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大預測: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會頒給誰?

2021-01-18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林風 (安陽工學院)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今年的諾貝爾獎將自2019年10月7日起在瑞典皇家科學院陸續公布。諾貝爾獎儼然成為了科研界的狂歡,其中將於北京時間10月9日(周三)17:45分公布的「最正統」的諾貝爾化學獎尤甚。

初識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著名科學家艾爾費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自1901年起開始頒發。最開始只設立了物理、化學、生理和醫學、文學與和平五種。1969年瑞典銀行用諾貝爾的名義捐了一筆款,增設了經濟學獎。值得一提的是,以遺產設立該獎項,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的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傑出的化學家。

諾貝爾化學獎不「化學」

根據維基百科列出的1900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的名單,統計發現,其中有17次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生物學方面的成就。比如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在冷凍電子顯微鏡術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三位生物物理學家。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在「進化控制」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三位生物學家。因此諾貝爾化學獎曾被不少科學家戲謔稱為「諾貝爾理科綜合獎」。

△ 2017年和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圖片來源:https://www.nobelprize.org,作者有改動)

諾貝爾化學獎跨越學科範圍廣,21世紀以後,諾貝爾化學獎共授予46人平均年齡為67歲(20世紀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僅55歲),這說明諾貝爾獎委員會對重大科研突破的認可時間呈現延長趨勢,與此同時也越發加大了諾貝爾化學獎的預測難度。

諾貝爾化學獎難預測,但還是有跡可循

雖然諾貝爾化學獎可以說是最難預測的諾獎,但是縱觀歷年來的經驗和獲獎名單,發現其實也是有跡可尋的。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化學界的學術領域,化學界的學術領域主要是: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理論化學。

1.隔年領域不重複。現任化學獎委員會主席Gustafsson曾說過,連續兩年相近領域獲獎的可能性很低。但是這曾在2008和2009年,2017年和2018年被生物化學打破,這說明生物化學領域近年來是諾貝爾化學獎的熱門領域。

△ 諾貝爾化學獎頒發領域近10年回顧(圖片來源:作者自製)

2.有機化學的周期律和概率統計。經驗表明,分析化學與理論化學獲獎的間隔比較長,物理化學與無機化學領域則很少獲獎,有機化學的獲獎周期在4年左右。距今最近的一次有機領域諾貝爾化學獎在2016年被授予「分子機器」的貢獻者,以這一條來看,今年有機化學領域獲獎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

3.諾貝爾委員會成員研究背景。大家都知道,評委最熱衷將自己研究領域中的佼佼者推到獲獎的寶座上來,諾貝爾獎也不例外。對比去年,今年的諾貝爾委員成員發生了新變化,新上任的Peter Somfai教授取代Sara Snogerup Linse教授(物理化學)成為了委員會新的一員。今年委員會成員與其研究領域分別是Claes Gustafsson(主席,醫學/生物化學)、Gunnar von Heijne(理論化學)、Peter Brzezinski(生物化學)、Olof Ramstrom(有機化學)、Johan Aqvist(理論化學)、Peter Somfai(有機化學),這進一步暗示了今年化學獎花落有機化學、理論化學的概率將增加。

4.諾獎風向標。往往諾貝爾獎得主都會實現其他獎項的大豐收,比如湯森路透的引文桂冠獎(2002至今,已預測出46位諾獎得主)。

基於上述,我們給出了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一些預測,僅供參考。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誰會有戲?

預測1: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研究—Omar M.Yaghi

理由:金屬有機框架材料開拓者和奠基人。

Omar M. Yaghi,曾於2010年獲得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2009年曾獲美國化學協會材料化學獎章等,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ames和Neeltje Tretter講席教授、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材料科學部主任。目前擔任《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副主編。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三維孔狀結構,可以表現出高孔隙佔有率、低密度、大表面積比、內部孔道規則和拓撲多樣、可裁剪等特性。這些前所未有的特性使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備受矚目,被認為可以廣泛應用於氣體儲存、分離、催化和化學傳感等領域。

Yaghi教授是MOFs和共價有機框架(COFs)等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在功能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儲能、環保等領域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並取得了傑出的研究成果,共發表27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29篇發表在Science 和Nature雜誌上,論文被引137,000餘次,其H index(143)在世界化學家中排名第2位。2006年,Yaghi教授被大眾科學雜誌評為「美國十大傑出科學家」。

△ Omar M.Yaghi教授(圖片來源:bing.com/images)

預測2:新能源電池研究—Michael Gratzel

理由:將光伏領域從二極體的光吸收原理推向了分子水平,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之父;首創連續沉積法製備鈣鈦礦薄膜工藝。

Michael Gratzel是瑞士材料科學家和化學家,是瑞士EPFL光子與界面實驗室教授。Grtzel開創了分子光伏新領域,率先構思和實現了基於染料光捕獲劑的介觀光伏系統,也被稱為「Grtzel電池」。

同時,Grtzel也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的發展中也發揮了關鍵作用,PSCs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Michael Grtzel首創兩步連續沉積法製備鈣鈦礦薄膜的新工藝,基於該工藝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獲得14.6%的Newport認證效率,這是全球第一個得到權威認證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在過去十年中,Michael Grtzel累計發表400餘篇PSCs研究成果,其中引用次數超過1000次的有7篇,H指數為249,目前小組保持的效率記錄為23.25%。Grtzel也是太陽能燃料領域的領導者,這是提供可儲存、可再生能源的關鍵技術。

△ 鈣鈦礦電池有望實現建築一體化(圖片來源: https://www.freepik.com)

預測3:鋰電池研究—John B. Goodenough

理由:鋰電池之父,使鋰電池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從而實現商業化,同時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

鋰電池作為最主要的可攜式能量源,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鋰電池,就不會有如今的可攜式穿戴設備。鋰電池產業已經接近年產幾十億美元,為人類的日常活動提供動力。鋰電池還曾和電晶體一起被視作電子工業中最偉大的發明,而電晶體的發明人巴丁已經榮獲諾貝爾獎。

John B. Goodenough目前為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97歲高齡,著名固體物理學家,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明人,鋰離子電池的奠基人之一,通過研究化學、結構以及固體電子/離子性質之間的關係來設計新材料解決材料科學問題。索尼在1991年採用Goodenough理論後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鋰電池,從此手機、照相機、手持攝像機乃至電動汽車等領域各自步入了可攜式新能源時代。

△ John B. Goodenough教授(圖片來源:bing.com/images)

諾貝爾化學獎作為化學科學的最高榮耀,它像一顆明珠,吸引著眾多化學家去攀登化學科學的高峰。事實上,上述每位大師的研究都對人類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還有一些可能獲獎的項目在這裡並未提及,如生物化學、納米材料、有機加成反應等。此次Goodenough老爺子能否喜提諾貝爾化學獎,刷新諾獎的年齡記錄,就讓我們十月九號拭目以待吧!

參考文獻:

1.Angewandte Chemie 41/2019: Nobel Chemistry,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41).

2.Wei D,Ma FS,Yuan HB. IonMigration inhibition by the cation–π Interaction in perovskite materials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 DOI: 10.1002/adma.201707583.

3. https://xw.qq.com/cmsid/20190924A0NBLC/20190924A0NBLC00

4.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9/430895.shtm

相關焦點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預測:鋰電池之父有望獲獎
    值得一提的是,以遺產設立該獎項,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的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傑出的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不「化學」根據維基百科列出的1900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的名單,統計發現,其中有17次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生物學方面的成就。比如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在冷凍電子顯微鏡術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三位生物物理學家。
  •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中新網10月9日電(劉丹憶)每年10月初,世界的鎂光燈都會聚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今天,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將在這裡揭曉。諾貝爾獎作為一種特殊的榮譽,是給科學家多年辛苦鑽研的巨大肯定。諾貝爾化學獎雖然聽上去「高冷」,但實際上它離我們並不遠,很多研究成果都在悄然改變著日常生活。
  •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 身邊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每年10月初,世界的鎂光燈都會聚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今天,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將在這裡揭曉。諾貝爾獎作為一種特殊的榮譽,是給科學家多年辛苦鑽研的巨大肯定。諾貝爾化學獎雖然聽上去「高冷」,但實際上它離我們並不遠,很多研究成果都在悄然改變著日常生活。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Barry Sharpless)被認為最有可能再度獲得諾獎。憑藉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方面的貢獻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後,夏普萊斯開拓了一個全新領域——點擊化學。不到諾獎揭曉的一刻,沒有人敢拍胸脯說:我的名單一定準確,因為諾獎預測真的很難。 預測諾獎的難點之一在於:諾貝爾基金會有嚴格的規定,所有諾貝爾獎的提名信息,包括提名人和被提名人在50年都不能公開。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誰更有戲?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誰更有戲?2017-09-26 20:20:18 科技日報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誰更有戲?  「引文桂冠獎」、化學權威雜誌《化學世界》、著名預測博客等,在25日前後分別對今年的化學獎進行了預測,與碳納米管、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相關的重大成果及其發現者,被認為有望獲得第109屆諾貝爾化學獎900萬瑞典克朗的巨額獎勵。北京時間26日,《科學美國人》雜誌對此進行了報導。
  • 沒想到,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他
    2017年呼聲最高的經濟學獎「候選人」都有誰? 2016年,來自哈佛大學的奧利弗·哈特和麻薩諸塞理工學院的本特·霍姆斯特羅姆憑藉在契約領域的貢獻獲得諾獎。在過去的獲獎者中,已經有關於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和博弈論等領域的學者。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前瞻:川普未上名單,世衛組織最可能獲獎
    諾貝爾設立和平獎是初衷是阻止戰爭。(圖源:諾獎官網)繼諾貝爾生理醫學、物理、化學和文學獎公布之後,2020年的諾獎公布又到了最受關注的和平獎頒獎環節。(圖源:華盛頓郵報)但根據諾獎提名規則,對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提名將從前一年的9月截至當年2月。也就是說,這兩名議員的提名,只能幫助川普進入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的名單,川普並不會在今年的名單上。而此前,挪威議員吉德曾在2018年就提名過川普角逐2019年的和平獎,但該獎最終頒給了衣索比亞總理艾哈邁德。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前瞻:川普未上名單,世衛組織最可能獲獎
    作者:時代財經 劉沐軒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應該頒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與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諾貝爾設立和平獎是初衷是阻止戰爭。(圖源:諾獎官網)繼諾貝爾生理醫學、物理、化學和文學獎公布之後,2020年的諾獎公布又到了最受關注的和平獎頒獎環節。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瞻:芝加哥學派成熱門
    (圖源:諾獎官網)1969-2019年的50年期間,諾貝爾經濟學獎已經授予了84位經濟學家,其中近6成經濟學家來自美國,還有近一成多經濟學家的雙重國籍中涵蓋美國國籍。因此,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常常被吐槽為「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經濟學獎」。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在預測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時,不少人將目光集中到美國高校的經濟學教授們身上。
  • 理綜獎名不虛傳!基因編輯為什麼能拿諾貝爾「化學」獎
    兩位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Marie Charpentier)和珍妮弗·道德納( Jennifer Doudna)成為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贏家。圖|CNN她們是諾貝爾化學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諾獎的女性,也是諾貝爾化學獎史上第六位和第七位女性得主。
  • 諾貝爾文學獎8日揭曉,村上春樹、阿特伍德仍領跑賠率榜
    今年誰將取得諾獎桂冠,又成為文學愛好者熱議的話題。2019年,歷經洩密醜聞事件之後的諾貝爾文學獎一次性頒出2018年、2019年兩個年度的諾獎得主。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編劇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自1969年開始頒發,僅有51年歷史,其他獎項自1901年開始頒發。多個獎項或預測潛在候選人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會被誰摘得?有一些常年的大熱門人選,例如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羅伯特·巴羅(Robert J.Barro),其在宏觀經濟學、經濟增長、貨幣理論與政策等領域都做出了貢獻,其最為著名的研究是關於「李嘉圖等價定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學生已經先於他獲獎,2019年的諾獎得主麥可·克雷默的博士導師就是羅伯特·巴羅。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黑洞,或許是因為錯過了霍金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羅傑·彭羅斯,因他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萊因哈特·根策爾,安德烈婭·蓋茲,因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另外,近年來黑洞和天體物理成為諾獎熱門,可能很大程度上也反應了社會的關注度越來越大,這可能也是諾獎的考量因素之一,畢竟科學對人類的貢獻除了技術進步之外,對自然和宇宙的認識可能更重要,而這也構成了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正是天文學和天體物理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5年3次獲諾獎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8日電(記者李玫憶 實習生方菁)當地時間10月8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一名加拿大美國裔物理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和兩名來自瑞士天文學家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
  • 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2013年,湯森路透——作為經常預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的全球知名機構,就在當年度給出的預測中,提及了來自東京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大隅良典,可能會由於其在細胞自噬研究中的貢獻而獲獎。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2016年第一個揭曉的諾獎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後,不少人驚呼:又是日本人! 這是繼2012年和2015年以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再次頒發給日本科學家。
  • 諾貝爾化學獎頒出 這次又跨界了
    可能有人會問,這是不是頒給了兩個不同的重要研究發現?看起來似乎沒有關聯,但其實他們的發現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正如諾貝爾官網上所說「他們利用了進化的力量」,並使用相同的原理「遺傳變化和選擇」來開發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
  • 宋清輝:諾貝爾經濟學獎首次頒給「拍賣理論」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Wilson)因「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成為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們將均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這也是諾獎第一次頒給「拍賣理論」。他們的研究成果將帶來怎樣的影響?與中國有何淵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連線採訪了三位國內經濟學領域的專家解讀。
  • 投票 | 誰能獲得2017諾貝爾化學獎?
    ,但這並不妨礙科學家們把諾獎季當作是一場盛大的科學派對,把預測諾獎得主當作是派對的重要助興節目。明日,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就將揭曉獲獎者的名單了。哪些科學家可能獲獎呢?鋰電池是這個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事物。沒有鋰電池,手機和電腦就不會得到那麼廣泛的應用。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黑洞,或許是因為錯過了霍金-虎嗅網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羅傑·彭羅斯,因他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萊因哈特·根策爾,安德烈婭·蓋茲,因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另外,近年來黑洞和天體物理成為諾獎熱門,可能很大程度上也反應了社會的關注度越來越大,這可能也是諾獎的考量因素之一,畢竟科學對人類的貢獻除了技術進步之外,對自然和宇宙的認識可能更重要,而這也構成了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正是天文學和天體物理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 化學無處不在,理綜獎實至名歸:化學家解讀2020年諾獎
    ,經常有人把化學獎叫做「諾貝爾理綜獎」,因為很多獲獎者和獲獎研究,有的跟化學相關,有的則跟我們日常熟知的化學學科沒有那麼強的關聯,比如冷凍電鏡等。,不得不提到中國的鄰國日本,他們曾在2000年說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獎,到目前為止已經拿了19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