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石能源成為拉動全球能源消費增長主力

2020-12-06 中國電力報

11月20日,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2020年度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廣州舉行。 周志旺 攝

近日,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電力發展報告》《中國能源供需報告》《中國電力行業投資發展報告》等8份凝聚智慧與熱點的電力行業年度系列研究報告。系列報告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導,聚焦能源轉型、展望「十四五」能源發展方向,研究新一輪能源革命帶來的電力行業供需變化以及轉型新機遇。

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經濟下行趨勢明顯,全球能源消費受此影響增速放緩至1.3%,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非化石能源對全球能源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5.1%,成為拉動能源消費增長的主力。

我國能源消費總量趨於穩定增長,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是48.6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3.3%,增速與上年持平。南方五省區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持續提高,2019年其佔比是28.9%,遠高於15.2%的全國平均水平。

報告還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宏觀經濟和能源電力行業影響進行了分析和研判。2020年上半年,我國能源需求受疫情影響嚴重,供給側受影響程度相對較小。歷經3個月負增長後,4月以來電力消費需求逐漸回暖。預計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保持增長,但增速放緩,報告還指出,「十四五」時期能源供給要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佔比,科學合理推進新能源發展,加強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進一步推動清潔能源技術進步。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儲能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有望在「十四五」期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粵港澳大灣區電力發展報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以後,粵港澳等地相繼出臺了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系列政策,南方電網公司也發布了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點舉措,以此推動經濟和電力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地區生產總值(GDP)11.6萬億元,同比增長6.6%;全社會用電量54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其中,西電東送廣東電量達20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1%。

報告還指出,電力國際合作是「十四五」期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戰略新機遇,要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為重點,加快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裝備、技術和服務「走出去」,在世界能源舞臺唱響灣區聲音。

電力行業投資發展前路如何?《中國電力行業投資發展報告》指出,電力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投資是直接反映行業狀況的「晴雨表」,2019年我國電力行業投資總額7995億元,同比下降2%,是近五年來首次跌落至8000億元之下,電網和電源投資總體走勢持續分化,電網投資依舊維持在較高水平,而電源投資為2722億元,與2018年持平,處於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的電源投資結構中,風電投資佔比躍升到第一,達到40%。(黃怡亮 朱浩駿 吳鴻亮)

相關焦點

  • 天風證券:化石能源需求峰值何時到來?
    化石能源需求增速如何,峰值何時到來?1.1. 一次能源結構變遷根據各大機構關於全球一次能源的統計,2000-2017年全球一次能源複合消費增速為2%左右,預計2017-2040年複合消費增速有望保持在1%左右。
  • 國內能源消費強度呈下降趨勢 單位GDP能耗降低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單位GDP能耗降低——國內能源消費強度呈下降趨勢中國能源消費連續10年世界第一、節能服務一年「節」出3930萬噸標準煤、南方五省區可再生能源電量佔比遠超歐美《中國能源供需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46.4億噸標準煤,佔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23.6%,連續10年居全球第一位。預計2019年、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速將有所放緩,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47.9億噸和49.4億噸標準煤。煤炭佔比將逐步下降但依舊是主要能源,非化石能源快速增長將成為拉動能源總量增長的主要動力。
  • 去年中國能源消費增幅20年最低 核能增長近30%領跑全球
    7月7日,第65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以下簡稱《年鑑》)在北京發布。根據2015年的能源相關數據,過去一年間全球能源的需求與供給已顯示出全球能源消費進一步放緩,能源結構正在向低碳燃料轉型的趨勢。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的需求僅僅增長1%,增幅遠低於10年期平均水平。
  • 全球一次能源格局分析
    未來,伴隨著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和能源資源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對能源資源的爭奪將日趨激烈,爭奪的方式也更加複雜;同時,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汙染和全球氣候的影響將日趨嚴重。面對以上挑戰,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將向多元化、清潔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場化趨勢發展。
  • 廣西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係分析
    能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隨著廣西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費需求與日俱增,能源供需矛盾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究竟廣西能源消費、用電量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
  •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長2.9%,近年最...
    供暖或製冷等需求的增加導致了能源消費的增長。   +4.3%   中國能源消費增長   2018年,中國能源消費增速由2017年的3.3%增長至4.3%,過去十年的平均增速為3.9%。2018年,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佔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4%和全球能源消費增長的34%。
  • 國家能源局發文:推動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第四條 〔結構優化〕國家調整和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和低碳化發展。第三十二條 〔優化能源結構〕國家鼓勵高效清潔開發利用能源資源,支持優先開發可再生能源,合理開發化石能源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能源,推動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支持開發應用替代石油、天然氣的新型燃料和工業原料。
  • 能源消費同比增長 節能降耗仍需努力
    ——1-11月湖南規模工業能源消費情況分析  1-11月,湖南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同比增長,優質能源的佔比提升。  一、規模工業能源消費特點  (一)綜合能源消費量繼續增長  1-11月,湖南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5533.67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0.9%,增幅較前三季度提高0.8
  • 「十四五」:加快清潔低碳能源轉型
    國際能源供需形勢呈現新格局,在供給側,能源生產重心加速向西半球轉移,頁巖氣革命重塑油氣供應版圖,國際油氣供應向多極化發展;在消費側,能源消費重心向東半球轉移,亞洲新興國家能源需求&nbsp&nbsp&nbsp&nbsp報告指出, 2019年全球經濟下行趨勢明顯,全球能源消費受此影響增速放緩至1.3%,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
  • 中金公司:預計能源消費總量或在2060年達到67.3億噸標準煤 增速...
    考慮到非化石能源的不穩定性,就不得不考慮電網的消納成本,因此如何增加和釋放電網靈活性就成為非化石能源比例提升的關鍵。最後,電力碳中和又將是開啟能源碳中和最後一步氫能的基礎。2019年,我國共產生能源消費48.6億噸標準煤,雖然提早完成了非化石能源15%的目標,但其中大部分仍來自於煤炭(佔比57%)。根據我們估算,2019年我國或產生二氧化碳排放125.9億噸(未扣除碳吸收部分),同比增長2.8%。其中能源部分同比增幅2.6%,仍佔據碳排放總量的77%。
  • 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隨著全球氣候惡化以及一次化石能源的逐漸短缺,新能源再次成為了被關注的焦點,各國正逐漸加大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技術的研究投入,期望佔領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我國政府也在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強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強度雙控制的背景下提出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戰略。可以說在未來,最先實現新能源對化石能源替代及規模利用的國家必將成為引領未來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
  • 觀察丨中國石油大學張玉清:2040年天然氣或超煤炭成為第二大能源
    張玉清表示,世界能源的發展趨勢簡單而言有兩種趨勢。一個是由高碳向低碳逐漸的演變。大家知道能源的轉變的過程經歷了從薪柴到煤炭到油氣,未來的發展可能就是煤、油、氣、非化石四分天下。與此同時,能源使用效率也是逐漸在提高,從過去的分布式,現在到集中式加分布式的發展,而且智能化、電氣化程度在逐漸的增加,這是第一個發展的大的趨勢。第二個趨勢,可能就是對油氣的需求還是不斷增長。
  • 能源轉型:問題與展望
    人類離不開能源,能源供應中斷事故造成的破壞性後果,更是直觀地展現了人類基本生產生活對能源的依賴性。  化石能源始終是主力消費能源。  人類社會進入工業社會以來,一段時間內對於能源的需求,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即使到最近幾十年,總體上依舊處於較快增長的趨勢。
  • 「十四五」能源電力轉型 非水可再生能源將成主體
    在王志軒看來,真正實現轉型,就是要讓可再生能源和傳統化石能源在經濟上具備同臺競爭的能力。為此,我國能源電力轉型的關鍵是解決好能源電力系統優化問題。在能源電力生產和消費方面,做好時間、空間、品種上的優化,以達到能源、經濟、環境多目標條件下,投入產出的最優結果。在「十四五」能源規劃中,系統優化理應放在重要位置。王志軒提出,「優化」首先以能源發展的價值觀為導向。
  • 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回顧與展望
    至此,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承諾,成為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力。截至2019年,我國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其中可再生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3.1%,佔非化石能源比重達85%。從2005年至2019年,我國煤炭消費佔比由67%降低到57.7%,下降了9.3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消費佔比提升了7個百分點,填補了煤炭下降率的75%。
  •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PM2.5生成最主要原因來自化石能源過多的...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正在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革命,我們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了四個革命和一個合作這樣的能源革命的任務,我們推進能源革命一個方面它的是我們國內實現可持續發展內在的需要,因為我們國內現在快速經濟增長導致的能源消費持續增加,帶來嚴重的資源和環境的問題,我們的霧霾的天氣,儘管形成原因很複雜,但是PM2.5的生成最主要還是來自煤炭石油這樣化石能源過多的消費。
  • 中國成為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 碳排放量持續降低
    其中,中國超過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結構中比例只有4%,但增長勢頭非常強勁。2016年可再生能源增長量佔全球能源新增量的1/3。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佔總發電量比例從2015年的6.7%上升到2016年的7.5%。
  •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2017年前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持續增長,2018年後隨著成本技術的提升,儘管裝機規模繼續擴大,投資增長出現回落。今年新冠疫情之後,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4%。要完成全球碳減排和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目標,需要大大加快投資增速。另外,可再生能源資金分配不均。在諸多關鍵國家,私有資金規模遠高於公共資金。
  • 非水可再生能源佔比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新能源如何「贏」在平價時代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多位新能源企業高管認為,在可再生能源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後,更應該注重強化和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真正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先發、滿發。日前,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狀況進行了全面梳理。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可再生能源產業逆勢增長  在《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國際能源署預測,全球能源需求至少要到2023年才能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根據報告,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將下降5%,其中石油需求將下降8%,煤炭使用量將下降7%,但可再生能源行業持續增長,有望在2025年取代煤炭成為主要發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