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會手語而轟動全世界的大猩猩Koko去世了。
根據大猩猩基金會發布的公告,它是在2018年6月19日於睡夢中離世的。這隻超級明星般的大猩猩,曾兩次登上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還出現在多部紀錄片中,並且與多位名人成為了好朋友,其中包括著名的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士。
回顧Koko傳奇的一生,它震驚科學界的事跡也總是伴隨著各種爭議。在過去46年的生命裡,Koko運用手語與人類交流、學會了使用收音機、因為好友與寵物的離世而傷心等等不可置信的行為讓人大開眼界;但是,與此同時,也有專家對此不斷地提出質疑。到底是它真的擁有語言交流的天賦和能力,還是這只是它的飼養員對它的行為做出了不合理的解釋?
不管怎樣,Koko仍然是一隻獨一無二的、對人類的研究有過貢獻的大猩猩,它值得我們所有人的尊重。對於它的離世,我們表示深深的哀悼。
Koko的全名是「Hanabi-ko」——日語「花火子」的意思,因為它是在1971年7月4日在舊金山動物園伴隨著美國國慶的煙花出生的。Koko是一隻西非低地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gorilla),這個大猩猩亞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CR)。
Koko曾經兩次登上《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第一次是在1978年的十月,它拿著相機對著鏡子自拍(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張著名的動物自拍)。第二次是在1985年,它懷抱著它的寵物小貓一起出現在封面。
1972年,當時還是寶寶的Koko被選為一個語言研究項目的實驗對象。研究員弗朗辛·帕特森(Francine Patterson)從此開始教它美國手語。根據帕特森的報告,它能夠做出超過1000種的手勢,並且能夠對2000個英語口語單詞做出回應。而且,Koko還通過了鏡子測試,也就是知道鏡子中的景象就是自己,這一點大部分大猩猩都做不到。
Koko和弗朗辛·帕特森在一起
據稱Koko能夠使用元語言,能在其他大猩猩成功使用手語的時候對它們做出「好」的手語;Koko還知道如何使用語言實現欺騙的效果,表達和事實相反的陳述。帕特森說,Koko甚至能創造新的手語詞:從沒有人教它如何說「戒指」這個詞,但它卻自己發明了用「手指-手鐲」的手語來指代它。
Koko出名的另一個原因是它表現了豐富的情感。大猩猩基金會的研究者說,1983年,它打手語向研究者要一隻貓,而且並不肯滿足於毛絨貓玩具。第二年,研究者給它看了一窩被遺棄的小貓,它挑了一隻,像照顧幼年大猩猩一樣照顧它。1984年12月,小貓逃離了籠子,不幸被車撞死。在記錄的影像中,研究員帕特森問Koko,「小球出了什麼事嗎?」,Koko依次做出了手勢回答說「貓,哭,很遺憾,Koko愛」。
和小貓玩耍的Koko
2001年,Koko和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士(Robin Williams)成為了好朋友,它試著戴他的眼鏡、帶著他四處看看、還讓他給它撓痒痒。之後,他們還對彼此做了鬼臉——Koko似乎還想起來了曾經在電影中見過威廉士。多年後,2014年,當威廉士去世的時候,Koko也對他表示了它的哀悼。
當帕特森告訴Koko威廉士死了的時候,基金會說「Koko很安靜,而且看起來陷入了沉思。」之後,「Koko低著頭、顫抖著嘴唇,變得十分憂鬱。」
不過,對於Koko是否真的掌握了如此高級的語言和情感的能力,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畢竟,要想準確判斷一個個體在想什麼,實在是太難了。
心理學家赫伯特·特勒斯(Herbert Terrace)就認為,包括Koko在內的會手語的大猿「看起來更多的受到一個想要獲得某種東西的欲望所驅使……而不是它們自身想要交流信息的衝動。首先,猿會先嘗試在不用手語的情況、直接去得到想要的東西。當老師提醒它一定要用手語的時候,猿經常會使用手語直到老師滿足了它的要求。」
類似地,它表達出的複雜語言和感受有多少真的是它的意圖,又有多少來自飼養員的投射和解讀,也是麻煩事。目前學術界的共識是,Koko並沒能在它的手語裡使用語法,而且語言水平最高不超過人類兒童的水平。
但是無論如何,Koko留下了十分豐富的資料,也永久地改變了人們對於大猩猩智力的認知。它的遺產將在它死後依然長存。
《國家地理》雜誌的特約作者辛西婭·戈尼,曾在1985年採訪了Koko。當戈尼問Koko大猩猩死了之後會去哪兒,它用手語回答說,「舒服的、窩、拜拜。」
現在,輪到人類對Koko表示哀悼了。
果殼網
ID:Guokr42
為什麼這樣的二維碼也能掃出來?
長按它,向果殼發送【二維碼】
獲得答案!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