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以前了,學生不是隨便就能夠罰的,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會很容易出問題。
但教育嘛,必須是要有罰的,沒有罰,光靠愛心,你以為就真的能夠把學生教育好?說句大實話,那真是非常非常理論上的事情。
愛心這種東西,泛濫了,到處都是了,學生時時能享受到了,其實一點價值也不會有。真正要想讓「愛心」在教育上起作用,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這個孩子很缺愛。這時,老師稍微展示一點兒「愛心」,才會有效果。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既然罰是教育裡無法避免的一件事情,那我們怎麼才能罰得安全一點兒?
君山是一名學校的德育老師,常年都面對著不同的學生問題。罰學生,幾乎是我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長期的實踐中,我總結出了4點原則,現在分享給大家。新老師可以學一學。
01、「為他好」原則;
記住,所有的罰,都肯定不是你個人意氣用事的罰。我們的罰,必須要有理有據,事實清楚,能讓學生心悅誠服。
一個有智慧的老師,罰學生時:1、一定是已經調查清楚所有的事情。事情不清不楚的,讓學生不服氣的,則會儘量以「敲山震虎」,嚇一嚇,警告警告,再給一次機會為主;2、罰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準備一些常用的大道理,比如:學習的重要性啊,個人的前途命運啊,班集體的榮譽啊,父母的期望啊,等等。這些大道理,是告訴學生,老師罰你,是為了你好,而不是為了老師自己好;3、罰的時候,要時刻記住,我們老師,應該是最文明的人,所以,堅決不能有髒話、有侮辱性的話、有歧視性的話;有的時候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可以板下臉深呼吸不說話,這個時候,嚴肅而鎮定的你才更有教育上的威懾力。總之,罰學生的最高境界,肯定是讓學生知道,罰他是為了他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心服口服,你才能罰得相對安全。
02、公平性原則;
其實,賞也好、罰也好,多與少是其次的,關鍵是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嘛,不公平的賞或者不公平的罰,最後才會生出不必要的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