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可介導HSP活化並調節穀氨醯胺代謝

2020-11-29 科學網

APA可介導HSP活化並調節穀氨醯胺代謝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31 16:49:12

德國海德堡幹細胞技術與實驗醫學研究所Andreas TrumppNina Cabezas-Wallscheid研究組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發現差異化的可替代性聚腺苷酸化(APA)全覽介導造血幹細胞(HSC)活化並調節穀氨醯胺代謝。2020330日出版的《細胞-幹細胞》雜誌發表了這項成果。

他們首先證明HSC發揮功能需要APA調控子Pabpn1參與。然後,他們通過實行低輸入3'測序與生物信息流水線配對,確定HSC和祖細胞的全基因組APA全覽(APAome)。這揭示了在轉錄組範圍內的動態APA模式和分化過程中,以及在穩態或應激誘導的從靜止到增殖的轉換過程中,3'非翻譯區(3'-UTR)的整體縮短。

具體來說,他們表明APA通過Nudt21調節激活誘導的穀氨醯胺酶(Gls)異構體轉換。通過增加GACKGA同工型比例來適應穀氨醯胺代謝,為HSC自我更新和適當的應激反應提供了多種多樣的代謝途徑。他們的研究將APA建立為協調HSC自我更新、行為和承諾的關鍵調控層級。

據悉,通過控制3'-UTR的組成,APA正在成為RNA和蛋白質同工型表達的重要調控機制。APA在幹細胞層次結構中的相關性仍然難以確定。

附:英文原文

Title: Differential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Landscapes Mediat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Activation and Regulate Glutamine Metabolism

Author: Pia Sommerkamp, Sandro Altamura, Simon Renders, Andreas Narr, Luisa Ladel, Petra Zeisberger, Paula Leonie Eiben, Malak Fawaz, Michael A. Rieger, Nina Cabezas-Wallscheid, Andreas Trumpp

Issue&Volume: 2020-03-30

Abstract: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APA) is emerging as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mechanismof RNA and protein isoform expression by controlling 3′ untranslated region (3′-UTR)composition. The relevance of APA in stem cell hierarchies remains elusive. Here,we first demonstrat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APA regulator Pabpn1 f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 function. We then determine the genome-wide APAlandscape (APAome) of HSCs and progenitors by performing low-input 3′ sequencing pairedwith bioinformatic pipelines. This reveals transcriptome-wide dynamic APA patternsand an overall shortening of 3′-UTRs during differentiation and upon homeostatic orstress-induced transition from quiescence to proliferation. Specifically, we showthat APA regulates activation-induced Glutaminase (Gls) isoform switching by Nudt21. This adaptation of the glutamine metabolism by increasing the GAC:KGA isoform ratiofuels versatile metabolic pathways necessary for HSC self-renewal and proper stressresponse. Our study establishes APA as a critical regulatory layer orchestrating HSCself-renewal, behavior, and commitment.

DOI: 10.1016/j.stem.2020.03.003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20)30095-3

相關焦點

  • 癌症免疫療法的下一波熱潮——調節代謝 | Nature深度好文
    腫瘤細胞中增加的穀氨醯胺回補(glutamine anaplerosis)導致了氨釋放增加;而暴露在氨中可以激活鄰近細胞的自噬,如癌症相關成纖維細胞(CAFs)。反過來,CAFs中氨激活的自噬又可以通過促進穀氨醯胺從CAFs中釋放進一步支持腫瘤細胞的生長。此外,穀氨醯胺代謝的產物(如穀氨酸、天冬氨酸)也可以調節腫瘤細胞的代謝、表觀遺傳、核苷酸合成和氧化還原平衡。
  • 腫瘤中的免疫細胞代謝
    MYC和缺氧誘導因子1(HIF-1)的轉錄活性均受T細胞活化而上調,並促進代謝重編程。值得注意的是,儘管HIF-1調節缺氧反應的代謝,但在缺氧條件下,其活性也會因響應T細胞活化而被誘導。MYC和HIF-1的轉錄活性導致編碼促進糖酵解的酶(例如丙酮酸激酶(PKM1),己糖激酶2(HK2)和GLUT1)相關基因的表達上調。
  • 穀氨醯胺雖然具有較小的分子量,但功能頗多
    穀氨醯胺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作用。比如它是單核巨噬細胞主要的代謝底物,通過穀氨醯胺酵解途徑,為細胞代謝提供能量;是合成胺基酸、蛋白質、核酸的前體物質;可有效防止腸道黏膜萎縮,改善腸道免疫功能;是穀胱甘肽合成的前體物質,等等。近年來,科學家們還發現一些癌症對穀氨醯胺上癮,穀氨醯胺還可防止肌肉受傷和衰老等作用。基於此,小編對近年來對與穀氨醯胺相關的研究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
  • 穀氨醯胺雖然具有較小的分子量,但功能多!
    比如它是單核巨噬細胞主要的代謝底物,通過穀氨醯胺酵解途徑,為細胞代謝提供能量;是合成胺基酸、蛋白質、核酸的前體物質;可有效防止腸道黏膜萎縮,改善腸道免疫功能;是穀胱甘肽合成的前體物質,等等。近年來,科學家們還發現一些癌症對穀氨醯胺上癮,穀氨醯胺還可防止肌肉受傷和衰老等作用。基於此,小編對近年來對與穀氨醯胺相關的研究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
  • Cancer Cell:Akt通路可調節活性氧簇介導的細胞凋亡
    文章通訊作者Nissim Hay博士早年在以色列Weizmann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現任伊利諾依大學芝加哥分校生物化學與分子遺傳學院任教授,主要研究細胞分裂,細胞代謝和癌症的遺傳學變化,主要應用的技術包括,細胞生物學技術,生物化學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和基因敲除技術。Akt通路是膜受體信號向細胞內轉導的重要途徑,它們調節著細胞凋亡、生長以及一些重要基因的表達。
  • ...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
    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與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清華新聞網8月7日電 2019年8月6日,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課題組聯合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在《細胞》(Cell)子刊《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Slc6a8介導的肌酸轉運和積累通過調控細胞因子應答來重編程巨噬細胞的極化》(Slc6a8
  • 穀氨醯胺代謝控制毛囊幹細胞的可逆轉化!
    Metabolism》上發表了題為Glutamine Metabolism Controls Stem Cell FateReversibility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in the Hair Follicle的研究成果,發現毛髮幹細胞對頭髮的再生至關重要,它們可以通過響應組織中的低氧濃度而切換其代謝狀態由穀氨醯胺代謝轉變為糖酵解
  • 研究人員指出,穀氨醯胺可促進肌肉纖維的再生
    由Massimiliano Mazzone教授(VIB-KU魯汶癌症生物學中心)領導的團隊與Emanuele Berardi博士和Min Shang博士合作,揭示了炎症細胞和肌肉乾細胞之間的新的代謝對話
  • 腫瘤治療之:靶向胺基酸代謝
    因此,血清中精氨酸的快速消耗可作為癌症治療的新策略。精氨酸脫亞胺酶(ADI)和Arg1等可以分別通過將精氨酸轉化為瓜氨酸和鳥氨酸來耗盡血清中的精氨酸,產生抗腫瘤活性。ADI和Arg1介導的抗腫瘤機制包括:誘導細胞周期停滯、細胞凋亡、自噬和抑制血管生成。 來源於支原體的ADI與聚乙二醇綴合得到ADI-PEG20,抗原性顯著降低且半衰期明顯提高。
  • 樹突狀細胞功能的代謝調控:詳細解讀
    (1)GM-CSF誘導單核細胞向DC分化 GM-CSF和白介素-4(IL-4)誘導人單核細胞向DC的分化和存活,依賴PI3K介導的mTOR複合物1(mTORC1)活化(圖1),可被mTOR/mTORC1抑制劑雷帕黴素抑制(表2)。
  • 精氨酸及其代謝產物對機體的作用
    精氨酸的內源合成有兩條途徑,一是精氨酸可在穀氨醯胺酶、吡咯酸-5-羧酸合成酶、脯氨酸氧化酶、鳥氨酸轉氨酶、鳥氨酸轉乙醯酶、精氨醯琥珀酸合成酶和精氨酸琥珀酸分解酶的催化下,由穀氨醯胺和脯氨酸合成。另外,線粒體內的鳥氨酸和血漿瓜氨酸也是合成精氨酸的前體,瓜氨酸進一步在細胞液中合成精氨酸。
  • Nature Metabolism 11月代謝精選
    KRAS調控的穀氨醯胺代謝需要UCP2介導的天冬氨酸轉運來促進胰腺癌的生長KRAS突變在人PDAC(胰腺導管腺癌)發生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它通過調節穀氨醯胺代謝來增加NADPH(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來維持大分子合成與細胞氧化還原穩態。
  • 文獻精讀 甲硫氨酸代謝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調節輔助細胞反應
    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1550413120300061%3Fshowall%3DtrueDNA和組蛋白上的表觀遺傳修飾通過調節染色質對轉錄機制的可及性來調節基因表達。
  • Nature:膽汁酸的腸道細菌代謝產物竟能調節Treg細胞分布!
    丁酸鹽在內的微生物發酵產物可在胸腺外誘導Foxp3的表達,促進CD4+T細胞向外周Treg(pTreg)細胞分化,且該過程由非編碼序列1(CNS1)增強子協助進行。這一過程說明,細菌的代謝產物可決定腸道免疫細胞群的組成。研究發現,次級膽汁酸3β-羥基脫氧膽酸(isoDCA)通過作用於樹突狀細胞(DC)增加其抗炎表型的基因表達,從而增加pTreg細胞的分化。
  • THEMIS-SHP1的招募調整LCK介導的嵌合抗原受體重定向T細胞活化
    THEMIS-SHP1的招募調整LCK介導的嵌合抗原受體重定向T細胞活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9 23:33:24 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Gianpietro Dotti及其研究小組發現,THEMIS-SHP1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代謝作為CSCs的治療靶標 調節CSCs代謝和自噬的途徑是腫瘤治療的靶標。凡是引起能量和材料不足而損害CSCs生存和繁殖的抗CSCs治療,都可能是潛在的抗腫瘤治療方案。 Kim等人闡明了穀氨醯胺代謝通過AMPK/mTOR通路在調節結直腸CSCs對二甲雙胍的敏感性中也起著重要作用。耗盡丙氨酸絲氨酸半胱氨酸轉運蛋白2(ASCT2)、穀氨醯胺酶1和c-MYC誘導顯著的CSCs抑制。化合物968和二甲雙胍也誘導CSCs消除,並且通過使ASCT2和c-MYC沉默來增強活性。
  • Nature:穀氨醯胺能夠防止肌肉受傷和衰老
    研究人員表明,用GLUD1的抑制劑加強這種代謝串擾可促進穀氨醯胺的釋放,並在創傷,局部缺血和衰老等肌肉變性實驗模型中改善肌肉再生和身體機能。除了具有轉化潛力外,這項工作還在包括肌肉生物學,免疫代謝和幹細胞生物學在內的多個研究領域中提供了重要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