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關於金星發現生命跡象的消息不脛而走。金星上存在生命跡象,這絕對是一個爆炸性的發現,畢竟以人類對於金星的了解,以其極端的氣候和環境條件,很難想像金星上會產生生命。
我們知道,金星上的大氣壓力相當於地球的96倍,而且基本上不含氧氣,而是充斥著硫酸雲和二氧化碳。也正因為如此,溫室效應導致金星上面的平均氣溫高達462℃,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而且在金星上常年刮著比地球最高級別颶風的風速還要大數倍的強風。綜上總總,人類一直認為金星並不適合生命生存。
大家應該知道,由於金星的自轉速度非常慢,所以導致金星的晝夜交替非常緩慢,金星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的243天,也就是說,金星上的一個白天相當於120多個地球天,而一個黑夜也相當於120多個地球天。這就很難讓人想像,生命能夠適應這樣的節律。而且金星的自轉方向也跟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相反。
有人可能會說,金星同樣是出於宜居帶上,而且在諸多方面也顯示出與地球的相似性,為什麼氣候條件卻如此惡劣?難道金星上曾經發生過什麼毀滅性的災難,才導致了今天金星上的嚴酷條件?
有學科家通過模擬太陽系的自然演化過程發現,大概在40億年到10億年以前,金星其實是一個宜居的星球,不僅有水、有大氣,有適宜的溫度,而且還很可能有生命。
但是在大概10億年前,科學家們猜測有一顆小行星撞擊了金星,這才將金星變成了現在咱們看到的樣子,不僅自轉方向發生了改變,同時也導致進行內部的巖漿劇烈攪動並伴隨著酸性氣體和溫室氣體向地表噴發,水分也不斷蒸發,久而久之金星的溫度越來越高,氣壓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金星上的生物大滅絕。
又因為金星的內核受到了重創,使得金星的自轉速度也越來越緩慢,連帶其磁場也越來越弱,自然也就抓不住大氣當中的氫氣和氧氣,只能任由太陽風將其吹走,就這樣金星的環境不斷惡化。
不過,雖然現在金星上的環境異常惡劣,但是按照科學家們的模擬推演,金星上很可能曾經存在過生命。倘若這是真的,那麼還會不會有某些生物能夠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倖存下來呢?
這就要回到咱們開頭提到的金星上存在生命跡象的發現。具體來說,就是英國皇家科學院的天文學家格裡夫斯教授跟他的研究團隊在夏威夷的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望遠鏡在金星上空50到60公裡的高度發現了磷化氫,並利用智力的阿塔爾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進一步做了確認。
按照格裡夫斯教授他們測算的數據,進行大氣中每10億個大氣分子中大概含10到20個磷化氫分子。雖然數據看上去很低,但是這其實已經是一個很高的含量了,可以說已經超過了非生物機制所能夠產生的量。
磷化氫是世界上公認的能夠證明生命跡象的標誌物,一般都是由厭氧菌產生。當然,在自然條件下也可能產生少量的磷化氫,但是以金星上發現的量,是遠遠超出了金星上所有化學反應所能產生的量。
而且磷化氫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它本身並不穩定,很容易分解。所以,要想在金星幾乎不含氫元素的大氣層中維持一個穩定的量,就必須一直有產出才行。也就說,金星大氣層上能夠維持穩定濃度的磷化氫,必然有什麼東西在源源不斷地產生磷化氫。
也就是說,在金星上極有可能存在生命,而這些生命或許正是10億年前那場災難中倖存下來的生物。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在金星上可能存在一些人類未知的非生物反應能夠製造磷化氫。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值得人類繼續研究下去。
其實,關於金星上存在或存在過生命的傳言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比如,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裡賓切科夫就曾經提到前蘇聯在金星上的探測器於1989年1月穿過了金星表面的大氣層,並拍攝到了在金星表面有大概2萬多個城市的遺蹟。甚至還有傳言說,當時拍到的遺址很多都是金字塔型的建築。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都市傳說,又或者是一個被官方守護的秘密。真相到底是什麼?我想只是時間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