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棉紡業大變革前夜:一紙貿易戰,驚醒大國夢

2020-11-22 和訊

  小美導讀:本文從中美貿易戰前因後果著筆,分析國內經濟痛點,立足全球棉紡織行業發展歷程,提出我國棉紡織行業或應處於第三階段的末、第四階段初的水平。中國棉紡織優勢與人民的勞動氛圍有密切關係。雖然1979年以來,中美雙方貿易摩擦不斷,但這次中美貿易戰或將給中國紡織品服裝等商品的出口貿易帶來前所未有的困惑,一定程度上加速中國紡織業製造業走向後續的質量提升數量大幅削減的發展階段。同時

印度

紡織發展迅速,中國棉紡產業必須提前布局。

  本文全篇近7800字,建議閱讀時間45分鐘:

  第一篇 貿易戰的前因後果(閱讀時間3分鐘)

  第二篇 國內經濟結構問題(閱讀時間7分鐘)

  第三篇 紡織業在多個發達國家的興衰史(閱讀時間11分鐘)

  第四篇 中國是否步入老牌發達國家紡織業興衰的後塵(閱讀時間15分鐘)

  第五篇 歷年來國際貿易規則下的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概況和貿易順差(閱讀時間7分鐘)

  結束語(閱讀時間2分鐘)

  第一篇

  貿易戰的前因後果

  一紙貿易戰,驚醒大國夢。經貿格局巨變,我們還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氛圍裡懵懵懂懂。美國這番對全球貿易夥伴的「折騰」,從一開始就不是「說說而已」。川普的「重振製造業」,某種程度上與中國「新時代」發展高質量製造業戰略思想不謀而合。巧合嗎?並不是。

  眾所周知,製造業是一國經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對於GDP的貢獻佔比很大。如圖:

歷年來美國製造業對GDP增長的拉動

2017年美國製造業對GDP增長的拉動

歷年來中國製造業產值與GDP對比圖

  以上圖中可以看出,美國製造業對GDP的拉動在川普繼任之前呈略降趨勢,而中國製造業卻在穩步增長,但與GDP增速剪刀差一直在擴大,說明中國製造業近年來已經越發落後於GDP的增幅。

  中國經濟實力的逐年壯大,是美國等老牌發達國家最不願意看到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略,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樣,一國若想崛起,因為人性的弱點使然,總會遭遇一些來自人為的、意想不到的磕磕絆絆,甚至導致功敗垂成。

近年來中國與發達國家GDP對比

  第二篇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國內經濟結構有問題

  房價,是中國當代社會各階層所矚目的敏感話題。房地產行業一家獨大局面,已經超乎幾代人的想像。因為房價持續上漲和房貸壓力,國人除房子以外,對各種商品消費需求,包括日常消費大品類和紡織服裝等,均有日趨縮減的趨勢,導致各行業特別是製造業漸顯經營困難,產業和產品升級顯得既無心又無力,國民收入及就業的穩定性現隱憂。於是,民眾和機構「一夜暴富、急功近利」的投機」心理,成就了「股災大宗商品狂歡高房價同業業務」怪圈。而「樓市」,則被評為最具投資價值和保值的市場。各金融機構資金不願進入投資周期較長的實體經濟,資金在「同業業務」空轉,或「出表」和「委外」給各種投資、理財機構,在以上多個投資市場輪動,「脫實向虛」便形成了。高新科學技術開發及應用等提高生產力的舉措,在任何時代都是正確發展之道,卻被當今國內部分階層倒退了的「三觀」所忽視和排斥!

  房地產商出身的美國總統川普,自然非常清楚房地產的死穴在哪裡!過高的中國房價,已經遠遠超出世界平均的「房價收入比」。而銀行「房貸」和中國房奴則已經被高位套牢,高層的竭力維穩房價的努力,或許就是那匹「差了幾根稻草」就能壓垮的駱駝。這一點,作為旁觀者的川普或許早已心知肚明。振興美國、遏制中國,無限期的加息周期將股債匯房等投資市場資金引流到美國、貿易戰遏制中國的出口加工貿易從而重啟美國製造業,讓中國苦撐的現行經濟結構「塌方」,用經濟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或才是川普智囊團的高妙之處。美國人將中國古老的「孫子兵法」運用的淋漓盡致。

  中美日房地產業和相關建築業增加值及其佔GDP比例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美國經濟分析局(BEA),日本國家統計局、同策研究院整理。

  由上表可知,按照廣義房地產業增加值對GDP的貢獻來作比較,我國目前房地產的貢獻率要高於美國和日本。2016年我國該值為16%,同期美國為14.53%,日本在13.5%左右(根據過去六年較為穩定的歷史值推算)(見上表)。數值高出的部分主要來自於與房地產相關的建築業,這符合中國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對於新建房屋的持續需求,而美國和日本的城鎮化進程基本完成,房地產相關的建築業對GDP的貢獻率相對較低。

  註:以上圖表及觀點、數據,引用自央行參事 盛松成《中國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被嚴重低估》一文。文章認為,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房地產業的增加值為48190.90億元,對於GDP的貢獻率為6.48%。根據盛松成觀點的測算,實際該值在12%左右,被低估了約5.52個百分點。

  第三篇

  紡織業在多個發達國家的興衰史

  在世界紡織業發展史上,英國、美國、日本、聯邦德國、義大利、韓國、臺灣等當年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曾經以紡織業作為經濟發展起步階段的首選行業。從英、美、日等國紡織業由興盛轉向衰落的過程,得出紡織行業是有生命周期的。紡織業是勞動密集性產業,特點是投資較少、見效較快、生產周期短、是與多數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常消費品和能安排較多的就業機會等。所以,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化初期階段,都會選擇作為紡織業作為起步的首選產業。但隨著經濟發展及各種要素的改變,其地位將逐年下降。因此,近年來出現的「產業轉移理論」,或許能更好的詮釋世界紡織製造中心的變遷。

  所謂的產業轉移,就是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 在原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陳蓉芳的一篇《產業轉移理論與國際紡織製造業中心的變遷》論文中,對產業轉移做出這樣的描述:

  「產業轉移亦可稱為產業區域轉移,是由於資源供給或產品需求條件發生變化後,某些產業從某一國家或地區轉移到另一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行為和過程,主要緣於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自發行為,這是一個包含國際間與地區間投資與貿易活動的綜合性要素與商品流動過程,是具有時間和空間維度的動態過程。它也是國際間或地區間產業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轉移國或地區與轉移對象國和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

  文章引用了原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坦的學術作品,定義了「世界工廠」的概念,稱「世界工廠」就是全球製造中心,一方面體現在它的總體製造能力上,另一方面也體現在某些領域、某些產業在全球範圍內的領先地位,其製造業產品主要是是為世界各國生產的,製造規模和製造能力足以影響全球的產量和價格。文章稱,現代製造業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廠概念,內涵相當豐富,它的中心已經不再「加工」的聚集點上,甚至加工也不再一個聚集點上,而是全球化了。產業的靈魂在何處,何處就是中心。製造業中心的代表國家是美國,美國的崛起取代了英國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而不是英國的世界工廠地位。美國的經濟發展始終以國內市場為起點和依託,當國內市場過剩時,國際市場的拓展進一步確立了美國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地位。繼美國之後,日本、義大利等都曾作為過國際紡織製造中心。

  世界紡織發展史上,英國、美國、日本都曾走過了起步——輝煌——衰減的過程,英國還曾經被稱為世界工廠,美國曾被稱為世界製造中心。日本、香港、臺灣、義大利都成為過世界紡織製造中心。但是現在,川普似乎要打破這些歷史規律了。

  英、美、日三國紡織製造業歷史的各階段發展情況

  文章總結紡織業由盛到衰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技術因素、制度因素和市場因素。

  從英美日三國情況看,概括如下:

  1、紡織製造業本身的關聯效應。具體指紡織製造業通過自身的擴張,增加了紡織機械的龐大需求,刺激了機械製造業的發展,促成了相關工業部門的興起。

  2、工業深化的客觀需求。紡織製造業帶動了交通運輸業等多種行業的發展,客觀上增加了對能源、原材料和機械設備的需求,重工業開始大幅增長,包括紡織品在內的輕工業比重及發展開始下降。

  3、重複投資擴大產能導致產業國際轉移。當紡織製造業成為過剩產業時,對發達國家來說,隨著紡織技術的廣泛傳播,本國的技術優勢逐漸消失。資本、原料、勞動力等要素的成本開始起到關鍵作用,擁有充足原料和廉價勞動力的國家優勢凸顯。這時,發達國家會把紡織業製造業通過直接投資等途徑轉移到原料和成本較低的國家,而自身則由出口國變為進口國。

  基於上述幾種情況,多數大國紡織業衰落了。

  第四篇

  中國會步老牌發達國家紡織業興衰的後塵嗎?

  我國紡織製造業真正成為「中國世界工廠」一部分的時點,應該是在1994年。當時在經歷了幾年「限產砸錠」、淘汰落後產能後,中國紡織業得以重新整合。為適應當時的經濟金融及貿易局勢,時任副總理朱鎔基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美元-人民幣匯率從5.76到8.60一次貶值到位。也就是從這時起,中國的出口加工貿易開始高速發展,經歷了以加工出口貿易促進經濟騰飛的所謂「黃金10年」,成就了「世界工廠」地位。2007-2010年的金融危機期間,紡織業發展和出口貿易進入非正常階段。到2011年至今階段,表面看中國紡織業生產恢復較為穩定,(美元計價下,因人民幣匯率偏強導致總金額虛高而數量並沒有增加),但增長幅度卻全面轉為負增長。

中國近年來紡織品服裝出口情況走勢圖

  數據來源:世界紡織鞋帽網。

近年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勢圖

  註:因為以美元作對比,走勢下行表示人民幣升值。

  中國不但出口額及出口增長率在下降,而且產能和增長率也在下降。

1999-2017歷年來中國紡織品和服裝業累計產成品

1999-2017歷年來中國紡織品和服裝業累計產成品比去年同期增長

  註:剔除了2007-2010次貸危機不正常時期的數據。

  圖中顯示,金融危機後至今,國內紡織品(紗)和服裝類產成品以美元計價雖然變動不大,但增幅大幅下降,人民幣匯率走強致使實際金額虛增,實際增長幅度大幅走低。

  而且,圖中紡織品(棉紗)的增長率始終低於服裝,新興紡織國家的棉紗等半成品對中國市場的衝擊明顯。

  那麼,中國紡織業目前處於何種地位?如何評估當今中國紡織業所處發展階段呢?我們還是引用陳蓉芳《產業轉移理論與國際紡織製造業中心的變遷》文章中,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Peter kilduff教授的「紡織製造業經濟持續發展理論」分析一下問題。他依據主要產品、產業成長、進出口量、產業策略、生產能力、產業結構等項目指標,結合紡織製造業的發展特點,將紡織製造業的發展合併歸納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紡織製造業的維生階段。特點是以天然纖維為原料,手工生產的傳統民族特色產品。行業發展速度很慢,進出口數量不多,國內市場規模小難以進入,國民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自給自足。

  第二階段是紡織製造業的起飛階段。特點是以天然纖維為主的紡織品和成衣。產業處於加速成長的後續整合期,產品結構向縱向發展,成衣類的出口開始增長,成為大宗類別的紡織品出口。同時成品布和化纖進口快速增長,代加工是主要的出口生產加工方式。服裝產品多樣化,傳統的紡織品生產是其競爭優勢,但自身市場仍舊規模小難以進入。

  第三階段是多樣化的整合。產品的內容和範圍更加廣闊,化纖織品、家紡也得到了發展,發展速度由高峰滑向平緩。成衣類出口達到峰值。化纖和紗、布等紡織品出口迅速增長。代加工時代終結,轉而生產中檔產品。國內經濟進入快速工業化時代,城市化加速人口快速增長,國內市場快速擴大並容易進入。

  第四階段,原來的大規模生產模式結束,轉向設計生產高附加值產品階段。特點是國民經濟發展到成熟的工業化階段,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產業成長緩慢,產業架構開始縱向橫向整合,產品策略向後延伸,品質提高。生產模式為代加工生產高檔產品,並出現原創設計和向打造自有品牌發展。主要產品為化纖紗、布、成衣,成衣、家用、產業用紡織品呈多元化發展。化纖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加,成衣類不但出口大幅下降而且進口快速大規模增長,本地產業的競爭優勢轉為中檔化纖和高品質流行產品和科技含量高的紡織品。專業市場規模大且數量眾多,市場細分程度和開發程度非常高,產業策略為持續升級和產品、區域上的多樣化。

  第五階段是創意整合。特點是達到這一階段的國家大多為先進工業化和後工業化國家,本國的競爭優勢產業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高質品牌、創新產品及服務,高科技紡織品的產業。產業結構經過橫向且更為優質的實際整合,將創意功能和設計元素從生產製造分離出來,進行原創設計和品牌的市場化,具有世界頂級技術並向全球擴散,產品更注重高端品牌和品質及時尚流行元素,高端織造及定製訂單為主要的發展方向。產品以完善的技術和流行的纖維紡織服裝產品的大規模出口為主,進口也是大規模全方位的纖維、紡織品和成衣的進口,具有規模大、高檔、高度細分等特點,是完善且高度開放的市場。

  從以上紡織製造業發展五個階段定義看,總體產能及產業質量走勢概括為:

  「低質低檔起步」「低質但數量騰飛」「中低檔但數量達到頂峰」「中高檔但數量下滑」「高檔高端但數量有限穩定」模式,我國或應處於第三階段的末、第四階段初的水平。

  與世界上的老牌紡織大國相比,中國唯一的不同,在於中國是人口及資源大國,內銷佔有很大比重。在馮莉萍、沈漪一篇對Peter kilduff教授的專訪文章《貿易關係平衡新思路》中,Peter kilduff教授認為,中國紡織業的發展優勢一方面在於勞動力資源,這不僅僅是指勞動力成本的優勢。與孟加拉和中東國家相比,他們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更加低廉。但中國所體現的是勞動力素質,不光是指技能,還包括一個國家已經建立的勞動傳統和勞動氛圍。世界上有一些國家的工人,在掙取的工資足夠其在未來半年或一季度生活所需時,那麼在未來這半年或一季度中,他們便不再出去工作。這種行為會讓外商難以穩定在該國的生產經營活動,同時,技工的斷檔使得生產企業需要不斷支付高額的培訓費用。所以說中國在勞動傳統、激勵機制和勞動生產效率方面都有絕對優勢。

  對中國紡織製造業的發展,數年前Peter kilduff教授就做出如下分析:「中國紡織品最大的發展優勢,在於它擁有最廣闊的市場,及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所有的國際競爭優勢都建立在國內產業的發展基礎之上。」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將提供產業發展的空間,這種理念可以用學習曲線來解釋:一個國家在大規模的生產過程中不斷積累經營,學習提高,單位產品的勞動力成本就會隨之降低,也就是說中國由於市場需求量方面存在優勢,可以通過大規模持續生產,強化其勞動力成本低優勢。另一方面,中國的紡織品纖維等供應非常充足,紡織品未來幾年最大的轉變是由全球分散採購向垂直供應鏈整合,過去傳統的在A國生產紗線,在B國生產面料,再C國生產服裝,然後在D國銷售的傳統供應鏈模式缺乏效率,今後若採用在中國生產紗線、面料、服裝,然後在某國銷售的垂直供應鏈模式,或許不久之後,中國會成為織物後整理、人造纖維等方面的領頭羊,或將與日本50年前以物美價廉的商品開拓市場,最後通過技術方面的投資實現產業升級類似。

  遺憾的是,由老牌紡織國家興衰分析出的結論及預測,給中國紡織業製造業畫出的這張「香噴噴」的充滿誘惑的「餅」,或將被川普的「重振製造業」和消除中美貿易逆差的逆紡織製造業歷程所塗抹掉。

  第五篇

  歷年來國際貿易規則下的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概況和貿易順差

  新中國成了後直到1972年尼克森訪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而且更是到1979年7月,才籤署了中美貿易關係協定,1980年2月1日起正式生效,兩國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但是,不久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便開始了。如下:

  1979年美國單方面宣布對中國七大類出口紡織品實行限額。

  1983年,美方織品貿易協定談判時要求降低年增長率,中方沒有讓步,談判破裂。美方宣布對中國紡織品實施新配額,中方則宣布減少或終止購買美國棉花、化纖和大豆。最終於當年9月達成第一個紡織品貿易協定《多種纖維協定》(MFA)。

  至1987年,中美共達成3個紡織品貿易協定,對我國紡織品配額限制品種有最初的8種擴大到87種,覆蓋了輸美紡織品種類的85%。

  1990年代,中美已經籤訂了5個紡織品貿易協議,而且美國人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多次單方面違背協議扣減中國對美紡織品出口配額,還數次發起反傾銷調查,貿易摩擦不斷。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但美國對中國的紡織品出口配額政策並沒有改變。

  2002年9月5日,美國紡織品協會以中國價格競爭為由對中國5種紡織品(針織布、紡織面料箱包、袍服、文胸、手套)實施數量上的選擇性保護措施。

  2005-2008年間,美國在中國入世工作組報告中建立美國紡織品進口安全閥,規定如果中國某一類紡織品對WTO成員的出口激增「擾亂市場「時,WTO成員可臨時實行限制。

  2005年1月1日,紡織品出口配額取消,中國紡織品出口能力短暫釋放。但美方為了保護本國利益,頻繁啟動WTO允許的242特保條款加以限制。如從5月23日起,對中國棉針織襯衫、棉製褲子、內衣、精梳棉紗、男梭織襯衫、化纖針織襯衫、化纖褲子、胸衣、其他化纖長絲布等設限。

  2005年11月8日,中國商務部與美國在倫敦籤署了《紡織品和服裝貿易諒解備忘錄》,貿易爭端暫時獲得解決。我國從此進入後配額時代。當時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分析報告顯示,取消配額後,只要各主要進口國認真執行紡織與成衣協定,或許200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在全球所佔份額將比2002年提高6-7個百分點,紡織品出口總額或將佔全球的30%。紡織產能進入快速擴張時期,直至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在內的多數國家自顧不暇,暫時無法顧及紡織品貿易,期間較大的貿易糾紛暫緩,直到川普時代。

  加入WTO後,特別是後配額時代,我國紡織業得到飛速發展,但也給紡織業帶來投資過熱的隱憂。當時的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稱,紡織品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成本。行業投資過熱,必定形成對人員、原材料等成本的過熱,引起價格上漲,抵消出口的價格優勢。而且,產能導致產量的井噴,將導致價格競爭性下跌,倒逼行業洗牌。

  與此同時紡織貿易順差多年持續遞增,成為外匯收入和儲備增長的重要來源。按照美國政府當時的說法,自2000年以來,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國。美對中持續增長的逆差,必將加劇日後貿易摩擦的發生的頻率和程度。

  歷年來中美貿易差額表

  以上所述,均是國際貿易規則下運行多年的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歷史。然而,這次卻與以往大不相同。商人出身的美國總統川普,糾結的是貿易國之間順差與逆差的利益平衡甚至均等,不但打破了以往所有的貿易規則和全球各國、經濟體間的互補功能,甚至威脅美國將退出世界貿易組織,毀掉以往多年全球多數國家和經濟體艱苦磨合達成的貿易框架。

  結束語

  美國不按遊戲規則出牌的新動態,或將給中國等國的紡織品服裝等商品的出口貿易帶來前所未有的困惑,一定程度上加速中國紡織業製造業走向後續的質量提升數量大幅削減的發展階段。

  同時我們絕對不能忽視一個與當年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類似的人口大國-印度,其國內當前經濟狀況,依託紡織業起步或正當其時。如果我們繼續靠「世界工廠」、「大路貨」的思想,走低端粗放的經營路子,這條路或已遭印度類的國家封死了,行不通了。

  也許中國紡織服裝業不會像英美日那樣大幅過快走向衰落,但也會有相當程度縮減,因為人口大國的消費問題,和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維持一定規模並提升質量結構和品牌,定位於中高檔應是最佳選擇。對紡織產業鏈來說,中高檔產品品牌化路線,帶來的或將是對棉花等天然纖維消費的縮減和質量結構的提高,功能性纖維和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逐步增加,未來的國內生產或將定位於中高檔優質品牌化產品,低端和高端需求依靠進口的局面。產業鏈各方應及早做出預判並做好應對措施。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美爾雅期貨。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馬金露 HF120)

相關焦點

  • 貿易戰的危害反而更大
    貿易戰雖然不是軍事衝突,但是它對於國際秩序的破壞程度並不遜於大型的世界戰爭,其危害更會深入國際政治的肌理,腐蝕大國政治的根本。其具體的情形如何,且待筆者慢慢道來。     而更為讓我們感受深刻的就是川普對於中國的貿易制裁,這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大戰。
  • 中東大變局前夜,內塔尼亞胡訪問沙特,以色列阿拉伯聯盟呼之欲出
    現在大概處於中東大變局的前夜,對於以色列而言,最大的對手就是伊朗 而現在的情況則是,川普敗選總統,拜登上臺之後,會改變中東政策,美國大概率會重新遵守伊朗核協議,對伊朗解除制裁。因此,以色列的時間不多了。對於沙特而言,最大的對手也是伊朗,伊朗哈梅內伊政權不顛覆,沙特寢食難安,僅僅一個葉門胡賽武裝,就嚴重威脅到了沙特的安全。
  • 一個學佛的人告訴我,所謂預知夢,就是有慧根者的業果已經成熟了
    而預知夢,則是這形形色色夢境中,最令人著迷一種。我們不說「既視感」、「幻覺記憶」等等這種夢中似曾相識的夢境種類。因為真正做過預知夢的人,是能體會到這其中的分別的。這是一件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居住在伯明罕的艾爾文,並不是一個多夢的人。但是在半年多的時間內,他卻反覆被相同的一個夢境所困擾著。
  • 那天,我被一個有關寶可夢的夢給驚醒了……
    ,臺灣*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一個關於寶可夢,或更確切地說,是一個關於比比鳥進化到波波的夢。不諱言地,我每天睡前都會玩一下寶可夢。雖然這算不不了什麼大事,但夢到虛擬怪獸的話就不同了!我記得在某個晚上我做了個關於寶可夢的夢之後突然驚醒。而且醒來之後感到非常地困惑與憂慮。隔天早晨,我半開玩笑地跟家人朋友們說了我的怪誕夢境,還自己總結了一下原因,認為應該是因為玩寶可夢玩得太入迷了。
  • 如何成為製造業大國?曹德旺直言不諱,提出兩大「解決方案」
    如何成為製造業大國?曹德旺直言不諱,提出兩大「解決方案」 推薦語:還記得小的時候,那時候網際網路還沒有那麼發達,小朋友的夢想還是那麼單純,他們以長大後當科學家、當醫生等為榮。 可是現在呢?
  • 全新資料片來襲《戰爭與文明》備戰太空前夜!
    在《戰爭與文明》的時代發展進程中,玩家們總是期待著更加高級的時代來臨,冷戰時代已經拉開了序幕,而在這之後,即將迎來《戰爭與文明》全新資料片——太空前夜!全新資料片 太空前夜揭幕戰太空前夜為冷戰時候後的全新資料片——太空時代的序章,在太空前夜這一版本中,冷戰時代的硝煙尚未消散,太空時代的戰火已經點燃。
  • 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為了實現「兩個構建」的目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以「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夥伴關係網」為兩大抓手,五年多來,形成了國安委、亞投行、瀾湄合作等機制,在加強外交統籌、促進互聯互通和周邊外交示範等方面,協調並進。五是外交能力不斷增強,實現首腦外交、主場外交、經濟外交、多邊外交、公共外交的全面推進。
  • 棉紡中的質量問題:棉結多怎麼處理
    棉紡中的質量問題:棉結多怎麼處理 2017-12-21 11:26:08 來源:全球紡織網 棉紡中的質量問題:棉結多怎麼處理?
  • 為什麼天天睡覺都做噩夢,總是被驚醒?醫生給出科學的解釋
    經過醫生的一番檢查,再詢問這位年輕的小夥晚上睡眠的情況,這位年輕的小夥回答道:「最近的睡眠質量都不太好,經常性的入睡困難,及時睡著了也會經常出現睡不安穩,做噩夢,容易被驚醒現象發生。」醫生了解清楚了該年輕的小夥情況,告訴他說睡眠不好會引起很多症狀,脾胃功能虛弱就是其中的一種,一定要睡好覺。
  • 聲控福利 《那兔之大國夢》 全程原版聲優配音
    經典國漫IP改編手遊《那兔之大國夢》一上線就為大家帶來了驚喜!9月28日開啟iOS不刪檔公測的《那兔之大國夢》不僅有原班人馬策劃、監製,同時《那兔》動漫中北鬥企鵝配音工作室的所有配音也在遊戲中再次集結,為各位兔子帶來一場美妙的聽覺盛宴!  戴耳機的種花兔注意!小心耳朵會懷孕!
  • 風吹過重門深庭院幽冷 一紙紅箋約下累世緣分
    雖然之前只看過唐七公子的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但感覺上他寫的故事都是一個路數啊…特別是人設都感覺一個樣兒…還有,這本書和九州有一毛錢關係啊!我還真帶著看九州的心情和期待看了。殺時間用。作為考據癖,我實在是雷在古風文裡摻雜現代用語的寫法。
  • 朱成虎: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胸懷天下之人,方有大格局。這個題目實際上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格局,另一個是大國崛起。1今天的世界戰略格局是一超主導、多強制衡首先我想談什麼是世界戰略格局。我們通常講的格局多極化之類的就是指世界戰略格局。
  • 楊萬裡夏天午睡被驚醒,看窗外雨打荷葉,寫出一首極具動態美的詩
    西湖昭君怨·詠荷上雨午夢扁舟花底。香滿兩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上片寫詩人夢中泛舟西湖花底,卻被驟雨打篷的聲音,從夢中驚醒。晴朗的夏天中午,楊萬裡正在休息,睡夢中恍恍惚惚好像駕著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賞花聞香,飄渺的煙霧圍繞在湖面,荷花的香氣撲鼻而來。正在這種如夢似幻的美夢中徜徉,突然,聽到一陣暴雨擊打船篷的聲音,又急又快,讓人從睡夢中驚醒,原來是一場夢啊!
  • 一紙聲明能遏制「一稿多投」嗎?
    一紙聲明能遏制「一稿多投」嗎?一紙聲明就能遏制「一稿多投」嗎?青年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青年報記者 酈亮  「一稿多投」僅僅是因為想多賺點稿費嗎?  這發布聲明的45家文學期刊,幾乎囊括了中國目前最重要的文學雜誌,可見「一稿多投」已經到了何等泛濫的地步。
  • 《大數據時代》,一場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
    大數據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它與雲計算共同構成了下一代經濟的生態系統。一切皆信息。大數據時代的好地圖文/潘亂 (虎嗅編輯)《大數據時代》是一本真正懂大數據的人寫的實實在在的關於大數據方方面面的書。
  • 逐夢「中國建造」更加輝煌未來——寫在2020中國建築產業網際網路...
    這是我國建築業逐夢「中國建造」更加輝煌未來的重要會議。會議期間,嘉賓達成一致共識:科學技術已成為後工業時代影響產業變革最關鍵的因素,建築業必須改變碎片化、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向集成化、精細化技術密集型生產方式轉型升級。未來,中國建造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高度重視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對工程建造的變革性影響,要制定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實現工程建造轉型升級,促進建築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 周邊秩序進入變革關鍵期
    原標題:周邊秩序進入變革關鍵期 我國是周邊安全環境最複雜的大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更加進取的心態、更加周全的謀劃、更加大度的形象,在周邊開拓奮進,贏得前所未有的戰略優勢。這種良好開局同國際戰略環境加速變革帶來的大環境、同域內外各方心態變化形成的小環境相疊加,推動我國與周邊互動進入新境界,推動周邊進入秩序變革重塑的關鍵期。
  • 述夢者——操控夢中夢
    突然驚醒,眼睛睜開,四周看得一清二楚,就是身體動彈不了。之前看過一本書《十四年獵鬼人》,遇到鬼壓床應該舌頭頂住上牙,默念「南無阿彌陀佛」,發現不奏效,知道要等二次醒來。又懵懵的入睡,每次操控能空間都是這樣的開始。夢裡直接進入到我現在工作的地方——泉州。知道自己可以隨意切換夢境,知道自己現在在做夢,知道自己可以任由做事,開始瘋狂起來。
  • 中國財經媒體對「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框架分析
    2018年7月6日,美國政府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標誌著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開始了貿易戰。2019年6月29日,中美元首大阪會晤同意繼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2019年8月24日,美國宣布將提高對約5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稅率,嚴重違反大阪會晤共識。 長達一年多的中美貿易戰,給中美兩國和世界帶來了巨大影響。
  • 中美貿易戰與天王星進入金牛座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首先,是金融與貨幣的革命與變革。天王星代表的是變革、革命、叛逆與反傳統,而金牛座代表的是金錢、財富、貨幣、銀行與金融體系。天王星進入金牛座,代表人們在價值觀、金錢觀以及現實層面的金融、貨幣、銀行體系方面將會發生某種變革乃至於革命,甚至在國家之間都有可能會發生貨幣戰爭或者貿易戰爭。其次,是網絡將成為獲取財富的主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