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為什麼核電站要把剩餘的熱能排入大海,為何不給南方供暖?
對於核能,相信大家都已經多少有了解了,這是一種情結能源,現在也已經逐漸進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了,現在我們國家已經修建而成並且也已經投入到商用的核電機組已經有34臺了,不過對於核電站對於核能的利用率是在百分之三十三左右,省下的大部分能量是會排回大自然當中,可能在這時候就會有很多朋友產生疑問了,為什麼要將這剩餘的接近百分之七十的能量給浪費掉呢?為什麼不能夠給南方供暖嗎?
確實我們可以感受到在冬日裡的寒冷,在北方有暖氣,雖然他們的室外非常寒冷,但是室內是溫暖的,而南方在冬天是室內室外都很冷,還有不少網友調侃道,進入家裡是越來越冷,家裡還沒有室外來得暖和。為什麼不將剩下的百分之六十用來給南方供暖呢?
其實不僅僅是核電站會有這樣看起來十分浪費的現象,傳統的火電站也存在著這樣大量的浪費情況。整體上來看都是由於現在我們的技術對核能的掌控力並不足,技術是制約著我們的關鍵,我們在導出核電站的熱能時候避免放射性物質進入到管道當中也就需要在原油的環路基礎上加上一個環路,隔絕用戶和放射性物質。
核裂變反應是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低,需要穩定的冷源來進行冷卻的,目前我們還是使用海水來作為一個冷源冷卻,那麼如果說給南方供暖的話,則是變成使用供暖管網來進行冷卻,這時候需要技術上的一大提高,一旦出現了洩漏問題,核電冷源是會受到嚴重威脅的,在這當中不僅僅是技術需要考慮,還需要考慮到成本問題。而且現在我們對於核能供暖方面的研究還是比較匱乏的,所以也就沒有使用給南方供暖來將供暖管網作為一個核能冷源。
再者就是南方供暖沒有太大的必要性,南方的冬天算是比較溫暖的,雖然說冷,但是也沒有冷到需要暖氣的程度,或者是說需要供暖的天數比較有限,大部分核電站距離人群密集地區還是比較遠的,假設進行供暖的話,需要去鋪設極長的隔熱管道,經濟成本有些高,與其使用核能來進行供暖還不如使用或火電來給住戶進行供暖來得實在,當然了對於其他國家也是會有核能供暖的例子,像是德國的格賴夫斯瓦爾德核電站之前就有一頓啊時間愛你是使用核能來供暖的。但是後來也是因為這一個核電站並不符合西方的一個安全標準,最後核電站退役了。目前來看,雖然和點讚是有著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熱能是浪費掉了,但是相比起其他的一些發電方式,核能發電還是有著自己獨特優勢的。
成本其實也並不是最為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安全問題最重要,核電站需要穩定的冷源來冷卻,假設真的使用了供暖管網來進行冷卻,這時候管線發現洩漏了,核電冷源收到的威脅是很大的。通過利用核電站部分餘熱進行供暖的話,整體脫離了使用海水冷卻存在著很多大風險,至少還是需要有海水作為備用冷源。
再來就是關於冷源穩定性的問題了,水的比熱容會比較大,收到天氣的影響也比較小,雖然天氣溫度會有變化,但是也並不是很大,水的溫度變化還是比較小的,這也就是東部沿海地區溫差比新疆地區溫差小的原因。東部地區並不會出現「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場景。那麼使用海水來進行冷卻則是最為穩定的,這時候供暖就會收到天氣的影響。
其實我們都是希望能夠用來供暖,然後將熱能最大化使用,但一些現實問題確實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整體上考慮下來還是覺得使用海水作為一個熱能的冷源會比較合適,所以說目前在技術還沒有那麼先進的情況下當然還是選擇海水來作為冷源,而不是選擇給南方供暖。確實需要承認的是我們都是希望能夠最大化去發電,不浪費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這些熱能,但是技術也是需要慢慢提高的,如果在更早之前我們就連核能發電的技術都沒有,那時候跟現在相比,現在也已經是進步和多了,未來我們也是會在技術上、成本上逐漸的加強,讓我們可以最大化的使用,最大化的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