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把123萬噸核汙水排入太平洋,核威脅距離我們有多遠?

2020-12-05 騰訊網

問題只可能被掩蓋,但絕不會自行消失,這是人類必須實事求是面對的困境。

現在距離2011年3月的日本福島核事故危機過去差不多將近10年了。10年之中,我們可能早已忘記這一事件。但根據日本媒體最近公布的消息,日本政府決定計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儲存的100多萬噸帶有放射性物質氚的核廢水直接排入太平洋。

原來在事故之後,沉入核反應堆底部的核廢料必須使用大量的冷卻水進行冷卻,再加上雨水和地下水的大量滲透,每天將產生大約180噸的高濃度放射性的核汙染水。截至今年9月,核電站周圍已經建起約1000座鋼製存儲罐,用於保存123萬噸的核廢水。

從圖片裡我們可以自行感受下這個場景,根據日本政府給到的數據,這些儲存罐最快將在2022年裝滿。用福島核電站負責人的話說就是,他們已經別無選擇,只有這個辦法(排入大海)行得通。

但是此計劃一經公布,首先遭到了福島本地漁業協會和日本漁業聯合會的堅決抵制。這無異於將對當地剛剛恢復的漁業生產帶來又一次的毀滅性打擊。同樣,這一舉措遭到來自我國和韓國政府的強烈關注,我方勸日本慎重考慮,而韓國則表示如果日本真的行動,他們將向國內外法庭提起訴訟。對於我們大眾而言,自然也非常關心這一排汙之後,對海洋環境,特別是海洋水產會帶來哪些影響,以後要是吃南美的大蝦可能就要不香了。

年初有隨著全球化流動而蔓延全世界的新冠病毒,未來可能有隨著洋流跑遍太平洋的核放射物質,剛剛享受了十多年和平穩定、快速發展的國人,可能確實要操心下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在未來可能的樣子了。

關於核能源以及可能造成的核危機,就像達摩克勒斯之劍一樣,既帶給人類巨大的動能,又是高懸頭上的巨大威脅。這一次,我們主要談一談一個陌生的話題,核威脅到底離我們有點遠。

一部核能發展史,也是一部核能存廢的爭論史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公式和費米的鏈式核反應堆模型被發現之後,恰逢二戰時期,核能一經發現,就被用於了原子彈的開發。那兩顆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的毀滅性的原子彈,一方面加速了二戰的結束,一方面又開啟了人類進入核威脅的冷戰時期。

隨著二戰的結束,核能不僅用於大國之間博弈的核武器威懾,也開始用於製造穩定可靠的核反應堆,開始了對外輸送電力的民用用途。

從20世紀的50年代,全球首座商用核電站開始,商用核動力反應堆就開始在全球多個國家陸續出現。截至2014年,全世界只有8個國家擁有製造核武器的能力,但卻有31個國家擁有445臺商業核動力反應堆,總裝機容量達387GW,這一發電量超過法國和德國所有電力來源的3倍不止。近幾年,全球和反應堆建設又進入了一個加速期。

目前,五大核能發電國家——按照排名順序分別是美國、法國、中國、俄羅斯和韓國,發電量佔世界核電總量的70%,美國和法國這兩個國家的核發電量佔全球總量的47%,再次佔到近一半,法國的電力來源中有四分之三來自於核電,而日本也有將近四分之一的電力來自於核電。對於傳統化石能源緊缺的國家來說,核電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但是伴隨著核能的擴張,關於核能的存廢問題也一直被人們討論著。核能最致命的問題就是核反應堆一旦出現問題,嚴重的核洩漏和核輻射將嚴重危及周圍地區,甚至是全人類的生命安全。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擔心的事情總會發生。截至現在,人類已經遭遇三次核洩漏事故,分別是1979年的三裡島核洩漏,1986年的車諾比核洩漏事故和2011年的福島核洩漏事件。

三裡島核洩漏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評為第五級。此次事故雖未造成重大公共安全和環境災難,但是讓賓州當地經濟大受影響,也影響了這一時期美國的核能建設。

車諾比核事故更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災難,成為核能歷史上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當時,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釋放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最終導致數萬人因輻射線死亡,數萬人飽受癌症困擾,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美元。

第三次重大事故就是2011年的福島核洩漏事件,在混亂的救火和緊急處置等一系列措施之後,核洩漏狀況仍然持續惡化,從原先的5級上升到同車諾比一樣的7級,最終只能通過不斷的注水降溫的方式來冷卻融毀的核反應堆芯了。

當時的蘇聯面對車諾比核洩漏事故,沒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只能通過「封棺」的方式用混凝土澆築把整個反應堆給封閉起來,但並沒有解決內部的高量輻射物問題,隨著時間推移,水泥風化,現在的烏克蘭政府必須要重新面對核洩漏的威脅。

日本則決定要徹底解決福島的核輻射威脅,打算在2040年左右把整個核電站全部拆除改建公園。但關鍵問題在於要把沉入爐底的核燃料棒取出,而清除進入爐底的路障,接近核燃料,已經遠超人類能夠承受的標準,日本只能寄希望於能夠完成如此複雜任務的專業機器人,但至今也沒有實現,最終只有每天源源不斷抽取出來的核廢水。

現在已經快要爆滿的核廢水處理問題擺在了日本政府和民眾的面前。

排還是不排,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為什麼日本政府不從一開始就將核廢水排入大海呢?最一開始,這些核廢水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質,事故責任方的東電公司必須要採用多核素去除裝置進行過濾處理,但這種裝置無法有效去除核汙水中具有放射性的氚,所以他們只能先將水儲存起來,進行放射性物質的清除。

現在為什麼日本政府開始同意排放這些核廢水進入大海呢?官方給出的說法是,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項技術能夠把核廢水當中的氚清除乾淨,而且其他的核電站也是採取將帶有氚的核廢水直接排放入海的做法。因此,他們認為自己也將有權利這樣執行。按照計劃,排水作業將從2022年開始,持續數年之久,也就是一點點排放入海。

另外,官方還給出了科學解釋稱,氚的毒性較低,放射性的半衰期只有12.43年,不會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多少危害。

但是這些解釋並未換來外界的信任,更沒有得到福島當地漁民的認可。作為直接的利益相關方,漁民的反應非常正常。一旦核電廠開始繼續排放廢水,又會使得當地漁業產生負面的影響,讓好不容易恢復起來的漁業捕撈就會第二次陷入困境。

外界的不信任在於,可能沒人知道這些廢水當中除了氚,是否還殘留了其他放射性物質。因為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不僅在此次福島核洩漏事故的處理中有了多次「不誠實」的行為,而且在之前的核事故中,也存在多次數據造假、瞞報真相等情況。根據海恩法則,每一次重大事故的前面,必然隱藏著多次的輕微事故。而發生重大事故的原因,就在於沒有對之前事故吸取教訓,或者沒有如實面對解決問題的意識。

現在東電公司為處理福島事件已經花費了接近2000億美元的代價,很難不讓人擔心他們是為了減少投入,而說服政府同意向大海排汙。

據媒體報導,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則發Twitter表態,認為福島核電廠應選擇更大空間來繼續存放儲存罐,以等待妥善的技術解決方案。也有日本民眾質問,日本難道要犧牲掉國際聲譽,將麻煩留給別人,也放棄已經堅持了9年的努力(儲存核廢水)。

一邊是日本政府和企業急於擺脫的棘手麻煩,一邊是民眾對於自身利益和「臉面」的擔心。另外,隨著明年東京奧運會的臨近,因為一些比賽項目離福島廢棄工廠不過60公裡,日本政府也需要考慮奧運比賽的安全,還有世界各國的輿論壓力,是排還是不排,怎麼排,這將成為日本新任首先菅義偉在奧運會前必須解決的一大難題。

車諾比和福島,一直敲響的安全警鐘

日本最終是否會排放這百萬噸的核廢水?一定會的。但合理的解決方案不應該是一意孤行。正如聯合國和中國、美國等國家所擔心的,日本的「冒險」行為,會增加全球海洋的核輻射汙染的風險。而正如中國政府所倡議的,「日本政府應深入評估福島核電站含氚廢水處理方案可能帶來的影響,主動、及時以嚴格準確、公開透明的方式披露信息,在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慎重做出決策。」

也就是,一方面日本要制定更詳細的排放計劃,與周邊國家做好協商,制定出一旦監測到有明顯的核輻射風險,要有立即停止排放的預備方案。另一方面,日本這邊要有對核廢水檢測的公開透明的信息公布,確保其他的放射性物質成分被有效清除。

在經濟全球化的同時,全球的自然環境也已經變成了少數國家可以隨意利用和攫取的資源,而海洋卻可能成為地球上最大的一塊「公地」。而如果所有國家都抱著零和遊戲的心態來對待這些全球性環境危機,海洋也將可能成為「公地悲劇」的犧牲品。

最後我們可能想問:「難道要停止核電的開發利用了嗎?」當然不是。在面對人類新一輪的能源變革,取代化石能源已經是大勢所趨,而核能仍然是最具潛力和環保的能源解決方案。

至於安全性,我國從未止步。車諾比至今的30年時間,我國經過技術攻堅,已經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以及「國和一號」,採用了幾乎所有能做到的安全措施,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核電站之一。

人類經歷了災難沉重的車諾比事件和後果難測的福島事件之後,應該對核電的開發使用抱以更加嚴謹和認真的態度。希望車諾比的「墓碑」只是代表過去,而福島核電廠最終能夠建成一座重新恢復生機的公園。

這才是我們的希望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如果日本把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會怎樣?
    據日媒報導,日本政府打算把處理福島核洩漏的 123 萬噸核廢水排進太平洋,最快在今年 10 月內閣會議上最終敲定。面對世界各國尤其是周邊各國的譴責,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政府會儘快擔負起責任敲定處置方針。」
  • 日本欲將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一場災難正在悄悄來臨
    計劃將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排放時間將長達30年。 一石激起千層浪。 消息一出,世界輿論為之譁然。 123萬噸核廢水,什麼概念?
  • 如果日本把 123 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 中國會受到什麼影響?
    據日媒報導,日本政府打算把處理福島核洩漏的 123 萬噸核廢水排進太平洋,最快在今年 10 月內閣會議上最終敲定。面對世界各國尤其是周邊各國的譴責,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政府會儘快擔負起責任敲定處置方針。」之所以要把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日本表示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 如果日本把 123 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中國會受到什麼影響?
    據日媒報導,日本政府打算把處理福島核洩漏的 123 萬噸核廢水排進太平洋,最快在今年 10 月內閣會議上最終敲定。面對世界各國尤其是周邊各國的譴責,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政府會儘快擔負起責任敲定處置方針。」之所以要把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日本表示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 如果日本把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中國會受到什麼影響?
    據日媒報導,日本政府打算把處理福島核洩漏的 123 萬噸核廢水排進太平洋,最快在今年 10 月內閣會議上最終敲定。面對世界各國尤其是周邊各國的譴責,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政府會儘快擔負起責任敲定處置方針。」之所以要把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日本表示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 123萬噸核廢水如何處理?日本政府基本敲定:直接排入大海!
    據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援引日本共同社近日的報導,針對如何處理東京電力公司位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一直在積攢的問題,日本政府最早將於今年10月做出最終決定。從如今的情況來看,日本政府基本已經敲定了核汙水的最終處理方案,即——將其直接排入日本東側的太平洋之中,排放計劃預計將於2022年核汙水的儲藏罐裝滿之前進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更是公開表示,處理福島核廢水的問題如今已經刻不容緩。
  • 日本福島百萬噸核汙水將排入太平洋?國際組織警告:或損害人類DNA
    日本福島百萬噸核汙水將排入太平洋?由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中核汙水儲蓄罐即將裝滿,日本政府考慮將大量儲存的核汙水排放入海,預計需要兩年時間進行排放準備工作,現存約120萬噸汙染水全部處理並排放完需耗時約30年。據日本媒體24日報導,日本政府可能在10月過後,就「核汙水入海」一事作正式決定,尚未透露具體決定時間。此前,日媒報導稱,日本政府將在本月27日作出這一決定。
  • 120萬噸核廢料,即將被日本排入太平洋
    第二個問題,福島核電站臨海,且地勢低,所以不斷的有地下水順著裂縫湧入到熔毀的反應堆裡,然後再流到環境中去。福島核電站離大海太近了,這就導致根本無法通過人工手段阻斷地下水。所以福島核電站這附近所有的水,都有高輻射性,全部有問題,必須要源源不斷的抽走,絕不能任由它們和海水混合。
  • 120萬噸核廢料,即將被日本排入太平洋
    第二個問題,福島核電站臨海,且地勢低,所以不斷的有地下水順著裂縫湧入到熔毀的反應堆裡,然後再流到環境中去。福島核電站離大海太近了,這就導致根本無法通過人工手段阻斷地下水。所以福島核電站這附近所有的水,都有高輻射性,全部有問題,必須要源源不斷的抽走,絕不能任由它們和海水混合。每一天,福島核電站的廢墟中就會產生高達170噸的核廢水。
  • 日本要將百萬噸核輻射水排入大海
    日本要將福島百萬噸核輻射汙水全部排入大海,專家們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事情! 日本大地震給了日本處理災後事故留下了一個難題,那就是核電站的汙水。當時位於日本福島的核電站在大地震被損壞,為了減少核電站的輻射不停地擴散,日本就需要不斷向裡面注入水,處理過後那些水就變成了帶有核輻射的汙水,而如何處理這些核汙水成為一個大難題。不過讓人意料不到的日本要用的卻是最自私的辦法!
  • 日本可能要把放射性汙水排入太平洋……
    就日本福島核電站大量輻射汙水遲遲未處理一事,日本環境大臣近日表示,如果2011年發生核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未來出現「放射性汙水存放空間不足」的問題,那麼,日本將「不得不把這些含放射性氚的汙水排入太平洋以稀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 120萬噸核廢料,將被日本排入太平洋,應對核廢料中國有專利
    就在全球應新冠疫情焦頭爛額的時候,日本又毫無徵兆的放出一個大新聞,將「核廢料」一詞拉入了大家的視野。  人們常調侃,當一個日本人衝你鞠躬,然後說:「不好意思,給你添麻煩了」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他是在謙虛,你可能真的要有麻煩了。
  • 日本計劃排放123萬噸核廢水,他們說的「安全標準」真的安全嗎?
    近日,日本決定把福島核電站123萬噸核汙水排入太平洋,於是全世界炸開了鍋。如果123萬噸核汙水全部排入太平洋,也許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置身事外。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警告稱,日本存放的核汙水除了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外,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碳-14,可能會影響人類的DNA。
  • 123萬噸核廢水排進太平洋,日本人怎麼想的?中國會受到影響嗎?
    今年10月份日本曝出「駭人聽聞」的消息——決定將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這一消息曝出不僅遭到日本漁民的反對,而且引起周圍韓國等其他國家強烈不滿。如果日本真的將123萬噸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危害大嗎?中國會有影響嗎?
  • 每天新增170噸!日本欲將123萬噸核廢水倒入太平洋,危害有多大?
    填埋辦不到,倒掉也不是,福島每天產出的170噸「核處理水」,被日本東電公司(東京電力)存了起來。他們造了一堆罈罈罐罐,專門用來儲水。到今年9月17日,福島「核處理水」的蓄水箱,已經達到1044個,儲水量達到123萬噸。日本福島附近儲存「核處理水」的蓄水箱新的「核處理水」每天增加170噸,蓄水箱源源不斷增加。日本東電公司表示,真放不下了。
  • 日本悄悄排放的近130萬噸核廢水,離我們到底有多近?
    由於儲水設備即將裝滿,日本計劃,逐步向太平洋排放這近130萬噸核廢水……123萬噸,是什麼概念?可以裝滿500多個奧運會標準遊泳池(50mX25mX1.8m)。最終,我們也要為之買單。都知道核汙染可怕,但到底有多危險,大家可能並不太了解。海洋遭到汙染,首當其衝的是靠海為生的動植物。
  • 日本計劃排萬噸核廢水,他們說的「安全標準」真安全?
    近日,日本決定把福島核電站123萬噸核汙水排入太平洋,於是全世界炸開了鍋。日本的這一決定,之所以引起群情激奮,是因為它造成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一國一地,而是會波及全世界和全人類。福島事故之後,美國西海岸、澳大利亞、靠近北極圈的白令海峽,都檢測到了福島汙染物。如果123萬噸核汙水全部排入太平洋,也許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置身事外。
  • 日本為何執意把百萬噸核汙水排入海
    而今年福島核汙水再次引發關注是因為:日本有可能正式決定將核汙水排入太平洋。而計劃排入海洋的核汙水,其總量超過了120萬噸,可灌滿500個標準遊泳池。那麼,核汙水排入海洋到底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核汙水」。聽起來這麼嚇人,到底什麼是「核汙水」?核汙水這個詞,的確很容易讓人恐慌。經過車諾比、三哩島、福島三次重大核事故的洗禮,公眾談核色變是非常自然的。
  • 福島核電站受損,超100萬噸核汙水如何處理?日本自稱「別無選擇」
    作者:年負 前段時間,日本政府宣布,將在10月下旬召開會議,正式決定怎麼處理囤積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汙水。而據日本披露,日本政府將會選擇的方案是把核汙水排入海洋。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洩漏事件導致數百萬噸海水受到放射性汙染。
  • 日本要將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大海 國際組織:損害人類DNA
    2011年日本遭遇的大地震導致福島的核電站受損,為了冷卻核反應堆的燃料堆芯,東京電力用了大量海水衝刷,這些核廢水累積到了123萬噸之多。對於日本要將這些廢水排入大海稀釋的決定,綠色和平組織警告後果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