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教育界的大事兒不少,而且一個比一個炸。
為了拉工人階級的選票,英國工黨領袖科賓表示,他上臺就要把私立學校給廢了...
科賓:一些國家是不允許教育收費的,比如說芬蘭。
BBC查證:芬蘭主流的教育機構不對任何授予資格證的項目收費。
但是,BBC也說,芬蘭國情和英國不同,純粹效仿人家的做法,後果只會是南橘北枳。
而且最搞笑的是,科賓爺爺明明是個富二代...這是他出生的大房子,價值120萬鎊,曾是Sutherland公爵資產的一部分。
而他也是私校制度的受益者。他念過預備小學,以及名門私校Haberdashers' Adams。
這個提議出來以後,就連工黨內部都反對自己的老大:要搞眾生平等,有必要把優秀的廢掉然後大家一起從零開始嘛!?
衛報:伊頓校長炮轟科賓:教育系統不平等,但是毀掉優秀絕不是出路
有人的地方,就有階級。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英國私校都將作為優質教育的代名詞而存在...
「2/3的英國公眾支持私校教育」
除了科賓的雷人雷語,還有另外一件大事值得大家關注。那就是:CE考試將於2021年全面取消!
電報:「英國最古老的考試,Common Entrance Exam將於18個月後全面取消。」
首先多句嘴,我來說一下這個Common Entrance Exam(簡稱CE考試)是個啥。
這個考試相當於擇優錄取的英國私校的統考,為有志衝刺牛校的孩子們設計,至今已經有1個世紀的歷史啦。學生通常在11歲或13歲的時候參加CE考試。
不過,由於因為他們在6年級或者7年級的時候已經參加了「預考」(pre-test),參加CE考試的學生已經拿到了相關牛校的「預錄取」通知了。
大家熟知的英國九大公學,作為私校界的頂點,就會讓孩子們參加CE考試。
最終,CE考試成績是決定正式錄取的關鍵,所以即使在預考裡殺過了千軍萬馬,最後的CE掉鏈子,也是很讓人遺憾的。
這項考試通常在學生當前就讀學校裡舉行。試卷呢,由牛校們根據各自評判標準打分。
不同中學試卷也不同。11+的CE考試通常適用於寄宿女校,試卷有英語、數學、科學,通常在6年級秋季或春季學期舉行。
其他一些男校女校或者混校,會制定他們自己的11+考試,且沒有預考。
13+考試則涵蓋8門核心課程,包括英語、數學、科學,同時還有現代外語、古典語言、歷史、地理和宗教學。有學校可能允許學生選擇西班牙語而非法語作為而外,甚至是中文。
有時候,孩子們甚至三天要考13-14門考試,相當於一天平均4門考試,聽聽都頭大。
13+考試通常在8年級的11月或者次年6月的第一周。參加考試的學生大部分來自私立預備小學。
同時,從難度上來講,相當於GCSE!讓小升初變得和中考一樣難,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就成了目前的爭論點。
對於CE考試來說,沒有所謂不及格的分數,當然大部分學校會制定自己的錄取門檻,一般要求學生排名高於60%-70%以上。
比如查特豪斯公學吧~號稱全英最美的查特豪斯公學,要求所有獲得預錄取資格的學生需要在CE考試中獲得通過的分數(60%),或參加Foundation Scholarship獎學金考試並取得一定成績來確保入讀資格。
西敏寺公學則要求學生在The Challenge(獎學金考試)和CE之間任選一個參加,最後靠成績來定奪是否錄取。
有些英國家長,甚至不惜舞弊,讓自家稍大的孩子替考,最後被抓包。
也許是考慮到孩子們不該過的那麼辛苦。西敏寺公學,聖保羅公學和威靈頓公學是第一批宣布將在2021年取消13+的CE測試的牛校。
這也就是說,有志報考公學的,從2021年開始,只用提交預考成績啦,有沒有爽到!
CE考試究竟有多難?
總之,九大公學作為英國精英教育的臺柱,因其輝煌歷史和奇聞異事,成為全世界(富二代)學子們拼搏的目標。孩子們才十多歲,就要面臨一輪輪能讓人脫髮的入學考試,想想都心疼。
隨便扔幾個公學的試題給大家練練手好了~先別忙著覺得簡單,這是拿來面小升初的。
哈羅公學面試:
——什麼能讓一個人充滿勇氣?
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person brave?
—— 美是不是只關乎於品味?
Group debate on whether beauty is a matter of taste
又比如這個聖保羅的數學考試:
以上這道題目是讓孩子把加減乘除號填到圓框裡,其實是考核孩子在算數中如何轉換思維,並不是讓孩子簡單的算出13*5 = 65,而是13*5 = 60 + 5。
而對中國孩子來說最燒腦的,可能是文科卷。我剛剛去做了一下13+CE的模擬題,感覺只有中文比較有信心
13+的哲學,宗教和神學樣卷...堪比我們大學隨堂測。給大家看一下:
The Haberdashers' Aske's Boys' School的英語13+,讓讀David Mitchell大神(我的同專業校友!)的作品:
全文我就不截取了,這本叫做Black Swan Green的對我們文學專業的來說都算冷門(也可能我比較學渣沒讀過)。不過後面的問題很難答:
這種敘事角度討論的題目,大學寫作課前十五分鐘肯定是講這個,沒有固定答案。
這也是大學討論課難度的題了,然而這千真萬確是13+的英語閱讀題...
後面的寫作題是這樣的:
還有生物卷,數學卷和別的卷...我看了一眼就明白自己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白考了~
好了,看到這裡,我想大概很多人明白為啥咱們學了那麼多年英語,四六級都過了,真正出國依舊覺得要補很多功課了吧!
名校校長:支持!
對於此項決定,西敏寺公學的校長Patrick Derham說,希望免除孩子們「不必要的壓力和憂慮」 ~ (說得多好啊!)
威靈頓公學的校長Julian Thomas說,希望入學考試側重於「反應我校的教學模式,這樣,預備小學可以在排課選課上更加自主靈活,孩子們也不用花大量時間訓練應試技能了。」
牛校的改變,受到了不少倫敦頂尖預備小學的支持。牛頓預備小學的校長說,這樣學校就不用貫徹填鴨式教育了。
很多之前參加過CE考試的老一輩,也談到「年少時的失敗如何影響一生」:
「現在我60歲了,還是忘不了CE考試失利後的壓力和挫敗感。後來我去了City of London學校,測了個智商,才開始人生新的篇章。將近十多年,我都夢見我那個預備小學的校長跟到我的中學來,然後對大家說我很沒用。」
(厄...這位大爺是有多玻璃心啊~我一模生物才考了16分,也沒失眠啊anyway,這樣的我最後還是考了261/300的理綜~)
「沒毛病,力挺!」
不過,也有讀者認為,這樣教育出來的下一代,不就是玻璃人了嗎?
「不能KO你的讓你更OK好嘛?!嬌弱的小白兔們,啥艱難困苦都不承受,將來也沒啥骨氣吧。」
你怎麼看?請留言和大家分享。
幫助學生喜提伊頓公學Offer的海德國際專業顧問團隊,最近要回國與大家見面!我們誠邀您參加"相約英倫"英國教育房產諮詢會,七大城市,一對一諮詢,中英資深的專家為您詳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