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晶閘管功率單元的散熱設計研究

2021-01-10 電子產品世界

在電力電子工程的領域中,它是為各種電子控制設備服務的。凡是用晶閘管的地方,就要按設計者意圖把它們組成一個功能線路。例如各種單相、三相、六相整流橋路,反並聯線路,還有多支晶閘管的並聯、串聯應用線路等等。不同的應用,就有不同的線路,真可謂千變萬化、不勝枚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27964.htm

在這樣一個有獨立功能的功率模塊中,在通大電流工作時,其發熱和散熱是一對十分重要的矛盾,應用者應該了解其來龍去脈,妥善解決。否則會對整機可靠性造成重大影響。在一個2500A直流輸出的三相全波整流橋工作時,這個單元自身發出的熱量可高達約6KW數量級,如不及時把此熱量散去,則後果不堪設想。

僅就風冷而言,散熱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散熱器、風機、風道。而涉及的學科包括流體力學、傳熱學、材料學、風道結構設計等。

1 晶閘管的發熱(功耗)原理

晶閘管自身功耗包括正向電流產生的功耗、開關損耗和反向漏電流損耗。在工頻條件下使用開關損耗極小,漏電流損耗相對比重不大,約在一、二十瓦之內,故後兩項不在本文中討論。

1.1晶閘管的正向特性:

圖1:晶閘管正向特性曲線

晶閘管正向特性曲線不是線性的,可近似看作兩條直線組成:在電壓

VT0以前(即小於VT0時)晶閘管正向未能有效導通,電流極小;當電壓大於VT0時,電流隨電壓上升,可看作一條直線,而且存在斜率,以斜率電阻rT0表示,單位為Ω(歐姆)。

圖中曲線的函數關係為:

1.2晶閘管的正向功耗

正弦波時:

式②代入①,

IFM為正弦波時的峰值電流,同樣VFM可表示為正弦波的峰值電壓。

正向平均電流:

正向平均電壓:

正向功耗:

計算化簡後:

式中F為波形因子,隨導通角而變。

在正弦波阻性負載時:

式中 IF·F=IF(RSM) ,IF(RSM)為正向電流有效值。因此在計算中可直接使用晶閘管的正向電流有效值。

由於晶閘管正向功耗P是由iF與vF乘積對0到180°角積分而得的,因此不是線性關係。用儀表測得的平均電流乘平均電壓求功耗的方法是不對的。

在晶閘管產品說明書的參數表上都要列出每種規格晶閘管的VT0 和rT0 .

3 散熱器熱阻Rth(c-A)

散熱器熱阻可分為穩態熱阻和瞬態熱阻兩種。

3.1熱阻Rth的概念:

熱阻是熱導的倒數,單位是:℃/W (℃/瓦)具有溫差的導熱體兩端存在熱量由溫高一端傳到溫低一端的現象。如溫高一端發熱功率為P,它們之間符合如下關係:

P是A端穩定產生的熱功率。Rth 小時TA - TB 也小,即溫差也小,反之溫差也大。可見熱阻小的導熱體很快就能把熱端熱量傳導出來。

散熱器穩態熱阻可以用經驗公式計算近似值:

自冷條件下:

風冷條件下:

其中:l為散熱器肋長; b為肋厚; L為散熱器長; n為肋數;

A為表面積; uS為風速;

所用單位: l:米、A:米2、b:米、L:米、uS: 米/秒

肋長即為散熱器翅片長

式中:a 取2.5;KS(鋁)=140千卡/時·米·℃ ;

KS(銅)=340千卡/時·米·℃

散熱器熱阻除了上述用經驗公式計算外,一般由生產單位在樣本上提供,也可通過實驗測定(國標GB/T 8446.2-2004)。

3.2 穩態熱阻

穩態熱阻是指系統產生的熱量與散去的熱量相等時的熱阻。此時,散熱器上各點溫度恆定,處於平衡狀態。上面介紹的計算公式適用於穩態熱阻。

3.3瞬態熱阻

瞬態熱阻表示的是熱平衡建立前從受到熱衝擊起到建立熱平衡(即各點溫度恆定不變)止,散熱器熱阻值的變化的過程。熱阻值是從小到大逐漸變的。

從圖四的曲線可知,起始的熱阻值很小。這表明散熱器不但能散熱而且能吸收熱量蓄熱。吸收熱量的過程也是散熱器溫度上升過程。吸熱達到飽和時功耗和散熱平衡,溫度不再上升。這過程約20到40分鐘左右。

晶閘管往往會用在存在大電流衝擊(常稱為浪湧電流)的電路中。如果浪湧電流時間只有幾微秒到幾秒,而且下一次浪湧到來前有較長時間的間隔,那麼就可用瞬態熱阻進行計算。在這種情況下散熱器可大大縮小,甚至用足夠熱容量的鋁板即可。

3.4熱阻曲線

樣本上提供的散熱器熱阻曲線如圖三和圖四所示。(也有用列表方式提供,如下表)

圖2:穩態熱阻曲線

圖3:瞬態熱阻曲線

圖2是穩態熱阻曲線。表示了該型號鋁型材散熱器在不同長度不同風速下的穩態熱阻值。圖3中左邊曲線表示了該型號鋁型材散熱器瞬態熱阻值。有了這樣的熱阻曲線,該型號散熱器熱阻值一查便知十分方便。

3.5散熱器熱阻測試

如果有測試設備也可用試驗方法來測定熱阻值。測試方法應按國標GB/T 8446.2-2004 「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第2部分:熱阻和流阻測試方法」來實行。具體請參考上述標準。

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測試時當用風速計測量吹入散熱器端面風速時,會發現每點風速不一樣。在有散熱器擋著的地方風速很低,在無阻擋的孔隙處風速又很高(流體同電流一樣阻力小的地方流量大,常稱風短路)。這說明了風在風道中行進時,穿過散熱器之間的孔隙、翅片間、端面處風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國標規定風速測試位置應是在進風口離散熱器端面300毫米處的風道正中間。

4 散熱器的流阻

散熱器在風道中接受風機吹來的空氣流時會對空氣產生阻力,這就是流阻。如圖四右邊的曲線可見,阻力隨風速上升而上升。此參數給風機選用提供了重要依據。

4.1散熱器流阻分析

流阻大的散熱器需要風壓大的風機。同樣風量的風機因為電機功率不一樣,風壓就不一樣。如果風機的風壓等於散熱器的流阻,風無法通過散熱器,風流量為零。因此只有在風壓大於散熱器流阻時才行,此時風流量要小於或遠小於風機樣本表明的風量,風流量隨著風道內散熱器流阻的減少而上升。這一點在風機一節中還要細談。

串聯風道,即在風道中多個晶閘管的散熱器重疊排列,風機吹出的空氣要通過兩個或三個散熱器的翅片。翅片重疊流阻增加,風壓損失大,空氣流量損失大,要求風機功率大,也就是風壓要大。

並聯風道,在風道中各晶閘管的散熱器一字排開空氣只通過一層散熱器的翅片,流阻小,對風機風壓要求小,容易達到較大風速。

4.1風機

風機的功能是給晶閘管散熱器送去流動的空氣,把散熱器的熱量帶走。

風機的主要特性可由特性曲線表示出來。如圖5所示,所表示的是風機的風壓-風量曲線。風機最大額定風量是指前方無任何阻擋物時的風量。如果吹風前方存在阻力,風在流過阻擋物例如散熱器時,流阻就會抵消與流阻相當的風壓,使風流量降低。假設風機的最大風壓是120 Pa ,散熱器在某風速時的流阻是70 Pa ,兩者相抵風壓剩餘50 Pa ,此時與曲線的相交點A所對應的風量即為實際通過的風量。從圖上查的為1650 m3/小時,已不是風機的最大風量2800 m3/小時。

圖4:風機的風壓-風量曲線

常用風機有軸流式和離心式兩種。軸流式安裝方便、體積小,但風壓低,

約在100 Pa-200 Pa之間,而離心風機最高峰壓可達到500 Pa-700 Pa.在串聯風道上用較為合適。但離心風機安裝要求高、佔體積大、噪音大、價格高。

風機的其他指標為電機功率、風機能承受的環境溫度和風機工作時的噪音。

4.2風道

在晶閘管功率單元中風道是規範空氣流動的一個十分重要措施。晶閘管和散熱器安裝在風道內而風機又強迫空氣在風道內通過。其功能主要是:

(1)把空氣集中在風道內通過,儘可能用全部流動的空氣參與散熱器的冷卻。

(2)風機的風量在一定的流阻情況下是一定的。風道的截面積減去阻擋物的,截面積即為空氣流過的截面積,則:

(3)如果風道沿散熱器的邊緣去規範空氣的流動,不留或極少留孔隙(所謂的風短路點),則流阻很大,空氣流量下降,風速相應下降,散熱效果受到極大影響,散熱器溫升高。從實踐來看,在散熱器之間留有適當孔隙,使孔隙處達到較大風速。這兒又是翅片的邊緣部分,相對溫升較低。

5 設計實例分析

用KP500A晶閘管組成一個三相全波整流橋,輸出直流電流600A.已知VT0=0.9V,RT0 =0.00046O歐姆,Rth(j-c)=0.073℃/W,散熱器型號SF-15,

6米/秒風速風冷時Rth(C-A)=0.048℃/W,自冷時Rth(C-A)=0.24℃/W,求風冷及自冷時的晶閘管的結溫。

解:①三相全波橋直流輸出600A時每隻晶閘管承擔200A平均值。此時導通角120度。查曲線知:120度導通角時晶閘管最大可用到470A,波形因子F=1.76.

②工作時每隻晶閘管功耗

P=IFVT0+(F·IF)2rT0

= 200×0.9+(1.76×200)2×0.00046

= 237W

③自冷時溫升:

TJ-TA=P(Rth(j-c)+ Rth(C-A))

=237× (0.073+0.24)

=74.2℃

④風冷時溫升:

TJ-TA=P(Rth(j-c)+ Rth(C-A))

=237× (0.073+0.048)

=28.7℃

設環境空氣溫度為40℃,則此時結溫:自冷 TJ=74.5℃+40℃=114℃

風冷 TJ=28.7℃+40℃=68.7℃

6 結語

晶閘管要正常工作,一定要使它的結溫 處於一個適宜的溫度。從參數表上可知整流二極體允許最高結溫是150℃;晶閘管允許最高結溫是125℃,此規定是矽材料固有特性所限,除非特別設計一般不允許超過。要說明的是到達翅片的熱量要傳到流動的空氣中帶走,其工作原理與各種

相關焦點

  • GE 9FB燃氣機組起動中,LCI裝置晶閘管單元燒毀的分析
    華能天津煤氣化發電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王正元,在2019年《電氣技術》增刊1中撰文,以一起燃氣機組起動中LCI裝置晶閘管單元燒毀為案例,介紹9FB燃氣機組靜態變頻起動的流程,並剖析了GE LS2100e系統的特點。從LS2100e系統的設計、維護、缺陷等方面,分析了燃氣機組起動中LCI裝置晶閘管單元燒毀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並提出對LS2100e系統日後運行和維護的建議。
  • 高壓變頻器散熱與通風的設計
    高壓變頻器在正常工作時,熱量來源主要是隔離變壓器、電抗器、功率單元、控制系統等,其中作為主電路電子開關的功率器件的散熱、功率單元的散熱設計、及功率櫃的散熱與通風設計最為重要。  2 功率器件的散熱設計  通常對igbt或igct模塊來說,其pn結不得超過125℃,封裝外殼為85℃。有研究表明,元器件溫度波動超過±20℃,其失效率會增大8倍。功率器件散熱設計關乎整個設備的運行安全。
  • 晶閘管的工作原理與晶閘管的導通條件
    晶閘管的分類:   晶閘管按其關斷、導通及控制方式可分為普通晶閘管(SCR)、雙向晶閘管(TRIAC)、逆導晶閘管(RCT)、門極關斷晶閘管(GTO)、BTG晶閘管、溫控晶閘管(TT國外,TTS國內)和光控晶閘管(LTT)等多種。
  • 技術筆記之功率電阻的散熱設計
    打開APP 技術筆記之功率電阻的散熱設計 發表於 2019-09-24 19:32:09        TO/SOT封裝的功率電阻已經被廣泛的使用於汽車電子
  • 基於熱電製冷的動力電池模組散熱性能研究
    摘 要:本文研究了基於熱電製冷(TEC)的電動汽車電池模組散熱性能。圓柱電池模組按3×5陣列排布,兩側對稱布置熱電製冷系統,採用理論分析建立了電池模組的一維熱阻網絡,以評估熱性能。因此良好的鋰離子電池熱管理可以保證電動汽車更長的續航裡程和使用壽命,這就需要設計有效的電池散熱系統保障鋰離子電池在適宜的溫度區間運行,一般來說,要保證電池表面最高溫度不超過50 ℃,最大溫差不超過5 ℃。鋰離子電池冷卻方式可分為主動冷卻和被動冷卻。其中主動冷卻包括風冷散熱、液冷散熱;被動冷卻主要有自然對流散熱和相變材料散熱。
  • 基於ADS的多級功率放大器設計與仿真
    摘要:對北鬥衛星導航射頻模塊的發射部分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介紹了BG2416CX晶片在北鬥導航中的應用,並基於RNC2416CX晶片的設計方案,設計並仿真其功率放大器模塊。完整地闡述了採用ADS設計工具完成各部分電路的方法,其設計結果優於設計目標,為後期進一步研究北鬥導航系統和自主設計北鬥導航系統發射部分晶片奠定了基礎。
  • 常見的功率半導體器件有哪些?
    功率半導體是電子裝置中電能轉換與電路控制的核心,主要用於改變電子裝置中電壓和頻率、直流交流轉換等。按照分類來看,功率半導體可以分為功率IC和功率分立器件兩大類,其中功率分立器件主要包括二極體、晶閘管、電晶體等產品。
  • 常用的功率半導體器件盤點匯總
    它首先是將半導體器件MOSFET, IGBT或MCT 與二極體的晶片封裝在一起組成一個積木單元,然後將這些積木單元迭裝到開孔的高電導率的絕緣陶瓷襯底上,在它的下面依次是銅基板、氧化鈹瓷片和散熱片。在積木單元的上部,則通過表面貼裝將控制電路、門極驅動、電流和溫度傳感器以及保護電路集成在一個薄絕緣層上。
  • 基於BUCK調壓的小功率高壓電源
    研究主要內容包括BUCK電路的分析設計、半橋逆變電路分析設計、倍壓電路的設計,控制電路的設計,並利用PSPICE軟體進行相應各部分的仿真和參數優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27471.htm  本研究實現的主要性能是:給定輸入電壓是交流220V,要求輸出電壓在範圍0~15KV內大範圍可調,功率為15W,輸出紋波要小於1%。
  • 基於TMS320F2812的逆變電源控制器設計
    摘要:隨著用電設備對高品質的電源和電能質量的需求日益增多,高性能逆變電源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首先介紹了逆變電源技術的發展現狀,在介紹了晶片的特性之後,詳細分析了基於TMS320F2812逆變電源控制器的硬體和軟體設計,並對仿真結果進行分析總結。
  • 可控矽(晶閘管)如何正確選擇型號?具體參數怎樣選擇?
    3.一般可控矽在應用中會加裝散熱片,這方面的安裝空間要考慮到。(三)查看可控矽的規格書,每個參數對應用線路的說明如下:1、反向斷態重複峰值電壓(VRRM):晶閘管反向阻斷時允許重複加在晶閘管上最大瞬時值反向電壓,包括所有的重複瞬態電壓。
  • 電磁炮的脈衝電容器在放電起始,有晶閘管電壓振蕩問題,如何解決
    電磁軌道炮用脈衝功率電源模塊多採用耐高壓、耐大脈衝電流衝擊的晶閘管作為脈衝電容器的放電主開關,以儘可能地減少體積,提高儲能密度。現有文獻針對晶閘管的動態開通過程已進行過大量研究,主要致力於提高晶閘管電路模型的準確性。
  • 基於半導體製冷技術的太陽能LED照明系統散熱方案設計
    摘要:太陽能LED照明系統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散熱問題的影響,將半導體製冷技術應用於太陽能LED照明系統解決系統的散熱問題是一個新思路。本文在對半導體製冷技術原理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太陽能LED照明系統,採用基於微控制器的半導體製冷系統來解決散熱問題。
  • 廣西高壓晶閘管模塊結構
    晶閘管模塊的工作原理 在晶閘管模塊T的工作過程中,晶閘管模塊的陽極A和陰極K與電源和負載相連,構成晶閘管模塊的主電路。晶閘管模塊的柵極G和陰極K與控制可控矽的裝置相連,形成晶閘管模塊的控制電路。 從晶閘管模塊的內部分析工作過程: 晶閘管模塊是一種四層三端器件。
  • 基於STM32的光功率實時監測系統設計
    設計是基於ST公司Cortex—M3內核的32位ARM產品,以STM32F103ZET6為主晶片設計的一款光功率檢測系統。通過建立TCP連結,實現GPRS數據的傳輸,做到了隨時隨地進行實時監測。同時,系統設計是基於CAN總線的嵌入式功率實時監測系統,不僅能夠智能地監測多個通道的光纖網絡,還具備了其系統的抗幹擾性和可靠性。
  • GaN 功率級設計的散熱注意事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2/421029.htm1   簡介GaN FET 實現了高頻電源轉換器設計。憑藉出色的開關特性和零反向恢復損耗,這種輕量級設計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小的尺寸。
  • 基於單片機的邏輯無環流可逆調速系統設計
    因此,這裡給出一種基於單片機的邏輯無環流可逆調速控制系統設計方案。該系統設計採用全數字電路,實現數字脈衝觸發、數字轉速給定檢測和數字PI算法等功能,由軟體實現轉速、電流調節及邏輯判斷和複雜運算,具有不同於一般模擬電路的最優化、自適應、非線性、智能化等控制規律,而且更改靈活方便。
  • V波段近距探測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設計
    在毫米波系統中,隨著頻率的升高,單個MMIC晶片的輸出功率已經不能滿足實際的使用要求,尤其是非大氣窗口頻段,由於該頻段電磁波的傳輸受氧分子和水蒸氣分子吸收而衰減嚴重。一般應用於軍用保密工作及近距雷達探測、通訊系統中,相應的器件輸出功率也較小,因此,多採用功率合成的方法,將多個放大器單元組合在一起實現較大的功率輸出。
  • 晶閘管控制串聯電容器應用於彈性交流輸電系統的穩定度分析
    本文採用晶閘管控制串聯電容器提高電力系統動態穩定度,晶閘管控制串聯電容器的阻抗由輔助進相-遲相控制器根據發電機速度偏差進行調整,輔助控制器參數由基於模態控制理論的極點指定法來確定。針對指定的操作點設計控制器,探討系統在不同加載條件下,不同功率因數,端電壓下的閉環特徵值靈敏度。
  • 基於ADS平臺不對稱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仿真設計
    基於ADS平臺,採用MRF6S21140H LDMOS電晶體,通過優化載波放大器和峰值放大器的柵極偏置電壓改善三階互調失真(IMD3),同時通過調節輸入功率分配比例改善由於峰值放大器對載波放大器牽引不足導致的失配問題,從而改善不對稱Doberty功率放大器的輸出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