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因為把飛魚裹住殺死,而痛哭流涕,但是現在,卻異常興奮的用錘子,把鯕鰍魚砸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我的轉變如此之快,或許你們也會感到非常驚訝,但是人確實可以習慣任何事情,甚至是殺戮。」——《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而這裡面的鯕鰍魚,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鯕鰍也叫做「鬼頭刀」。它們在海裡有著繽紛絢爛多彩的顏色,但是,當生命結束的那一刻,它們馬上會褪盡一身鉛華,慢慢變成死寂一般的灰白色。顏色消退得如此之快和徹底,到底是為什麼呢?
鯕鰍魚屬於鯕鰍科鯕鰍屬的一種海洋魚類,它廣泛地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大部分海域,在我國的廣東,黃海,渤海,臺灣海峽都有出現。成年身長可達1.6米,體重能長到60多斤,它們有著非常寬扁魚頭,前額有一部分為硬質突起。而尾部則顯得非常尖細,和青魚的尾部類似。
鯕鰍魚在海裡生活的時候,周身色彩五彩斑斕,是海洋中顏色最豐富的魚類之一,它周身被細小的鱗片所覆蓋。整個背部呈螢光色的綠色,它的腹部為檸檬黃,兩側則分布著許多星星點點狀的藍色小點。
但是這種五彩斑斕的顏色只會出現在鯕鰍魚還活在海裡的時候,當它們離水死去,這身五彩斑斕的外衣,也隨之變白褪色。這主要是因為鯕鰍魚周身的細小鱗片可以反射周圍光線,可以呈現像彩虹一般的顏色,當鯕鰍魚死後,他的這身鱗片就不受自身神經系統控制,所以就變成了本身真正的銀灰色。
鯕鰍魚又被人們稱作海狐狸。主要是因為這一身彩虹的顏色的外表實在是太引人注目了,很影響它們在海中覓食。只要它們稍一活動,獵物就就會發現鯕鰍魚,四散奔逃。
所以在進化當中,鯕鰍魚就學會了非常靈活的運用地形來隱藏身體,它們選擇在逆光的位置隱藏起來,然後,等待獵物接近時,就會出其不意的攻擊獵物。所以,正因為這種靈活變通的捕獵方式,鯕鰍魚又被人們稱為海狐狸。
在小說中,鯕鰍魚挽救了少年派的生命,但是在真實情況中鯕鰍魚也確實讓一位在海中漂流76天探險者轉危為安。
時間回到1983年2月份,而立之年的史蒂文,雄心勃勃的計劃用他自己製造的「拿破崙」號小艇橫渡大西洋,當天是他離開非洲海岸的第7天,它已經航行了大約140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預計在2月末就可以到達加勒比海群島中的安地卡島。
轉眼到了夜裡,史蒂文還在想著他的航海計劃,突然他覺得船舷被什麼東西重重地撞了一下,頃刻之間,海水便湧進船艙,不一會兒拿破崙號就開始傾斜,下沉。他驚呆了,但是情況緊急,根本沒有時間思考,他立即拔出水刀,割斷繫著橡皮筏的繩子,迅速跳上救生筏。
海水打著漩吞沒了拿破崙號,他望著茫茫大海,恐懼湧上心頭,這條既沒有動力又缺少食物的橡皮筏子,能否拯救他的生命,只有上帝才能知道。
第2天,天空陰雲密布,風大雨急。掀起的海浪足有6米多高,史蒂文的救生筏直徑只有兩米,被滔天巨浪忽而捧上浪尖,又拋下海底,筏子裡只有夠用10天的淡水和食物,還有一支魚叉,一架無線電發射機,一隻打氣筒和一個裝有航海日誌,海圖的塑膠袋和海水沉澱器。
史蒂文一邊發射求救信號,一邊查看海圖,他發現自己偏離航道已經有500多公裡,短期內不可能遇見救援船隻。現有的食物和淡水最多只能用10多天,雖有海水沉澱器,但必須藉助陽光才能制出淡水,因此他限定自己每天只喝一杯水,以維持到更長的時間。
在茫茫的大洋中,沒人能收到他發出的求救信號,他只好失望地關閉了發射機。連續幾天筏子附近出現了鯕鰍魚,這使史蒂文興奮起來,魚意味著食物,可驅鯕鰍魚號稱海中狐狸,非常狡猾。老是在魚叉的射程之外轉悠,史蒂文又瞄準了幾次,都沒有辦法射中。
在第11天的時候,史蒂文終於用魚叉捕捉到了一條鯕鰍魚,美美地吃上了一頓,到了第14天的時候,海水沉澱器終於第1次製作出了淡水,史蒂文欣喜若狂,這意味著他的生命有了保證。
可就在這時出現了一條窮兇極惡的鯊魚,他對小筏子似乎非常感興趣,使勁撕咬掛在筏子上的塑膠袋,塑膠袋裡裝有寶貴的淡水。史蒂文急忙拿起魚叉去戳他,迫使它離開,可是到了晚上鯊魚又出現了,史蒂文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驅趕它,每一次與鯊魚搏鬥,都是他膽戰心驚,精疲力竭。
自從捕捉了第一條鯕鰍魚之後,每隔幾天就能捉到一條,可是好景不長,連著魚叉上的橡皮筋斷了,史蒂文只好把魚叉綁在叉子頭上,做成一個簡單的魚叉,這樣捉魚的範圍就縮小了,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在以後的日子裡,鯕鰍魚忽然遊得很近,似乎有意讓他捕捉。
3月8日,史蒂文的家屬向有關部門反映了他的失蹤事件,在經過廣泛的搜索之後仍然毫無線索,3月20日,致命的打擊降臨在史蒂文頭上,正當他全神貫注的捕魚時,一不留神,魚叉將橡皮筏劃了一個大口子,筏子開始漏氣,他趕緊找來塊布,想把口子修補好,但是沒有成功。
無可奈何之下,只能用打氣筒日夜不停地拼命打氣,才勉強維持住筏子的浮力,第3天夜晚小筏子旁出現了一條鯊魚,而且久久不肯離去。這個時候他已經精疲力盡,再加上傷口潰爛,指甲脫落,健康正在惡化,恐怕再也見不到親人了。
但是史蒂文並沒有絕望,終於想到了堵住口子的方法,他取出一些泡沫塑料塞進破口裡,四周用繩子紮緊,這樣雖然還有點漏氣,但至少不用沒日沒夜地往裡打氣了。
此刻,搜索史蒂文的工作仍在進行,救援隊伍在美國和波多黎各一帶的海岸上發現了拿破崙號的殘骸,認為他已經遭遇不測,救援工作也暫告一個段落,這使史蒂文一家悲痛不已,相信他再也不能生還了。
4月21日,史蒂文在海上漂泊的第76天,他突然發現在海天相接的遠處出現了一艘漁船,於是立刻奮力向它划去,並揮動衣服向他求救,三個來自馬歇爾格萊特小島的漁民救起了他。
當時史蒂文的樣子十分駭人,長頭髮長鬍子,衣衫襤褸,渾身惡臭,面容憔悴,筏子周圍遊動著成群的鯕鰍魚,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個以魚為舞的海中野人。
儘管經過76天的海上漂泊,他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史蒂文仍然十分清醒,獲救時還能說出自己的姓名,他極度虛弱,體重比原來減重了36斤。
當所有人問起他在海上歷險的最大感受是什麼?他認為是鯕鰍魚救了他的命,這些魚對他來說不僅是食物,也是他生存的力量,鯕鰍魚為史蒂文所做的一切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關於鯕鰍魚,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