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始終是電影,娛樂一下就可以了,要製造出像電影裡性能一樣的盔甲,我覺得目前是不可能的。那麼,我們看看要實現」鋼鐵俠」,需要些什麼技術?
電弧反應堆:緊湊輕便的強大電源。在現實生活中,核反應堆發電的原理是:先通過核反應產生熱量,再利用熱量產生蒸汽,從而驅動渦輪機使發電機旋轉發電。電弧反應堆似乎只是直接發電。
衝擊光束:將電力轉化為動力,既可作武器,又可助飛行。以目前已知技術不可能實現。如果EM驅動器被證明可行的話,那就有可能。但即使可行,要想EM驅動器正常工作,也需要一個龐大的裝置來提供微小的動量變化。有些人認定EM驅動器違反了物理定律,所以他們肯定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如他們所想,那麼衝擊光束也是不可能的。
慣性阻尼器:鋼鐵俠武器的衝擊力超出想像。即使裝甲非常堅硬,發射武器的慣性也會傷害他的身體。當你果凍狀的大腦在頭骨中間晃動,並最終撞擊顱骨時,你就會產生腦震蕩。我覺得,如果託尼·斯塔克發明了衝擊光束,那他肯定也發明了配套技術——控制慣性的技術。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漫畫的一部分,但以我淺見,漫畫裡肯定有這樣的暗示,因為鋼鐵俠在經歷高速撞擊後並沒有死。
斯塔克布:我不知道這個官方名稱叫什麼,但在漫畫中,鋼鐵俠的裝甲材料像是布料,平時在手提箱裡平放著。但是一旦託尼·斯塔克把它穿上,它就會變硬,形成彎曲的裝甲形狀,非常堅固。在電影中,鋼鐵俠的裝甲是由薄金屬片製成的,可以由機械臂神奇地組裝和拆卸。無論鋼鐵俠的裝甲是哪種材料,反正目前現實中還沒有。在現實生活中,盔甲都很厚重,而且很大。我認為,無論裝備是特殊的布,還是薄的金屬,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星際迷航」中說的「結構完整力場」。如果衝擊光束有可能的話,那力場也有可能實現。
力量增強:鋼鐵俠能舉起特別重的東西。根據維基的資料,他「能夠舉起100噸」。我只能假設這歸功於結構完整力場,因為如果裝備使用的是普通機械優勢,那麼進入的就會很慢。
超乎想像緊湊的生命支持系統:鋼鐵俠在銀幕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是裝備上並沒有裝氧氣和冷卻液的瓶子。這意味著裝備內有一個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氣的高效系統,還有一個相當先進的分布式加熱/冷卻系統,或是有一個神奇的恆溫系統。也許這也是結構完整立場的一部分?想像一下,如果你自己裹在鋁箔裡去撞火球會怎麼樣?鋁箔肯定提供不了任何保護,但鋼鐵俠卻能抵禦極寒極冷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