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檢察官,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這筆救助金真是雪中送炭。」近日,一起交通肇事案的受害人從寶坻區檢察院檢察官手中接過6萬元司法救助金時感慨地說道。
近年來,寶坻區檢察院將司法為民理念貫穿辦案全過程,為困難群眾提供司法救助。特別是在全國決勝脫貧攻堅之際,該院將司法救助工作融入精準扶貧工作大局,傳遞檢察機關司法溫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據統計,今年以來,該院共辦理救助案件15件,救助18人,發放救助金85萬餘元。
司法救助+社會救助
推動多元共助模式
寶坻區檢察院積極與區民政、衛生、教育、婦聯等部門溝通協調,實現救助工作有效銜接,同時協調司法部門,為救助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該院還與團區委的「心理救援隊」建立合作關係,由專業心理諮詢師為受救助的刑事案件被害人提供心理疏導,提升救助實效。
今年8月,該院第二檢察部在辦理一起刑事案件時,發現被害人有兩名未成年子女需要國家司法救助,便將線索移送至第六檢察部。第六檢察部經審查後依法啟動國家司法救助程序。
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系夫妻關係,婚後育有兩子小明、小亮(均為化名),均系未成年人。案發後小明、小亮由其祖父母撫養,但因兩位撫養人均身患疾病,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生活拮据。
「發現這一情況後,我們積極協調被救助人所在街道、民政等部門,將司法救助和社會救助相融合,成功幫助當事人申請到司法救助金23萬元。」該院第六檢察部主任楊伯永表示。
該案的被救助人系未成年人,案件的嫌疑人與被害人分別是其父母。被救助人在幼年時家庭發生如此變故,難免心理產生陰影,在案件調查過程中,被救助人也確實出現過情緒異常。為此,第六檢察部聯合該院「未檢」部門,聘請心理疏導老師與兩名被救助人確立了幫扶關係,通過定期「面對面」心理疏導與在線疏導相結合的形式,隨時隨地解決被救助人的心理情況。承辦人始終與心理疏導老師保持溝通聯繫,對被救助人進行跟蹤式的心理評估,及時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與此同時,經過與被救助人所在地街道民政部門協調溝通,將被救助人納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按月發放救助金,使被救助人的生活得到保障。
嚴格標準+落實回訪
確保惠民政策落地見效
在司法救助工作中,嚴格把握救助標準和條件,準確掌握當事人的生活困難程度,做到公平、公正、及時、合理救助,這是寶坻區檢察院在辦理司法救助類案件時的一項基本原則。
去年10月,犯罪嫌疑人趙某在未取得聯合收割機駕駛資格的情況下,在收割玉米時不慎將張某的雙腳割斷。經鑑定,張某的損傷程度構成重傷二級。張某在醫院治療期間,花費醫藥費20餘萬元,其中趙某支付了5萬元,其餘均為張某家人借款。張某本來就不富裕,其受傷治療幾乎花光家中全部積蓄。
寶坻區檢察院得知這一情況後,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積極幫助張某申請國家司法救助,保障其後續治療。今年7月,張某拿到了5萬元司法救助金。
在落實救助資金後,檢察官還通過電話聯繫或上門走訪等方式,對被救助人進行回訪,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其生活情況,確保惠民政策落地見效。
實地走訪+協助申請
重燃困難群眾希望之火
在辦理司法救助案件的過程中,該院堅持書面審查與實地走訪相結合,認真核實案件情況,詳細了解申請人家庭狀況,同時徵求申請人所在社區(村)的意見,確保申請信息真實可靠。
去年11月,犯罪嫌疑人周某某酒後駕車駛入逆行車道,與一輛重型貨車相撞,造成兩死兩傷的交通事故。事故中,貨車司機王某頸部骨折,脫位伴截癱、腦震蕩、肺挫傷,現仍無法自主呼吸,生活不能自理,已經花費醫療費用50餘萬元。另一名傷者鄭某,父母年事已高,妻兒在寶坻區打工,家中無固定經濟來源,無力負擔後期治療費用,生活極度困難。
在對犯罪嫌疑人周某某審查起訴階段,該院第六檢察部充分了解案件情況,認為王某和鄭某的情況符合《天津市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辦法》(試行)的相關規定,積極主動聯繫被害人家屬,並告知其申請救助的權利。
受理王某和鄭某的司法救助申請後,第六檢察部承辦人員遠赴內蒙古了解被害人受傷治療及家庭經濟情況,主動為被害人家屬申請司法救助提供幫助,指導其準確完備地提供申請材料。
經審查,王某和鄭某的情況符合國家司法救助條件,該院依法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分別為王某、鄭某各爭取到4萬元司法救助金。今年8月,第六檢察部派員遠赴內蒙古,為救助申請人發放司法救助金。
「國家司法救助政策是『一頭牽著百姓疾苦,一頭繫著司法關愛』的民心工程,檢察機關只有以民心為本,用司法救助工作助力脫貧攻堅事業,這樣才能拉近檢察機關與人民群眾的距離,體現出檢察機關心繫困難群眾的真情實意。」寶坻區檢察院檢察長趙志輝說。
來源: 天津政法報 編輯: 範藝瀛 【來源:天津長安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