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乏味、沒意思?上好「雲思政」他們有辦法!

2021-01-14 中國青年報

主播君的話

相信對大多數青年來說,「思政」二字意味著枯燥乏味,老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即使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從課堂走上「雲端」的思政課,依舊難以敲開部分青年的心門。

怎麼補齊「雲思政」的短板?

唐忠寶:把思政課上成「脫口秀」

唐忠寶,是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把思政課上成「脫口秀」,是他的絕活兒。他的思政課幾乎場場爆滿,「一票難求」,沒人玩手機,也沒人睡覺。同學們都稱他為「寶哥」「顛覆思政課堂的男人」。

由唐忠寶主講的國內首款思政類脫口秀節目「寶哥說」,受到很多青年的認可。受訪者供圖

為了走進學生們的內心,原本對新媒體產品不太「感冒」的唐忠寶,一頭扎進了網絡的新世界裡。微博、抖音、嗶哩嗶哩、知乎等平臺,都是他日常「充電」的地方。

他會發現大學生們喜歡的產品形式和關注的社會話題,並把這些話題帶到課堂上,找到與他們的共同語言。

在唐忠寶的課堂上,不僅有馬克思,還有魏瓔珞;不僅有柏拉圖的超感性世界,還有馮紹峰和趙麗穎的「官宣」。青年網友們反響熱烈,互動頻繁,紛紛表示:「寶哥很贊!」「看了幾遍就是看不夠」「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其實這些視頻都經過了學生們的二次加工。」唐忠寶告訴記者,「我平時講課語速比較快,很多老師建議我慢一點。但是我發現我上課的視頻被學生上傳到網上反而還加了1.5倍速。他們覺得這樣才好玩、過癮。」

唐忠寶向記者分享了一則案例,曾經一首名為《馬克思是個90後》的原創歌曲火爆「朋友圈」,歌曲將馬克思的故事創作成「Rap」,這讓他印象深刻。

唐忠寶說,想要讓青年接受,就要先去了解和研究他們喜歡的東西。「投其所好」並不是為了迎合,而是為了融入。而融入,正是讓青年從拒絕到接受的第一步。

「網絡本就是一種休閒方式,一些青年在手機上的訴求就是消遣。如果我們的新媒體產品依舊是在說教,最後會適得其反。」唐忠寶說。

他向記者回憶,有一次主題講座前,他發現學生們看到講座題目《抗日戰爭的歷史與日本文化的反思》後興致不高,有學生提議將題目改為《那年櫻花敗無常的日本與糾結的我們》,結果收效顯著。

唐忠寶坦言,很多時候青年排斥理論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理論離自己非常遠,很難直接與日常生活掛鈎,這就需要對理論的二次轉化。

「比如,我問學生怎麼理解鄉村振興,他們就只知道背一些書本上的條條框框。但通過引導,他們發現以前的家鄉是沒有馬路的、沒有網際網路的,讓他們切實看到自己生活的改變,和中國鄉村這些年的發展變化,就能很直觀地理解總書記的一些論述。」唐忠寶說,「對這些實際問題和他們關注的社會話題的解讀,可以幫助青年慢慢認同一些理論思想層面的東西。」

「學習大軍」:講理論要接地氣

「學習大軍」微信公眾號發起人闕慶安告訴記者,「學習大軍」更注重用輕鬆、活躍的文風,去解讀總書記的講話和思想。「講理論要接地氣,這樣,青年群體更容易接受」。

在「學習大軍」微信公眾號中,不僅有時政評論文章,還有對理論思想的「有聲品讀」欄目,團隊還會將總書記的講話創作成詩詞和書法作品。

「大家有時不願意看那麼一大篇文章,尤其是青年群體。」闕慶安說,「通過這種方式,可能只看幾句話,就基本了解了總書記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學習大軍」團隊的創作人員在入職之初,都有幾本必讀書:《擺脫貧困》《之江新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

闕慶安說,讀懂讀透以後,不管創作什麼產品,他們都不會偏離總書記的思想脈絡。

「讓青年在實例中感受,比說教要好。」闕慶安說,「比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那麼多醫務工作者、志願者、幹部群眾衝上一線,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講得再好,還不如說這件事處理得好,大家都感同身受,最有說服力。」

此外,本報還曾經報導過一位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老教授許興亞。在河南大學,年過七旬的許興亞老師如同匠人。學生3萬字的論文,他最多一篇批註了2.7萬字;他鼓勵學生講實話,耐心解答疑問;講課從來不低頭看書,案例和故事信手拈來……

政協委員兩會上提對策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黨委書記王義軍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了《關於推動各大新媒體平臺提升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效性的建議》。王義軍表示,目前,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網上宣傳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短板,亟待解決。

《關於推動各大新媒體平臺提升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效性的建議》

1.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考核。新媒體平臺經營者在技術上擁有對數據信息分發的控制權,應建立機制化、常態化、科學化的考核管理辦法,完善針對網際網路企業的「算法」監管機制,促進新媒體平臺在學習宣傳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2.採取更加務實靈活的監管方式。進一步改進監管方式,儘快出臺規章制度或行業指導意見,全面規範新媒體平臺的運營規則與服務協議,讓新媒體平臺在內容審核時有法可依、有據可查。

3.加強主題創作力度和人才培養。通過政策支持、資源傾斜、榮譽鼓勵等方式,促進新媒體平臺提高主題宣傳的策划水平、創作質量。為高水平的人才、團隊提供思想理論支撐,引導他們積極開展高揚主旋律、體現正能量的內容產品創作。

4.設立宣傳主體「白名單」制度。建議對各類宣傳主體進行梳理,建立宣傳主體「白名單」資料庫,使「白名單」主體享受差別化的內容審查、內容發送等政策。

— End —

來源 | 中國青年報

見習記者|金卓

編輯|楊寶光 統籌|陳鳳莉

相關焦點

  • 天文臺的工作枯燥嗎?
    網友@張哲榕turbo 問道:「大家都說去天文臺工作都十分枯燥,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工作。對於天文愛好者而言,去天文臺工作是夢寐以求的事情,那麼對於您而言,去天文臺工作是否真的如此枯燥乏味,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呢?
  • TG電臺 年輕人,你為什麼老覺得沒意思?
    如果喜歡她的聲音,記得在留言區告訴小骨頭喲前幾天,我跟團隊的幾個小夥伴去市區不遠的一個景區遊覽。大家開始躁動起來,有人在策劃要不要打車回去。還有人在玩著手機裡不用連網的單機遊戲,對著青山綠水玩的正嗨。一群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為什麼會這麼沒有活力,一群原本是來散心的團隊,為什麼總是覺得沒意思,一個沒有信號的景區,為什麼寧可在路邊玩不能上網的手機,也不願意好好走走。
  • 枯燥高數概念能被她寫成動人詩歌
    山東建築大學高數老師李冬豔 記者曹莫 通訊員王建華 攝  「極限」、「連續」等都是在學高等數學時繞不開的基礎概念,但它們枯燥乏味難以理解
  • 有錢人的生活就是這麼枯燥!拉文組團多人運動,藍天碧水美女環繞
    在複賽園區,球員們必須承受著枯燥寂寞的生活,每日與籃球為伴,向理想前行。不過,在園區之外、無緣複賽的球員們,早已開啟了另一種快樂的生活模式。今天,公牛當家球星拉文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一段和好友們在海上度假遊玩的視頻。在視頻中,拉文和朋友們將遊艇開在大海中間,摩託艇就停在遊艇旁,海裡還有三三兩兩的幾位朋友正在沐浴陽光海風。
  • 秦文:指紋比對更多的是一種責任 單一枯燥但決不能出錯
    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對眼睛、身體傷害比較大,並且工作內容單一枯燥,對人的耐心和責任感也是一種考驗。我自己也會學習新技術,總結破案經驗,因為只有不斷拓展知識面,才能提高指紋比對的準確性。舉個例子講,如果一名新警,培訓三個月就會作業系統比對指紋,但想做到精準的比對指紋,還得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經驗積累。
  • 《沒意思的故事》: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我們拼盡一生是為了什麼
    多數人忙碌一生,到頭來, 不但沒能過上理想的生活,反而在不知不覺間,失去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比如青春、才華、理想……每每回望人生時,我們總不免捫心自問:像我的人生,有意義嗎?其實,這種來自靈魂的拷問,不僅現代人有,一百年前的人也有。
  • 愛得越久越沒意思?為什麼交往越久越不容易結婚?
    有句話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我想這應該是大眾所認為的一個愛情吧,就是那種男生和女生經歷了千辛萬苦,萬般阻撓,然後又分離了很多的年份,但他們依舊是深愛著最後終究是在一起了,人們會說這是愛情,可是你在現實生活中見到過這樣的愛情嗎?即使見到過他們最終在一起了嗎?
  • 誰說老年生活枯燥乏味?這裡夕陽分外紅
    「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對我們這些退休的老年人來說,不僅要有個健康的體魄,還得注重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得找點有意義的事情做。」李玉珍告訴記者,除了參加早上的晨練外,她還會去老年大學學習聲樂,每天過得非常充實。
  • 淄博經開區傅家實驗小學:巧手彩繪英語世界 枯燥複習變有趣又多彩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魯中網1月15日訊(通訊員 徐婷婷 孫豔傑 畢研霞)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英語書寫水平,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在複習階段避免讓學生因機械重複而產生枯燥、乏味、消極的心理情緒,近日,淄博經開區傅家實驗小學英語教研組發揮集體的智慧,寓教於樂,結合每個年級的特點,採用不同的策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複習活動
  • 姬十三:果殼有意思,我沒意思
    虎嗅聯合掌上生活App,對話六位獨具生活態度的先鋒人物,講述他們的選擇、堅守、創造和改變。理想的生活方式有一萬種,在這裡,或許就有你想要的答案。創業十幾載,姬十三的「有趣」似乎早已被掏空。讀博階段,姬十三有了找副業的想法。「我喜歡科學,但不喜歡科研,每天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我實在坐不住。」科普文章撰寫便成為他枯燥、無聊的科研生活之餘的慰藉。和商業報導需要的犀利一樣,科普內容作為垂直領域也需要特定的寫作風格。姬十三為自己的科普定調為深入淺出和幽默。「如果說科普沒有做到這些,是因為它做得不夠好。」
  • 英語課堂有哪些常規的語言訓練形式?
    生本教育今天已經成為所有老師的共識,其核心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而英語這種以語用技能為學習目標的課程更是如此,優秀的英語老師總是有辦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忙得不亦樂乎。課堂上英語老師在完成了新語言知識的導入與講解後,就要想辦法鼓勵學生進行訓練了,這個訓練的過程既不是盲目機械的重複,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死記硬背,而是需要進行精心的設計,訓練方法要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同時還要針對具體的知識內容,當然,對學生學情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有的放矢的教學設計才能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那麼組織學生課堂訓練的時候,有沒有成熟的方式方法可以借鑑呢?
  • 這梗常用於形容乏味無趣的人
    這梗常用於形容乏味無趣的人時間:2020-10-19 18:36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鹹魚精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常用於形容乏味無趣的人 鹹魚精,常常被用來形容那些生活地平淡無奇,碌碌無為,沒有什麼大作為,甚至是乏味無趣的人。
  • 核桃發展得如何,種植核桃有什麼樣的好處,看看都有哪些用途
    今後我省核桃的開展要適當會集,大力開展核桃出產基地,採取有效措施維護現有成果大樹,加強現有核桃樹的辦理,防治病蟲害,實行整枝修剪,發起良種壯苗,用嫁接辦法繁衍優良品種,要求高標準整地,山坡地核桃樹應修整水平梯田,平地核桃樹應每年放樹盤,要象辦理水果樹相同上肥澆水。核桃在我省各地散布較為遍及,是山區一項重要的副業收入。
  • 諾言,實際上就是最浪漫的東西了,所有的物質,都是乏味的
    最浪漫的東西往往也就是最乏味的東西。一隻鳥不可能在同一棵樹上停留太久,否則對這鳥對這樹都是一種負擔,鳥兒總想去看另一片天空,而樹也不願每天面對同樣的風景」。男人和女人,都在做一件事,這件事他們覺得浪漫無比,甚至讓對方痛苦不堪。他們卻從沒對這件事有過疑問。更是在自己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想到要去用此來解釋自己和對方的困惑。這件事,就是諾言。
  • 「手機之父」馬丁·庫帕:iPhone 6s很乏味
    10月1日消息,「手機之父」馬丁·庫帕(Marty Cooper)日前在接受科技網站Geekwire採訪時稱,蘋果公司新推出的iPhone 6s很乏味。庫帕是手機發明者,1973年打通了全球第一個行動電話。他表示,「每一代產品更新,他們都努力推出一些有趣的東西。
  • 化學作業變情書 高中生用寫故事代替枯燥公式
    本報訊化學,因為一籮筐要死記硬背的化學元素,和紛繁蕪雜的化學方程式,成為枯燥乏味的代名詞,更是無數人學生時代的噩夢。杭州一群高二學生的作業「化學小品」,讓人看到了化學世界裡的美麗風景。他感嘆:「學生們的想像力太豐富了,枯燥的化學原理,經過他們的奇思妙想,居然能和一些生活哲理巧妙契合,完全出乎意料。」陳老師布置這道作業,要求同學們用化學元素編小品、畫漫畫、編相聲、寫故事和詩歌,當時沒想到有怎麼樣的結果。「主要是看到平時同學花大量時間做練習題,效果並不理想。這次作業有一定難度,是希望學生去認真思考化學問題。」
  • 將枯燥的生活寫成詩,他做到了
    很多人羨慕銀行人工作穩定安逸,很多人覺得銀行人職業光鮮亮麗,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銀行工作疲憊枯燥又無聊壓抑,這其中也包含他們自己。可即便是最最枯燥的櫃員崗位,也可以將每天蓋章20000次的生活寫成詩。
  • 這10本英文原版雜誌,讓英語學習不再枯燥~
    原標題:這10本英文原版雜誌,讓英語學習不再枯燥~ 每期裡都有短篇小說、詩和唯美插畫。即使是專門面向兒童的雜誌,但也絕對適合學英語,因為其寫作質量高,某些較難詞彙也有注釋。
  • 總是黑科普,可就沒意思了
    唯其人少,彌足珍貴,因為科普真的很有必要。科普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科學普及。科學有三個層次,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既然是傳播,就有個方式方法問題。僅僅把艱深的專業論文「原汁原味」地甩給公眾,那是欺負人,不是科普。科普,必然是個轉化的過程,最起碼的要求是使專業的知識能讓有興趣的外行理解,倘若還能隨之附贈快感,那絕對就是科普界的大咖。說大咖大咖到。