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技術出口被列為「限制」級 含多項傳感器等關鍵技術

2020-09-04 傳感器專家網

  無人機行業最近最重大的新聞,與國家部委有關無人機技術出口目錄相關。8月28日,由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系「徵求了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業界學界和社會公眾意見」出臺的「目錄」,有關無人機的相關技術被列為「限制」級。

  其中的第39條明確規定:新增「無人機技術(編號:184012X),控制要點包括:

  1、不同級別的固定翼和旋翼類無人機中的微型任務載荷,自主導航、自適應控制、感知與規避、高可靠通信、適航及空域管理等關鍵技術;

  2、無人機製造中所涉及的慣性測量單元、傾角傳感器、大氣監測傳感器、電流傳感器、磁傳感器、發動機流量傳感器等類型傳感器的關鍵技術;

  3、電磁幹擾射線槍等反無人機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調整發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明確分為「禁止出口部分」和「限制出口部分」,前者涉及到有關畜牧、醫藥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無人機技術相關的部分被劃為「通用設備製造業」,隸屬「限制出口部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凡是涉及向境外轉移技術,無論是採用貿易還是投資或是其他方式,均要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的規定,其中限制類技術出口必須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申請技術出口許可,獲得批准後方可對外進行實質性談判,籤訂技術出口合同。

  對有關無人機技術進行出口限制或管制,並不是第一次。

  早在2015年,商務部就發布過《關於加強部分兩用物項出口管制的公告》,其中明確指出,出口管制所涉飛行器滿足的條件包括:一是最大續航時間大於等於30分鐘小於1小時,以及在大於等於46.3千米/小時(25節)的陣風條件下,具有起飛能力和穩定可控飛行能力。二是最大續航時間大於等於1小時。三是設計或改型後用於在15420米(50000英尺)以上高空飛行的無人駕駛航空飛行器、無人駕駛飛艇的吸氣活塞式或轉子式內燃發動機。但模型飛機或模型飛艇不在受限之列。

  與2015年的管制「公告」相比,本次發布的「目錄」涉及到的技術更為廣泛和詳盡。

  時至今日,我國民用無人機發展已呈一騎絕塵之勢,軍用無人機也處於世界前列。

  對於無人機技術的管制和限制,一方面凸顯的是我國有關無人機技術在行業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在為我國無人機「出海」保駕護航。

  就像在TikTok被圍獵時,國家隊及時出手所做的一樣。

  最近幾年,以美國、印度等國對於中國企業尤其是領先企業和技術的「絞殺」或「圍獵」,越來越赤裸和無底線。國家隊此次對相關無人機技術出口進行「限制」,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在為規避TikTok被圍獵式「悲劇」再現未雨綢繆。它意味著,一旦發生有關的糾紛,政府就可以入場。

親愛的頭條號好友,近日,深耕行業20餘年的傳感器專家網,最新成立了一個傳感器行業大家庭——【傳感器智匯圈】您可通過查找、添加傳感器專家網微信號(15012882502)後入群,群裡有數百位業界專家、工程師、銷售精英等在等你的到來,我們熱情期待您的加入!

相關焦點

  • 無人機技術出口被列為「限制」級?
    機行業最近最重大的新聞,與國家部委有關無人機技術出口目錄相關。8月28日由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系「徵求了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業界學界和社會公眾意見」出臺的「目錄」,有關無人機的相關技術被列為「限制」級。
  • 國家限制無人機技術出口,意義何在?
    「徵求了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業界學界和社會公眾意見」出臺的「目錄」,有關無人機的相關技術被列為「限制」級。其中的第39條明確規定:新增「無人機技術(編號:184012X),控制要點包括: 1、不同級別的固定翼和旋翼類無人機中的微型任務載荷,自主導航、自適應控制、感知與規避、高可靠通信、適航及空域管理等關鍵技術;2、無人機製造中所涉及的慣性測量單元、傾角傳感器、大氣監測傳感器、
  • 中國禁止出口技術最新目錄來了 有這些變化
    【中國禁止出口技術最新目錄】據商務部網站,8月28日,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商務部科技部公告2020年第38號,以下簡稱《目錄》)。本次《目錄》調整先後徵求了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業界學界和社會公眾意見,共涉及53項技術條目:一是刪除了4項禁止出口的技術條目;二是刪除5項限制出口的技術條目;三是新增23項限制出口的技術條目;四是對21項技術條目的控制要點和技術參數進行了修改
  • 醫藥製造: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
    8月28日,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商務部 科技部公告2020年第38號,以下簡稱《目錄》)。根據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就調整發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答記者問顯示,此次調整是基於《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2008版)進行的調整,主要目的是規範技術出口管理,促進科技進步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 《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7年)》印發 含174項技術
    《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7年)》共提出優先發展的產業關鍵共性技術174項,其中,原材料工業53項、裝備製造業33項、電子信息與通信業36項、消費品工業27項、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25項。
  • 23項頂尖技術限制出口,多少錢都買不到
    一直以來,在絕大多數核心科技上,沒有人願意與我們分享,正是靠著無數中華兒女堅持不懈的突破技術封鎖,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法國《世界報》曾經的一篇刊文中提到,「中國面臨的技術封鎖比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嚴厲,但他們表現出的韌性和智慧卻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沒錯,我們不僅在封鎖中發展強大,而且還在多個領域實現了反超。
  • 從最新版技術出口目錄解讀我國尖端科技的代表
    商務部和科技部8月28日的時候調整發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注意是調整,因為這個技術目錄早在2008年就出了第一版,最近出的這個是調整版,新增了一些項目,刪除了一些項目。我今天著重想和大家聊的其實是一些其他新增的條目。首先是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相關領域,修改了我國使用的衛星及其運載無線電遙控遙測編碼和加密技術。
  • 剖析現代無人機地位和作用及其飛控關鍵技術
    航空技術包括空氣動力技術、飛行動力學技術、航空結構技術、航空材料技術、航空發動機技術、飛行控制與導航技術、航空電子電氣技術等,早期的航空技術發展主要解決無人機等飛行器能夠飛行的問題,現代航空技術的發展促進無人機向飛行性能越來越高、飛行可靠性越來越好、執行任務的能力越來越強的方向發展。 無線數據鏈技術的發展是推動無人機向可用化和實用化發展的條件。
  • 未來5年,顛覆世界軍事的7項關鍵技術
    總之,基於納米技術的材料、電路、能量存儲和炸藥的改進將使得各種武器裝備的射程、有效載荷和隱身能力的大幅提高。 1.2 無人機1.2.1 監視/偵察無人機商業、自主監視無人機的快速發展正在降低遠程、多光譜和雷達的運營成本。
  • 中國無人機遙感技術突破與產業發展綜述
    2 技術突破  無人機遙感的技術關鍵要點歸結起來可以分為兩點,即定量化和自動化。  要實現定量化,應為無人機遙感做一個標尺,以實現「度量」。無人機定標場的建立為無人機航空遙感提供了精細標尺,為實現釐米級高解析度應用提供技術突破;航空航天定標場的建立則在上述基礎上,為實現無人機遙感數據與航空航天數據融合提供技術保障。
  • 【智庫聲音】未來5年,顛覆世界軍事的7項關鍵技術
    但是雖然這些系統可以讓無人機到達目標區域,但以目前的技術還不能確保它能擊中特定的目標。此外,真正自主無人機打擊行動的第二個關鍵要素是準確的目標識別。許多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利用人工智慧將通過機載傳感器以提供準確的識別。2019年初的一份在線雜誌對七種可以識別和跟蹤人的商業無人機進行了評級。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正在使用一種新的遙控晶片來識別雷達生成的空中圖像中的軍用和民用車輛。
  • 韓國發布無人機群控等多種新興在研技術和階段性成果
    導語 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為慶祝成立50周年,於8月5日公開了許多此前未曾披露的研究成果,包括多架無人機群控技術及電磁脈衝裝置等,引發多方關注。 1.
  • 中國限制出口無人飛行器和高性能計算機 為維護國家安全
    中國「彩虹4號」中空長航時查打一體無人機 有分析稱,從技術角度來看此限制規定的出臺,標誌著我國的無人機技術水平已上升至世界前列,限制出口亦或是技術保護措施。 中國有40年的無人機研製歷史,目前國內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無人機研製體系,在小型、中進程、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技術方面接近國際先進技術水平。 此前的 6月26日,商務部、海關總署、國防科工局、總裝備部聯合下發公告,從7月1日起對符合條件的三類軍民兩用無人駕駛航空飛行器實施臨時出口管制措施。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
    近年來,無人機遙感作為一種新型空間遙感得到了快速發展,並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很多組織或個人開始研製集成多種傳感器的無人機系統。傳感器設備的更新和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為城市綠地監測研究帶來新的契機,而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佔有率急劇增加,無人機與傳感器設備朝著微型化發展,則為具有廣泛需求的城市綠地微觀尺度的研究探索提供了設備支持。
  • 航空航天與國防領域的無人機技術發展趨勢
    技術趨勢GlobalData指出,以下列出了影響無人機行業的關鍵技術趨勢。結果,無人駕駛飛機越來越多地與改進的傳感器,高清攝像機和計算機算法集成在一起,以將圖像壓縮為3D虛擬圖像並輕鬆評估異常情況。無人機群技術隨著有源無人機數量的增長,在附近管理和控制多架無人機的需求將變得更加迫切。
  • 「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
    科技日報曾推出系列文章報導制約我國工業發展的35項「卡脖子」技術,引起了廣泛關注與討論。現摘錄如下。精確、穩定的嚴苛要求,攔住了我國大部分企業向觸覺傳感器邁進的步伐,目前國內傳感器企業大多從事氣體、溫度等類型傳感器的生產。在一個有著100多家企業的行業中,幾乎沒有傳感器製造商進行觸覺傳感器的生產。日本陣列式傳感器能在10釐米×10釐米大小的基質中分布100個敏感元件,售價10萬元,而國內產品多為一點式,一般100元一個。
  • 系統級電磁環境效應試驗設計與評估技術
    而系統級則包括了單實體系統和多實體系統,也包括無人機系統這類分布在地面和空中的系統。系統級層面電磁兼容性試驗還需面對相對設備級複雜得多的線纜測試問題。更進一步,系統級電磁兼容性試驗還要考慮對使用環境的適應性,包括艦面環境和編隊環境等。為什麼系統級電磁兼容性試驗要考慮艦面適應性和編隊及戰場電磁環境適應性呢?
  • 突破技術壁壘 國產雷射雷達告別「大塊頭」
    北科天繪技術總監張珂殊介紹道,雷射雷達不僅自身就是高度集成化的光機電一體化傳感器,使用中還要與全球衛星定位 (如北鬥、GPS)、慣性導航單元(IMU)、可見光相機、紫外相機、高光譜相機等各種傳感器做時空同步集成,涉及多傳感器數據融合和一體化標定,技術門檻很高。
  • 抗擊疫情,室外遠距離多人監測熱成像技術加固第一道防護牆
    而反觀國內,經歷了2個多月的抗擊防控,疫情日漸穩定和明朗。這階段性的勝利中,前沿技術發揮了不容小覷的作用,紅外成像技術便是其中之一。發熱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狀。國家在部署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要求各大城市在車站、醫院等人流密集的重點公共場所設立測溫點,嚴格防控。
  • 無人機技術目前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美國:作為北美最大的消費級無人機廠商,3D Robotics公司主要致力於製造開源無人駕駛飛行器(UAV),目前其全球客戶數量超過3萬。3D Robotics早期主要銷售組裝無人機的成套組件。現在,該公司有從入門級到商用級的多種型號無人機產品,搭載了航拍、視頻拍攝、測繪、3D建模等多種功能,有些無人機還支持預先規劃航線或針對特定人物的追蹤跟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