的我之後再教……」
我終究沒有學完。
爺爺走後,我再沒聽到那優揚的琴聲,奶奶也極少開嗓,整天坐在搖椅上,捧著曲譜,一頁一頁地輕撫著,無聲無息的。
又到清明,窗外下著雨,家裡的桌上擺著清酒、貢品,一個小小的祭奠儀式。
我將胡琴取出,從櫃底找出了那張泛黃的曲譜,我小心翼翼地拉起。
「君啊!從此離!」清酒在杯中湯起一圈圈水紋。
抬頭,奶奶已是淚目。
人生如文字。
最美的,不是披上一件華麗昂貴的外衣,
而是擁有樸實的內在和真摯的情感!
人生如詩篇。
我們捨棄的,堅持的,也正是芟繁就簡的成長與成熟。
這是我想給兒子傳遞的一種生活態度,也是創作態度。
兒子從小就愛閱讀,
在這方面我們的確下了很多功夫去引導他,
從陪讀到導讀,從看書到聽書,
很幸運,兒子挺吃我們這一套,從小就愛上了閱讀
看了不少書:歷史、科幻、童話、傳記......
相反,對於兒子的寫作,我從來不刻意指導,
更反對兒子參加那種「框架式或模板式」的寫作輔導班。
如果說我是兒子寫作的領航人,
那兒子嘴裡的奇人——他的高一語文周老師,
就是兒子的伯樂。
周老師的認可與欣賞點然了兒子的創作自信與熱情。
很希望兒子能保留他內心那些最真摯的東西,還有最豐富的想像力,
這樣他才能真正用心去創作每一篇文章,
包括他自己的青春與人生!
青春期雖然變得不愛與父母溝通與交流,
常常回到家把自己鎖在房間裡,
讓父母感覺與他們無話可說,
其實不是沒話說,只是他們更願意能被父母看到和聽到,
他們真實的想法,
不帶否定、也不會被指責,更沒有譏諷嘲笑。
青春期並不拒絕與父母交流,
只要懂他們,
用一種平等的方式交流,
他們也會敞開心扉,接納父母。
這就是與青春期的對話。
(文章原創作者:舒心老師,青少年心理諮詢公眾號創建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兒童心理成長指導師,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師,沙盤遊戲治療師、注意力訓練師。具有十餘年的心理輔導及家庭教育指導經驗,專注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諮詢輔導,專注父母成長教育指導。)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