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來了,孩子們在學校的學習終於告一段落了,吵吵嚷嚷地跳出校門,享受輕鬆愉快的假期,但是,讓孩子們失望的是,大部分的父母都被拖進補習班繼續學習,學習生活只是從學校模式轉變為補習模式。
寒假了,給孩子快樂還是上輔導班?遵循「四個原則」讓你不再糾結。
第一原則:放假不放學
孩子正處於學習知識、提高見識、學習本領、增長才幹的黃金時代,放寒假了,孩子的學校的文化課暫停了,但是學習的步調無法停止,也就是說,所謂的休息就是去掉「學」,學習知識,對孩子來說,主要是指一些體育技能、藝術特長等,這些光靠父母是不能讓孩子滿意的,只能用其他方法實現。
如果我們休息的時候,讓孩子自由快樂,讓孩子「我行我素」,在家看電視,在外面去網吧,唱卡拉OK,孩子會很開心,但是會忘記學生的天職,學的不是知識,不是技能,而是一部分壞習慣,就像一位網友說的那樣,假期過得很開心,上課變傻了。
第二原則:依情不跟風
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父母的期望相差很大,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補充孩子不會的知識,特別是初中、高中的孩子們,怎麼補?第一是自學補課,第二是請家庭教師補課,第三是通過網際網路補課,第四是通過補習班補課,這四種方式除了第一種方式以外,其他三種都是收費的,而且收費很高,因此,無論是怎樣的方式,都是根據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孩子學習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酌情決定。
第三條原則:識趣不強迫
這個原則主要對向幼兒園、小學的孩子申請體育、藝術等專門學校說,這裡的「粹」有三個意思,一個是父母知道孩子的愛好,第二,父母對孩子的興趣感興趣地進行指導,第三,父母會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興趣。
第四原則:適度不攀比
同事的孩子申請3個,我也申請3個,同班同學的孩子申請4個,我也申請4個,這攀登,對孩子的素養發展、身體發育沒有幫助,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身體狀況適當選擇。
作為父母,不「強制」孩子,不要「敲擊」孩子,讓孩子掌握工作能力,掌握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