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開採,限定用途
有資料顯示,「為滿足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對建築石料的大量需求」,紹興市國土局在2005年委託「浙江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院」對義峰山進行石料礦普查。要求礦山規模年產100萬噸,服務20年,用途為普通建築用石料。
普查報告的評審經歷了一段波折。
由於沒能按照《礦山勘查技術要求》做放射性檢測,勘探單位將報告提交後就被評審單位退回,要求補做放射性檢測。
放射性檢測結果顯示,放射性現場檢測數據大大超過作為建築石料礦5.2nc/kg?h的限值,其中一風化層剖面伽馬總量照射量率最高達7.75nc/kg?h。廢棄採坑測點的最高值則高達14.5 nc/kg·h。
根據《浙江省普通建築石料礦勘查技術要求》(2002),只有在放射性不超過限量規定時,勘查區才能進一步工作或提供可行性評價。
最終的評審結論認為:「區內巖石放射性伽馬總量照射量超過了限值標準,不宜作工業建築、民用建築主體材料和裝修材料,但可作為圍墾海塗之拋石和海堤、河堤堤壩的護坡砌石以及深基礎骨料使用」。
據此,《浙江省紹興縣義峰山建築石料礦普查地質報告》通過評審。
2005年3月29日,浙江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義峰山石料礦普查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意見書》,同意礦產資源備案。由此,砂石礦企業得以合法進駐義峰山。
北青深一度記者查詢發現,2009年紹興市一家房地產上市公司「寶業實業」拍下了義峰山石料礦的開採權,並在義峰山建成了商品混凝土生產廠,後轉讓給私人經營。
紹興東發建材有限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仍在開採義峰山礦石的企業。礦石被東發建材公司的50噸級運輸車,源源不斷的運往幾家由其供應的混凝土公司。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紹興東發建材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7月7日,採礦許可證至2019年9月24日止。其經營範圍為,開採建築用花崗巖;軋石加工;批發、零售石子、塘渣、石碎屑。
公開信息顯示,對該公司開採的建築用花崗石的用途有明確規定:只可用於居室等建築物以外其他用途如道路、堤壩等。
被限定用途的礦石在變成碎石和混凝土後,流入紹興市區的在建小區工地
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建築
有充足的證據顯示,被限定用途的礦石在變成碎石和混凝土後,大量流入紹興市內多個在建小區的工地。
59歲的曹明曾是紹興上虞的一名運輸工人。曹明運輸的石料,曾被用於建設紹興主城區較早建成的一批樓房。
從1987年開始,曹明連續做了15年建築石料運輸工作。1992年後的近10年時間,曹明管理著一艘載重量20噸的大船,通過浙東運河,將來自義峰山擔山礦的石子、黃沙運到紹興城東。紹興中心城區的世紀花園小區就是其中一個石料供應對象。
北青深一度調查發現,直到2018年8月14日,從紹興東發建材有限公司開採的石料仍在經由混凝土公司流向在建的住宅樓房。
記者從上虞區陽力混凝土公司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東發建材公司開採加工的義峰山石子主要供應礦山附近的混凝土廠,陽力混凝土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該工作人員稱,陽力混凝土公司每天收到東發建材公司供應的石子,「多時有1000噸,少的時候平均每天接收量有600到700噸」。這些由東發建材公司供應的石子,被加工成的混凝土材料運往上虞區的在建小區。
8月14日,北青深一度記者跟隨陽力混凝土公司的18號混凝土攪拌車,來到上虞區正在建設的萬固越瓏府小區。觀察發現,當晚18時40分,共有3輛31噸級混凝土攪拌車進入越瓏府施工區。
據施工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建小區混凝土材料主要由兩家混凝土公司供應,其中一家即為陽力混凝土公司。
混凝土材料通過管道從攪拌車中直接送上了在建的樓層,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高樓正以3天一層的速度建起來。
北青深一度記者使用經過計量檢定的環境監測用x、γ輻射空氣比釋能動率儀(NT6101),對由陽力混凝土公司供應混凝土的一號樓一層室內進行取點檢測,儀器顯示檢測結果在0.25-0.35微西弗每小時。即便以每天接觸8小時計算,輻射值也已超過國際輻射每年接觸限值:1豪西弗。
採礦區域的輻射檢測值最高達到1.49微西弗每小時、
多處民居輻射值超標
與礦石的終端環境相比,義峰山一帶的環境輻射值更高。
8月1日,賀源同幾位環保志願者對義峰山已開採區的環境輻射進行取點檢測。記錄的7組檢測數據中,最低數值為0.37微西弗每小時,最高數值達到1.49微西弗每小時,其中紹興東發建材有限公司正在開採區域的一處,幾塊礦石的檢測數值為0.41微西弗每小時。當數值超過預先設定的警報數值時,檢測儀會亮起紅燈,發出急促的「滴滴」聲。
義峰山山腳下的多個村莊,因為取材便利,過去蓋房所用石料有不少是來自義峰山。
賀源用檢測儀檢測了自家住房。結果顯示,室內數據為0.35微西弗每小時左右,最大值達到0.4微西弗每小時。為了對比,賀源又對周圍多個村民的居住房屋進行檢測,數據較低的房屋室內檢測結果低於0.2微西弗每小時,而較高的數據則可達0.32-0.34微西弗每小時。
直到現在,義峰山一帶的村民還在使用義峰山的石料蓋房,經檢測,這些石料輻射值最高達0.39微西弗每小時。而在另一處來自紹興平水的石子,檢測值最高為0.08微西弗每小時。
北青深一度記者對位於義峰山附近、浙東運河邊的名為江南景園的小區高層住宅進行取點檢測,檢測結果數值最高達到0.4微西弗每小時。
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日本環境省設定的汙染範圍內居民可以重返居住的標準是0.23微西弗每小時。
公開資料顯示,嚴重的放射性汙染甚至會誘發腫瘤、白血病和遺傳障礙等疾病,少量累積照射會引起心血管系統、內汾沁系統、神經系統損害,發病過程往往延續幾十年。
義峰山山腳下,多數受訪的村民對輻射汙染不明所以,他們表示,暫無搬遷計劃,因為「(感覺)沒有明顯的影響,反正也沒有地方可搬」。
在紹興境內的104國道,站在路邊可以觀察到,每天傍晚6點過後,載滿義峰山礦石石子和混凝土的車輛,一輛挨著一輛呼嘯而過,都是往城裡的方向跑。
(文中賀源、張國富、曹明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